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金圣叹,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是清代小说批评家中做负盛名的一个,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十多部书都有评点尤以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最有影响。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现从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来谈谈他的小说理论。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这样两方面的问题: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故事的叙述,即性格理论与叙事理论。 ㈠性格理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

写一部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金圣叹很重视对著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性格美学理论。对此,他提出了自己两方面的见解。

⑴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读第五才子书法》)他还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着在其他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但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使你一看到其中的某一人便想到与此相似的某一类人的特点,“写淫妇,便写尽淫妇;写虔婆,便写尽虔婆”(第二十回总批)。大凡一部优秀的小说都是如此,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与其他人物相异,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水浒传》中李逵的直爽、林冲的隐忍、武松的刚毅,使人一看便能与其他一百零七好汉区别开来。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从小说中人物身上找到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的共性,例如西门庆的骄奢淫逸,例如高球的小人得志等等。一部好的小说,正是追求这种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⑵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作家在小说中对人物想象的塑造方法。金圣叹在此指出了很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动作要注重个性化,例如武松进“三碗不过岗”酒店是的叫酒声:“主人家,快取酒来吃!”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如李逵得知他面前的黑矮汉子正是他景仰已久的宋江时,立即“扑翻身躯便拜”,让人确信这的确是李逵的行事风格。此外,利用对比、细节描写,也能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才能够使性格鲜明的任务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有如亲见的感觉。一如施耐庵所说,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格物,斯以一笔写千百万人,固不以为难也。

㈡叙事理论——故事的叙述

金圣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立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理论。从批点本《水浒传》来看,金圣叹所阐发和总结的小说叙事理论有如下两点:

⑴小说重在虚构。叙事文学在中国最先使用于史传之中,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提到的很多叙事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滥觞,古典小说家们从事小说创作时,往往取法于史传文学。比如模仿传记的结构模式,叙事方法,修辞传统,人物性格塑造等等。但金

圣叹却看到了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他指出“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 《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 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 是史公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 只是顺着笔性去, 削高补低都由我。”(《读第五才子书法》)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史传文学是“以文运事”,而小说则必须“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要求“事”先已存在,作者的任务只是把“事”拿过来,稍加取舍然后将其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可以了。但“因文生事”却不是这样的,这时候的作家加强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通过对艺术虚构的有无的差别,他将史传文学和小说这两种叙事方式分开。这样就保证了小说的独立性,使这一文学体系和史传文学泾渭分明。

⑵叙事观点的全知和限知.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由于注意分析作品的“文法”,从而发现了一向被人们所忽略的小说的叙事观点.而与全知观点叙事相比较,金圣叹更欣赏限知观点叙事.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金圣叹不但对小说中运用限知观点的叙事赞不绝口,他还在不违背原作的情节的前提下,对书中的全知叙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即金本的限知叙事的《水浒传》.这些深刻表明他已认识到作家在小说使用限知观点叙事,便于塑造人物.

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对其小说理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以说,金圣叹还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金圣叹,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是清代小说批评家中做负盛名的一个,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十多部书都有评点尤以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最有影响。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现从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来谈谈他的小说理论。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这样两方面的问题: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故事的叙述,即性格理论与叙事理论。 ㈠性格理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

写一部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金圣叹很重视对著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性格美学理论。对此,他提出了自己两方面的见解。

⑴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读第五才子书法》)他还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着在其他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但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使你一看到其中的某一人便想到与此相似的某一类人的特点,“写淫妇,便写尽淫妇;写虔婆,便写尽虔婆”(第二十回总批)。大凡一部优秀的小说都是如此,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与其他人物相异,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水浒传》中李逵的直爽、林冲的隐忍、武松的刚毅,使人一看便能与其他一百零七好汉区别开来。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从小说中人物身上找到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的共性,例如西门庆的骄奢淫逸,例如高球的小人得志等等。一部好的小说,正是追求这种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⑵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作家在小说中对人物想象的塑造方法。金圣叹在此指出了很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动作要注重个性化,例如武松进“三碗不过岗”酒店是的叫酒声:“主人家,快取酒来吃!”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如李逵得知他面前的黑矮汉子正是他景仰已久的宋江时,立即“扑翻身躯便拜”,让人确信这的确是李逵的行事风格。此外,利用对比、细节描写,也能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才能够使性格鲜明的任务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有如亲见的感觉。一如施耐庵所说,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格物,斯以一笔写千百万人,固不以为难也。

㈡叙事理论——故事的叙述

金圣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立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理论。从批点本《水浒传》来看,金圣叹所阐发和总结的小说叙事理论有如下两点:

⑴小说重在虚构。叙事文学在中国最先使用于史传之中,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提到的很多叙事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滥觞,古典小说家们从事小说创作时,往往取法于史传文学。比如模仿传记的结构模式,叙事方法,修辞传统,人物性格塑造等等。但金

圣叹却看到了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他指出“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 《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 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 是史公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 只是顺着笔性去, 削高补低都由我。”(《读第五才子书法》)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史传文学是“以文运事”,而小说则必须“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要求“事”先已存在,作者的任务只是把“事”拿过来,稍加取舍然后将其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可以了。但“因文生事”却不是这样的,这时候的作家加强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虚构,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通过对艺术虚构的有无的差别,他将史传文学和小说这两种叙事方式分开。这样就保证了小说的独立性,使这一文学体系和史传文学泾渭分明。

⑵叙事观点的全知和限知.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由于注意分析作品的“文法”,从而发现了一向被人们所忽略的小说的叙事观点.而与全知观点叙事相比较,金圣叹更欣赏限知观点叙事.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金圣叹不但对小说中运用限知观点的叙事赞不绝口,他还在不违背原作的情节的前提下,对书中的全知叙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即金本的限知叙事的《水浒传》.这些深刻表明他已认识到作家在小说使用限知观点叙事,便于塑造人物.

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对其小说理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以说,金圣叹还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相关文章

  • 重评[[红楼梦]评论]
  • 第25卷第6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至些2』 墼垒:鱼 』鲤望壑堡坠塾垡奠尘i鲤g坠i!!缝垒堡堡唑§Q壁丛塑鱼曼型壑曼£i£坠!墼) 奠Q!:型些 重评<<红楼梦>评论> 周 莹,刘 ...查看


  • 明清小说与江苏论纲
  • 作者:王永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年06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4403(2000)01-0048-08 研究明清两代的文学艺术,离开了江苏是不可想象的.不止是明清小说,明清戏曲.明清诗文 ...查看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王猛 [内容摘要]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文化信息蕴含丰富,对小说理论多有涉及,主要表现在:虚构观念上升为对小说本体性的较为普遍的认同,成为无多争议的话题:小说功能在"志于道"和" ...查看


  •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 ...查看


  •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研究及评点第1期
  • 摘 要:"叙事学"的出现十分重要,因为它为古代小说研究的相对单一思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20世纪从事小说叙事研究的大部分人由于思想意识的局限,在艺术分析上普遍以人物为主要中心,但是"叙事学"却不是如此, ...查看


  • 当代欧美短篇小说的认知批评
  • 当代欧美短篇小说的认知批评 王腊宝 3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日益学院化的短篇小说批评开始了跨学科的发展,一批理论家从认知科学和话语分析等相邻学科中汲取灵感,从认知的高度对传统短篇小说批评中反复争论的老问题重新进行审视,他们借鉴荷兰语 ...查看


  • 一种文体的启示作文
  • 如果稍加注意,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一种长短大约在一.两千字左右的叙事性文体正在党报副刊.都市类报纸.杂志.网络上大行其道.拨开重重迷雾,我们就会发现,在林林总总的这种叙事文字之中,有一种风格较为独特,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唯美,在文字 ...查看


  • 高二语文教师下学期教学计划
  • 高二语文教师下学期教学计划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7.8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两本选修教材. 一.<中国小说欣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本教材共九个单元. ...查看


  •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
  • 摘要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其作品以人的内心世界为主要关注内容,致力于表现不同处境和不同地位的人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的意识和心理的流动过程.文章从现实主义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亨利?詹姆斯的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