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检疫0912班 2009253046 王亚芸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房子,家人的观念(思想),家乡的交通工具(经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都在变化。
关键字:家乡变化 生活变化 衣食住行
家乡变化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我家在上海这个大城市,对很多人来说,“上海人都应该是很富裕的”,而我认为这是一种偏信,因为不管哪里总是有穷人,也有富人的,否则也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说。我家曾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小农村中,家家以务农为生,家后有一大片的菜地,是家人的生活的来源。或许,很多人以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只有那些老一辈的人才看得真切,其实不然,我亦也可以见证这一系列的变化。从我在这个家庭中出生,居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中,从自家的窗口大吼一声就可以叫出很多一起玩乐的小伙伴,爬树,掏鸟蛋,抓鱼抓虾,在菜园中嬉戏,跳橡皮筋„„童年的回忆是何其的珍贵。渐渐的,那属于我们的院子不见了,代替它的是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每天回家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不知道可以找谁玩;不知道自己除了电脑可以玩什么,感觉那是一种痛苦,一种渐渐盛入骨髓的痛苦,有了手机又怎么样,有了电脑又怎样,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已经失去了,那种属于真正朋友之间的淡淡的温馨。在这一幢幢的高楼中,你知道自家的左右住的是谁吗?你知道自家的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吗?你会与他们交流吗?
于是,在这个暑假中,我来了我们镇上的一个旧区改造办公室中了解这几年来高境镇的变迁和改造,在这里我知道了高境变迁的原因和人们在搬迁过程存在的许多问题。有时候在傍晚吃完晚饭的时候,我会跟着我爷爷奶奶来到小区花园中,听着老一辈的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话语中总是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情感,听着听着就了解了许多老人当年生活的艰辛与痛哭。例如:当时物资紧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肉票,鱼票,蛋票等等充斥着他们整个的生活,每天总是为了生活而忧愁,忙碌;而如今悠闲的生活有时总让他们感到无事可做,对以往虽然愁苦,但是又充实的生活感到了怀念。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以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
„„
生活变化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
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
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小感慨: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再说一句,活在这个社会真好!!!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聚焦 : 大学生关注德思想理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陈宝祥,《三大转变 四个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30卷第6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检疫0912班 2009253046 王亚芸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房子,家人的观念(思想),家乡的交通工具(经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都在变化。
关键字:家乡变化 生活变化 衣食住行
家乡变化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我家在上海这个大城市,对很多人来说,“上海人都应该是很富裕的”,而我认为这是一种偏信,因为不管哪里总是有穷人,也有富人的,否则也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说。我家曾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小农村中,家家以务农为生,家后有一大片的菜地,是家人的生活的来源。或许,很多人以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只有那些老一辈的人才看得真切,其实不然,我亦也可以见证这一系列的变化。从我在这个家庭中出生,居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中,从自家的窗口大吼一声就可以叫出很多一起玩乐的小伙伴,爬树,掏鸟蛋,抓鱼抓虾,在菜园中嬉戏,跳橡皮筋„„童年的回忆是何其的珍贵。渐渐的,那属于我们的院子不见了,代替它的是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每天回家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不知道可以找谁玩;不知道自己除了电脑可以玩什么,感觉那是一种痛苦,一种渐渐盛入骨髓的痛苦,有了手机又怎么样,有了电脑又怎样,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已经失去了,那种属于真正朋友之间的淡淡的温馨。在这一幢幢的高楼中,你知道自家的左右住的是谁吗?你知道自家的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吗?你会与他们交流吗?
于是,在这个暑假中,我来了我们镇上的一个旧区改造办公室中了解这几年来高境镇的变迁和改造,在这里我知道了高境变迁的原因和人们在搬迁过程存在的许多问题。有时候在傍晚吃完晚饭的时候,我会跟着我爷爷奶奶来到小区花园中,听着老一辈的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话语中总是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情感,听着听着就了解了许多老人当年生活的艰辛与痛哭。例如:当时物资紧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肉票,鱼票,蛋票等等充斥着他们整个的生活,每天总是为了生活而忧愁,忙碌;而如今悠闲的生活有时总让他们感到无事可做,对以往虽然愁苦,但是又充实的生活感到了怀念。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以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
„„
生活变化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
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
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小感慨: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再说一句,活在这个社会真好!!!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聚焦 : 大学生关注德思想理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陈宝祥,《三大转变 四个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3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