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QC验货标准手册

一、QC与业务相关作业

1、QC在收到订单合同时须确认收到的订单资料是否齐全,若不齐全,应向公司业务员追取,若一时追取不到,需要业务员给予合理解释。

订单资料的基本内容如下:

A、合同及包装资料、注明日期的签名确认样、生产操作单。

B、商标及其要求(包括尺寸大小、图案、颜色等)

C、配码、楦底长度和其他方面(如鞋带长度、形状、中底厚度等)

D、正侧唛标、水洗唛的要求。

E、包装要求:

外包装:纸箱厚度、纸箱印刷(正侧唛及特殊要求)、封箱方式、装箱方式、纸箱外贴标。

内包装:鞋盒、鞋内支撑、鞋盒内鞋的摆放方式、包装纸、干燥要求、防霉要求;条形码、价格标、成分标、吊牌、子母扣、防盗标等。

F、客户特别强调的书面通知。

2、对新工厂进行评估,评估包括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配合意愿、厂容、价格水平。

二、检验准备

1、排定进度

A.QC在收到检验资料后,必须注意合同的交货期。QC应在交货期限30天前,要求工厂排出生产进度表交我司作为检验追踪的依据。同时,QC亦应将进度表传相关业务员。

B.QC应及时检查工厂是否按排定进度作业,如有异常,应要求工厂重新制定生产进度,并及时告知相关业务修订进度,同时检讨修订的进度是否能保证产品准时交付。如生产进度不能保证产品准时交付,应要求工厂即使采取措施解决,并报告相关业务员。

2、试穿样品确认

QC主管负责对公司私模产品在量产前进行确认,内容如下:

A.一般试穿样品尺码:法码男鞋41#、女鞋36#、大童31#、中童25#、小童18#(或尺寸等同、接近的其他地区、国家尺码)

B.检查试穿样的长度、肥度、着地点、鞋头翘度是否符合要求(即鞋子能不能穿、松紧度如何、是否前倾或后仰等)。

C.检查试穿样的舒适度,即脚拇指是否受顶压、鞋面是否压迫脚背、后踵是否掉跟、中底鞋垫与脚底是否吻合、行走脚感是否不适等。

D.确认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上任何问题,应立即要求工厂停止作业,并与公司开发中心技术主管进行检讨核查;只有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才可通知工厂继续作业。试穿确认结果应记录保存。

3、全套试做

全套试做是为了检验全号码帮面在量产前是否存在技术问题,并且评估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量产质量,全套试做确认分为纸版试做确认和冲刀试做确认。当公司私模产品做纸版试做确认时,确认由QC主管和开发中心技术主管与工厂版师主导作业。公模产品纸版试做确认和冲倒试做确认,由QC主管与工厂技术员主导作业。QC必须全程参与,了解、掌握品质控制重点。

A.        全套纸版试做确认

依订单要求每个号码做一双,左脚贴底、右脚攀好帮不贴底。试做的所有材质必须与确认样一致。

(1)        试帮所产生的问题及判断

问题A:鞋头结帮位太少:表现为鞋面太短,原因判断:

(1)        纸版太短。

(2)        面料或里料延伸率不够。

(3)        补强或刷胶、接合等作业原因,减低原估面料延伸率。

(4)        内里纸版太短。

连带结果:

(1)        结帮位容易破裂。

(2)        鞋喉点升高,影响脱楦及穿着。

(3)        设计线条移位。

(4)        前衬及前里不平顺。

问题B:鞋头结帮位太多:表现为鞋面偏大,原因判断:

(1)        纸版太短。

(2)        皮料延伸率估计错误。

(3)        结帮拉力太大。

(4)        纸版结构错误而造成,须依大力结帮才能成型。

(5)        接合不准。

问题C:鞋腰结帮位太小:表现为鞋面太窄,原因判断:

(1)        纸版内外腰差距设定错误或者未分内外腰版。

(2)        鞋口线高于原设计位置。

(3)        鞋喉点(开口点)高于原设计位置。

(4)        材料延伸率估计错误(网布材质易发生)。

(5)        材料复合后回缩。

问题D:鞋口太松:表示鞋面纸版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翘度不够。

(2)        后踵中线角度后倾。

(3)        面版后踵中线正确但内里纸版后踵中线后倾。

(4)        内里材料延伸率不足。

(5)        后衬纸版角度错误造成攀帮困难。

(6)        腰帮拉力太大或长度向拉力太小。

(7)        该补强的鞋口未补强。

(8)        楦型错误或放楦变形。

问题E:楦表沿前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皮料可塑性不佳(含薄膜剥离或碰花、硬壳)。

(2)        楦型形状太凸出(高凸)。

(3)        里料可塑性不佳。

(4)        前衬装置错误,及未在软化时或装置太久已硬化时结帮。

(5)        面、前衬、内里未互相贴成一体或部分未贴牢。

(6)        中底和楦底不符(太长或太短)或中底固定移位。

(7)        结帮机扫刀未调好。

(8)        前衬纸版错误或处理不当(边沿未削薄或未确实削薄)。

(9)        半面版翘度不够,外头需要重新取翘或改正记号点。

问题F:楦表沿掌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翘度太大。

(2)        内里纸版太短或太长。

(3)        内里材料延伸率不足。

(4)        面料可塑性较差。

(5)        前后里接合处理不当。

(6)        内里料或衬里扫叠。

(7)        面、里未贴合或部分未贴合。

(8)        接帮错误造成。

问题G:楦表沿踵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样版后踵中线角度前倾,或下踵后倾。

(2)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太直(太小)。

(3)        纸版后段结帮位太大或后踵取翘不够。

(4)        内里边纸版取直错误。

(5)        后里材料延伸率太大。

(6)        中底踵段和楦底踵段不符(太大或太小)。

(7)        面料可塑性不佳。

问题H:后踵中线不平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太大。

(2)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和楦踵弧度不符。

(3)        中低固定不良。

(4)        后衬或内里纸版角度错误。

(5)        装置硬衬错误。

(6)        结帮时后踵高度未定位或结帮歪斜。

(7)        面料可塑性不佳。

(8)        缝合错误,未贴补强或补强带贴合不良。

问题I:鞋口太紧:表现为脱楦不易,脱楦后将有以下影响:

(1)        脱楦时使鞋墙踵段产生皱摺,及破坏硬衬性能。

(2)        鞋口脆弱位置崩裂。

(3)        不易保持鞋型(定型),鞋头翘度增加。

(4)        内腰凹陷。

(5)        穿着不便。

(6)        特别注意一脚蹬的鞋型。

产生原因分析:

(1)        纸版翘度太大。

(2)        鞋口太小。

(3)        结帮拉力太大。

(4)        后踵顶点设定太高。

(5)        鞋楦后踵下大上小,不成比例。

2)        鞋底部分所产生的问题及判断

(1)        公用底模:如鞋底使用公用模具,在纸版试做时应检查鞋底长度、宽度是否与楦头匹配,有无存在进退号问题,是否应增加模具,这些问题在这阶段应有明确结论。

(2)        私用底模:如如鞋底使用专门开设的模具,在纸版试做时应检查鞋底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如鞋底长度、厚度、合模线的溢料、飞边是否符合要求,隔色处理是存在大面积的串色等情况。QC主管应在冲刀试做前要求工厂与鞋底厂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全套的鞋底质量符合要求。

QC主管应要求工厂及时处理以上问题,不能把纸版问题带到冲刀试做阶段。

B.        全套冲刀试做确认(试做要求和确认方法同纸版试做)

全套冲刀试做是为了检查纸版试做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冲刀试做确认关系到产品质量控制的所有工艺技术问题能否在量产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

(1)        如厂方技术员对试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表明这些问题在量产中可以克服,经QC主管同意,可以实施生产。

(2)        如试做存在的问题在量产中具有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不可控制或可能产生偏差,虽厂方技术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尚未见到此方法的结果,不能确保此问题在量产过程中能得以有效解决和控制,QC主管应要求工厂进行二次试做。

(3)        冲刀试做应注意事项:

A.        商标、丝印图案、高频的规格、大小分段是否符合要求。

B.        鞋面以松紧带、拉链起鞋口松紧作用的,是否在鞋眼片中间处加车补强带,以保护松紧带的弹性和避免拉链变形而影响其原有的功能。

全套试做确认的结果记录在《试做报告》表。

3.原辅材料确认:

1)鞋面材料确认:依生产进度、确认样,QC应要求工厂提供订单所需的材料样本(符合要求的规格),并将材料样本粘贴在材料确认表上。确认内容包括材质、颜色、厚度、规格是否与确认样一致。同时,QC应要求工厂对样本材料做常规项目(或依客户要求)的物理性测试。只有测试合格的材料才能作为工厂采购的依据。原材料进厂后,QC应依材料确认表上合格的样本对材料进行检对,以保证量产的材料是正确的。

2)鞋底材料确认:依生产进度、确认样,QC对鞋底进行量产前确认。确认内容包括材质、颜色、外观是否与确认样一致。同时,QC应要求工厂对样底做常规项目(或依客人要求)的物理性测试,只有合格后方能量产。鞋底进厂后,QC应进行核对,以保证量产鞋底正确。

3)包装材料确认:依订单、包装资料,QC对工厂提供的包装资料进行核对和确认,以保证包装材料的质量符合订单及相关资料的要求。

确认结果应记录在《检验记录备忘》表。

一、QC与业务相关作业

1、QC在收到订单合同时须确认收到的订单资料是否齐全,若不齐全,应向公司业务员追取,若一时追取不到,需要业务员给予合理解释。

订单资料的基本内容如下:

A、合同及包装资料、注明日期的签名确认样、生产操作单。

B、商标及其要求(包括尺寸大小、图案、颜色等)

C、配码、楦底长度和其他方面(如鞋带长度、形状、中底厚度等)

D、正侧唛标、水洗唛的要求。

E、包装要求:

外包装:纸箱厚度、纸箱印刷(正侧唛及特殊要求)、封箱方式、装箱方式、纸箱外贴标。

内包装:鞋盒、鞋内支撑、鞋盒内鞋的摆放方式、包装纸、干燥要求、防霉要求;条形码、价格标、成分标、吊牌、子母扣、防盗标等。

F、客户特别强调的书面通知。

2、对新工厂进行评估,评估包括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配合意愿、厂容、价格水平。

二、检验准备

1、排定进度

A.QC在收到检验资料后,必须注意合同的交货期。QC应在交货期限30天前,要求工厂排出生产进度表交我司作为检验追踪的依据。同时,QC亦应将进度表传相关业务员。

B.QC应及时检查工厂是否按排定进度作业,如有异常,应要求工厂重新制定生产进度,并及时告知相关业务修订进度,同时检讨修订的进度是否能保证产品准时交付。如生产进度不能保证产品准时交付,应要求工厂即使采取措施解决,并报告相关业务员。

2、试穿样品确认

QC主管负责对公司私模产品在量产前进行确认,内容如下:

A.一般试穿样品尺码:法码男鞋41#、女鞋36#、大童31#、中童25#、小童18#(或尺寸等同、接近的其他地区、国家尺码)

B.检查试穿样的长度、肥度、着地点、鞋头翘度是否符合要求(即鞋子能不能穿、松紧度如何、是否前倾或后仰等)。

C.检查试穿样的舒适度,即脚拇指是否受顶压、鞋面是否压迫脚背、后踵是否掉跟、中底鞋垫与脚底是否吻合、行走脚感是否不适等。

D.确认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上任何问题,应立即要求工厂停止作业,并与公司开发中心技术主管进行检讨核查;只有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才可通知工厂继续作业。试穿确认结果应记录保存。

3、全套试做

全套试做是为了检验全号码帮面在量产前是否存在技术问题,并且评估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量产质量,全套试做确认分为纸版试做确认和冲刀试做确认。当公司私模产品做纸版试做确认时,确认由QC主管和开发中心技术主管与工厂版师主导作业。公模产品纸版试做确认和冲倒试做确认,由QC主管与工厂技术员主导作业。QC必须全程参与,了解、掌握品质控制重点。

A.        全套纸版试做确认

依订单要求每个号码做一双,左脚贴底、右脚攀好帮不贴底。试做的所有材质必须与确认样一致。

(1)        试帮所产生的问题及判断

问题A:鞋头结帮位太少:表现为鞋面太短,原因判断:

(1)        纸版太短。

(2)        面料或里料延伸率不够。

(3)        补强或刷胶、接合等作业原因,减低原估面料延伸率。

(4)        内里纸版太短。

连带结果:

(1)        结帮位容易破裂。

(2)        鞋喉点升高,影响脱楦及穿着。

(3)        设计线条移位。

(4)        前衬及前里不平顺。

问题B:鞋头结帮位太多:表现为鞋面偏大,原因判断:

(1)        纸版太短。

(2)        皮料延伸率估计错误。

(3)        结帮拉力太大。

(4)        纸版结构错误而造成,须依大力结帮才能成型。

(5)        接合不准。

问题C:鞋腰结帮位太小:表现为鞋面太窄,原因判断:

(1)        纸版内外腰差距设定错误或者未分内外腰版。

(2)        鞋口线高于原设计位置。

(3)        鞋喉点(开口点)高于原设计位置。

(4)        材料延伸率估计错误(网布材质易发生)。

(5)        材料复合后回缩。

问题D:鞋口太松:表示鞋面纸版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翘度不够。

(2)        后踵中线角度后倾。

(3)        面版后踵中线正确但内里纸版后踵中线后倾。

(4)        内里材料延伸率不足。

(5)        后衬纸版角度错误造成攀帮困难。

(6)        腰帮拉力太大或长度向拉力太小。

(7)        该补强的鞋口未补强。

(8)        楦型错误或放楦变形。

问题E:楦表沿前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皮料可塑性不佳(含薄膜剥离或碰花、硬壳)。

(2)        楦型形状太凸出(高凸)。

(3)        里料可塑性不佳。

(4)        前衬装置错误,及未在软化时或装置太久已硬化时结帮。

(5)        面、前衬、内里未互相贴成一体或部分未贴牢。

(6)        中底和楦底不符(太长或太短)或中底固定移位。

(7)        结帮机扫刀未调好。

(8)        前衬纸版错误或处理不当(边沿未削薄或未确实削薄)。

(9)        半面版翘度不够,外头需要重新取翘或改正记号点。

问题F:楦表沿掌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翘度太大。

(2)        内里纸版太短或太长。

(3)        内里材料延伸率不足。

(4)        面料可塑性较差。

(5)        前后里接合处理不当。

(6)        内里料或衬里扫叠。

(7)        面、里未贴合或部分未贴合。

(8)        接帮错误造成。

问题G:楦表沿踵段皱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样版后踵中线角度前倾,或下踵后倾。

(2)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太直(太小)。

(3)        纸版后段结帮位太大或后踵取翘不够。

(4)        内里边纸版取直错误。

(5)        后里材料延伸率太大。

(6)        中底踵段和楦底踵段不符(太大或太小)。

(7)        面料可塑性不佳。

问题H:后踵中线不平顺:表示纸版或制作错误,原因判断:

(1)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太大。

(2)        纸版后踵中线弧度和楦踵弧度不符。

(3)        中低固定不良。

(4)        后衬或内里纸版角度错误。

(5)        装置硬衬错误。

(6)        结帮时后踵高度未定位或结帮歪斜。

(7)        面料可塑性不佳。

(8)        缝合错误,未贴补强或补强带贴合不良。

问题I:鞋口太紧:表现为脱楦不易,脱楦后将有以下影响:

(1)        脱楦时使鞋墙踵段产生皱摺,及破坏硬衬性能。

(2)        鞋口脆弱位置崩裂。

(3)        不易保持鞋型(定型),鞋头翘度增加。

(4)        内腰凹陷。

(5)        穿着不便。

(6)        特别注意一脚蹬的鞋型。

产生原因分析:

(1)        纸版翘度太大。

(2)        鞋口太小。

(3)        结帮拉力太大。

(4)        后踵顶点设定太高。

(5)        鞋楦后踵下大上小,不成比例。

2)        鞋底部分所产生的问题及判断

(1)        公用底模:如鞋底使用公用模具,在纸版试做时应检查鞋底长度、宽度是否与楦头匹配,有无存在进退号问题,是否应增加模具,这些问题在这阶段应有明确结论。

(2)        私用底模:如如鞋底使用专门开设的模具,在纸版试做时应检查鞋底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如鞋底长度、厚度、合模线的溢料、飞边是否符合要求,隔色处理是存在大面积的串色等情况。QC主管应在冲刀试做前要求工厂与鞋底厂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全套的鞋底质量符合要求。

QC主管应要求工厂及时处理以上问题,不能把纸版问题带到冲刀试做阶段。

B.        全套冲刀试做确认(试做要求和确认方法同纸版试做)

全套冲刀试做是为了检查纸版试做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冲刀试做确认关系到产品质量控制的所有工艺技术问题能否在量产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

(1)        如厂方技术员对试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表明这些问题在量产中可以克服,经QC主管同意,可以实施生产。

(2)        如试做存在的问题在量产中具有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不可控制或可能产生偏差,虽厂方技术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尚未见到此方法的结果,不能确保此问题在量产过程中能得以有效解决和控制,QC主管应要求工厂进行二次试做。

(3)        冲刀试做应注意事项:

A.        商标、丝印图案、高频的规格、大小分段是否符合要求。

B.        鞋面以松紧带、拉链起鞋口松紧作用的,是否在鞋眼片中间处加车补强带,以保护松紧带的弹性和避免拉链变形而影响其原有的功能。

全套试做确认的结果记录在《试做报告》表。

3.原辅材料确认:

1)鞋面材料确认:依生产进度、确认样,QC应要求工厂提供订单所需的材料样本(符合要求的规格),并将材料样本粘贴在材料确认表上。确认内容包括材质、颜色、厚度、规格是否与确认样一致。同时,QC应要求工厂对样本材料做常规项目(或依客户要求)的物理性测试。只有测试合格的材料才能作为工厂采购的依据。原材料进厂后,QC应依材料确认表上合格的样本对材料进行检对,以保证量产的材料是正确的。

2)鞋底材料确认:依生产进度、确认样,QC对鞋底进行量产前确认。确认内容包括材质、颜色、外观是否与确认样一致。同时,QC应要求工厂对样底做常规项目(或依客人要求)的物理性测试,只有合格后方能量产。鞋底进厂后,QC应进行核对,以保证量产鞋底正确。

3)包装材料确认:依订单、包装资料,QC对工厂提供的包装资料进行核对和确认,以保证包装材料的质量符合订单及相关资料的要求。

确认结果应记录在《检验记录备忘》表。


相关文章

  • 外贸鞋类的验货流程及代工厂的管理
  • 外贸鞋类的验货流程及代工厂的管理 (概述) 一. 验货流程主要是在拿到客户样版后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出合格的样版,待客户确认样版后,回寄至代工厂.原则上后续的生产完全对照客户的确认版进行,除非客户特别注明的修改事项.流程中控制质量的意义是:使 ...查看


  • 鞋业行业标准之鞋类产品出厂前的最终检验标准
  • 鞋业行业标准之鞋类产品出厂前的最终检验标准 (1)实施原则 以全数及抽验的方式检查产品自成型结束后至装盒.配号.装箱.打包.进库.待运出厂的全部作业过程,保证产品品质正确. 检验分两个方面:一为品管检验,此为生产完成前对产品做100%全数检 ...查看


  • 英语鞋类皮料专业词汇
  • 1.鞋子各部位中英文对照 帮面-UPPER 后帮-BACK COUNTER 内里-LINING 大底-OUTSOLE 中底-INSOLE 中底标-INSOLE LABEL 鞋眼-EYELET 鞋眼片-EYELET STAY 鞋带-LACE ...查看


  • 鞋类商品知识
  • 皮鞋商品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鞋的基本构造 一.鞋的结构 鞋的结构:就是鞋子构成的的主要组成部分. 鞋子分别是由鞋面.鞋底及副料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名称简述如下: (一) 单鞋类: 1. 鞋面:是由前帮.中帮.后帮.内里四部分组 ...查看


  • 房地产开发流程及营销策划培训_54PPT
  • 本次培训沟通的安排 前言 房地产开发流程及营销策划 营销策划流程 讨论交流 <2011年房地产营销策划大全>320G移动硬盘版!策划人士必备资料库!货到验货后付款! QQ:544570870 1014899638 电话:[1** ...查看


  • 服装设计师个人简历模板
  • 服装设计师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 易女士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3年3月3日 婚姻状况: 未婚 户籍: 湖南娄底 现所在地: 广东东莞 毕业学校: 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 学历: 本科 专业名称: 服装设计 工 ...查看


  • 筹备工作计划表
  • 蓝孔雀世界风情酒店筹备工作计划表 3.确定酒店组织架构. 4.确定酒店人员编制及人员薪 酬标准预算. 5.确定酒店<员工手册>内容 定稿 6.确定酒店各岗岗位职责 . 6.确定酒店<操作手册>内容 定稿. 7.开展酒 ...查看


  • 服务规范考试题5
  • 一.选择题单选(20分) 1.代接他人电话,应该( A ) A. 应作好记录,并请对方留下联系电话: B. 不在则回绝: C.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D. 直接按照事实处理,无需记录. 2.工程开通和维护行为规范,如下操作方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查看


  • 项目管理流程中的七要素
  • 项目管理流程中的七要素 引言:PACE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和扩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挑战,而那些成功运用PACE 方法论和工具的企业也必将从这种挑战中得到显著的回报. 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