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压缩机的安全使用措施

氧气压缩机的安全使用措施

一、前言工艺压缩机的压缩介质有氢气、氧气、氮气、甲烷、乙烷及天然气等所有可能会使用到的气体。

气体是可压缩的,也就是说只要需要这些气体,从制取到使用就都离不开压缩机和膨胀机。国内各大压缩机制造厂及空分厂都生产各类工艺压缩机,工艺气体大多具有危险性。据统计,氧气压缩机事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燃缸。为此,本文对一些石化企业氧气压缩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并查阅了大量资料,为氧气压缩机安全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效控制了事故率。

二、氧气压缩机典型工艺参数

针对氧气压缩机染缸事故分析,某石化厂4M12型氧气压缩机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三、氧气压缩机燃缸的原因分析

氧气压缩机每次着火烧缸的部位,均是在压缩机四级的填料函与活塞杆接触面之间。燃烧部位由于处在有氧气有压力的环境中,每次着火连设备本体都烧掉了,为判断事故的原因带来较大困难。经走访多家石化企业,总结出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原因如下:

(1)燃缸三要素分析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压缩的氧气是不可避免的助燃物,而且任何可燃物在高压氧气中都会降低其着火点,氧气压力及纯度越高其着火点越低,几种金属材料在氧气中的着火温度见表2。根据4M12型氧气压缩机的运行环境、特点以及每次发生燃烧事故时的部位,可燃物大致统计有润滑油、碳黑粉尘和填料函中的四氟填料。因为四级压力最高,在高压氧气环境下,它们的着火点较在空气中将大幅度下降。据分析着火原因:一是活塞杆或活塞偏磨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不能有效导入地下,一旦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就会引燃可燃物;另外,排气温度过高也可能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氧气压缩机运行情况分析

氧气压缩机在运行中,机组温度升高,如果冷却器、缸套、填料函断水,特别是填料函断水(温度没有仪表监测,不易被人察觉),将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中有机物及密封材料的着火温度见表3。

刮油器变形或挡油板松动,将增大活塞杆带油机率,油在高压氧气中,着火点显著降低,形成易燃物。

活塞环、导向环磨损,气缸椭圆度增大,将造成活塞杆偏磨,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设备零部件分析

如果活塞杆表面粗糙度和材质不合格,活塞杆、导向环硬度不够,刮油器质量差,同样是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隐患。

(4)从人的因素分析

填料函,刮油器组装不符合要求,巡回检查不力,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可能造成机组燃烧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因果关联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防范措施根据分析结论,燃烧必备三条件中,压缩介质氧气是助燃物,在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从消除可燃物与着火源入手,应制定防止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相应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其具体情况如下。

1)配备活塞杆内外吹氮,增加填料函内吹氮起到降低填料函内氧气的含量,从而保证可燃物着火点不降低;增加外吹氮降低活塞杆温度,减少碳黑粉尘及油雾的附着。

2)加强对活塞杆温度的监测,确保其温度≤60℃,建议配备红外线测温仪,定时对检测活塞杆温度,测温时仪器与手感相结合;如其温度高于规定值,立即停车处理,对其活塞杆、填料函检修后,必须用氮气试车,待新装配的填料函与活塞杆磨合,且活塞杆温度在60℃以内,方能投入压缩氧气。

3)建全氧气压缩机导电设施,制作大小为1m2的铜板,埋入近2m 深的地下,确保静电不积累。

4)制定活塞杆脱脂制度,活塞杆上附着碳黑、油雾不及时除掉,很容易带入填料函,给机组着火埋下隐患。由于四氯化碳具有在氧气中不燃烧,以及较强的脱脂性和易挥发性,是清除活塞杆上碳黑和油迹最合适的溶液。一是开车之前必须先脱脂,二是检修装配时严把脱脂关。

5)严格执行检修规程,确保检修质量,对关键部位(如活塞杆、填料函的装配等)由主检负责,技术人员把关,同时制定相应的检修考核制度。

6)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勤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如填料函漏氧、活塞杆带油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确保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在使用(如活塞杆、填料和刮油器等)部件时严格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品。定期检查和更换活塞杆环、导向环等易损件。

8)将填料函冷却水改为一次水冷却,改用一次冷却从而改善了因循环水杂质多、水温高而造成的填料函冷却效果差;同时规定对冷却水管定期更换,以防结垢堵塞水管造成填料函断水。

五、结语本文通过对氧气压缩机燃缸事故分析和研究,运用有关的吹氮、导电、脱脂等方面的技术实施和措施落实,并做出全面的分析,得到能够使氧气压缩机安全运行的几点措施及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作为压缩机制造厂,应把氧气压缩机的安全使用要领体现到氧气压缩机的设计中,并对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氧气压缩机的安全使用措施

一、前言工艺压缩机的压缩介质有氢气、氧气、氮气、甲烷、乙烷及天然气等所有可能会使用到的气体。

气体是可压缩的,也就是说只要需要这些气体,从制取到使用就都离不开压缩机和膨胀机。国内各大压缩机制造厂及空分厂都生产各类工艺压缩机,工艺气体大多具有危险性。据统计,氧气压缩机事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燃缸。为此,本文对一些石化企业氧气压缩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并查阅了大量资料,为氧气压缩机安全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效控制了事故率。

二、氧气压缩机典型工艺参数

针对氧气压缩机染缸事故分析,某石化厂4M12型氧气压缩机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三、氧气压缩机燃缸的原因分析

氧气压缩机每次着火烧缸的部位,均是在压缩机四级的填料函与活塞杆接触面之间。燃烧部位由于处在有氧气有压力的环境中,每次着火连设备本体都烧掉了,为判断事故的原因带来较大困难。经走访多家石化企业,总结出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原因如下:

(1)燃缸三要素分析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压缩的氧气是不可避免的助燃物,而且任何可燃物在高压氧气中都会降低其着火点,氧气压力及纯度越高其着火点越低,几种金属材料在氧气中的着火温度见表2。根据4M12型氧气压缩机的运行环境、特点以及每次发生燃烧事故时的部位,可燃物大致统计有润滑油、碳黑粉尘和填料函中的四氟填料。因为四级压力最高,在高压氧气环境下,它们的着火点较在空气中将大幅度下降。据分析着火原因:一是活塞杆或活塞偏磨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不能有效导入地下,一旦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就会引燃可燃物;另外,排气温度过高也可能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氧气压缩机运行情况分析

氧气压缩机在运行中,机组温度升高,如果冷却器、缸套、填料函断水,特别是填料函断水(温度没有仪表监测,不易被人察觉),将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中有机物及密封材料的着火温度见表3。

刮油器变形或挡油板松动,将增大活塞杆带油机率,油在高压氧气中,着火点显著降低,形成易燃物。

活塞环、导向环磨损,气缸椭圆度增大,将造成活塞杆偏磨,局部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设备零部件分析

如果活塞杆表面粗糙度和材质不合格,活塞杆、导向环硬度不够,刮油器质量差,同样是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隐患。

(4)从人的因素分析

填料函,刮油器组装不符合要求,巡回检查不力,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可能造成机组燃烧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因果关联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防范措施根据分析结论,燃烧必备三条件中,压缩介质氧气是助燃物,在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从消除可燃物与着火源入手,应制定防止氧气压缩机着火烧缸的相应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其具体情况如下。

1)配备活塞杆内外吹氮,增加填料函内吹氮起到降低填料函内氧气的含量,从而保证可燃物着火点不降低;增加外吹氮降低活塞杆温度,减少碳黑粉尘及油雾的附着。

2)加强对活塞杆温度的监测,确保其温度≤60℃,建议配备红外线测温仪,定时对检测活塞杆温度,测温时仪器与手感相结合;如其温度高于规定值,立即停车处理,对其活塞杆、填料函检修后,必须用氮气试车,待新装配的填料函与活塞杆磨合,且活塞杆温度在60℃以内,方能投入压缩氧气。

3)建全氧气压缩机导电设施,制作大小为1m2的铜板,埋入近2m 深的地下,确保静电不积累。

4)制定活塞杆脱脂制度,活塞杆上附着碳黑、油雾不及时除掉,很容易带入填料函,给机组着火埋下隐患。由于四氯化碳具有在氧气中不燃烧,以及较强的脱脂性和易挥发性,是清除活塞杆上碳黑和油迹最合适的溶液。一是开车之前必须先脱脂,二是检修装配时严把脱脂关。

5)严格执行检修规程,确保检修质量,对关键部位(如活塞杆、填料函的装配等)由主检负责,技术人员把关,同时制定相应的检修考核制度。

6)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勤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如填料函漏氧、活塞杆带油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确保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在使用(如活塞杆、填料和刮油器等)部件时严格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品。定期检查和更换活塞杆环、导向环等易损件。

8)将填料函冷却水改为一次水冷却,改用一次冷却从而改善了因循环水杂质多、水温高而造成的填料函冷却效果差;同时规定对冷却水管定期更换,以防结垢堵塞水管造成填料函断水。

五、结语本文通过对氧气压缩机燃缸事故分析和研究,运用有关的吹氮、导电、脱脂等方面的技术实施和措施落实,并做出全面的分析,得到能够使氧气压缩机安全运行的几点措施及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作为压缩机制造厂,应把氧气压缩机的安全使用要领体现到氧气压缩机的设计中,并对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相关文章

  • 制氧装置的危险性及安全要素分析
  • 制氧装置的危险性及安全要素分析 摘要:制氧装置涉及氧.氮.氩等,制氧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对制氧装置所涉及到的主要生产装置 ...查看


  • 现代煤化工公用工程基础知识,空分装置说明
  • 3 空分装置 3.1 工艺设计基础 3.1.1装置生产能力 空分装置制氧能力:30000Nm 3/h 3.1.2 装置组成 空分装置由如下4工序组成: (1) 空气压缩工序: (2) 空气净化工序: (3) 空气分离工序: (4) 液氧液氮 ...查看


  • 435-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一91
  • 氧 气 站 设 计 规 范 GB 50030一91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使氧气站(含气化站房.汇流排间)的设计,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空气分离(以下简称"空分"产品资源,坚持综合利用,节约 ...查看


  • 特种设备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 武汉市长江大道 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 特种设备施工安全 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查看


  • 氧.氮.氩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1 编制说明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4]37号)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气体有限公司于2004年八 ...查看


  • 氧气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 氧气基本知识 一.氧气的性质 在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比空气重.在标准状态下,氧气密度为 1.429kg/m3.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为-182.98 ℃,气态氧变为液态氧.液氧系天蓝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当温度降为-24 ...查看


  • 氧气安全评价报告
  • xxxxxxxxxxx 压缩气体经营部 经营危险化学品 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工程师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APJ-(黔)-310 2014年1月22日 压缩气体经营部 经营危险化学品 安全评价报告 法 定 代 表 人:xxxxxx 技 ...查看


  • EHS小文章―压缩气体安全
  • EHS小文章―压缩气体安全 机电业从业员在工作时经常有机会接触或处理高压气瓶,若处理不当或气瓶保养欠佳,可引致毁灭性的爆炸或火警灾害,后果严重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气瓶和瓶阀结构有基本的认识,明白到如不适当地处理气瓶,是会引致潜在的灾害.同时 ...查看


  • 气瓶充装安全质量管理手册
  • 气瓶充装安全 质量管理手册 ××化工有限公司 二O 年 月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1 1.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