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瓯越的龙湾"三蒜" 温州日报瓯网

驰名瓯越的龙湾“三蒜”

2011-05-22 07:43 来源:温州日报 编辑:林盈盈 浏览:829   发表评论

泥蒜冻 徐洪迪 摄

沙蒜

野蒜(涂蒜)

风物

徐洪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市龙湾海涂上海鲜品种丰富,单“蒜之家族”,龙湾海域就有泥蒜、沙蒜、野蒜、红蒜、狗蒜等多种,红蒜、狗蒜不常见,唯有沙蒜、泥蒜、野蒜名闻遐迩,驰名瓯越。

“蒜之家族”为何钟情龙湾?是因为龙湾海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于瓯江出海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良滩涂。野蒜、沙蒜、泥蒜虽然都是生长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但是“定位”不同,各自有喜好的土壤。野蒜有自己洞穴,沙蒜生长在沙和泥的交界处,土质松软,而泥蒜是在有草丛的泥地里。野蒜早年最多的集中在灵昆、海滨街道鱼池村、永兴街道五溪村,而五溪村滩涂因为有沙泥地带,沙蒜比较丰富,形成鲜明的海鲜版图。

野蒜:好似小孩鸡鸡头

野蒜,也称涂蒜,喜欢在海涂下吞食泥沙或贝壳类小虾类的食物,从中吸取营养物质。生长到一定程度,形状如小男孩的小鸡鸡头儿,也怪不得一些内陆客人,当鲜味飘到鼻孔,馋着口水,夹着筷子却不敢吃,总是那么怯生生的。

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二三月间,为捕捉野蒜的好时光。晴天,就可清晰发现野蒜的踪迹,这家伙往往只有一个圆珠笔笔头那么大的洞。野蒜资源最丰富的是灵昆东南方向的滩涂,因为那是瓯江冲积形成的海涂,如今被通往洞头的公路一分为二,野蒜数量大受影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灵昆大桥未通,龙湾人到灵昆岛海涂上抓野蒜,主要依靠木船,十几个人一只。深深记得自己全副武装到灵昆抓野蒜的情景。凌晨三四点随着鸡鸣就被父母叫醒起床,带着睡惺惺的脸眯着眼胡乱吃了早餐,带着干粮(饼儿),挈着竹篮儿,跟着大人到家门口河埠头集中,父亲是船长,清点人数后,有秩序地分两排均匀坐在小木船里。乘着夜色,划啦划啦就划船出去。划船者三人,前一后二。听着大家的各种话题,夹杂着船桨欸乃声,经过漫长的一两个小时才到灵昆岛海涂上。我们又吃点干粮,当海潮退后,纷纷捋起衣袖,挽起裤脚,有的干脆脱了长裤,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海涂里。我那时只觉得陷入冰冷刺骨的滩泥一刹那,苦楚万端,顿生逃避的感觉。如今条件好了,穿着长长的裤连着鞋的那种皮靴,既暖和又干净。

抓野蒜不用什么工具,只要看到野蒜洞穴,就可伸右臂用手掌顺势垂直下插滩泥,挖掘生长在涂下尺余深的野蒜。碰到野蒜,用五指抓拢,迅速拔出,松手一甩,带着泥的野蒜就乖乖落进竹篮里。海滨街道沙南村有十来户家庭很出名,他们都是七八个兄妹姐弟,每人每天起码抓野蒜10市斤,一加就有70至100市斤,早年市场价一市斤3元,计一日收入210-300元,在当时来说不得了的羡慕事,造房子赔嫁妆结婚绝对不差钱。

野蒜看起来软软,吃起来也是软软地甚为可口,野蒜的做法是做汤或者炒年糕炒粉干。过去经常把烧熟的野蒜和跳鱼、软壳蝤蠓作为礼品送给远方最亲的人品尝,譬如外公外婆,以示孝敬。如今野蒜大多经过小贩们的过夜浸泡,有些是人为加些泥,增加斤两,鲜味已减了一半。

沙蒜:浓缩了的精华

沙蒜,属腔肠动物类,喜欢在沙涂上栖息,学名海葵,呈青黄色,外形像蒜头,沙蒜之名大约就是这么来的。海葵是大家族,有五百多种,我们常吃的这种沙蒜叫星虫状海葵。每年五六月份海涂里的沙蒜外出活动最活跃。这厮离不得海水,在海水里体型胖硕雄伟,大的似萝卜,有人戏称是水里的萝卜,一旦离开水,不出几分钟便软塌下来如一堆烂泥。

小时候到海涂,落潮时间,经常看到泥沙水洼处有蘑菇型或葵花般灿烂开放的沙蒜,它柔软的须就像牡丹花蕊,忍不住顺手一抓,常常扑个空。它看似没有眼睛,反应却挺快。有经验的人用双手或网兜轻轻从下捞起,不惊动它就抓着了。别看它平时软绵绵的,一旦把它抓住,它便会气鼓鼓、硬邦邦的;一放进水中,则蠕动着圆桶形的身子。在水里它有鸭蛋那么大,做成鲜脆沙蒜汤以后,是那种浓缩了的精华,个头像个丸子一样大小。

沙蒜虽然其貌不扬,却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沙蒜切出来时小球样,吃起来居然有点肉的味道,口感有点韧,咬一口,嘎吱嘎吱的,很像海蛰。沙蒜难熟,以煨吃为宜,煨时注意不要放盐,因其本身已咸;也不要加水,因其含水量较高。用清水反复洗净后整个放入砂罐中,加入黄酒、姜片、蒜头等,慢火煨熟,鲜美胜似鸡肫鸭肫,风味独特。用方言讲,配饭真是“滑滑落”或者说“擂擂底”。

沙蒜最佳的做法是沙蒜年糕汤或沙蒜蛋汤,鲜香绵稠。河豚汤虽绵稠与鲜味与沙蒜汤相似,不过不及沙蒜汤的浓香。鱼圆汤倒是极鲜美,但它的鲜是清鲜,绵稠不够。总之沙蒜烧成的汤,是浓度很高的那种鲜,配得上用“其鲜无比”四字来形容。民间以为沙蒜有较高的滋阴补肾壮阳功效,是四季进补的佳品,其中以黄酒炖沙蒜力道最好,有人称之为“海中冬虫夏草”,也名副其实。

泥蒜:经典盘头名菜

泥蒜,棕黑色,形状像肥肥的蚯蚓,喜欢生活在有涂草的滩涂里,其洞穴在滩涂表面呈3-4个针孔般大小,有细小的皱褶。因为泥质较硬,用手抓比较吃力不讨好,一般用锄头掘,有的用锹撬开。渔民掘泥蒜,早年赤脚在滩涂里寻找,草蓬间常有碎石、牡蛎壳,不慎常被刺破流血。近十几年来,随着拦海造田,泥蒜生活的土壤越来越少。如今泥蒜都是小贩从外地运来,而且养殖的多。

泥蒜喜欢躲藏在泥里生活,全身都是泥,要想把泥蒜洗干净,须用力捣、踩,反复地搓、揉、捶,使泥蒜体内的泥沙清除掉,清洗后的泥蒜变成柔弱的一条条,团在一起,甚不起眼。一市斤的活泥蒜也就只能洗出一二两净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

泥蒜糕、泥蒜冻是龙湾地道的传统名菜,经典盘头之一。做“泥蒜冻”关键是要把活的泥蒜洗干净,若洗不干净,吃起来就满嘴土味了,然后把洗净的泥蒜放锅里,加点简单的调料,再加适量水,慢慢煮熟,然后自然冷却,就成胶冻状了。

泥蒜营养之丰富可相当于人参,民间认为它是不可多得的滋阴平火之物,因其性寒,富含胶原蛋白,和鱼胶一拍即合,冻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己做泥蒜冻,泥蒜和冻的比例是8:2,拨开上层软软的冻,密集而纠结的泥蒜便争先恐后地涌现出来,令人眉开眼笑。稍微蘸点酱油醋,一碗饭一刹那就落肚子。跟市区很多酒店拥有硬朗外形和口感的泥蒜冻不同的是,自己制作的泥蒜冻是自然冷却后结成的,所以相对柔软,还有泥蒜冻里的泥蒜也是整条整条的。

驰名瓯越的龙湾“三蒜”

2011-05-22 07:43 来源:温州日报 编辑:林盈盈 浏览:829   发表评论

泥蒜冻 徐洪迪 摄

沙蒜

野蒜(涂蒜)

风物

徐洪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市龙湾海涂上海鲜品种丰富,单“蒜之家族”,龙湾海域就有泥蒜、沙蒜、野蒜、红蒜、狗蒜等多种,红蒜、狗蒜不常见,唯有沙蒜、泥蒜、野蒜名闻遐迩,驰名瓯越。

“蒜之家族”为何钟情龙湾?是因为龙湾海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于瓯江出海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良滩涂。野蒜、沙蒜、泥蒜虽然都是生长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但是“定位”不同,各自有喜好的土壤。野蒜有自己洞穴,沙蒜生长在沙和泥的交界处,土质松软,而泥蒜是在有草丛的泥地里。野蒜早年最多的集中在灵昆、海滨街道鱼池村、永兴街道五溪村,而五溪村滩涂因为有沙泥地带,沙蒜比较丰富,形成鲜明的海鲜版图。

野蒜:好似小孩鸡鸡头

野蒜,也称涂蒜,喜欢在海涂下吞食泥沙或贝壳类小虾类的食物,从中吸取营养物质。生长到一定程度,形状如小男孩的小鸡鸡头儿,也怪不得一些内陆客人,当鲜味飘到鼻孔,馋着口水,夹着筷子却不敢吃,总是那么怯生生的。

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二三月间,为捕捉野蒜的好时光。晴天,就可清晰发现野蒜的踪迹,这家伙往往只有一个圆珠笔笔头那么大的洞。野蒜资源最丰富的是灵昆东南方向的滩涂,因为那是瓯江冲积形成的海涂,如今被通往洞头的公路一分为二,野蒜数量大受影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灵昆大桥未通,龙湾人到灵昆岛海涂上抓野蒜,主要依靠木船,十几个人一只。深深记得自己全副武装到灵昆抓野蒜的情景。凌晨三四点随着鸡鸣就被父母叫醒起床,带着睡惺惺的脸眯着眼胡乱吃了早餐,带着干粮(饼儿),挈着竹篮儿,跟着大人到家门口河埠头集中,父亲是船长,清点人数后,有秩序地分两排均匀坐在小木船里。乘着夜色,划啦划啦就划船出去。划船者三人,前一后二。听着大家的各种话题,夹杂着船桨欸乃声,经过漫长的一两个小时才到灵昆岛海涂上。我们又吃点干粮,当海潮退后,纷纷捋起衣袖,挽起裤脚,有的干脆脱了长裤,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海涂里。我那时只觉得陷入冰冷刺骨的滩泥一刹那,苦楚万端,顿生逃避的感觉。如今条件好了,穿着长长的裤连着鞋的那种皮靴,既暖和又干净。

抓野蒜不用什么工具,只要看到野蒜洞穴,就可伸右臂用手掌顺势垂直下插滩泥,挖掘生长在涂下尺余深的野蒜。碰到野蒜,用五指抓拢,迅速拔出,松手一甩,带着泥的野蒜就乖乖落进竹篮里。海滨街道沙南村有十来户家庭很出名,他们都是七八个兄妹姐弟,每人每天起码抓野蒜10市斤,一加就有70至100市斤,早年市场价一市斤3元,计一日收入210-300元,在当时来说不得了的羡慕事,造房子赔嫁妆结婚绝对不差钱。

野蒜看起来软软,吃起来也是软软地甚为可口,野蒜的做法是做汤或者炒年糕炒粉干。过去经常把烧熟的野蒜和跳鱼、软壳蝤蠓作为礼品送给远方最亲的人品尝,譬如外公外婆,以示孝敬。如今野蒜大多经过小贩们的过夜浸泡,有些是人为加些泥,增加斤两,鲜味已减了一半。

沙蒜:浓缩了的精华

沙蒜,属腔肠动物类,喜欢在沙涂上栖息,学名海葵,呈青黄色,外形像蒜头,沙蒜之名大约就是这么来的。海葵是大家族,有五百多种,我们常吃的这种沙蒜叫星虫状海葵。每年五六月份海涂里的沙蒜外出活动最活跃。这厮离不得海水,在海水里体型胖硕雄伟,大的似萝卜,有人戏称是水里的萝卜,一旦离开水,不出几分钟便软塌下来如一堆烂泥。

小时候到海涂,落潮时间,经常看到泥沙水洼处有蘑菇型或葵花般灿烂开放的沙蒜,它柔软的须就像牡丹花蕊,忍不住顺手一抓,常常扑个空。它看似没有眼睛,反应却挺快。有经验的人用双手或网兜轻轻从下捞起,不惊动它就抓着了。别看它平时软绵绵的,一旦把它抓住,它便会气鼓鼓、硬邦邦的;一放进水中,则蠕动着圆桶形的身子。在水里它有鸭蛋那么大,做成鲜脆沙蒜汤以后,是那种浓缩了的精华,个头像个丸子一样大小。

沙蒜虽然其貌不扬,却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沙蒜切出来时小球样,吃起来居然有点肉的味道,口感有点韧,咬一口,嘎吱嘎吱的,很像海蛰。沙蒜难熟,以煨吃为宜,煨时注意不要放盐,因其本身已咸;也不要加水,因其含水量较高。用清水反复洗净后整个放入砂罐中,加入黄酒、姜片、蒜头等,慢火煨熟,鲜美胜似鸡肫鸭肫,风味独特。用方言讲,配饭真是“滑滑落”或者说“擂擂底”。

沙蒜最佳的做法是沙蒜年糕汤或沙蒜蛋汤,鲜香绵稠。河豚汤虽绵稠与鲜味与沙蒜汤相似,不过不及沙蒜汤的浓香。鱼圆汤倒是极鲜美,但它的鲜是清鲜,绵稠不够。总之沙蒜烧成的汤,是浓度很高的那种鲜,配得上用“其鲜无比”四字来形容。民间以为沙蒜有较高的滋阴补肾壮阳功效,是四季进补的佳品,其中以黄酒炖沙蒜力道最好,有人称之为“海中冬虫夏草”,也名副其实。

泥蒜:经典盘头名菜

泥蒜,棕黑色,形状像肥肥的蚯蚓,喜欢生活在有涂草的滩涂里,其洞穴在滩涂表面呈3-4个针孔般大小,有细小的皱褶。因为泥质较硬,用手抓比较吃力不讨好,一般用锄头掘,有的用锹撬开。渔民掘泥蒜,早年赤脚在滩涂里寻找,草蓬间常有碎石、牡蛎壳,不慎常被刺破流血。近十几年来,随着拦海造田,泥蒜生活的土壤越来越少。如今泥蒜都是小贩从外地运来,而且养殖的多。

泥蒜喜欢躲藏在泥里生活,全身都是泥,要想把泥蒜洗干净,须用力捣、踩,反复地搓、揉、捶,使泥蒜体内的泥沙清除掉,清洗后的泥蒜变成柔弱的一条条,团在一起,甚不起眼。一市斤的活泥蒜也就只能洗出一二两净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

泥蒜糕、泥蒜冻是龙湾地道的传统名菜,经典盘头之一。做“泥蒜冻”关键是要把活的泥蒜洗干净,若洗不干净,吃起来就满嘴土味了,然后把洗净的泥蒜放锅里,加点简单的调料,再加适量水,慢慢煮熟,然后自然冷却,就成胶冻状了。

泥蒜营养之丰富可相当于人参,民间认为它是不可多得的滋阴平火之物,因其性寒,富含胶原蛋白,和鱼胶一拍即合,冻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己做泥蒜冻,泥蒜和冻的比例是8:2,拨开上层软软的冻,密集而纠结的泥蒜便争先恐后地涌现出来,令人眉开眼笑。稍微蘸点酱油醋,一碗饭一刹那就落肚子。跟市区很多酒店拥有硬朗外形和口感的泥蒜冻不同的是,自己制作的泥蒜冻是自然冷却后结成的,所以相对柔软,还有泥蒜冻里的泥蒜也是整条整条的。


相关文章

  • 研究性学习论文[1]
  •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题:温州改革开放以来30年饮食的变化 研究时间: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五周至第二十周 学校:温州市龙湾中学 班级:高二(8)班 指导老师 组长:陈浩南 第一执笔人:陈雪静 小组成员: 陈浩南,方红,项静,王胜,王书博 涂哲 ...查看


  • 原来温州的地名来头这么有范,作为温州人你都知道吗?
  • 2014-12-27 温州晚报 导语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名字怎样来?在落地生根后.在落叶归根前,地名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地名从不仅仅是简单符号,即使只以温州11个市.县.区地名为例,小小两字,却音义俱美,深含文化,浓缩着地理.人物. ...查看


  • 温州开展城区节庆民俗文化活动意见
  •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委办发[2011]170号 ★ (意 见)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温州市城区节庆民俗文化活动的 实 施 意 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六城联创",挖掘温 ...查看


  • 我欲因之梦吴越--[瓯越文化史]浅谈
  • 我欲因之梦吴越 --<瓯越文化史>浅谈 高中时语文课上学李白的绝世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有"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查看


  • 温州民间借贷年利率达180% 高利贷将企业逼上绝路
  • 2011年09月26日 16:13 来源:中广网 中广网温州9月26日消息(记者陈俊杰)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4月份开始,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多个地区出现了较为集中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的事件,其中 ...查看


  • 瓯越文化与谢灵运简论
  • 摘要:温州是中国著名的沿海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温州历史悠久,以瓯越文化为其代表:温州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又以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大旅游家.开创山水诗派第一人的谢灵运为代表.可以认为瓯越文化养育了谢灵运,而谢灵运对温州的特殊情感又丰富了瓯越 ...查看


  • 温州市域铁路客运S1线规划选址论证报告
  • 3.小结 由于本项目建设将促进温州城市南片的快速发展,带来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高密度建设,规划建议专题研究各站点功能定位.开发强度.客流换乘形式以及对换乘设施用地面积的需求,统一纳入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带来城市发展策略的变 ...查看


  • 温州各工商局.工商所地址及联系电话
  • 温州各工商局.工商所地址及联系电话 温州市工商局 地址:温州市十七中路15号 电话:(0577)88504491 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工商分局黄龙工商所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南郊工商所 地址:西山南路通泰景苑26幢 电 ...查看


  • 守重申请报告
  • 关于申报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 "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 申请报告 贵局开展2015年度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认定工作,为全面推进"信用温州建设"构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