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3)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宽容友善的重要。
2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生活中践行宽容友善。
怎样把握好宽容与软弱、宽容与纵容的界限。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知识体系
1、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宽容友善及宽容友善对我们的要求?
(1)原因
①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②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的时候,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③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④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2)要求
我们应该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2、宽容与原则、软弱、严格、维权的关系。
(1)宽容与原则
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2)宽容与软弱
宽容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3)宽容与严格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4)宽容与维权
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在消费活动中)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在线的三幅图片——“发生了什么?”(教材P61)
第一幅图片:两车相撞——矛盾发生 第二幅图片:怒火冲天——矛盾冲突
第三幅图片:握手言和——矛盾解决
学生讨论发言:为什么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了?
问题提示: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是因为双方采取了宽容友善的态度。
[教授新课]
第一课时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一)“六尺巷”的启示(板书)
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就是因宽容而诞生。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2)
学生讨论发言: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应该胸襟开阔,谦让友善。
阅读信息点击:关于宽容友善的有关对联(教材P63)
1.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板书)
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老师小结: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 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宽容是快乐之本。宽容朋友无意的误解,能使友谊之树常青不倒; 宽容亲人一时的过失,能使幸福之花长开不败。反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言语刻薄,生性嫉妒,得理不饶人,得势不容人,就会如摸黑夜行,处处碰壁,时时摔跤,陷入无穷的烦恼。
(二)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两个片段(教材p64)
学生讨论发言:
1、 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问题提示:赵刚用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幽默的话语,谅解他人,化解矛盾。
陈伟缺乏宽容忍让之心,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2、 赵刚和陈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当他人不小心妨碍甚至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加剧。
教学过度: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和分歧彼此容易做到宽容和谅解,但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就相当困难了。
(三)小季的犹豫(板书)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
学生讨论发言:
1. 如果我是小季,该不该帮他呢?
问题提示:应该帮助他,虽然大猛同学曾经伤害过我,但是他现在遇到困难,遇到了危险,作为大猛的同学,应该不计前嫌,应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帮助大猛。通过这件事,相信大猛对于他过去的做法也会感到内疚。
2. 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是怎样处理的?
教师总结:宽容也应该包含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忘记不快,只有这样才能使伤害过自己的人受到良心的责备,化解矛盾。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教学过度: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但宽容决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纵容。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宽容友善。
第二课时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一) 宽容与软弱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66)——“孔子的评判”
学生讨论发言:
1. 怎样理解孔子的评判?
问题提示:俗话说,两利相取取其重,两害相取取其轻。孔子的评判并不在于颜回说错了,买布的人说对了,而在于人要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不必当真。
2. 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吗? 问题提示:当别人无意伤害了你的时候,当别人对你的伤害未造成严重后果时,宽容忍让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如果面对别人一次次的侵害而忍气吞声,这种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应该依靠老师、学校、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师总结: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二) 宽容与严格(板书)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很严格,由于种种原因,有人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时会难以接受和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1. 老师批评我们就是不宽容吗? 问题提示:不是。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评。当一个学生违背了学校规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是对一个称职的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批评恰恰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和关怀。
2.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
问题提示:首先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充分认识到这种批评教育是老师有责任心、爱心的表现;其次,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要认真加以改正,老师的要求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再次,对老师可能出现的不正确的批评,要心平气和地向老师解释清楚,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三) 宽容与维权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7)
学生讨论发言:
1.卫民坚持“讨个公道”,是否没有宽容之心?为什么?
问题提示:不是。卫民坚持“讨个公道”并非没有宽容之心,而是对社会的真正的宽容。超市出售变质的面包,这种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不是一个是否“宽容”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的问题。它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违反了社会主义法律的轨道,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戒。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涉及千家万户,卫民依法“讨个公道”,既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又是对广大消费者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维护。如果这是对不法商家不宽容的话,那就是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宽容。
教师小结:人生活在社会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总结新课]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七、板书设计: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宽容的原因
2、宽容对我们的要求
二、正确把握宽容与友善
1、宽容与原则
2、宽容软弱
3、宽容与严格
4、宽容与维权
八、教后记
第7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课前预习
一、说一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宽容的诗句、俗语、历史故事。
二、填空题
1、宽容是支撑中国人 的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的 。
2、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 ,增进 ;才能 、 、 , 从而产生很大的 ,使人相互 。
3、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 、 的民族性格。
4、惟宽可以 ,惟厚可以 。
5、宽容不是 ,宽容与 是一致的。
6、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 、 , 也不意味着 、 。
三、判断题
1、纵览古今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 )
2、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是比较容易的。( )
3、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
4、宽容就是软弱无能。( )
5、宽容和严格是矛盾的。( )
6、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
课内练习
一、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 )
A自尊自重 B宽容友善 C良好的性格 D积极的情绪
2、"量小失真友,度大集群朋",启示我们( )
①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②要襟怀坦荡,度量恢宏
③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 ④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3、当我们遇到隔阂和误会时,宽容能( )
A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 B迫使我们对往事耿耿于怀 C使你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 D让别人的温暖融化你寒冷的坚冰
4、进入初中后,你认为和新同学和谐相处要做到( )
①相互帮助 ②相互理解 ③宽容友善 ④相互信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5、火锅底料添石蜡、火腿加敌敌畏......生产这些"问题产品"的厂家侵权了消费者的( ) A自主选择权 B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C依法求偿权 D人格尊严受尊重
6、某房地产公司在出售商品房时,以建电暖气试点小区为由,强行配售电暖器,该房地产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购房者的( )
A自主选择权 B知悉真实情况权 C人身安全不受损害权 D依法求偿权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求我们中学生( ) A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 B对家长的教育全盘接收 C难以接受、理解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D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
8、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是( )
A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二、辨析题
1、朋友间勇于互为诤友固然可贵,但这似乎使朋友间的宽容减少。
2、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小亮发现有人扒窃一位老爷爷的钱包,他想喊而没出声,因为他认为要宽容待人,原谅他的过错。小亮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1、怎样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2、镜头一:在公共汽车上,一中年妇女提着带鱼上车,蹭脏了中学生赵刚的新校服。中年妇女说:"衣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洗就行了。"赵刚笑了:"我该说的话都让你说了,我得说对不起了。"众人向赵刚投来赞许的目光,中年妇女也被这幽默的批评羞红了脸。
镜头二:公共汽车一个急刹车,乘客李某重心前移,踩了学生陈伟的脚。李某急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就行啦,说得轻巧!"陈伟得理不让人。"你说怎样,我又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你也让我踩一下!"陈伟没等说完就重重地踩了李某一脚。惊叫声、指责声顿时响成一团。
(1)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不同,说明了什么?
(2)陈伟的行为后果是什么?
(3)赵刚,陈伟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我们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课后评价
一、情境体验
当别人不小心妨碍误解了的时候:
1、如果你采取争吵、怀恨甚至报复的态度,其结果是什么?
2、如果用宽容的态度,其结果又是什么?
二、阅读思考
1、诗人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1)雨果是哪国的诗人,其作品有哪些?
(2)雨果的名言印证了中国的古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请你解释其含义。
(3)诗人雨果的话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1)王老师对小赵的批评教育履行了法律规定的哪项义务?
(2)老师批评小赵就是不宽容,对吗?为什么?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
3、建国时期,晋国南阳地区长久没有地方官,当地社会很不安定。老百姓迫切希望朝廷能派官去。可是派谁去好呢?于是,晋王急召心腹大臣祁黄羊商议。结果,祁黄羊向晋王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甫阳县令。因为解狐为官廉洁清政,一心为公。
(1)看了故事,你认为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也应该做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呢?
(3)宽容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3)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宽容友善的重要。
2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生活中践行宽容友善。
怎样把握好宽容与软弱、宽容与纵容的界限。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知识体系
1、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宽容友善及宽容友善对我们的要求?
(1)原因
①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②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的时候,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③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④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2)要求
我们应该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2、宽容与原则、软弱、严格、维权的关系。
(1)宽容与原则
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2)宽容与软弱
宽容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3)宽容与严格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4)宽容与维权
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在消费活动中)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在线的三幅图片——“发生了什么?”(教材P61)
第一幅图片:两车相撞——矛盾发生 第二幅图片:怒火冲天——矛盾冲突
第三幅图片:握手言和——矛盾解决
学生讨论发言:为什么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了?
问题提示: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是因为双方采取了宽容友善的态度。
[教授新课]
第一课时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一)“六尺巷”的启示(板书)
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就是因宽容而诞生。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2)
学生讨论发言: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应该胸襟开阔,谦让友善。
阅读信息点击:关于宽容友善的有关对联(教材P63)
1.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板书)
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老师小结: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 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宽容是快乐之本。宽容朋友无意的误解,能使友谊之树常青不倒; 宽容亲人一时的过失,能使幸福之花长开不败。反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言语刻薄,生性嫉妒,得理不饶人,得势不容人,就会如摸黑夜行,处处碰壁,时时摔跤,陷入无穷的烦恼。
(二)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两个片段(教材p64)
学生讨论发言:
1、 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问题提示:赵刚用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幽默的话语,谅解他人,化解矛盾。
陈伟缺乏宽容忍让之心,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2、 赵刚和陈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当他人不小心妨碍甚至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加剧。
教学过度: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和分歧彼此容易做到宽容和谅解,但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就相当困难了。
(三)小季的犹豫(板书)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
学生讨论发言:
1. 如果我是小季,该不该帮他呢?
问题提示:应该帮助他,虽然大猛同学曾经伤害过我,但是他现在遇到困难,遇到了危险,作为大猛的同学,应该不计前嫌,应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帮助大猛。通过这件事,相信大猛对于他过去的做法也会感到内疚。
2. 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是怎样处理的?
教师总结:宽容也应该包含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忘记不快,只有这样才能使伤害过自己的人受到良心的责备,化解矛盾。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教学过度: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但宽容决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纵容。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宽容友善。
第二课时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一) 宽容与软弱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66)——“孔子的评判”
学生讨论发言:
1. 怎样理解孔子的评判?
问题提示:俗话说,两利相取取其重,两害相取取其轻。孔子的评判并不在于颜回说错了,买布的人说对了,而在于人要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不必当真。
2. 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吗? 问题提示:当别人无意伤害了你的时候,当别人对你的伤害未造成严重后果时,宽容忍让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如果面对别人一次次的侵害而忍气吞声,这种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应该依靠老师、学校、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师总结: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二) 宽容与严格(板书)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很严格,由于种种原因,有人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时会难以接受和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1. 老师批评我们就是不宽容吗? 问题提示:不是。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评。当一个学生违背了学校规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是对一个称职的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批评恰恰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和关怀。
2.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
问题提示:首先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充分认识到这种批评教育是老师有责任心、爱心的表现;其次,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要认真加以改正,老师的要求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再次,对老师可能出现的不正确的批评,要心平气和地向老师解释清楚,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三) 宽容与维权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7)
学生讨论发言:
1.卫民坚持“讨个公道”,是否没有宽容之心?为什么?
问题提示:不是。卫民坚持“讨个公道”并非没有宽容之心,而是对社会的真正的宽容。超市出售变质的面包,这种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不是一个是否“宽容”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的问题。它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违反了社会主义法律的轨道,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戒。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涉及千家万户,卫民依法“讨个公道”,既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又是对广大消费者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维护。如果这是对不法商家不宽容的话,那就是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宽容。
教师小结:人生活在社会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总结新课]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七、板书设计: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宽容的原因
2、宽容对我们的要求
二、正确把握宽容与友善
1、宽容与原则
2、宽容软弱
3、宽容与严格
4、宽容与维权
八、教后记
第7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课前预习
一、说一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宽容的诗句、俗语、历史故事。
二、填空题
1、宽容是支撑中国人 的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的 。
2、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 ,增进 ;才能 、 、 , 从而产生很大的 ,使人相互 。
3、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 、 的民族性格。
4、惟宽可以 ,惟厚可以 。
5、宽容不是 ,宽容与 是一致的。
6、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 、 , 也不意味着 、 。
三、判断题
1、纵览古今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 )
2、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是比较容易的。( )
3、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
4、宽容就是软弱无能。( )
5、宽容和严格是矛盾的。( )
6、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
课内练习
一、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 )
A自尊自重 B宽容友善 C良好的性格 D积极的情绪
2、"量小失真友,度大集群朋",启示我们( )
①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②要襟怀坦荡,度量恢宏
③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 ④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3、当我们遇到隔阂和误会时,宽容能( )
A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 B迫使我们对往事耿耿于怀 C使你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 D让别人的温暖融化你寒冷的坚冰
4、进入初中后,你认为和新同学和谐相处要做到( )
①相互帮助 ②相互理解 ③宽容友善 ④相互信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5、火锅底料添石蜡、火腿加敌敌畏......生产这些"问题产品"的厂家侵权了消费者的( ) A自主选择权 B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C依法求偿权 D人格尊严受尊重
6、某房地产公司在出售商品房时,以建电暖气试点小区为由,强行配售电暖器,该房地产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购房者的( )
A自主选择权 B知悉真实情况权 C人身安全不受损害权 D依法求偿权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求我们中学生( ) A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 B对家长的教育全盘接收 C难以接受、理解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D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
8、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是( )
A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二、辨析题
1、朋友间勇于互为诤友固然可贵,但这似乎使朋友间的宽容减少。
2、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小亮发现有人扒窃一位老爷爷的钱包,他想喊而没出声,因为他认为要宽容待人,原谅他的过错。小亮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1、怎样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2、镜头一:在公共汽车上,一中年妇女提着带鱼上车,蹭脏了中学生赵刚的新校服。中年妇女说:"衣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洗就行了。"赵刚笑了:"我该说的话都让你说了,我得说对不起了。"众人向赵刚投来赞许的目光,中年妇女也被这幽默的批评羞红了脸。
镜头二:公共汽车一个急刹车,乘客李某重心前移,踩了学生陈伟的脚。李某急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就行啦,说得轻巧!"陈伟得理不让人。"你说怎样,我又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你也让我踩一下!"陈伟没等说完就重重地踩了李某一脚。惊叫声、指责声顿时响成一团。
(1)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不同,说明了什么?
(2)陈伟的行为后果是什么?
(3)赵刚,陈伟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我们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课后评价
一、情境体验
当别人不小心妨碍误解了的时候:
1、如果你采取争吵、怀恨甚至报复的态度,其结果是什么?
2、如果用宽容的态度,其结果又是什么?
二、阅读思考
1、诗人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1)雨果是哪国的诗人,其作品有哪些?
(2)雨果的名言印证了中国的古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请你解释其含义。
(3)诗人雨果的话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1)王老师对小赵的批评教育履行了法律规定的哪项义务?
(2)老师批评小赵就是不宽容,对吗?为什么?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
3、建国时期,晋国南阳地区长久没有地方官,当地社会很不安定。老百姓迫切希望朝廷能派官去。可是派谁去好呢?于是,晋王急召心腹大臣祁黄羊商议。结果,祁黄羊向晋王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甫阳县令。因为解狐为官廉洁清政,一心为公。
(1)看了故事,你认为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也应该做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呢?
(3)宽容对人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