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14: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岳谦厚 李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核心提示: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长征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岳谦厚、李可,原题:长征——一部声震寰宇的英雄史诗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一、路线选择的伟大转折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社会险象丛生,人民生活异常凄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之时,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并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国民党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集数十万军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多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与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艰苦的长征开始了,而征途漫漫,路又在何方?
长征初期,红军遭遇重大损失。在连续作战并突破三道军事封锁线后,红军已是疲敝之师,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广大将士经五昼夜苦战后强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不过,亦因之付出了惨痛代价,红军及中央机关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随之,中共中央先后召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及猴场会议,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做了重要准备。
转兵贵州,红军绝处逢生。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跨越极限的战史奇观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跨越了生命禁区,穿越了死亡沼泽。面对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且空气稀薄的夹金山,他们仍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征服了巍峨的雪山。聂荣臻后来忆及,“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我们警卫班的同志,身体都是比较健壮的,也有的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地,倒下来就完了。”而一望无际的松潘草地更是布满沼泽泥潭,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如此描述:“夏天的时候它是一条五彩斑斓、缀满花儿的魔毯,这里没有毡房,没有牧人,没有牦牛,没有绵羊,只有沉默的花丛,诱惑人们步入其中。”草地到处充满危险,却不知道危险在哪里。面对雪山草地,红军以非凡的勇气完成了极限的跨越,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他们让雪山低头,令草地让路,支撑他们的始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
红军敏妙地纵横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毛泽东等人指挥下,红军将士以卓越的智慧和灵活的战术,先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50年之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打开崭新局面。其他各苏区红军先后踏上漫漫长征路,红二十五军参加独树镇战斗、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均取得胜利。红二、红六军团巧妙地突出重围,取得乌蒙山回旋战胜利。中央红军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三、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中央红军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毛泽东曾指出:“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随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北上方针,但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恃兵多枪多,企图用枪指挥党,坚持南下方针。在此关头,中共中央为维护红军团结,被迫率领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并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张国焘则率部南下,另立“中央”,作战失利。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经与张国焘斗争,两军一起北上。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陕甘宁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与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长征途中,各路红军多次会师,犹如百川向海,浩荡前进,虽历经千难万险,但“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立即投入联合作战,战斗力在山城堡战役中空前爆发,消灭胡宗南部一个旅又一个团,此战标志着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围剿”的彻底失败。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曾这样说到:“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红军长征相比,公元前二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只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夏日远足。”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及国共第二合作实现,这支坚强不屈而又英勇善战的军队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长征路上,长征精神则仍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可忘却且须永久保持的初心。(作者单位系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2016年10月23日 14: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岳谦厚 李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核心提示: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长征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岳谦厚、李可,原题:长征——一部声震寰宇的英雄史诗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红军将士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起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目标,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英雄篇章。
一、路线选择的伟大转折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社会险象丛生,人民生活异常凄苦,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之时,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并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国民党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集数十万军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多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与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艰苦的长征开始了,而征途漫漫,路又在何方?
长征初期,红军遭遇重大损失。在连续作战并突破三道军事封锁线后,红军已是疲敝之师,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广大将士经五昼夜苦战后强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不过,亦因之付出了惨痛代价,红军及中央机关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随之,中共中央先后召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及猴场会议,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做了重要准备。
转兵贵州,红军绝处逢生。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跨越极限的战史奇观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跨越了生命禁区,穿越了死亡沼泽。面对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且空气稀薄的夹金山,他们仍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征服了巍峨的雪山。聂荣臻后来忆及,“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我们警卫班的同志,身体都是比较健壮的,也有的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地,倒下来就完了。”而一望无际的松潘草地更是布满沼泽泥潭,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如此描述:“夏天的时候它是一条五彩斑斓、缀满花儿的魔毯,这里没有毡房,没有牧人,没有牦牛,没有绵羊,只有沉默的花丛,诱惑人们步入其中。”草地到处充满危险,却不知道危险在哪里。面对雪山草地,红军以非凡的勇气完成了极限的跨越,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他们让雪山低头,令草地让路,支撑他们的始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
红军敏妙地纵横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毛泽东等人指挥下,红军将士以卓越的智慧和灵活的战术,先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50年之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打开崭新局面。其他各苏区红军先后踏上漫漫长征路,红二十五军参加独树镇战斗、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均取得胜利。红二、红六军团巧妙地突出重围,取得乌蒙山回旋战胜利。中央红军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三、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中央红军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毛泽东曾指出:“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随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北上方针,但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恃兵多枪多,企图用枪指挥党,坚持南下方针。在此关头,中共中央为维护红军团结,被迫率领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并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张国焘则率部南下,另立“中央”,作战失利。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经与张国焘斗争,两军一起北上。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陕甘宁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与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长征途中,各路红军多次会师,犹如百川向海,浩荡前进,虽历经千难万险,但“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立即投入联合作战,战斗力在山城堡战役中空前爆发,消灭胡宗南部一个旅又一个团,此战标志着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围剿”的彻底失败。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曾这样说到:“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红军长征相比,公元前二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只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夏日远足。”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及国共第二合作实现,这支坚强不屈而又英勇善战的军队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长征路上,长征精神则仍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可忘却且须永久保持的初心。(作者单位系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