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一)、导入
这是一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的故事,读一读课题。(注意纠正“弦”的读音)
(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都顺(学习古文,第一部要求能够把课文读通都顺。)
2、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检查,相机指导。
(三)、理解文意,再次朗读
1、质疑解难,交流课文中的困难之处
2、检查预习,指点方法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等句子,指名解释句意和重点字的意思。并追问如何理解重点字的意义。
3、理解文意
4、分句检查,1人解释1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聆听补充。最后指名1人总体解释整篇课文。
(四)、感悟知音,再解绝弦
1、从人物入手,学生介绍二人关系,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补充。 板书:伯牙、钟子期、知音
解说伯牙弹琴高明之处
板书:情、心
2、质疑“知音”:为什么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呢?
3、默读课文,体会“知音”,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发言:
【预设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那我们先看前半句。从这句话中如何体会到的?
【钟子期一下子听出了伯牙弹琴的内容。】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心中浮现出怎样的高山?
【巍峨的泰山。(试着读出那种巍峨峻拔的气魄。指导朗读。)】 师:那么多的意向钟子期只用了一个峨峨兮便表达出来了。古人说话真是简约啊。你还能从这句中看出什么吗?
【通过语气词“哉”“兮”看出钟子期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伯牙的内心。】
师:同学们,读书就应当像你们这样,从字里行间中读懂文章的味道。那么下面那句话你们也是深有体会,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把你们的体会朗读出来。(练读,指导朗读)
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鼓琴的伯牙无论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
所以文中用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预设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有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伯牙的心中所想从哪个字能看出来?)指导朗读。
【过渡】那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什么呢?我们一起看前面的句子。(接
【预设1】)
4、丰富内容,探究知音(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们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
5、深入体会,音以明志
思考:泰山、长江黄河在中国古代又怎样的寓意?这种寓意与伯牙的内心又有怎样联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相机补充资料。
泰山常常形容人的志向。
长江黄河形容人宽广的胸怀。
可以想象,当伯牙在表达自己内心志向时,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在表达自己广阔的胸怀时,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洋洋兮若江河】
此时的伯牙多么想把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欣喜化作高山流水般的音韵在这山中回荡,他又多想向子期倾诉内心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什么?
师:让我们再深入想一想,此时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出示:因为( ),所以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 (学生发言填空)
【过渡】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人快乐,让人幸福。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种激动和欣喜。
4、拓展课文,感悟绝弦
两人约定,一年之后的中秋佳节,还在这里相聚,届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一年之后,伯牙满怀期待地来到约好的地点,看到的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他的坟,钟子期临死前,特意让人把他埋到这里,说即使自己已经入土,也要听到伯牙的琴声。
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了一首短歌,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配乐,师朗读)
伯牙破琴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知音不在,我不弹琴了;在弹琴也没人能听懂,很没意思„„】 他还断绝了什么?【预设:希望、前程、友谊„„】
5、练读最后一句(表现出破琴绝弦的决心和勇气)
(五)、总结,背诵,拓展
1、总结:“千古知音最难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知音„„也许一无所获,但如果遇到了,请一定要珍惜对方。希望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挚友情。最后请大家试着背诵课文。
2、拓展:课下利用百度搜索,查一查我国古代的艺术形式。【百度搜索】【关键词:琴棋书画、古代艺术形式„„】
板书:
钟子期
伯牙绝弦 知 必得 心 音 伯牙 情
《伯牙绝弦》
(一)、导入
这是一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的故事,读一读课题。(注意纠正“弦”的读音)
(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都顺(学习古文,第一部要求能够把课文读通都顺。)
2、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检查,相机指导。
(三)、理解文意,再次朗读
1、质疑解难,交流课文中的困难之处
2、检查预习,指点方法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等句子,指名解释句意和重点字的意思。并追问如何理解重点字的意义。
3、理解文意
4、分句检查,1人解释1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聆听补充。最后指名1人总体解释整篇课文。
(四)、感悟知音,再解绝弦
1、从人物入手,学生介绍二人关系,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补充。 板书:伯牙、钟子期、知音
解说伯牙弹琴高明之处
板书:情、心
2、质疑“知音”:为什么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呢?
3、默读课文,体会“知音”,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发言:
【预设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那我们先看前半句。从这句话中如何体会到的?
【钟子期一下子听出了伯牙弹琴的内容。】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心中浮现出怎样的高山?
【巍峨的泰山。(试着读出那种巍峨峻拔的气魄。指导朗读。)】 师:那么多的意向钟子期只用了一个峨峨兮便表达出来了。古人说话真是简约啊。你还能从这句中看出什么吗?
【通过语气词“哉”“兮”看出钟子期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伯牙的内心。】
师:同学们,读书就应当像你们这样,从字里行间中读懂文章的味道。那么下面那句话你们也是深有体会,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把你们的体会朗读出来。(练读,指导朗读)
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鼓琴的伯牙无论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
所以文中用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预设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有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伯牙的心中所想从哪个字能看出来?)指导朗读。
【过渡】那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什么呢?我们一起看前面的句子。(接
【预设1】)
4、丰富内容,探究知音(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们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
5、深入体会,音以明志
思考:泰山、长江黄河在中国古代又怎样的寓意?这种寓意与伯牙的内心又有怎样联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相机补充资料。
泰山常常形容人的志向。
长江黄河形容人宽广的胸怀。
可以想象,当伯牙在表达自己内心志向时,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在表达自己广阔的胸怀时,没有人会像子期那样说——【洋洋兮若江河】
此时的伯牙多么想把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欣喜化作高山流水般的音韵在这山中回荡,他又多想向子期倾诉内心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什么?
师:让我们再深入想一想,此时他们还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出示:因为( ),所以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 (学生发言填空)
【过渡】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人快乐,让人幸福。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种激动和欣喜。
4、拓展课文,感悟绝弦
两人约定,一年之后的中秋佳节,还在这里相聚,届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一年之后,伯牙满怀期待地来到约好的地点,看到的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他的坟,钟子期临死前,特意让人把他埋到这里,说即使自己已经入土,也要听到伯牙的琴声。
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了一首短歌,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配乐,师朗读)
伯牙破琴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知音不在,我不弹琴了;在弹琴也没人能听懂,很没意思„„】 他还断绝了什么?【预设:希望、前程、友谊„„】
5、练读最后一句(表现出破琴绝弦的决心和勇气)
(五)、总结,背诵,拓展
1、总结:“千古知音最难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知音„„也许一无所获,但如果遇到了,请一定要珍惜对方。希望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挚友情。最后请大家试着背诵课文。
2、拓展:课下利用百度搜索,查一查我国古代的艺术形式。【百度搜索】【关键词:琴棋书画、古代艺术形式„„】
板书:
钟子期
伯牙绝弦 知 必得 心 音 伯牙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