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物价影响因素

如何消除物价影响因素

时常看到一些文章上提到有关扣除CPI 影响后的实际增长率,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比如: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 里面的3.4%是如

何计算得出的?

按照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模式,简单的将同比增速

减掉CPI 么?貌似结果不对,疑惑中……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它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

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

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

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200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而一季度CPI 同比上涨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 和3.4%很接近(可能是取近似值的缘故吧)。我觉得,可能这样计算的:名义同比增长率=(1+实际同比增长率)×(1+同比通货膨胀率)=

1+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膨胀率+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

膨胀率(两者相乘的乘积太小,可忽略),亦即:

名义同比增长率=1+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膨胀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如何消除物价因素的?

受购买力水平和商品供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城乡居民购买商品的数量会有增减变化,价格也有涨有落,每个家庭各月的支出就有多有少。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的实际售价统计的,其中既内含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的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消费的增减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某个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的变化来观察市场的发展动态。例如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亿元,上年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亿元, 经计算,报告期某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上年某月的123. 1%,即增长

了23. 1%。

我们知道,某种商品的销售额等于其数量乘以商品的价格,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属于经济指数范畴,它揭示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指数体系法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按照数学公式变换就可得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根据上述举例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为123. 1 ,假设当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10. 5,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公式计算,就可得出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为 111. 4(123. 1÷110. 5×100=111. 4),即报告期城乡居民实物量消费实际比上年同月

增长11. 4%。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新闻单位和部门在对市场动态分析时,简单地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同期物价上涨(下降)率,就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那显然是不确切的。这是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是以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按基期数量为同度量因素计算的,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物价指数上涨(下降)率,而作为实物量增长率,只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消除了购买与基期数量相等商品的物价因素,而未将报告期比基期数量增加或减少部分的商品价格变动因素消除。如按前述例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应该为11. 4%。而错误的计算方法得出实际增长率为12. 6%(123. 1%-110. 5%=12. 6%), 后一种方法计算的增幅高于前种方法1. 2个百分点,其中, 内含了因报告期购买量比基期增加部分的物价因素,因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城乡居民购买

商品的实物量增长率。

如何消除物价影响因素

时常看到一些文章上提到有关扣除CPI 影响后的实际增长率,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比如: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 里面的3.4%是如

何计算得出的?

按照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模式,简单的将同比增速

减掉CPI 么?貌似结果不对,疑惑中……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它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

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

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

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200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而一季度CPI 同比上涨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 和3.4%很接近(可能是取近似值的缘故吧)。我觉得,可能这样计算的:名义同比增长率=(1+实际同比增长率)×(1+同比通货膨胀率)=

1+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膨胀率+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

膨胀率(两者相乘的乘积太小,可忽略),亦即:

名义同比增长率=1+实际同比增长率+同比通货膨胀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如何消除物价因素的?

受购买力水平和商品供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城乡居民购买商品的数量会有增减变化,价格也有涨有落,每个家庭各月的支出就有多有少。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的实际售价统计的,其中既内含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的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消费的增减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某个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的变化来观察市场的发展动态。例如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亿元,上年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亿元, 经计算,报告期某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上年某月的123. 1%,即增长

了23. 1%。

我们知道,某种商品的销售额等于其数量乘以商品的价格,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属于经济指数范畴,它揭示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指数体系法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按照数学公式变换就可得出: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根据上述举例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为123. 1 ,假设当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10. 5,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公式计算,就可得出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为 111. 4(123. 1÷110. 5×100=111. 4),即报告期城乡居民实物量消费实际比上年同月

增长11. 4%。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新闻单位和部门在对市场动态分析时,简单地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同期物价上涨(下降)率,就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那显然是不确切的。这是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是以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按基期数量为同度量因素计算的,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物价指数上涨(下降)率,而作为实物量增长率,只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消除了购买与基期数量相等商品的物价因素,而未将报告期比基期数量增加或减少部分的商品价格变动因素消除。如按前述例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应该为11. 4%。而错误的计算方法得出实际增长率为12. 6%(123. 1%-110. 5%=12. 6%), 后一种方法计算的增幅高于前种方法1. 2个百分点,其中, 内含了因报告期购买量比基期增加部分的物价因素,因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城乡居民购买

商品的实物量增长率。


相关文章

  •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_简答_论述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Dx+Di)>1 外汇: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债权债务结算的支付手段. 间接标价法:用1个单 ...查看


  • 10供给学派
  • 供给学派 一.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 ...查看


  • 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 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货膨胀会计出现的背景,企业实施通货膨胀会计的意义,以及通货膨胀会计的四种会计模式,分析了我国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本文认为,由于我国全面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条件并不具备,应视行业.企业以及经济 ...查看


  • 物价变动会计文献综述
  • 摘要:物价变动会计问题作为当今的三大会计难题之一,近年来这一难题仍未解决.本文在回顾物价变动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 通货膨胀会计 文献综述 一.物价变动 ...查看


  • 第九章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学习目标 了解货币学派的形成和理论特点: 掌握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 掌握货币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 掌握货币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辨析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分析上的异同点: ...查看


  • 课程设计论文
  • 四川工商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浅析存货计价法对南京中商的财务影响 学生:李桃 李淼 李静 唐谦 指导教师:杨明 内容摘要: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查看


  • 中级经济师总结
  •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历特定阶段. 一方面明确现阶段社会性质,表明已进入 ...查看


  •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点体会 96分院07经济管理专科 郑德裕 2008年上半年,在分院张暄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指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查看


  • 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政策效果
  •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关键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