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学生作文,一方面,情感虚假、无病呻吟是通病: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心中有真挚的情感,只是不知怎样将情感进行外化与升级。同时,由于考场作文的“诗歌除外”的要求和写作的求稳心态,不少考生压抑自己的真情表达,远离直面情感的记叙类文写作,渐成习性,慢慢演绎成有意难诉、有情难抒的尴尬局面。其实,记叙文通过记叙鲜活的人与适当的事来展现生活状态,是除诗歌外最真实、最生动的文体,理应引起中学生朋友的重视。 如何让赤子之心不戴面具地外化与升级,以至于真诚流露?如何在文中将人与人的真情互动细腻呈现,而达到情动于中的效果呢?情感丰富固然重要,技法辅助也必不可少。 模板1 典型事件,放大情感 模板解说:情感不是无病呻吟的虚空,必须是具体人物和典型性事件的基础上的升华。所以,写好人物是根本,写好人物的典型事件是关键。 模板特征:①人物形象特点概述+②一到三个典型事件+③总结过渡+④抒情 适用类型:大爱、感恩、反思类的话题。 范本呈现: 我心疼我爸爸。五十四岁从老家赶来为我做泥水的爸爸。做了三十几年泥水匠的爸爸。爸爸工作的每一天都如此吗?弥漫的粉尘,尖锐的噪声,双手的水泥浆……爸爸就是这样,无论酷暑严寒,用砖刀赚取学费,供我和姐姐从小学读到中学,再读到大学……而我,让他五十四岁时还在劳动,还在借用他弯曲的脊梁,不禁惭愧。 这就是我爸。我爸是个泥水匠——一个用一把砖刀,培养了一个公务员、一个人民教师的、爱抽烟爱喝酒的铮铮的男人! (摘自乐欢欢《爸爸》) 【模板点评】节选部分的叙写,抓住了泥水匠爸爸劳动的典型事件。将作者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朴实地放大,没有刻意雕琢,就有动人的力量。 模板2 对话、环境与心理,互为补充 模板解说: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以及环境烘托,是重要的人物刻画技法,把强烈深沉的感情寄予其间,使它们互为补充,就能形成一种共同作用的情感场。 模板特征:对话描写+心理描摹+环境烘托 适用类型:揭示平凡人物的不凡品质、平凡事件的不凡内涵、琐碎场景的深刻意蕴文童。 范本呈现: “娘,院子里有风,您别受凉了。快回屋吧,躺到床上眯一会儿。”儿子对母亲说。“你说什么?声音总这么小。,”母亲小声抱怨。儿子无奈,俯下身来。嘴巴冲着母亲的耳朵,又大声说了一遍。“你说话这么大声干什么?我耳朵又不聋!”母亲好像生气了。儿子连忙辩解道:“说话声音小了,您听不见。声音大了,您又说我成心。娘。您可真难伺候。”母亲看见他的嘴在动,好像已经猜出了儿子的抱怨。母亲真的生气了:“叫你不要抽烟,你偏不听话。我在院子里晒太阳,你又来烦我,你就不能让我清静清静?”儿子见母亲真发怒了,跳起来,慌慌张张跑掉了。 小院一片宁静。母亲重又闭上了双眼,惬意地继续晒太阳,似一尊佛。那一年,母亲98岁,儿子80岁。 (摘自素粥一碗《母与子》) 【模板点评】片段生动地呈现出母子二人的对话,在对话之间勾勒微妙心理,然后以环境稍作渲染,三者互相映衬,成功刻画了互相关爱的母子情感,结尾将情感升华。 模板3 矛盾冲突,欲扬先抑 模板解说:把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中,使情节波澜起伏,在展现人物与人物的互动关系时,可以先表现他们之间反感,然后再通过一些事件,或突出真心,或者突出主人公感悟到了人物的真心,由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呈现文章的魅力。 模板特征:反面着笔+凸显冲突+细写反转 适用类型:触及心灵、揭示矛盾转化类文章。 范本呈现: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摘自2012年高考江苏卷《忧与爱) 【模板点评】片段写父子二人内心深处的矛盾:父亲担忧儿子因为自己不善言语而生气而犹豫叫不叫儿子去,儿子担忧因爹又瞎又丑又老又穷而丢人踌躇去不去,心理描写为后文写父子间矛盾的反转和亲情的动人演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模板4 人物复线并进,营造人物群像 模板解说:该模式所写,可以的对多个人物的情感,如青春路上的同学们,如父亲和母亲,如老师和同学等。写作中,可以通过场景化的描写、篇幅均分、多线推进和小标题等来构建。 模板特征:概括引述+分点描写+引申发挥 适用类型:群体形象、类型人物刻画类等。 范本呈现: 班上的每一个女生都有一个外号,而且她们的外号是统一的模式。比如秦亚南喜欢猫所以叫秦猫猫,丁若琳冲谁都笑所以叫丁西西,肖乐群胖得要死所以要肖胖胖……但是细数下来,还是管静的外号最令人惊艳,她居然叫管妖妖。管妖妖是班上最著名也是最窝囊的女生…… (摘自学生习作《咱们班》) 【模板点评】节选片段先来了一句概括,接着用“比如”作分点描述,四个女生各具鲜明特点,然后推出重点对象管静静,提示下文将展开一个生动的故事。 模板5 故事化镜头,打造温情片段 模板解说:用一个个富于镜头化、有悬念性的片段故事,使故事跳跃推进,形成一种波折起伏,在增加故事容量的前提下,融入深沉情感,让读者悄然动情。 模板特征:概括引述+片段呈现(原则上不得少于3个)+内蕴点化 适用类型:强调对比的写人叙事类文本。 范本呈现: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着高高飞翔的风筝,风擦着耳朵,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关切声:“哈哈,慢点儿,脚下……” 十三岁时 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心里像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母亲轻轻推开门,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摘自2012年高考江苏卷《忧与爱》) 【模板点评】节选片段采用叙事的蒙太奇,打造有故事的情节镜头。传达出的意蕴不只是爱中有忧、忧中有爱丰富情感,还有不断变化的角色形成的更丰富绵长的意蕴。 名师小贴士 当然,“言为心声,文贵真情”,技法之外,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生活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一切都是浮云。要拥有老子所说的“赤子之心”,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②从“细”处入手,把自然、社会与生活的清泉注入心田;③通过阅读认知生活,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
如今的学生作文,一方面,情感虚假、无病呻吟是通病: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心中有真挚的情感,只是不知怎样将情感进行外化与升级。同时,由于考场作文的“诗歌除外”的要求和写作的求稳心态,不少考生压抑自己的真情表达,远离直面情感的记叙类文写作,渐成习性,慢慢演绎成有意难诉、有情难抒的尴尬局面。其实,记叙文通过记叙鲜活的人与适当的事来展现生活状态,是除诗歌外最真实、最生动的文体,理应引起中学生朋友的重视。 如何让赤子之心不戴面具地外化与升级,以至于真诚流露?如何在文中将人与人的真情互动细腻呈现,而达到情动于中的效果呢?情感丰富固然重要,技法辅助也必不可少。 模板1 典型事件,放大情感 模板解说:情感不是无病呻吟的虚空,必须是具体人物和典型性事件的基础上的升华。所以,写好人物是根本,写好人物的典型事件是关键。 模板特征:①人物形象特点概述+②一到三个典型事件+③总结过渡+④抒情 适用类型:大爱、感恩、反思类的话题。 范本呈现: 我心疼我爸爸。五十四岁从老家赶来为我做泥水的爸爸。做了三十几年泥水匠的爸爸。爸爸工作的每一天都如此吗?弥漫的粉尘,尖锐的噪声,双手的水泥浆……爸爸就是这样,无论酷暑严寒,用砖刀赚取学费,供我和姐姐从小学读到中学,再读到大学……而我,让他五十四岁时还在劳动,还在借用他弯曲的脊梁,不禁惭愧。 这就是我爸。我爸是个泥水匠——一个用一把砖刀,培养了一个公务员、一个人民教师的、爱抽烟爱喝酒的铮铮的男人! (摘自乐欢欢《爸爸》) 【模板点评】节选部分的叙写,抓住了泥水匠爸爸劳动的典型事件。将作者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朴实地放大,没有刻意雕琢,就有动人的力量。 模板2 对话、环境与心理,互为补充 模板解说: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以及环境烘托,是重要的人物刻画技法,把强烈深沉的感情寄予其间,使它们互为补充,就能形成一种共同作用的情感场。 模板特征:对话描写+心理描摹+环境烘托 适用类型:揭示平凡人物的不凡品质、平凡事件的不凡内涵、琐碎场景的深刻意蕴文童。 范本呈现: “娘,院子里有风,您别受凉了。快回屋吧,躺到床上眯一会儿。”儿子对母亲说。“你说什么?声音总这么小。,”母亲小声抱怨。儿子无奈,俯下身来。嘴巴冲着母亲的耳朵,又大声说了一遍。“你说话这么大声干什么?我耳朵又不聋!”母亲好像生气了。儿子连忙辩解道:“说话声音小了,您听不见。声音大了,您又说我成心。娘。您可真难伺候。”母亲看见他的嘴在动,好像已经猜出了儿子的抱怨。母亲真的生气了:“叫你不要抽烟,你偏不听话。我在院子里晒太阳,你又来烦我,你就不能让我清静清静?”儿子见母亲真发怒了,跳起来,慌慌张张跑掉了。 小院一片宁静。母亲重又闭上了双眼,惬意地继续晒太阳,似一尊佛。那一年,母亲98岁,儿子80岁。 (摘自素粥一碗《母与子》) 【模板点评】片段生动地呈现出母子二人的对话,在对话之间勾勒微妙心理,然后以环境稍作渲染,三者互相映衬,成功刻画了互相关爱的母子情感,结尾将情感升华。 模板3 矛盾冲突,欲扬先抑 模板解说:把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中,使情节波澜起伏,在展现人物与人物的互动关系时,可以先表现他们之间反感,然后再通过一些事件,或突出真心,或者突出主人公感悟到了人物的真心,由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呈现文章的魅力。 模板特征:反面着笔+凸显冲突+细写反转 适用类型:触及心灵、揭示矛盾转化类文章。 范本呈现: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摘自2012年高考江苏卷《忧与爱) 【模板点评】片段写父子二人内心深处的矛盾:父亲担忧儿子因为自己不善言语而生气而犹豫叫不叫儿子去,儿子担忧因爹又瞎又丑又老又穷而丢人踌躇去不去,心理描写为后文写父子间矛盾的反转和亲情的动人演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模板4 人物复线并进,营造人物群像 模板解说:该模式所写,可以的对多个人物的情感,如青春路上的同学们,如父亲和母亲,如老师和同学等。写作中,可以通过场景化的描写、篇幅均分、多线推进和小标题等来构建。 模板特征:概括引述+分点描写+引申发挥 适用类型:群体形象、类型人物刻画类等。 范本呈现: 班上的每一个女生都有一个外号,而且她们的外号是统一的模式。比如秦亚南喜欢猫所以叫秦猫猫,丁若琳冲谁都笑所以叫丁西西,肖乐群胖得要死所以要肖胖胖……但是细数下来,还是管静的外号最令人惊艳,她居然叫管妖妖。管妖妖是班上最著名也是最窝囊的女生…… (摘自学生习作《咱们班》) 【模板点评】节选片段先来了一句概括,接着用“比如”作分点描述,四个女生各具鲜明特点,然后推出重点对象管静静,提示下文将展开一个生动的故事。 模板5 故事化镜头,打造温情片段 模板解说:用一个个富于镜头化、有悬念性的片段故事,使故事跳跃推进,形成一种波折起伏,在增加故事容量的前提下,融入深沉情感,让读者悄然动情。 模板特征:概括引述+片段呈现(原则上不得少于3个)+内蕴点化 适用类型:强调对比的写人叙事类文本。 范本呈现: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着高高飞翔的风筝,风擦着耳朵,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关切声:“哈哈,慢点儿,脚下……” 十三岁时 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心里像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母亲轻轻推开门,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摘自2012年高考江苏卷《忧与爱》) 【模板点评】节选片段采用叙事的蒙太奇,打造有故事的情节镜头。传达出的意蕴不只是爱中有忧、忧中有爱丰富情感,还有不断变化的角色形成的更丰富绵长的意蕴。 名师小贴士 当然,“言为心声,文贵真情”,技法之外,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生活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一切都是浮云。要拥有老子所说的“赤子之心”,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②从“细”处入手,把自然、社会与生活的清泉注入心田;③通过阅读认知生活,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