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引起兴趣;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引起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多方面的技能,很多的时候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背诵课文是令学生头疼的。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首先一字不差地背给学生听,这时同学们主动背诵,都想与教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由此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会佩服教师的功底,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教师、喜爱教师,也自然喜欢语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气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的重要作用。上课之始,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用心专一。

导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进行设计,或由复习以前的知识导入,或介绍作者背景导入,或创设情境导入。总之,导语的设计要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笔者在给学生上《背影》时,曾设计过这样的导入,当堂口头作文《奶奶的白发》。三分钟内有两个学生发言,其中一个学生缓缓地提到她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及奶奶逝世时白发给她自己留下的印象,全堂静默。

笔者接着说:“白发是特定情景下给人留下的印象,它象征了奶奶对后辈的关怀爱护,而朱自清先生则用背影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学生所述真实亲切,其他学生虽没出声,但也沉浸在这一气氛之中,而教师又马上引入正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一词,可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故事发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节,都城东京城中,城内月光如水,月亮洁白晶莹,到处是欢声笑语,苏轼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么呢?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图片,接着用《水调歌头》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本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竞赛,引入竞争机制。

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三、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

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课文教学为例,具体做法为:学生先阅读教科书,接着同桌或邻桌学生相互议论,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做必要练习。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如演讲会、讨论会等)。就拿作文评改来说,教师可先规定评定标准,然后将学生分组(一般为四人),由学生先在小组内通读自己的作文,谈自己的构思设想,后由小组成员发言评定,最后由评定组长执笔评语。教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适当点拨。这样不仅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繁重

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如利用语文早读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辩论会,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评判,定期汇总评出名次,以资鼓励。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都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方法多样,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只要我们想办法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与氛围,使课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定会使学生能“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中华教育纵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引起兴趣;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引起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多方面的技能,很多的时候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背诵课文是令学生头疼的。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首先一字不差地背给学生听,这时同学们主动背诵,都想与教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由此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会佩服教师的功底,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教师、喜爱教师,也自然喜欢语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气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的重要作用。上课之始,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用心专一。

导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进行设计,或由复习以前的知识导入,或介绍作者背景导入,或创设情境导入。总之,导语的设计要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笔者在给学生上《背影》时,曾设计过这样的导入,当堂口头作文《奶奶的白发》。三分钟内有两个学生发言,其中一个学生缓缓地提到她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及奶奶逝世时白发给她自己留下的印象,全堂静默。

笔者接着说:“白发是特定情景下给人留下的印象,它象征了奶奶对后辈的关怀爱护,而朱自清先生则用背影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学生所述真实亲切,其他学生虽没出声,但也沉浸在这一气氛之中,而教师又马上引入正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一词,可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故事发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节,都城东京城中,城内月光如水,月亮洁白晶莹,到处是欢声笑语,苏轼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么呢?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图片,接着用《水调歌头》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本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竞赛,引入竞争机制。

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三、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

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课文教学为例,具体做法为:学生先阅读教科书,接着同桌或邻桌学生相互议论,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做必要练习。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如演讲会、讨论会等)。就拿作文评改来说,教师可先规定评定标准,然后将学生分组(一般为四人),由学生先在小组内通读自己的作文,谈自己的构思设想,后由小组成员发言评定,最后由评定组长执笔评语。教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适当点拨。这样不仅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繁重

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如利用语文早读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辩论会,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评判,定期汇总评出名次,以资鼓励。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都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方法多样,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只要我们想办法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与氛围,使课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定会使学生能“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中华教育纵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
  • [摘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践证明,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在教他们学会生活.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协调好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那么就能让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 ...查看


  • 2014年度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通报
  • 2014年度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通 报 常教研通[2014]022号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各中学: 2014年度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已经揭晓.共评出一等奖41篇,二等奖74篇,三等奖53篇.具体结果见附件. 二〇一四年五月 ...查看


  •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1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界经常争论的话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小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语文教学与研究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 周期: 旬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0498 CN: 42-1 ...查看


  •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语教学
  •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语教学 协合中心学校:李彩英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粉笔.黑板.嘴巴.教材.教案来教授学生,无外乎讲.练结合,极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 ...查看


  •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 摘要:面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语文老师责任重大.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喜欢上语文课,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名言对兴趣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阐释十分深刻.我认为 ...查看


  • 如何在小学课堂呈现大语文观
  •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激活语文情感思维 古交二小 张兰兰 "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是由教育家张孝纯先生提出来的.在我校实施的"师生质疑,双边互动"的课改实践中,我一直秉承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以课堂教 ...查看


  •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