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教学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教学安排的有关说明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科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精神,我校自2006年开始在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2学分(36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即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本课程主要由学生在读期间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完成。为进一步做好该门实践教学课程的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环节安排
1.选题确定:每年5月中旬至暑假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确定当年实践教学参考选题、调查报告评分细则和评阅教师名单。校团委在每年暑期前下发关于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将此项活动列入当年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本人可根据参考选题确定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并积极取得所在院系党团组织的支持,按选题在所在院系团委指导下独立完成,若有疑难问题可与评阅教师联系。
2.实践组织:利用暑期,由所在院系党团组织负责,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允许跨院间的团队合作。
3.选课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于每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前将评阅教师名单在教务系统中落实,以便学生选课。完成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于开学第一周(第三轮选课期间)登录教务系统选课,根据选题选定评阅教师,课程容量一般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调整。
4.报告提交:各专业(班级)学习委员负责收集并核查实践报告,按评阅教师分类,于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送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地点:磬苑校区社科楼B211,电话:63861302。实践报告提交时间为每年一次,截止时间为10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
5.成绩评定:学生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后提交社会调查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选派的评阅教师负责评阅与评定成绩,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录入并上传
成绩。凡是未在教务系统中选课的同学不必提交论文,因系统中没有选课名单无法登分;已选课但未按时提交实践调查报告的,按“缺考”处理。只有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按时选课,并且提交实践调查报告的学生,才能获得成绩。
6.报告评奖:每学年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论文评阅教师推荐优秀调研报告,结合专家评定与学生自主答辩情况,评定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予以表彰。
二、几点说明与要求
1.实践报告提交纸质版本。排版务必整洁、美观,报告封面上必须注明所在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团队合作完成且选课为同一评阅老师的,可共同提交一份报告,并在封面“姓名学号”栏逐一标明),并由各院系按评阅教师归类整理,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参加课程实践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指导或者有其它相关问题,请通过所在院系的团组织或教学办公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63861302,联系人:吴老师。
三、特别提醒
实践论文不得抄袭,如发现有严重抄袭行为的,将以作弊论处。
教 务 处
校 团 委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附件: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与评分细则
2.评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优秀调查报告的实施方案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参考选题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论文封面
附件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与评分参考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提交的调研报告需包括以下部分:
(1)标题:写明调查对象的名称及内容。
(2)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应反映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3)导语: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
(4)主体:即正文。首先,需要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与统计数据的利用,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其次,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5)注释或参考文献:调研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放在加注页的下端;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排序,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
(6)附录:使用问卷调查的,必须附上完整的问卷清样及相关统计数据;访谈资料之图片、文字记录直接附后,视频、音频资料,标注清晰,直接联系论文评阅老师备份。
2、调研选题应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相关,运用课程及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得出基本结论或提出对策建议等。
3、调研报告主题突出、资料翔实、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以5000-10000字为宜。
4、依托校、系各级党团、学生会等组织或自主组建小规模的实践团队组织实施调研,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团队成员可以合作提交调研报告,也可以独立利用调研数据资料,自主选择角度形成调研报告。
5、调查报告的考核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抄袭和编造数据事实的行为,一经发现,一律判为不合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2年3月31日
附件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方法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推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既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基础上,决定实施实践教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社会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加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利用暑期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开展,拟从每年《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实践教学成果中选出一批优秀调研报告,给予适当奖励。
二、奖励办法
奖项设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参评要求
1.按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主题、内容及具体要求,选取与时代发展及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选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认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2.调研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调查科学,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字数5000-1000字为宜。
3.调研报告应独立完成,禁止抄袭,所引用材料应标明出处。
四、评选程序及标准
1.评选程序:由各指导老师推荐上报3-5篇优秀实践报告;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部组织专家评选与学生自主答辩;评选结果经公示后予以表彰。
2.评选标准:
规范性:社会实践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科学;论文要符合撰写规范,标题及摘要准确、精练;清楚、简要描述社会实践过程;逻辑性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创新性: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方法认识社会,分析当前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一旦发现作弊或抄袭将取消优秀资格。
五、时间安排
1.10月15日-11月20日,指导老师完成优秀报告推荐
2.11月20日-11月30日,组织专家评选与学生答辩
3.12月1日-12月20日,公示并表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3年3月
附件3、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参考选题(2013)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梦,我的梦”:× ×群体对“中国梦”的认同状况研究 党员群体“理论自信”状况调查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地区经济转型状况调查研究 地方政府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状况调查研究 × ×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生态状况调查研究 × ×群体环境保护意识状况调查研究 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状况调查研究
10、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保障调查分析
11、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
1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及其影响调查研究
13、 大学生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14、 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16、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17、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表达?——大学生群体对微博论争中的意见认同
状况调查
18、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9、 党群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20、 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说明:上述选题仅供参考,学生可以围绕本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社会实践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名称: 年级专业: 姓名学号: 联系电话: 合作团队: 批阅教师: 提交时间:
关于实践教学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教学安排的有关说明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科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精神,我校自2006年开始在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2学分(36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即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本课程主要由学生在读期间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完成。为进一步做好该门实践教学课程的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环节安排
1.选题确定:每年5月中旬至暑假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确定当年实践教学参考选题、调查报告评分细则和评阅教师名单。校团委在每年暑期前下发关于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将此项活动列入当年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本人可根据参考选题确定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并积极取得所在院系党团组织的支持,按选题在所在院系团委指导下独立完成,若有疑难问题可与评阅教师联系。
2.实践组织:利用暑期,由所在院系党团组织负责,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允许跨院间的团队合作。
3.选课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于每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前将评阅教师名单在教务系统中落实,以便学生选课。完成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于开学第一周(第三轮选课期间)登录教务系统选课,根据选题选定评阅教师,课程容量一般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调整。
4.报告提交:各专业(班级)学习委员负责收集并核查实践报告,按评阅教师分类,于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送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地点:磬苑校区社科楼B211,电话:63861302。实践报告提交时间为每年一次,截止时间为10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
5.成绩评定:学生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后提交社会调查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选派的评阅教师负责评阅与评定成绩,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录入并上传
成绩。凡是未在教务系统中选课的同学不必提交论文,因系统中没有选课名单无法登分;已选课但未按时提交实践调查报告的,按“缺考”处理。只有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按时选课,并且提交实践调查报告的学生,才能获得成绩。
6.报告评奖:每学年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论文评阅教师推荐优秀调研报告,结合专家评定与学生自主答辩情况,评定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予以表彰。
二、几点说明与要求
1.实践报告提交纸质版本。排版务必整洁、美观,报告封面上必须注明所在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团队合作完成且选课为同一评阅老师的,可共同提交一份报告,并在封面“姓名学号”栏逐一标明),并由各院系按评阅教师归类整理,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参加课程实践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指导或者有其它相关问题,请通过所在院系的团组织或教学办公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63861302,联系人:吴老师。
三、特别提醒
实践论文不得抄袭,如发现有严重抄袭行为的,将以作弊论处。
教 务 处
校 团 委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附件: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与评分细则
2.评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优秀调查报告的实施方案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教学参考选题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实践论文封面
附件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与评分参考
1、符合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提交的调研报告需包括以下部分:
(1)标题:写明调查对象的名称及内容。
(2)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应反映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3)导语: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
(4)主体:即正文。首先,需要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与统计数据的利用,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其次,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5)注释或参考文献:调研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放在加注页的下端;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排序,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
(6)附录:使用问卷调查的,必须附上完整的问卷清样及相关统计数据;访谈资料之图片、文字记录直接附后,视频、音频资料,标注清晰,直接联系论文评阅老师备份。
2、调研选题应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相关,运用课程及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得出基本结论或提出对策建议等。
3、调研报告主题突出、资料翔实、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以5000-10000字为宜。
4、依托校、系各级党团、学生会等组织或自主组建小规模的实践团队组织实施调研,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团队成员可以合作提交调研报告,也可以独立利用调研数据资料,自主选择角度形成调研报告。
5、调查报告的考核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抄袭和编造数据事实的行为,一经发现,一律判为不合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2年3月31日
附件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方法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推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既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基础上,决定实施实践教学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社会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加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利用暑期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开展,拟从每年《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实践教学成果中选出一批优秀调研报告,给予适当奖励。
二、奖励办法
奖项设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参评要求
1.按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主题、内容及具体要求,选取与时代发展及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选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认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2.调研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调查科学,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字数5000-1000字为宜。
3.调研报告应独立完成,禁止抄袭,所引用材料应标明出处。
四、评选程序及标准
1.评选程序:由各指导老师推荐上报3-5篇优秀实践报告;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部组织专家评选与学生自主答辩;评选结果经公示后予以表彰。
2.评选标准:
规范性:社会实践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科学;论文要符合撰写规范,标题及摘要准确、精练;清楚、简要描述社会实践过程;逻辑性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创新性: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方法认识社会,分析当前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一旦发现作弊或抄袭将取消优秀资格。
五、时间安排
1.10月15日-11月20日,指导老师完成优秀报告推荐
2.11月20日-11月30日,组织专家评选与学生答辩
3.12月1日-12月20日,公示并表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3年3月
附件3、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教学参考选题(2013)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梦,我的梦”:× ×群体对“中国梦”的认同状况研究 党员群体“理论自信”状况调查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地区经济转型状况调查研究 地方政府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状况调查研究 × ×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生态状况调查研究 × ×群体环境保护意识状况调查研究 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状况调查研究
10、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保障调查分析
11、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
1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及其影响调查研究
13、 大学生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14、 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状况调查研究
16、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17、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表达?——大学生群体对微博论争中的意见认同
状况调查
18、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9、 党群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20、 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说明:上述选题仅供参考,学生可以围绕本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社会实践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名称: 年级专业: 姓名学号: 联系电话: 合作团队: 批阅教师: 提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