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华佗五禽戏记载历史的研究

搏击·体育论坛

第4卷第1期

【民族传统体育学】

有关华佗五禽戏记载历史的研究

张丹丹1陈秋芬2李慧娟3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华佗五禽戏至创编到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作为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导引养生

文操,分析研究它的历史发展历程,对现今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这项传统养生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章将从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入手,通过对其口耳相传、图文记载方式的分析,探寻这项伟大养生术的发展脚步。

关键词:五禽戏传承记载方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01—0090—03

的注解记载,魏文帝在位时,得知吴普练习“禽戏”已经活到了90岁长寿便要召见他,但“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吴普推脱自己年老,手脚不便。只是将五禽戏练习的方法简单的口述于各位医家。也许那时的医家也记载了吴普口述于他们的五禽戏,只是在朝堂更迭频繁的年代已经湮灭在熊熊战火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禽戏在创编后的很长一段言传身教的方式在传播,虽然三国时期时间里都是以口耳相传、

已经在社会上有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并未有过多的文字记载,或是有,也在动荡环境中遗失损毁。其他关于华佗传记的史料中也提到,华佗在晚年曾有自己的著作,但是在被曹操杀害之前这本伟著却没能得到流传,而是被烧毁,不禁让人扼腕叹息。2

五禽戏发展时期的文字记载

五禽戏最早的文字记载和最早的文字详解分别出现在西晋时期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的《养性延命录》,这两个时间都处于我国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当《后汉书》、唐代司马祯时,除了这两部著作外,还有南朝范晔的的《服气精文论》等书籍以及文人墨客的诗词中都有提及五禽戏。所以可以了解,五禽戏创编之后,哪怕是战争纷乱的魏晋南北朝,他的流传普及也达到了风靡的程度。2.1“五禽戏”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医家、道家的推动下,导引养生术不断发展。经口口相传的五禽戏也开始被学者逐渐整理记载。对于华佗五禽戏的文字记载,首先见于西晋时期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方技传》。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史。其中,

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天道自然观的影响下,运五行及气血等传统医学理论,以防病健身为目的,以运用阴阳、

动脏腑和脊柱为原则,以和谐身心为手段创编而成。它开辟了后世导引套路术式的先河,在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养生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佗创编五禽戏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导引养生操。在代代相传中,五禽戏的流传方式有很多,最早的也是最传统的传递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后来随着书记方式的发展,五禽戏的记载也一步步开始丰富详细。从对五禽戏只言片语的提及,到动作文字详解,再到图文共解。五禽戏就这样一步步玲珑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一系列传统养生术重新被国民重视乃至名扬海外,其中华佗五禽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样发展的新契机中,更好地整理、发掘五禽戏,了解其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势必能为现代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项传统养生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五禽戏地历史传承的记载方式入手,追寻这项伟大养生术的发展脚步。1

五禽戏流传初期的口耳相传

五禽戏创编于西汉末年。而两汉时期,正是导引术被当时医家正确评价,开始受到社会重视,继而有极大发展的时期。“神华佗就是当时对此有着突出贡献的医术家中的一位。受当时医”

“天人合一”、五行思想、传统养生术等等各种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华佗自创这套五禽戏“求难老”。在后世人为华佗编撰的传记“五禽之戏”口述传给他的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华佗只是将这套弟子,他的弟子吴普、樊阿勤奋练习后都获得长寿。但是,因汉末以及诸侯混战的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上还是简牍的记载方式,五禽戏的传播范围很受限制,也另外,据现存范晔的《后汉书》中几乎没有人将其写进书册转载。

作者简介:1. 张丹丹(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2. 陈秋芬(198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3. 李慧娟(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90

年(公元280年)六十年的历史。该书创立之初是以三部分内容各自成书,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史学家合并为一,改成《三国志》。并在后世与《史记》、《汉书》以及《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名著。

《三国志·方技传》是主要记叙从事医道、养生以及天文、占卜、相命、遁甲、堪舆等技术的人物传记,其中在华佗传中主要记载了华佗在行医方面的事迹,并在文章后段记载了他的养生思想和创编的

“五禽之戏”。虽然文中并未详述如何练习,但他对于后世研究五禽戏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

文中记载,华佗告诉他的弟子“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养生思想,也是他创编

“五禽戏之戏”的原因。而后又从“五禽之戏”的名称,“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作用等方面详细分说介绍了他的这套养生操。最后写到“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吴普练习后活到了90多岁且耳聪目明,

牙齿坚好,即以五禽戏的练习成效收尾。这样的叙述手段显著推动了这套导引术在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风气下的流传速度。2.2“五禽戏”最早文字详解

有关华佗五禽戏的文字详解最早记载于《后汉书·艺文志》中《华佗五禽戏诀一卷》,但是因为《后汉书·艺文志》篇没有能保存流传下来,所以对于怎么练习五禽戏的书面记载也就追溯到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

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道家大师、医学家陶弘景的主要著作,该书对五禽戏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载。此内容后被宋代张君房主编的《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导引按摩》所收录,称其《五禽戏诀》,《云笈七签》后又被道教典籍《道藏洞神部》

收录。陶弘景,字通明,号稳居,梁代医药家、道教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养性延命录》等。《养性延命录》集六朝以前的保健养生经验,是一本辑集较为完备的养生学专书。该书主张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同时收录动功和静功的各种养生方法,其中最早提出静功“吹、呼、嘘、呵、唏、咽”的六字行气吐纳方法,以及最早记载华佗五禽戏的具体操练方法,使其在中国养生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东汉末距梁代只是三百多年,根据时间看陶弘景记载的五禽戏诀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华佗原创,而且如果后汉书·艺文志》中的《华佗五禽戏诀一卷》在梁代还尚未失传,那么陶弘景在收集记载中更加有可能参照原版。

所以,作为现存最早记载华佗五禽戏的著作,让我们在了解五禽戏原始风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2.3诗词记载

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一直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们日常生活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诗词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世事变迁,在历史研究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发展足迹与风靡程度,所以在诗词的研究中也找到了佐证。这也是五禽戏文字记载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诗句摘录如下:

唐代柳宗元的《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周亮工的《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二:难逢一鴈到,空学五禽嬉。”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乌龙养和》“: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宋代陆游的《春晚》

“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仿效五禽”,《遣怀》“不动成黑卧,微劳学鸟伸。”清朝赵翼的《漫兴》“:观书眼渐讹三豕,导气身将学五禽。”

从这些诗词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上人们对五禽戏这类导引养生术的崇尚程度,能达到“闻道偏为五禽戏”的程度,可以说是五禽戏发展的一个顶峰。3

五禽戏繁盛时期的图谱记载

宋元明清时期是养生学与练养术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体育最繁荣的时期。这段时间,气功和养生学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佛、道及少数儒学大师的小圈子,逐渐成为了一种开展更为广泛的运动保健和康复手段。促进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生书籍的大批量出现和流传。

宋明时期,古代练养术与保健术等养生著述得到全面整理。加之雕板印刷术的发展黄金期以及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出版业的高速发展。

书籍刊印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养生类书籍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尤其是宋以后私家著录的养生专著非常之多,其中对于五禽戏的图谱记载就有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以及《万育仙书·导引术》、《万寿仙书·导引术》、《夷门广牍·赤凤髓》的《五禽书》、《五禽舞功法图说》等等。这些有关五禽戏的著述,不仅限于资料汇集,而且还对其进行了整理、校订、改进,并配以图文说明,更加有利于五禽戏的练习与广泛流传。

3.1五禽戏图谱的最早记载

明代因印刷术的高度发展,书籍的翻印出版以及版画插图雕版技术都日趋成熟,这为当时书籍的普及与流传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当时出版商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改动原著,拼凑抄袭出“新书”的可能性也就增加,所以,在刊印本泛滥,而又缺乏严格的行业法规和自觉性的情况下,书籍的原著版权经常受到侵犯,导致文章出处的混乱,从而增加了后世对原著考察的难度。五禽戏最早图谱的记载就是如此。

关于五禽戏的最早图谱记载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是明代末年罗洪先编撰的《万寿仙书·导引术》,但近年来有学者在文中也提出是罗洪先所撰的

《仙传四十九方》,抑或《卫生真诀》,其中的原因并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所以仍给读者混乱的感觉。因此笔者从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中了解,《万寿仙书·导引术》并非是罗洪先编撰,而只是收录了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又名《仙传四十九方》)。《万寿仙书》又是明朝初年曹无极收录《卫生真诀》后出版的

《万育仙书》的翻印本。如今,《卫生真诀》、《万育仙书》都现存于世。由此,五禽戏最早的图谱记载应为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

3.2明清流传广泛的图谱简介

五禽戏的图谱出现后流传广泛,其中最出名的当数《万寿仙书》以及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而这两本古籍以及同时期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中的《五禽戏图谱》均出自《卫生真诀》,只是在名称上和动作讲解上有稍微变动,这也是当时五禽戏流派众多的一个表现。

明清时期的印刷术以及版画插图雕版技术的发展,对各类书籍的丰富以及大量印刷出版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五禽戏图谱亦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推广并呈现繁荣的场面。

这些版本的五禽图谱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简洁、清晰,加上图像的配合易懂易学,而且还介绍了招式的功效,这对五禽戏在当时的流传和推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转第94页)

91

《《“

运动的视听影响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独竹漂运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是提高群众基础的一条有效途径。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成立独竹漂运动协会或基地,以协会和基地为龙头,开展独竹漂运动,举办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独竹漂运动比赛,提高独竹漂运动的竞技水平。

(4)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活动,组织独竹漂运动表演赛,以表演赛为基础,扩大独竹漂运动的漂手队伍,普及独竹漂运动的开展。

(5)抓准独竹漂运动“一苇渡江”“水上芭蕾”、等表演和观赏特效,借时下流行的旅游热潮,把独竹漂运动作为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活动展现,吸引更多的游客,既达到了宣传独竹漂运动,

又(关键是)缓解独竹漂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实现自力更生,从而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

[1]韦丽春,蓝建卓.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9).

[2]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志.体育志[M].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梁小平.贵州少数民族体育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2007:20-28.社,

[4]赵能秀,吴雅彬.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内江科技,2010(8):83-84.

On the Developm ent of Bam boo Canoe:a Water Ballet

Mao Qiang 1Luo Zhengqin 2

(1. The Eighth Middle School of Zunyi, Zunyi Guizhou 563002;

2. P.E. Department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Abstract:Bamboo canoe is a kind of sport with player ’s one foot on a single bamboo in water and a small bamboo as paddles ,a special national sport. It derived from Chishui, a place of Guizhou, and has more than 100years. The study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stages:birth and flourishing period, lower valley development period and redeveloping period. The paper analyzes its conditions, the influencing fa ctors of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finds the needed tactic of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bamboo canoe development consideration

(上接第91页)

综上所诉,五禽戏经过17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养本文通过对五禽戏口耳相传、图文生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并茂的记载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清晰地展现了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养生意识逐渐强,传统养生法逐渐受重视的情况下,对如何更好地了解这项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巨大养生价值的健身气功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对其更好的传承发展,使之服务于现代人寻求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沈寿.试论东汉华佗以及所创编的历史渊源[J].中医药学报,1981(4).

[2]刘树军,王苑苑.仿生与古代导引养生的起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2001.出版社,

[4]程英,张志斌.《万育仙书》与《万寿仙书》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9(3).

[5]罗洪先编.卫生真诀·卫生真诀叙[O].明抄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Hua Tuo Wuqinxi

Zhang Dandan Chen Qiufen Li Huij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Hua Tuo Wuqinxi has over 1700years of history. As our oldest fitness exercise, it is meaningful for its moder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o analyze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port in ancient society, studies its oral spreading and written records, graphic records these method of it, to ex plore its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great fitness sport.

Key words:Wuqinxi Inheritance R ecords ways

94

搏击·体育论坛

第4卷第1期

【民族传统体育学】

有关华佗五禽戏记载历史的研究

张丹丹1陈秋芬2李慧娟3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华佗五禽戏至创编到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作为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导引养生

文操,分析研究它的历史发展历程,对现今如何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这项传统养生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章将从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入手,通过对其口耳相传、图文记载方式的分析,探寻这项伟大养生术的发展脚步。

关键词:五禽戏传承记载方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01—0090—03

的注解记载,魏文帝在位时,得知吴普练习“禽戏”已经活到了90岁长寿便要召见他,但“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吴普推脱自己年老,手脚不便。只是将五禽戏练习的方法简单的口述于各位医家。也许那时的医家也记载了吴普口述于他们的五禽戏,只是在朝堂更迭频繁的年代已经湮灭在熊熊战火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禽戏在创编后的很长一段言传身教的方式在传播,虽然三国时期时间里都是以口耳相传、

已经在社会上有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并未有过多的文字记载,或是有,也在动荡环境中遗失损毁。其他关于华佗传记的史料中也提到,华佗在晚年曾有自己的著作,但是在被曹操杀害之前这本伟著却没能得到流传,而是被烧毁,不禁让人扼腕叹息。2

五禽戏发展时期的文字记载

五禽戏最早的文字记载和最早的文字详解分别出现在西晋时期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的《养性延命录》,这两个时间都处于我国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当《后汉书》、唐代司马祯时,除了这两部著作外,还有南朝范晔的的《服气精文论》等书籍以及文人墨客的诗词中都有提及五禽戏。所以可以了解,五禽戏创编之后,哪怕是战争纷乱的魏晋南北朝,他的流传普及也达到了风靡的程度。2.1“五禽戏”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医家、道家的推动下,导引养生术不断发展。经口口相传的五禽戏也开始被学者逐渐整理记载。对于华佗五禽戏的文字记载,首先见于西晋时期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方技传》。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史。其中,

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天道自然观的影响下,运五行及气血等传统医学理论,以防病健身为目的,以运用阴阳、

动脏腑和脊柱为原则,以和谐身心为手段创编而成。它开辟了后世导引套路术式的先河,在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养生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佗创编五禽戏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导引养生操。在代代相传中,五禽戏的流传方式有很多,最早的也是最传统的传递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后来随着书记方式的发展,五禽戏的记载也一步步开始丰富详细。从对五禽戏只言片语的提及,到动作文字详解,再到图文共解。五禽戏就这样一步步玲珑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一系列传统养生术重新被国民重视乃至名扬海外,其中华佗五禽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样发展的新契机中,更好地整理、发掘五禽戏,了解其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势必能为现代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项传统养生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五禽戏地历史传承的记载方式入手,追寻这项伟大养生术的发展脚步。1

五禽戏流传初期的口耳相传

五禽戏创编于西汉末年。而两汉时期,正是导引术被当时医家正确评价,开始受到社会重视,继而有极大发展的时期。“神华佗就是当时对此有着突出贡献的医术家中的一位。受当时医”

“天人合一”、五行思想、传统养生术等等各种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华佗自创这套五禽戏“求难老”。在后世人为华佗编撰的传记“五禽之戏”口述传给他的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华佗只是将这套弟子,他的弟子吴普、樊阿勤奋练习后都获得长寿。但是,因汉末以及诸侯混战的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上还是简牍的记载方式,五禽戏的传播范围很受限制,也另外,据现存范晔的《后汉书》中几乎没有人将其写进书册转载。

作者简介:1. 张丹丹(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2. 陈秋芬(198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3. 李慧娟(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90

年(公元280年)六十年的历史。该书创立之初是以三部分内容各自成书,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史学家合并为一,改成《三国志》。并在后世与《史记》、《汉书》以及《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名著。

《三国志·方技传》是主要记叙从事医道、养生以及天文、占卜、相命、遁甲、堪舆等技术的人物传记,其中在华佗传中主要记载了华佗在行医方面的事迹,并在文章后段记载了他的养生思想和创编的

“五禽之戏”。虽然文中并未详述如何练习,但他对于后世研究五禽戏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

文中记载,华佗告诉他的弟子“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养生思想,也是他创编

“五禽戏之戏”的原因。而后又从“五禽之戏”的名称,“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作用等方面详细分说介绍了他的这套养生操。最后写到“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吴普练习后活到了90多岁且耳聪目明,

牙齿坚好,即以五禽戏的练习成效收尾。这样的叙述手段显著推动了这套导引术在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风气下的流传速度。2.2“五禽戏”最早文字详解

有关华佗五禽戏的文字详解最早记载于《后汉书·艺文志》中《华佗五禽戏诀一卷》,但是因为《后汉书·艺文志》篇没有能保存流传下来,所以对于怎么练习五禽戏的书面记载也就追溯到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

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道家大师、医学家陶弘景的主要著作,该书对五禽戏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载。此内容后被宋代张君房主编的《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导引按摩》所收录,称其《五禽戏诀》,《云笈七签》后又被道教典籍《道藏洞神部》

收录。陶弘景,字通明,号稳居,梁代医药家、道教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养性延命录》等。《养性延命录》集六朝以前的保健养生经验,是一本辑集较为完备的养生学专书。该书主张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同时收录动功和静功的各种养生方法,其中最早提出静功“吹、呼、嘘、呵、唏、咽”的六字行气吐纳方法,以及最早记载华佗五禽戏的具体操练方法,使其在中国养生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东汉末距梁代只是三百多年,根据时间看陶弘景记载的五禽戏诀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华佗原创,而且如果后汉书·艺文志》中的《华佗五禽戏诀一卷》在梁代还尚未失传,那么陶弘景在收集记载中更加有可能参照原版。

所以,作为现存最早记载华佗五禽戏的著作,让我们在了解五禽戏原始风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2.3诗词记载

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一直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们日常生活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诗词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世事变迁,在历史研究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发展足迹与风靡程度,所以在诗词的研究中也找到了佐证。这也是五禽戏文字记载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诗句摘录如下:

唐代柳宗元的《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周亮工的《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二:难逢一鴈到,空学五禽嬉。”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乌龙养和》“: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宋代陆游的《春晚》

“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仿效五禽”,《遣怀》“不动成黑卧,微劳学鸟伸。”清朝赵翼的《漫兴》“:观书眼渐讹三豕,导气身将学五禽。”

从这些诗词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上人们对五禽戏这类导引养生术的崇尚程度,能达到“闻道偏为五禽戏”的程度,可以说是五禽戏发展的一个顶峰。3

五禽戏繁盛时期的图谱记载

宋元明清时期是养生学与练养术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体育最繁荣的时期。这段时间,气功和养生学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佛、道及少数儒学大师的小圈子,逐渐成为了一种开展更为广泛的运动保健和康复手段。促进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生书籍的大批量出现和流传。

宋明时期,古代练养术与保健术等养生著述得到全面整理。加之雕板印刷术的发展黄金期以及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出版业的高速发展。

书籍刊印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养生类书籍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尤其是宋以后私家著录的养生专著非常之多,其中对于五禽戏的图谱记载就有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以及《万育仙书·导引术》、《万寿仙书·导引术》、《夷门广牍·赤凤髓》的《五禽书》、《五禽舞功法图说》等等。这些有关五禽戏的著述,不仅限于资料汇集,而且还对其进行了整理、校订、改进,并配以图文说明,更加有利于五禽戏的练习与广泛流传。

3.1五禽戏图谱的最早记载

明代因印刷术的高度发展,书籍的翻印出版以及版画插图雕版技术都日趋成熟,这为当时书籍的普及与流传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当时出版商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改动原著,拼凑抄袭出“新书”的可能性也就增加,所以,在刊印本泛滥,而又缺乏严格的行业法规和自觉性的情况下,书籍的原著版权经常受到侵犯,导致文章出处的混乱,从而增加了后世对原著考察的难度。五禽戏最早图谱的记载就是如此。

关于五禽戏的最早图谱记载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是明代末年罗洪先编撰的《万寿仙书·导引术》,但近年来有学者在文中也提出是罗洪先所撰的

《仙传四十九方》,抑或《卫生真诀》,其中的原因并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所以仍给读者混乱的感觉。因此笔者从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中了解,《万寿仙书·导引术》并非是罗洪先编撰,而只是收录了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又名《仙传四十九方》)。《万寿仙书》又是明朝初年曹无极收录《卫生真诀》后出版的

《万育仙书》的翻印本。如今,《卫生真诀》、《万育仙书》都现存于世。由此,五禽戏最早的图谱记载应为罗洪先所撰的《卫生真诀》。

3.2明清流传广泛的图谱简介

五禽戏的图谱出现后流传广泛,其中最出名的当数《万寿仙书》以及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而这两本古籍以及同时期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中的《五禽戏图谱》均出自《卫生真诀》,只是在名称上和动作讲解上有稍微变动,这也是当时五禽戏流派众多的一个表现。

明清时期的印刷术以及版画插图雕版技术的发展,对各类书籍的丰富以及大量印刷出版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五禽戏图谱亦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推广并呈现繁荣的场面。

这些版本的五禽图谱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简洁、清晰,加上图像的配合易懂易学,而且还介绍了招式的功效,这对五禽戏在当时的流传和推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转第94页)

91

《《“

运动的视听影响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独竹漂运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是提高群众基础的一条有效途径。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成立独竹漂运动协会或基地,以协会和基地为龙头,开展独竹漂运动,举办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独竹漂运动比赛,提高独竹漂运动的竞技水平。

(4)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活动,组织独竹漂运动表演赛,以表演赛为基础,扩大独竹漂运动的漂手队伍,普及独竹漂运动的开展。

(5)抓准独竹漂运动“一苇渡江”“水上芭蕾”、等表演和观赏特效,借时下流行的旅游热潮,把独竹漂运动作为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活动展现,吸引更多的游客,既达到了宣传独竹漂运动,

又(关键是)缓解独竹漂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实现自力更生,从而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

[1]韦丽春,蓝建卓.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9).

[2]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志.体育志[M].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梁小平.贵州少数民族体育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2007:20-28.社,

[4]赵能秀,吴雅彬.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内江科技,2010(8):83-84.

On the Developm ent of Bam boo Canoe:a Water Ballet

Mao Qiang 1Luo Zhengqin 2

(1. The Eighth Middle School of Zunyi, Zunyi Guizhou 563002;

2. P.E. Department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Abstract:Bamboo canoe is a kind of sport with player ’s one foot on a single bamboo in water and a small bamboo as paddles ,a special national sport. It derived from Chishui, a place of Guizhou, and has more than 100years. The study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stages:birth and flourishing period, lower valley development period and redeveloping period. The paper analyzes its conditions, the influencing fa ctors of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finds the needed tactic of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bamboo canoe development consideration

(上接第91页)

综上所诉,五禽戏经过17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养本文通过对五禽戏口耳相传、图文生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并茂的记载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清晰地展现了五禽戏在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养生意识逐渐强,传统养生法逐渐受重视的情况下,对如何更好地了解这项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巨大养生价值的健身气功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对其更好的传承发展,使之服务于现代人寻求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沈寿.试论东汉华佗以及所创编的历史渊源[J].中医药学报,1981(4).

[2]刘树军,王苑苑.仿生与古代导引养生的起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2001.出版社,

[4]程英,张志斌.《万育仙书》与《万寿仙书》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9(3).

[5]罗洪先编.卫生真诀·卫生真诀叙[O].明抄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Hua Tuo Wuqinxi

Zhang Dandan Chen Qiufen Li Huij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Hua Tuo Wuqinxi has over 1700years of history. As our oldest fitness exercise, it is meaningful for its moder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o analyze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port in ancient society, studies its oral spreading and written records, graphic records these method of it, to ex plore its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great fitness sport.

Key words:Wuqinxi Inheritance R ecords ways

94


相关文章

  • 华佗医学成就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探析
  • 第28卷第10期(上) 2012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8No.10 Oct.2012 华佗医学成就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探析 ...查看


  •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的神医.名医
  • 中国历史上 神医.名医 扁鹊 华佗 孙思邈 张仲景 李时珍 葛洪 皇甫谧 钱乙 朱丹溪 孔伯华 汪逢春 施今墨 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 ...查看


  • 华佗简介 华佗治病 神医华佗
  • 华佗(公元 141-208年) ,别名癑,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医学家. 华佗从小才智过人.他七岁时拜一位姓蔡的医生为师,因蔡医生医术高明,拜他为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找个智力强的孩子为徒,于是对前 ...查看


  • 健身气功(体育)
  • 健身气功期末复习资料 健康是什么? 健康是良好的身体素质.机体各系统功能运转正常: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头发光亮,无头屑: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精力充沛,睡 ...查看


  •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 ...查看


  • 癌症的体育疗法
  • 癌症的体育疗法 (一)体育疗法的特点 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在我国就已经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被广为运用.在<庄子?刻意>中主张"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说的是养生防衰要讲究呼 ...查看


  • 神医华佗的故事
  • 古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 华佗不慕爵禄,潜心研究学习医药,所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公元2世纪的医学水平.华佗从小就很机敏.传说他7岁死了父亲,家中贫困,母亲让 ...查看


  •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_王敬浩
  • 体育文化导刊2008.3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 王敬浩 摘 要:文章主要运用资料分析与逻辑思辨的方法,以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生发展的历史理路为线索,归纳出其具有典型特征的历史阶段,进而寻找各历史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贯穿其中 ...查看


  • 古城亳州导游词
  • 友们: 今天咱要去地方啊,就是具有"历史文化古城"之誉的亳州,说起亳州,那可是小吕再也熟悉不过是我地方了,因为亳州养育了我,我的家乡就在亳州.如果有时间,你想品尝一下我们亳州的特色小吃,你就跟随着小吕就行了.今天呢,第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