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那就是“辩证”。
全国卷的《有鱼
吃还捉老鼠?》、北京卷的《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湖北卷的《幻想与现实》、上海卷的《捕鱼与尺子》、山东卷的《光明和阴影》、辽宁卷的《大与小的选择》„„在总共20道作文题中,半数题目的内核只有一个——辩证:有居安与思危的辩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辩证、发展与可持续的辩证、点与面的辩证、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幻想与现实的辩证、舍与得的辩证、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等。
为何高考作文题这么偏爱“辩证”?这样的偏爱有何利弊?
■麻辣解析点与面的辩证,素材有点牵强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这是今年四川的作文题。
有网友第一时间在网上解析这道辩证题背后有些矛盾的逻辑——
第一句话就让人大惑:一个点怎么能构成一条线呢?第二句又说“不规则的点”,点还有不规则的吗?第三句又说“几个”点可以连成“无数”条线,怎么做到呢?前边说“一个点构成一条线”,后边又说“几个点连成线”,前后矛盾,左支右绌。出题者刚开口,就把逻辑搞得一塌糊涂,这绝对不仅是没学好数学的问题,而是出题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进退失据。不过想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还是很容易的,其实要考生论证的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套路成熟
写作文成揣摩“主旨”
类似“点与面”的作文题,都是先预设了主旨,如果考生揣摩“主旨”成功,就等于走上正轨了,不会失分过多,跑偏则可能是致命的。
作家十年砍柴评论说,这种作文有着强烈的诱导意味,希望考生们说出命题者想听到的话。仔细回忆一下,我们谁没有受过这种“代圣人立言”式的作文训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写作文关键是“立意”要正确,不然文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
这种辩证作文题,早就大行其道了,如2005年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铭记与忘记》等等。
除了考试,平时学生们写这类题目也很多,因而有了成熟的模式,而且由不得不让学生去套模式,因为立场已经确定了——就是要你论证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所以文章容易空洞,分数高低更多的就是要论文采的高下。
■弊端分析多了假把式哲学家,少了趣味
辩证代表着你也对他也对,所以永远“正确”;此外,辩证还代表着相互依存。辩证就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形式,辩证也是真善美。
当辩证的作文题兴起后,或许后继的出题者仅仅是出于习惯,也会开出这样的辩证题目。这样的题目是最没有风险的,中规中矩,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难怪曾有高三语文老师告诫学生说,你掌握了辩证,就掌握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
只是辩证来辩证去,也永远是“既矛盾又相互依存”这句正确的废话,高考作文有制造假把式哲学家之嫌。考生们应该明白还有更有趣的写作,但为了规避风险,得到不错的高分,更多的考生依然会一本正经装做思想家、道德家说话。 综合
专家观点
“辩证”是个传统
“高考作文爱‘辩证’是很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传统。思辨能力的训练,一直都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高考作文偏爱“辩证”的说法,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赵明、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贾玲都表示“正常,不需要太过惊讶”。
赵明表示,从高考作文题目分类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双方关系型的题目就屡见不鲜,也就是所谓的“辩证题”,这种题目需要学生用辩证思维来处理。因为高考作文不仅考的是语言技巧,思维能力同样是考察的重点,几乎每一所中学都很重视学生在写作文时思辨能力的训练。“辩证题”的出现,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准确考验。而在贾玲看来,高考作文频出“辩证题”,说明在教学中,学生在这块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学,写“辩证”作文,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生活的认知程度很有好处,“有人或许会说,‘辩证题’的规律如此明显,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高考作文命题上‘押宝’。‘押宝’已经过时了,对更多人而言,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合理论证能力训练才是正道。”
不过,赵明也认为,在“辩证题”成为传统后,高考作文命题就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总是在“辩证”中间兜兜转转,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无法抒发真情实感,必
然导致空话、套话不断,对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不利。他建议,中国的高考作文应该更贴近社会现实,命题指向清晰,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本报记者 吴成贵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那就是“辩证”。
全国卷的《有鱼
吃还捉老鼠?》、北京卷的《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湖北卷的《幻想与现实》、上海卷的《捕鱼与尺子》、山东卷的《光明和阴影》、辽宁卷的《大与小的选择》„„在总共20道作文题中,半数题目的内核只有一个——辩证:有居安与思危的辩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辩证、发展与可持续的辩证、点与面的辩证、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幻想与现实的辩证、舍与得的辩证、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等。
为何高考作文题这么偏爱“辩证”?这样的偏爱有何利弊?
■麻辣解析点与面的辩证,素材有点牵强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这是今年四川的作文题。
有网友第一时间在网上解析这道辩证题背后有些矛盾的逻辑——
第一句话就让人大惑:一个点怎么能构成一条线呢?第二句又说“不规则的点”,点还有不规则的吗?第三句又说“几个”点可以连成“无数”条线,怎么做到呢?前边说“一个点构成一条线”,后边又说“几个点连成线”,前后矛盾,左支右绌。出题者刚开口,就把逻辑搞得一塌糊涂,这绝对不仅是没学好数学的问题,而是出题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进退失据。不过想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还是很容易的,其实要考生论证的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套路成熟
写作文成揣摩“主旨”
类似“点与面”的作文题,都是先预设了主旨,如果考生揣摩“主旨”成功,就等于走上正轨了,不会失分过多,跑偏则可能是致命的。
作家十年砍柴评论说,这种作文有着强烈的诱导意味,希望考生们说出命题者想听到的话。仔细回忆一下,我们谁没有受过这种“代圣人立言”式的作文训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写作文关键是“立意”要正确,不然文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
这种辩证作文题,早就大行其道了,如2005年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铭记与忘记》等等。
除了考试,平时学生们写这类题目也很多,因而有了成熟的模式,而且由不得不让学生去套模式,因为立场已经确定了——就是要你论证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所以文章容易空洞,分数高低更多的就是要论文采的高下。
■弊端分析多了假把式哲学家,少了趣味
辩证代表着你也对他也对,所以永远“正确”;此外,辩证还代表着相互依存。辩证就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形式,辩证也是真善美。
当辩证的作文题兴起后,或许后继的出题者仅仅是出于习惯,也会开出这样的辩证题目。这样的题目是最没有风险的,中规中矩,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难怪曾有高三语文老师告诫学生说,你掌握了辩证,就掌握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
只是辩证来辩证去,也永远是“既矛盾又相互依存”这句正确的废话,高考作文有制造假把式哲学家之嫌。考生们应该明白还有更有趣的写作,但为了规避风险,得到不错的高分,更多的考生依然会一本正经装做思想家、道德家说话。 综合
专家观点
“辩证”是个传统
“高考作文爱‘辩证’是很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传统。思辨能力的训练,一直都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高考作文偏爱“辩证”的说法,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赵明、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贾玲都表示“正常,不需要太过惊讶”。
赵明表示,从高考作文题目分类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双方关系型的题目就屡见不鲜,也就是所谓的“辩证题”,这种题目需要学生用辩证思维来处理。因为高考作文不仅考的是语言技巧,思维能力同样是考察的重点,几乎每一所中学都很重视学生在写作文时思辨能力的训练。“辩证题”的出现,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准确考验。而在贾玲看来,高考作文频出“辩证题”,说明在教学中,学生在这块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学,写“辩证”作文,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生活的认知程度很有好处,“有人或许会说,‘辩证题’的规律如此明显,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高考作文命题上‘押宝’。‘押宝’已经过时了,对更多人而言,对问题的理性分析、合理论证能力训练才是正道。”
不过,赵明也认为,在“辩证题”成为传统后,高考作文命题就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总是在“辩证”中间兜兜转转,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无法抒发真情实感,必
然导致空话、套话不断,对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不利。他建议,中国的高考作文应该更贴近社会现实,命题指向清晰,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本报记者 吴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