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本文文体是 .
一、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亵,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 .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 .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 .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 .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 .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 .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 .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四、思考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习题答案:
1、本文选自《周濂溪集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 号濂溪,北宋哲学家,本文文体是 说
二、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很,十分.
蕃,多.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益,更.
涟,水清而有微波.
亵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染,沾染.
淤泥,污泥.
不蔓,不牵牵连连.
不枝,不枝枝节节.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植,洁净地直立.
植,树立.
隐逸,指隐居的人.
谓,认为.
鲜,少.
予,我.
宜,应当.
众,多.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出„„妖.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妖.
4、表明莲具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亭„„焉.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中„„枝.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晋„„菊.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妖.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可„„焉.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牡丹„„矣.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出„„妖.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莲„„人?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莲„„人?
13、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出„„妖.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清.
四、思考: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托物言志. 借赞美莲的高洁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那些美好品德?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不幕名利又不孤高自许.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这是“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的高贵形象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世风的批判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依附权贵,不滋生私欲,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
7、 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我赞同周敦颐的做法.“隐逸”只能洁身自好,不利于整个社会,而大胆面对并与之抗争才更难能可贵,有利于净化整个社会,于人于己都有利.
8、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9、 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答: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对比映衬,以揭示莲,菊,牡丹各自不同的形象与气质 ,并以菊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耸立于读者心中,表达了自己的坚贞不渝的理想和不慕名利的操守,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 正直的操守和良好的品德.
(三)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18-21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陶后鲜有闻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20、根据上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3分)
21、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2分)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18、(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4分。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9、(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3分,意思对即可,有两个实词理解有误扣1分。)
20、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分。答对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21、虞世南、陆龟蒙(2分,每个1分。答错不倒扣,全答扣1分。说明,此题纯考文意理解,不涉及对古人的历史评价。)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16~19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下列加点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可爱者甚蕃 ⑵出淤泥而不染
⑶不可亵玩 ⑷陶后鲜有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2分)
1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6分)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19、作者在文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2分)
16、(1)多(2)沾染(污秽)(3)亲近而不庄重(4)少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17、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接。(2分,意对即可。)
18、(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6分,每小题2分。)
19、写出花名(1分),有自己的理由(1分)。用文中的花名、观点正确也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静植( )
20、翻译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21.回答问题:(3分)
① 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1分)
答:
② “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2分)
答:
四.作文:(40分)
当你蹒跚学步迈过第一道门槛起,人生便翻开了坎坷曲折的一页,在你成长过程中,跨过无数的门槛,有一步跨越,有摔倒,有时望而却步。面对人生的门槛,你曾怎么做,怎么想,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也许你已跨越过这道门槛,又站在下一新的起点了。
请以“跨越门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500字龙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答案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 艾;栩栩;罕;嫣
2.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参看课文(错一字扣0.5分,扣完本题分值为止)
4. ⑴、去掉“由于”或“使”;⑵、去掉“不”
5. 只要运用对比,句子通顺就行。
6. 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注:以下的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教师改卷应肯定学生的其他有道理的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7. 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以及唱歌的原因
8. 说明作者要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
9. 这正是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科学说明事物的态度
10.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行(例: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11.外婆的命也是很苦的,她老年丧女、丧婿,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要为自己的生命、外孙女的生存而奔波(意思对即可。如果答“为外婆送背带裤而感动“只能得一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静植( )
20、翻译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21.回答问题:(3分)
③ 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1分)
答:
④ “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2分)
答:
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
21.⑴、品德高尚的人;
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或者答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
21.⑴、品德高尚的人;
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
七、阅读短文,回答21—25题。(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2)花之君子者也
(3)花之隐逸者也 (4)陶后鲜有闻
31.翻译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分)
3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33.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分)
。
七、30.31见教材。32.A 33.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0—23题(共17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宜乎众矣 (4)花之隐逸者也
(5)陶后鲜有闻 (6)花之君子者也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提到的三种花,你喜欢哪种花?为什么?(2分)
20.21(略)22.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
周敦颐《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 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 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
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二: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 北宋 时著名的 哲学家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花 和 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 富贵者 、 君子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8、(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0、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四: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五: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简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练习题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背诵和翻译理解此篇《爱莲说》,同时祝福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2.本文运用 写法,admin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admin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0.admin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dmin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4.①值得;多②淤积的③更加④洁净⑤洗涤 妖艳⑥亲近而不庄重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莲,花之君子者也。
10.admin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3.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admin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4.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5.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本文文体是 .
一、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亵,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 .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 .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 .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 .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 .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 .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 .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四、思考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习题答案:
1、本文选自《周濂溪集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 号濂溪,北宋哲学家,本文文体是 说
二、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很,十分.
蕃,多.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益,更.
涟,水清而有微波.
亵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染,沾染.
淤泥,污泥.
不蔓,不牵牵连连.
不枝,不枝枝节节.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植,洁净地直立.
植,树立.
隐逸,指隐居的人.
谓,认为.
鲜,少.
予,我.
宜,应当.
众,多.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出„„妖.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妖.
4、表明莲具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亭„„焉.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中„„枝.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晋„„菊.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妖.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可„„焉.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牡丹„„矣.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出„„妖.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莲„„人?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莲„„人?
13、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出„„妖.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清.
四、思考: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托物言志. 借赞美莲的高洁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那些美好品德?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不幕名利又不孤高自许.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这是“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的高贵形象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世风的批判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依附权贵,不滋生私欲,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
7、 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我赞同周敦颐的做法.“隐逸”只能洁身自好,不利于整个社会,而大胆面对并与之抗争才更难能可贵,有利于净化整个社会,于人于己都有利.
8、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9、 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答: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对比映衬,以揭示莲,菊,牡丹各自不同的形象与气质 ,并以菊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耸立于读者心中,表达了自己的坚贞不渝的理想和不慕名利的操守,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 正直的操守和良好的品德.
(三)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18-21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陶后鲜有闻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20、根据上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3分)
21、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2分)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18、(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4分。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9、(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3分,意思对即可,有两个实词理解有误扣1分。)
20、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分。答对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21、虞世南、陆龟蒙(2分,每个1分。答错不倒扣,全答扣1分。说明,此题纯考文意理解,不涉及对古人的历史评价。)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16~19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下列加点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可爱者甚蕃 ⑵出淤泥而不染
⑶不可亵玩 ⑷陶后鲜有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2分)
1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6分)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19、作者在文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2分)
16、(1)多(2)沾染(污秽)(3)亲近而不庄重(4)少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17、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接。(2分,意对即可。)
18、(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6分,每小题2分。)
19、写出花名(1分),有自己的理由(1分)。用文中的花名、观点正确也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静植( )
20、翻译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21.回答问题:(3分)
① 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1分)
答:
② “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2分)
答:
四.作文:(40分)
当你蹒跚学步迈过第一道门槛起,人生便翻开了坎坷曲折的一页,在你成长过程中,跨过无数的门槛,有一步跨越,有摔倒,有时望而却步。面对人生的门槛,你曾怎么做,怎么想,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也许你已跨越过这道门槛,又站在下一新的起点了。
请以“跨越门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500字龙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答案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 艾;栩栩;罕;嫣
2.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参看课文(错一字扣0.5分,扣完本题分值为止)
4. ⑴、去掉“由于”或“使”;⑵、去掉“不”
5. 只要运用对比,句子通顺就行。
6. 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注:以下的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教师改卷应肯定学生的其他有道理的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7. 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以及唱歌的原因
8. 说明作者要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
9. 这正是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科学说明事物的态度
10.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行(例: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11.外婆的命也是很苦的,她老年丧女、丧婿,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要为自己的生命、外孙女的生存而奔波(意思对即可。如果答“为外婆送背带裤而感动“只能得一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静植( )
20、翻译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21.回答问题:(3分)
③ 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1分)
答:
④ “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2分)
答:
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
21.⑴、品德高尚的人;
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或者答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
21.⑴、品德高尚的人;
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
七、阅读短文,回答21—25题。(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2)花之君子者也
(3)花之隐逸者也 (4)陶后鲜有闻
31.翻译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分)
3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33.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分)
。
七、30.31见教材。32.A 33.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0—23题(共17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宜乎众矣 (4)花之隐逸者也
(5)陶后鲜有闻 (6)花之君子者也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提到的三种花,你喜欢哪种花?为什么?(2分)
20.21(略)22.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
周敦颐《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 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 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
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二: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 北宋 时著名的 哲学家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花 和 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 富贵者 、 君子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8、(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0、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四: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五: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简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练习题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背诵和翻译理解此篇《爱莲说》,同时祝福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2.本文运用 写法,admin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admin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0.admin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dmin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4.①值得;多②淤积的③更加④洁净⑤洗涤 妖艳⑥亲近而不庄重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莲,花之君子者也。
10.admin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3.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admin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4.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5.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