宁阳实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2009—20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靠。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增加学校发展后劲,根据《山东省实施的意见》和《宁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讨论稿)》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90人,其中,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5人;高级职称教师61人,占32%;中级职称教师100人,占48.2%;初级职称教师29人,占19.1%;(其中有市带学科头人2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学新星、教坛英才20人)。从教龄结构上看,三年以下的教师共有9人,占总量的5.7%,五年以下教师 53人,占总量的36.3%。
(二)初步取得的经验与成绩
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师资工作常规管理的制度
为确保学校师资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我校自成立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十二项常规管理制度文件,如《学校师资管理程序》、《教师招聘工作条例》、《师资培训工作条例》、《关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对形成健康向上的教师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专业化,现代化教师队伍。
总体目标:坚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实现教师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实践型”向“专家型”转变。强化学习,把教师群体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合力造就事业型、育人型、综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建设骨干教师梯队,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与措施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建设教师管理新体制,探索教师校本培训新途径,大力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建设,重塑教师灵魂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也是人格塑造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
1、定期开展师德学习会。学校将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育法》,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
2、创新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制度,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政治学习、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校定期评选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定期组织师德报告演讲,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努力造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无私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
3、完善教师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师德评价机制,采取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从教育事业心,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三方面进行师德评价,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考核和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在年度考核中,师德被评定为差者,暂缓上岗;对连续两年师德考核评定为差者,不予聘任;对连续三年师德考核评定为差者,取消其教师资格,办理辞退或解聘手续。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以教研室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培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开展面向全体、突出骨干的有效培训。
完善教师分层培养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根据教师成长周期确定分层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队伍。
1) 职初教师培养(教龄2年以内)
主要通过“青年教师学校”、“青年教师带教制度”,以师徒结对方式和资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型团队活动,让新手的教学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能力,加强教案、学案设计指导。通过做好“教师课堂改进计划”,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努力下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积累教学智慧;通过专家讲座、“新苗杯”教学比赛、开设展示课、听课、说课等各类实践,促进其快速积累教学经验。
2) 对经验型教师培养(3~5年)
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实现重教案到重学案的转变,突出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集体备课时做到时间、地点、主题、内容、主讲人“五落实”;课堂教学狠抓“五环节”;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学会教学反思并主动改进,学会教育叙事研究,提高师德师风。通过建立 “专家介入的教育视导制”,由校内本学科资深教师(如专家库成员等)组团进入课堂视察、引导,不断提炼经验,倡导教师的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师德修养,促使其较快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
3) 骨干教师培养(6年以上)
通过“名师引领的合作伙伴制”,由校内外知名教师跨学科组团实施合作互动,平等对话,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校本课题研究,促进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推荐参加市、区名师工程培训班,提高学识和见识,自觉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苗子,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4) 研究型教师培养(10年以上)
研究型教师教学效果明显并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风格、必须参与或独立完成学校科研课题、能独立开发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本人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并由学校安排或自行物色专业理论导师,实行自主研修、自主完善并最终完成自主研修项目。要求出经验、出理论、出思想,并积极争取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1、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实施”1358”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青蓝工程”。每一位教师一进校,就要选择一名或由学校指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常规过关,三年业务合格,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八年教学自成特色。学校对帮带效果明显的师徒给予奖励。
2、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工程。
骨干教师梯队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学校将在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基础较好的教师适当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评选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的骨干教师,利用骨干教师在教研教改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强
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优质课、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泰安市名师递进培养工程”推动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建设,逐渐形成结构合理、效率优良的教师梯队。加强管理,完善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跟踪考核,动态管理,不断发掘“教坛新秀”,举办“名师讲坛”,推出名师,逐步构建名师队伍,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具体指导,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设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考核奖励,
3、开展“读教育名著,做学者型教师”读书系列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师精读一本以上的教育专著或两种以上教育杂志。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4、组织教师基本功训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全员参与,多方学习,立足课堂,合作探究”为目标,做好科研工作普及提高和成果推广工作,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化。为此,学校坚持开展每学期“五个一”的校本教研活动。即:
(1)结一个研究对子,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搞一项教改实验,展示自己教育科研能力。
(2)设计一份体现新课程要求的,自己最满意的教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促使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容,展示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3)上一节研究课,汇报自己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情况。
(4)每学期写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反思,交流自己教学得失给自己的启示。
(5)组织一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参与一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展示自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平。
6、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学校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学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每学期请一名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专题培训。请1-2位泰山名师来校指导或讲课。每年选派2-3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再让培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中的“名师讲堂”、“专家讲座”进行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山东省高中教师教育网开展全员培训,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7、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室、备课组和教师在培训研修中的主体作用,围绕课堂教学“三环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课题,并通过课案会诊、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师互助、专题辩论、专业引领、教学反思、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形成我校的研修特色。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9、启动学校内部活力,采取“捆绑”式评价。学校将实施同学科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年级管理人员、备课组长与学科教师“捆绑”起来的方式进行评价奖惩,促进班组团队工作协调性和积极性的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总支书记为副组长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履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保障和监督职责。
2、成立由教科室、教导处、学管处、校务办、督查室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师
队伍建设规划的执行、管理、评价和反思与改进。
3、各学科教研室、备课组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层组织,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了承担相应的培训和管理任务。
二、制度保障
1) 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立足于校本研修,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
学期有计划有总结,学年有考核评价,个人有反思和改进。
2) 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提高教
师队伍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3) 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奖惩制度,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
制度,完善师德修养条例,做到与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紧密结合。
3.经费保障
1) 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本研修。
2) 为教师学历进修、外出考察、科研课题、学术研究、学术报告等专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3) 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究”项目的实施经费和用于各项个人发展、
学科发展和团队发展的奖励经费。
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009年9月
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周世国
副组长:张秀东
成 员:张 钊 张秀东 姚宗岭 王怀勇
宋红强 李照兴 牛兴国 张立新
王开亮 王 红 刘万元 王文秀 陈孟晋
宁阳实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2009—20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靠。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增加学校发展后劲,根据《山东省实施的意见》和《宁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讨论稿)》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90人,其中,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5人;高级职称教师61人,占32%;中级职称教师100人,占48.2%;初级职称教师29人,占19.1%;(其中有市带学科头人2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学新星、教坛英才20人)。从教龄结构上看,三年以下的教师共有9人,占总量的5.7%,五年以下教师 53人,占总量的36.3%。
(二)初步取得的经验与成绩
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师资工作常规管理的制度
为确保学校师资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我校自成立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十二项常规管理制度文件,如《学校师资管理程序》、《教师招聘工作条例》、《师资培训工作条例》、《关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对形成健康向上的教师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专业化,现代化教师队伍。
总体目标:坚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实现教师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实践型”向“专家型”转变。强化学习,把教师群体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合力造就事业型、育人型、综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建设骨干教师梯队,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与措施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建设教师管理新体制,探索教师校本培训新途径,大力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建设,重塑教师灵魂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也是人格塑造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
1、定期开展师德学习会。学校将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育法》,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
2、创新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制度,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政治学习、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校定期评选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定期组织师德报告演讲,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努力造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无私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
3、完善教师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师德评价机制,采取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从教育事业心,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三方面进行师德评价,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考核和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在年度考核中,师德被评定为差者,暂缓上岗;对连续两年师德考核评定为差者,不予聘任;对连续三年师德考核评定为差者,取消其教师资格,办理辞退或解聘手续。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以教研室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培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开展面向全体、突出骨干的有效培训。
完善教师分层培养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根据教师成长周期确定分层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队伍。
1) 职初教师培养(教龄2年以内)
主要通过“青年教师学校”、“青年教师带教制度”,以师徒结对方式和资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型团队活动,让新手的教学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能力,加强教案、学案设计指导。通过做好“教师课堂改进计划”,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努力下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积累教学智慧;通过专家讲座、“新苗杯”教学比赛、开设展示课、听课、说课等各类实践,促进其快速积累教学经验。
2) 对经验型教师培养(3~5年)
经验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实现重教案到重学案的转变,突出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集体备课时做到时间、地点、主题、内容、主讲人“五落实”;课堂教学狠抓“五环节”;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学会教学反思并主动改进,学会教育叙事研究,提高师德师风。通过建立 “专家介入的教育视导制”,由校内本学科资深教师(如专家库成员等)组团进入课堂视察、引导,不断提炼经验,倡导教师的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师德修养,促使其较快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
3) 骨干教师培养(6年以上)
通过“名师引领的合作伙伴制”,由校内外知名教师跨学科组团实施合作互动,平等对话,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校本课题研究,促进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推荐参加市、区名师工程培训班,提高学识和见识,自觉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苗子,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4) 研究型教师培养(10年以上)
研究型教师教学效果明显并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风格、必须参与或独立完成学校科研课题、能独立开发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本人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并由学校安排或自行物色专业理论导师,实行自主研修、自主完善并最终完成自主研修项目。要求出经验、出理论、出思想,并积极争取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1、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实施”1358”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青蓝工程”。每一位教师一进校,就要选择一名或由学校指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常规过关,三年业务合格,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八年教学自成特色。学校对帮带效果明显的师徒给予奖励。
2、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工程。
骨干教师梯队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学校将在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基础较好的教师适当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评选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的骨干教师,利用骨干教师在教研教改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强
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优质课、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泰安市名师递进培养工程”推动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建设,逐渐形成结构合理、效率优良的教师梯队。加强管理,完善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跟踪考核,动态管理,不断发掘“教坛新秀”,举办“名师讲坛”,推出名师,逐步构建名师队伍,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具体指导,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设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考核奖励,
3、开展“读教育名著,做学者型教师”读书系列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师精读一本以上的教育专著或两种以上教育杂志。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4、组织教师基本功训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全员参与,多方学习,立足课堂,合作探究”为目标,做好科研工作普及提高和成果推广工作,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化。为此,学校坚持开展每学期“五个一”的校本教研活动。即:
(1)结一个研究对子,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搞一项教改实验,展示自己教育科研能力。
(2)设计一份体现新课程要求的,自己最满意的教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促使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容,展示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3)上一节研究课,汇报自己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情况。
(4)每学期写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反思,交流自己教学得失给自己的启示。
(5)组织一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参与一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展示自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平。
6、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学校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学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每学期请一名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专题培训。请1-2位泰山名师来校指导或讲课。每年选派2-3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再让培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中的“名师讲堂”、“专家讲座”进行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山东省高中教师教育网开展全员培训,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7、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室、备课组和教师在培训研修中的主体作用,围绕课堂教学“三环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课题,并通过课案会诊、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师互助、专题辩论、专业引领、教学反思、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形成我校的研修特色。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9、启动学校内部活力,采取“捆绑”式评价。学校将实施同学科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年级管理人员、备课组长与学科教师“捆绑”起来的方式进行评价奖惩,促进班组团队工作协调性和积极性的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总支书记为副组长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履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保障和监督职责。
2、成立由教科室、教导处、学管处、校务办、督查室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师
队伍建设规划的执行、管理、评价和反思与改进。
3、各学科教研室、备课组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层组织,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了承担相应的培训和管理任务。
二、制度保障
1) 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立足于校本研修,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
学期有计划有总结,学年有考核评价,个人有反思和改进。
2) 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提高教
师队伍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3) 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奖惩制度,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
制度,完善师德修养条例,做到与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紧密结合。
3.经费保障
1) 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本研修。
2) 为教师学历进修、外出考察、科研课题、学术研究、学术报告等专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3) 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究”项目的实施经费和用于各项个人发展、
学科发展和团队发展的奖励经费。
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009年9月
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周世国
副组长:张秀东
成 员:张 钊 张秀东 姚宗岭 王怀勇
宋红强 李照兴 牛兴国 张立新
王开亮 王 红 刘万元 王文秀 陈孟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