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石头过河

“摸石头过河”是哪一位中共领袖提出?

核心提示: 那么,究竟是谁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提出来的呢?从现在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是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同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时均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那么,“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究竟是如何提出来的?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指的是在没有前人经验、没有现成的桥和船的情况下,要想过河就必须以身试水、摸索前进,民间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把“摸着石头过河”这句民间俗语引入社会工作方法领域,其含义就是指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所谓“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的“摸着石头过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究竟是谁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提出来的呢?从现在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是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同志。陈云最早提出“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是在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的发言中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为好”。这是笔者所见到的陈云同志最早从工作方法角度阐述“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

一年多之后的1951年7月20日,陈云在《做好工商联工作》一文中再次强调指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1961年3月4日,陈云在听取化工部关于化学肥料工业的汇报时强调指出:“一方面试验研究要敢想敢说敢做;另一方面,具体做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研究同推广分别开来,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后,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先后多次从改革方法论的角度讲到要“摸着石头过河”,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经

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论述了改革开放应采取的原则和方法,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在12月25日的闭幕会上,邓小平明确表示完全同意陈云的讲话,他说:陈云同志的“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31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1984年6月30日,陈云在中联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验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在这里,陈云再一次强调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1988年5月12日,陈云在杭州同浙江省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这是我们见到的陈云最后一次谈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这大概也是他唯一一次对那些误解甚至批评“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人的反批评。

从陈云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系列论述来看,这一思想并非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不要理论指导的所谓“胡乱摸索”,而是在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前提下的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尊重规律、稳步前进的科学方法。

作为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对“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是完全赞同的。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我们:“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还指出:“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他还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由此看来,邓小平的思路和陈云是完全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摸着石头过河”也视为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看作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实践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要求人们不仅要注重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而且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更加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

进。

“摸石头过河”是哪一位中共领袖提出?

核心提示: 那么,究竟是谁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提出来的呢?从现在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是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同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时均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那么,“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究竟是如何提出来的?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指的是在没有前人经验、没有现成的桥和船的情况下,要想过河就必须以身试水、摸索前进,民间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把“摸着石头过河”这句民间俗语引入社会工作方法领域,其含义就是指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所谓“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中的“摸着石头过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究竟是谁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提出来的呢?从现在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是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同志。陈云最早提出“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是在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的发言中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为好”。这是笔者所见到的陈云同志最早从工作方法角度阐述“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

一年多之后的1951年7月20日,陈云在《做好工商联工作》一文中再次强调指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1961年3月4日,陈云在听取化工部关于化学肥料工业的汇报时强调指出:“一方面试验研究要敢想敢说敢做;另一方面,具体做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研究同推广分别开来,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后,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先后多次从改革方法论的角度讲到要“摸着石头过河”,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经

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论述了改革开放应采取的原则和方法,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在12月25日的闭幕会上,邓小平明确表示完全同意陈云的讲话,他说:陈云同志的“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31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1984年6月30日,陈云在中联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验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在这里,陈云再一次强调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1988年5月12日,陈云在杭州同浙江省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这是我们见到的陈云最后一次谈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这大概也是他唯一一次对那些误解甚至批评“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人的反批评。

从陈云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系列论述来看,这一思想并非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不要理论指导的所谓“胡乱摸索”,而是在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前提下的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尊重规律、稳步前进的科学方法。

作为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对“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是完全赞同的。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我们:“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还指出:“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他还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由此看来,邓小平的思路和陈云是完全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摸着石头过河”也视为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看作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实践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要求人们不仅要注重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而且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更加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

进。


相关文章

  • 葛洪义: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当前中国的司法改革
  •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司法改革必须妥善处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依赖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也必须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实践中推进.以一线法官检察官为本.面向基层.眼睛向下的司法改革实施方案,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其中,引入竞争性因 ...查看


  • [转载自新华网]精明的摸石过河人
  • 精明的摸石过河人 作者:77102701(网名) 转载自:新华网发展论坛的评论文章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30817401/1.html 摸着石头过河,说的是一个人该如何过一条不熟悉的河,在没有 ...查看


  • 摸着石头过河读后感
  • <摸着石头过河>读后感 对作者杨石头的了解,是从一档叫<职来职往>的节目开始的.与一般的心灵鸡汤类读物不同的是,这本书绝不是一本随大流的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这本书还是很有营养的,很多话需要慢慢地体会,如"蛹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幼儿园拼音教案踩石过河
  • 踩石过河 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从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音节词.偏旁.生字.词语等等,本游戏的道具简单,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效果明显. 游戏准备: ...查看


  • 全世界数字出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 http://tech.QQ.com 2009年08月03日00:13 北京商报 我要评论(0) 提到出版,我国与国外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也有很多的特例出现.在国外,出版一本图书是不需要行政批准的,一般出版社进行单一的发行.现在我们所处的局面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踩石过河
  • 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从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音节词.偏旁.生字.词语等等,本游戏的道具简单,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效果明显.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 ...查看


  • 摸着石头过河的车联网
  • 摸着石头过河的车联网 作者: 来源:<今日电子>2013年第09期 汽车电子的再次升温又带活了一个概念:车联网.这个在2010年左右曾热过的一时的话题又扰动了各大媒体的科技新闻榜. 车联网究竟是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汽车联 ...查看


  • 摸着石头过河经典语录
  • 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你就缺少自尊:没有人格上的独立,你就缺少自信:没有思考上的独立,你就缺少自主. 夜晚思考千条路,白天依然磨着豆腐走老路. 魔鬼都在想象中,天使都在细节里. 真正的智者受到赞美时,字字反思:只有傻瓜受到批评时,才句句反驳. ...查看


  • 中班科学:沉与浮 1
  • 教材简解: <刚要>中指出:"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