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应坚持原则及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媒体市场化经营的完善,负面报道作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蓬勃发展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以正面报道为主的传播理念。一般认为,正面报道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运转。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一个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辩证认识,必须要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媒体的责任在于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舆论监督中注重利的权衡、度的把握、理的探索,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促使向正面效应的转化。
舆论监督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坚持信息公开透明。新闻媒体对负面事实只有如实传播,据实传播,实事求是,为大众描绘真实、全面的社会图景,在宏观上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与完整,才能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才能取信于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二是讲究时效,合理把握报道时机。时效性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新闻存在的价值所在。新闻媒体有责任让受众及时、正确地获知现实社会中各类新闻信息,以便消除对周围世界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从而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生活,社会更加有序的运行,进而能够实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三是控制数量,掌握平衡报道原则。
新闻传媒要牢牢把握好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控制舆论监督信息的数量,并使其影响最终达到正面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导向正确,融入人文关怀精神。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样,新闻才能富有情感性,富有感染力。所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报道中应该积极寻找事件的正面启示意义,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给受众多一点带有时代特征的思考,给受众提供多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用新闻的方式进行思想的启蒙,引起社会的关注,起到警醒的作用。在报道中,要尊重当事人,对其隐私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对弱势群体用倾注怜悯之心和关怀之情。
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舆论监督对公民现代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可以使民众对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行反省或再认识;第二,通过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重大违法、违规现象的报道,在借助传媒把社会不公或丑恶现象曝光的同时,可以增强民众对整个社会或世界的认识,并可激发民众的正义感和参与意识;第三,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报道,民众能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某一现象或事物,并且更好地接近真理。同时,这也鼓励和培养表达公共意见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认识功能。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的积极功能中有一项为“认识功能”,即透过新闻传播的信息,引起我们对人的本性、本质、行为活动的再审视,从而扩大认识的视野。 通过自然灾害,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加大环保力度。在社会认识层面,舆论监督信息的传播将社会实践中的种种丑陋的现象展示出来,让人们认识到世界并不都是莺歌燕舞、艳阳高照。此外,舆论监督信息的传播对人的道德认识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这类报道
的基点是抨击恶而褒扬善,从而有助于受众道德的提升。三是预警功能。舆论监督稿件就有很好的预警功能:一是通过报道让人们知道自然界和社会肌体出现了什么样的病症,从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纠偏;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报道,让人们产生警惕心理,而相关部门也可以采取及时、有力的行动,规避风险。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报道,所持何等的价值取向,它只要发挥得当,引导得法,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但不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矛盾和冲突,反而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浅谈舆论监督应坚持原则及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媒体市场化经营的完善,负面报道作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蓬勃发展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以正面报道为主的传播理念。一般认为,正面报道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运转。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一个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辩证认识,必须要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媒体的责任在于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舆论监督中注重利的权衡、度的把握、理的探索,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促使向正面效应的转化。
舆论监督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坚持信息公开透明。新闻媒体对负面事实只有如实传播,据实传播,实事求是,为大众描绘真实、全面的社会图景,在宏观上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与完整,才能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才能取信于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二是讲究时效,合理把握报道时机。时效性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新闻存在的价值所在。新闻媒体有责任让受众及时、正确地获知现实社会中各类新闻信息,以便消除对周围世界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从而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生活,社会更加有序的运行,进而能够实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三是控制数量,掌握平衡报道原则。
新闻传媒要牢牢把握好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控制舆论监督信息的数量,并使其影响最终达到正面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导向正确,融入人文关怀精神。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这样,新闻才能富有情感性,富有感染力。所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报道中应该积极寻找事件的正面启示意义,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给受众多一点带有时代特征的思考,给受众提供多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用新闻的方式进行思想的启蒙,引起社会的关注,起到警醒的作用。在报道中,要尊重当事人,对其隐私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对弱势群体用倾注怜悯之心和关怀之情。
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舆论监督对公民现代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可以使民众对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行反省或再认识;第二,通过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重大违法、违规现象的报道,在借助传媒把社会不公或丑恶现象曝光的同时,可以增强民众对整个社会或世界的认识,并可激发民众的正义感和参与意识;第三,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报道,民众能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某一现象或事物,并且更好地接近真理。同时,这也鼓励和培养表达公共意见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认识功能。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的积极功能中有一项为“认识功能”,即透过新闻传播的信息,引起我们对人的本性、本质、行为活动的再审视,从而扩大认识的视野。 通过自然灾害,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加大环保力度。在社会认识层面,舆论监督信息的传播将社会实践中的种种丑陋的现象展示出来,让人们认识到世界并不都是莺歌燕舞、艳阳高照。此外,舆论监督信息的传播对人的道德认识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这类报道
的基点是抨击恶而褒扬善,从而有助于受众道德的提升。三是预警功能。舆论监督稿件就有很好的预警功能:一是通过报道让人们知道自然界和社会肌体出现了什么样的病症,从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纠偏;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报道,让人们产生警惕心理,而相关部门也可以采取及时、有力的行动,规避风险。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报道,所持何等的价值取向,它只要发挥得当,引导得法,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但不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矛盾和冲突,反而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