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那么怎样来切实把好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关,使学生爱写作文、善写作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明确目标与欣赏鼓励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解读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放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首位。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同学的习作可以说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一开始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得经历一个过程,语言由不通到通顺,内容由简单到具体,表达由平淡到生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应该明确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
目标明确了,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时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孩子稚嫩的语言,学会感受孩子奇特的想象,学会包容孩子的词不达意,竭力寻找习作上
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用笑脸或红五星等方式大加赞赏,写得好的或进步很大的作文就粘贴到墙壁上的习作栏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捕捉素材与放飞思维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善于捕捉周边的事和景,一旦要写日记或作文,总以为要写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活动、比赛等,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因此学生要写日记时,总是要求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哪里玩玩才会下笔写。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我就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搬进习作课堂。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好久没有得到流动红旗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终于请回了鲜艳的流动红旗。于是我灵机一动,把第一节语文课改为习作课,我先请学生说说由于前几个星期流动红旗没有到我们班来作客,今天去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当你听到我们班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把流动红旗请回来了,你心里有什么打算?由于这是一件刚刚发生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以
《流动红旗又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批改时只要学生写的全都是真心话,我都奖给他们“小星星”!后来我经常把学生不留意的、习以为常的发生在校园里、教室里的小事为题材,布置学生回去写一篇日记,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地上的一张废纸、橡皮不见了、我会跳绳了等等。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原来身边的小事都可以写成作文或日记!练的次数多了,学生慢慢也学会了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如果用我们大人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当学生学会了选材后,我就鼓励学生应该用每一个感官去看、听、摸、问、闻自己想写的内容,大胆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放飞学生的思维,不用大人的眼光、标准去禁锢小孩的大脑和手,那么孩子的习作往往会充满灵性和童趣的。如:蒋佳晨同学在《游两江四湖》里写到:“船行过激起的浪花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一边哈哈地笑着,一边追着我们跑。”张权写春游分享食物的情景:刘绍双把书包里的食品一倒说:“兄弟们,吃我的,我的好吃。”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长官,你也多吃点!”“ok!小兵们!”透过这些极富有个性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分享食物的欢乐情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放飞他们的思维,那么孩子的习作就会成为生活的精彩剪影!
三、阅读教学与练笔仿写相结合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挖掘语文书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或仿写、或想象、或扩充等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
仿写片段:三年级应注重段的训练,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如《赵州桥》里概括具体的段式,《富饶的西沙群岛》里因果和总分总的段落等等。学完了这些课文,我一般都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如:学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当天的大课间活动,然后以“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操场上真热闹啊!”为开头写一段话。双休日布置学生参观农贸城的水果市场,再以“水果市场里的水果真多啊!”或以“水果市场里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个片段。通过仔细观察,许多同学竟洋洋洒洒写了两面多呢!
仿写文章:当学完了《荷花》、《翠鸟》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去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然后模仿着课文写一写,同学们各个兴趣盎然,写得相当精彩!
四、丰厚积累与自觉运用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既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又要求他们“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看书的好习惯,我们年级组里每学期都规定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如二年级背完新课标规定的必背古诗80首、两本童话故事集。三年级背诵两本推荐目录中的名著,为了检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到后半学期我都要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另外每学期我都在教室的一角张贴课外阅读登记表,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往上登记,这既是一种激励又可以督促互相学习,每到期末我就根据登记表评出“阅读之星”。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本采集本,要求学生每天摘背三个好词一句佳句。长期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学生的积累一定会丰厚起来!
积累为了运用,可是一开始许多同学积累了好词佳句却不知道用,因此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运用好词好句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大多是积累成语和名言佳句,学生背熟之后,我就鼓励学生运用其中的成语或佳句写话,如:早就听说我们班的秦宗德是一个投实心球的高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的校运会上我亲眼看见他投实心球,果真名不虚传!
每学期我们还针对课外阅读多次举办 “积累运用擂台赛”,如:1、今天我们来到公园里春游,这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 )这句诗来。2、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到了,在上海工作的姑姑格外想念家乡的亲人。真可谓“( )”呀!
每当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自觉运用好词佳句的时候,我就把他作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宣读他的片段,如龙志成在有一次的作文中写到:“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又开始来捣乱了,这时我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牙齿咬得咯咯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心想:今天我非整整他不可!”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时,他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描写神情的那一句我是从采蜜本里运用过来的,我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于是就用上去了。”后来我把他抄到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学生享受到运用积累词句的成就感,还激励其他同学平时也要自觉运用好词好句。
五、互相评议与及时修改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评改,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发现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的讲评效果对中段学生来讲也并不理想,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倾听能力不强,往往是听了前言就忘了后语,站起来评价时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通过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利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和多媒体技术,将评议和修改结合起来,其效果与传统的作文评改会有天壤之别。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明确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爱写作文。解放学生的大
脑,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激励学生博览群书,读中仿写,学以致用,学会评价和修改作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善写作文。切切实实把好习作教学的第一关,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作文之路!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那么怎样来切实把好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关,使学生爱写作文、善写作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明确目标与欣赏鼓励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解读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放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首位。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同学的习作可以说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一开始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得经历一个过程,语言由不通到通顺,内容由简单到具体,表达由平淡到生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应该明确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
目标明确了,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时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孩子稚嫩的语言,学会感受孩子奇特的想象,学会包容孩子的词不达意,竭力寻找习作上
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用笑脸或红五星等方式大加赞赏,写得好的或进步很大的作文就粘贴到墙壁上的习作栏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捕捉素材与放飞思维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善于捕捉周边的事和景,一旦要写日记或作文,总以为要写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活动、比赛等,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因此学生要写日记时,总是要求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哪里玩玩才会下笔写。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我就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搬进习作课堂。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好久没有得到流动红旗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终于请回了鲜艳的流动红旗。于是我灵机一动,把第一节语文课改为习作课,我先请学生说说由于前几个星期流动红旗没有到我们班来作客,今天去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当你听到我们班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把流动红旗请回来了,你心里有什么打算?由于这是一件刚刚发生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以
《流动红旗又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批改时只要学生写的全都是真心话,我都奖给他们“小星星”!后来我经常把学生不留意的、习以为常的发生在校园里、教室里的小事为题材,布置学生回去写一篇日记,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地上的一张废纸、橡皮不见了、我会跳绳了等等。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原来身边的小事都可以写成作文或日记!练的次数多了,学生慢慢也学会了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如果用我们大人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当学生学会了选材后,我就鼓励学生应该用每一个感官去看、听、摸、问、闻自己想写的内容,大胆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放飞学生的思维,不用大人的眼光、标准去禁锢小孩的大脑和手,那么孩子的习作往往会充满灵性和童趣的。如:蒋佳晨同学在《游两江四湖》里写到:“船行过激起的浪花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一边哈哈地笑着,一边追着我们跑。”张权写春游分享食物的情景:刘绍双把书包里的食品一倒说:“兄弟们,吃我的,我的好吃。”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长官,你也多吃点!”“ok!小兵们!”透过这些极富有个性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分享食物的欢乐情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放飞他们的思维,那么孩子的习作就会成为生活的精彩剪影!
三、阅读教学与练笔仿写相结合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挖掘语文书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或仿写、或想象、或扩充等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
仿写片段:三年级应注重段的训练,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如《赵州桥》里概括具体的段式,《富饶的西沙群岛》里因果和总分总的段落等等。学完了这些课文,我一般都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如:学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当天的大课间活动,然后以“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操场上真热闹啊!”为开头写一段话。双休日布置学生参观农贸城的水果市场,再以“水果市场里的水果真多啊!”或以“水果市场里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个片段。通过仔细观察,许多同学竟洋洋洒洒写了两面多呢!
仿写文章:当学完了《荷花》、《翠鸟》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去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然后模仿着课文写一写,同学们各个兴趣盎然,写得相当精彩!
四、丰厚积累与自觉运用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既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又要求他们“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看书的好习惯,我们年级组里每学期都规定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如二年级背完新课标规定的必背古诗80首、两本童话故事集。三年级背诵两本推荐目录中的名著,为了检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到后半学期我都要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另外每学期我都在教室的一角张贴课外阅读登记表,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往上登记,这既是一种激励又可以督促互相学习,每到期末我就根据登记表评出“阅读之星”。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本采集本,要求学生每天摘背三个好词一句佳句。长期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学生的积累一定会丰厚起来!
积累为了运用,可是一开始许多同学积累了好词佳句却不知道用,因此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运用好词好句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大多是积累成语和名言佳句,学生背熟之后,我就鼓励学生运用其中的成语或佳句写话,如:早就听说我们班的秦宗德是一个投实心球的高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的校运会上我亲眼看见他投实心球,果真名不虚传!
每学期我们还针对课外阅读多次举办 “积累运用擂台赛”,如:1、今天我们来到公园里春游,这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 )这句诗来。2、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到了,在上海工作的姑姑格外想念家乡的亲人。真可谓“( )”呀!
每当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自觉运用好词佳句的时候,我就把他作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宣读他的片段,如龙志成在有一次的作文中写到:“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又开始来捣乱了,这时我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牙齿咬得咯咯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心想:今天我非整整他不可!”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时,他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描写神情的那一句我是从采蜜本里运用过来的,我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于是就用上去了。”后来我把他抄到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学生享受到运用积累词句的成就感,还激励其他同学平时也要自觉运用好词好句。
五、互相评议与及时修改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评改,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发现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的讲评效果对中段学生来讲也并不理想,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倾听能力不强,往往是听了前言就忘了后语,站起来评价时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通过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利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和多媒体技术,将评议和修改结合起来,其效果与传统的作文评改会有天壤之别。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明确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爱写作文。解放学生的大
脑,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激励学生博览群书,读中仿写,学以致用,学会评价和修改作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善写作文。切切实实把好习作教学的第一关,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作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