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风筝

多彩的风筝

一、教学基本信息

二、活动背景

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典型农村小学,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郊特色学校,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风筝文化的精髓,风筝艺术教育已成为该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几年的风筝节,每年春季在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制作、放飞、征文活动,精彩纷呈,掀起滚滚热潮,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统的风筝节一般都是由老师或学生购买风筝后赛飞和写感受,涉及面较窄,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体验。鉴于存在的较多弊端,他们决定在今年学校风筝节系列活动中作大胆尝试,开展以“多彩的风筝”、“手中的风筝”、“舞动的风筝”、“心中的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放飞理想、放飞希望;给校园一片天空,让她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给文化一片天空,让她尽显美丽、尽显生机。这次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全体学生亲身经历多样化的实践学习,从中获得独特、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题活动描述

主题活动一:多彩的风筝

开展以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各班学生通过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聆听讲座、上网查询、阅读描写风筝的诗歌和文章等多种途径,收集处理风筝的相关资料,以不同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二:手中的风筝

开展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为文化节设计吉祥物模型,动手制作风筝。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设计意图,可以自己构思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作,绘出吉祥物设计初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技巧的培训,并指导学生进行风筝制作,联系活动主题学生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对他人的思念牵挂、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融入了风筝的制作中。然后将学生所有的作品进行展示,最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价,根据设计作品构思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评出“创意奖”,根据制作出来的风筝的质量和技巧,评出“精巧奖”。

主题活动三:舞动的风筝

开展以体验参与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带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参加全校的放风筝比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童年的快乐。

主题活动四:心中的风筝

3-6年级同学把亲身经历的风筝节的体验和感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以研究报告、小论文、绘画、图片、网页、实物等记录下来,在总结交流课阶段展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以及风筝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2、培养查找、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4、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与人分享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一周)

1、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和班队会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有关风筝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归纳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小组研究的小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发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4)推荐组长,合理分工,拟定方案。

(5)各小组展示、汇报方案,互动、论证、修改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提炼、归纳问题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互动,可以培

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达到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提高效率的目的。 )

五年级(1)班“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活动方案

(二)活动实施(3月中旬至4月下旬)

第一板块:了解风筝。

1、了解风筝的历史。

风筝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风筝相关资料: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

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在古代,时至清明人们在祭拜先祖之后,都会放飞纸鸢。在放飞纸鸢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到纸鸢放高时,就剪断纸鸢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既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纸鸢带走了,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其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

的发展。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2、了解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通过采访卖风筝的商贩和风筝爱好者吴爷爷和蒋伯伯,了解风筝的分类,掌握不同流派的风筝特点。

风筝按形象分:鸟形、虫形、水族、人物、字形、几何图形。 按构造分为:硬翅、软翅、串风、桶形、板子。

按功能分为:玩具、观赏、特技。

按流派分为:传统民间派 、传统艺匠派、现代创新派。

潍坊风筝是中国风筝的杰出代表,是潍坊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

葩。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将总部设在潍坊,使潍坊成为世界风筝的中心。今日的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

3、了解有关风筝的诗歌。

风筝的诗歌研究小组通过查阅书籍、采访音乐教师、访问社区里的老人,收集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儿歌、民谣等。

古诗词:

(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 孔尚任

(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 郑板桥《怀潍县》

(3)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近代 邓拓《无题》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 高 鼎《村居》

(5)儿歌:《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颜。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白云去作伴。

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6)童谣《风筝真好玩》

风筝风筝真好玩,

春风一刮飘起来,

大沙燕,小屁帘,

还有悟空戏蜈蚣,

黑锅底,真爱起,

一个跟头折到底。

4、了解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制作方法研究小组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知道了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制作基本步骤,还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学习如何选料、加工、扎绑等技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第二板块:制作风筝。

1、请市风筝协会的老前辈展示收藏的风筝,讲解制作的要点。

2、班主任和美术老师对全体学生进一步培训。

3、学生学习基本制作技巧,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风筝。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之一,较之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显形成果的给出,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一环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要制作的产品进行设计,并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板块:放飞风筝。

1、学生放飞制作的风筝,根据试飞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2、参加全校的“畅想未来、放飞希望”风筝比赛。

第四板块:心中的风筝。

1、设计心中的吉祥物。综合同学们制作的各种风筝,小组合作,构思“第六届风筝文化节”吉祥物形象。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完成设计草图,语文教师指导写好吉祥物设计说明;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节吉

祥物征集活动。

2、画笔绘出心中的风筝。

3、文笔写出心中的风筝。

(三)展示交流(4月底)

1、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本组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做好在班上交流汇报的准备。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上台汇报活动实施情况。包括①简单介绍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②小结活动结束后的体验与收获。③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画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风筝节封闭幕式

学生(马祖德) :我们这一组为第二组共6人,

我被荣幸的选为组

长。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首先我考虑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个组的风筝与众不同呢? 平时我对审美没什么研究, 还是听大家的。聂明康说:“时间有限, 我们就不要做很复杂的造型, 就来做一个三角形的神舟八号,把它装饰的得精美一些就行了。”他的话一说完,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紧接着,我依据个人情况进行了分工:李松泽、聂明康动手能力强,负责削竹片;聂明康负责搭骨架;袁瑞琪绘画能力强,负责画风筝的形状;冯雨潇负责剪形状;陈晶晶和我负责对风筝进行装饰。李松泽耐心地修着竹片,聂明康仔细地把竹片搭成架子,袁瑞琪一丝不苟地画着“神八”,我和陈晶晶精挑细选各种装饰品„„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们组里做风筝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一项工作装线可把我们难倒了,该装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在冥思苦想,一筹莫展。李松泽说:“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我们还是想想买来的风筝是怎样装线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言,最后决定还是在三角形的两边各装一根,中间再装一根。说做就做。当老师宣布时间到时,我们组刚刚完成,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着这鲜红的“神舟八号”,大家似乎看到它载着我们六个人的梦想飞向蓝天。

学生(陶晓康):做风筝最重要的是设计, 谭佳莉用粉笔在里子布上勾画出风筝轮廓, 我和吕振赫用彩笔一笔一画地描着, 慢慢地勾画. 我们画了擦,擦了画,彼此不断征求修改的意见,就这样慢慢画呀,描呀, 终于画完了,我们认真看了看,觉得还是有些单调。于是我们又拿起彩笔在风筝上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上完了颜色, 再让俩人举着风筝, 另一人站到稍远点的地方看看。呀!一个焕然一新的蝴蝶图

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我们又想:应该做一个让同学们都惊奇的风筝。可怎样才更有新奇感呢?“应该怎么做呢?”谭佳莉疑惑地问。“给蝴蝶风筝贴上两个小脚丫吧!”吕振赫说, 我们就动手做起来。我们画了两个黄色的小脚丫,再把小脚丫贴在风筝的尾部。呵!可真漂亮!

这样,我们的风筝设计就完成了,吕振赫拿来两根粗细相近的竹杆,一根90CM ,一根20CM ,我把两根竹杆摆成“十”字架,把短的横放在长竹杆的一半多15厘米处。然后用结实的线把它们绑了起来,再把蝴蝶风筝用透明胶粘在“十”字架上,最后把风筝线接在风筝上,这样,一个漂亮的风筝就做好了。

学生(杨逸雪):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选手们就拿着风筝飞到了操场上。不一会儿,天空中就飘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有红色的“金鱼”、可爱的“小鸟”、美丽的“花蝴蝶”„„看着这么多的风筝都飞上了天空,我的心里既高兴又紧张。终于轮到我了,我信心百倍地冲上去。可不知怎的,风筝刚刚随风而上却又从半空中一跟斗栽下来 。我伤心极了,可是我没有灰心丧气,我细心地观察别人是怎么放的,并检查自己风筝的问题。原来是风筝的骨架掉了一根,风筝失去了平衡,所以飞不上去。我找来一根小木棍代替了那根骨架,风筝果然飞上去了。看着我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展评的机会,也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

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成果展示有利于赢得其他群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有利于主题的深入拓展。)

(四)延伸拓展(5月上旬)

1、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对外宣传展示:①出一期风筝节的板报;②实物制作展示;③把大家在活动中完成的习作汇编成集;④教师指导学生将所有小组的成果进行筛选,制作一块风筝文化节班级展板。

2、对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感兴趣的课题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但是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课外的延伸,既是另一个实践的开始,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让学生有多次尝试的机会。) (五)活动效果评价

邀请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活动,见证学生成长,评价活动效果。

牌楼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 、B 、C 、D 四个等级。

2、A 表示好;B 表示较好;C 表示一般;D 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建立多元的评价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和常态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

多彩的风筝

一、教学基本信息

二、活动背景

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典型农村小学,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郊特色学校,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风筝文化的精髓,风筝艺术教育已成为该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几年的风筝节,每年春季在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制作、放飞、征文活动,精彩纷呈,掀起滚滚热潮,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统的风筝节一般都是由老师或学生购买风筝后赛飞和写感受,涉及面较窄,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体验。鉴于存在的较多弊端,他们决定在今年学校风筝节系列活动中作大胆尝试,开展以“多彩的风筝”、“手中的风筝”、“舞动的风筝”、“心中的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放飞理想、放飞希望;给校园一片天空,让她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给文化一片天空,让她尽显美丽、尽显生机。这次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全体学生亲身经历多样化的实践学习,从中获得独特、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题活动描述

主题活动一:多彩的风筝

开展以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各班学生通过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聆听讲座、上网查询、阅读描写风筝的诗歌和文章等多种途径,收集处理风筝的相关资料,以不同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二:手中的风筝

开展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为文化节设计吉祥物模型,动手制作风筝。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设计意图,可以自己构思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作,绘出吉祥物设计初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技巧的培训,并指导学生进行风筝制作,联系活动主题学生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对他人的思念牵挂、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融入了风筝的制作中。然后将学生所有的作品进行展示,最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价,根据设计作品构思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评出“创意奖”,根据制作出来的风筝的质量和技巧,评出“精巧奖”。

主题活动三:舞动的风筝

开展以体验参与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带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参加全校的放风筝比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童年的快乐。

主题活动四:心中的风筝

3-6年级同学把亲身经历的风筝节的体验和感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以研究报告、小论文、绘画、图片、网页、实物等记录下来,在总结交流课阶段展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以及风筝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2、培养查找、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4、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与人分享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一周)

1、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和班队会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有关风筝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归纳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小组研究的小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发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4)推荐组长,合理分工,拟定方案。

(5)各小组展示、汇报方案,互动、论证、修改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提炼、归纳问题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互动,可以培

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达到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提高效率的目的。 )

五年级(1)班“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活动方案

(二)活动实施(3月中旬至4月下旬)

第一板块:了解风筝。

1、了解风筝的历史。

风筝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风筝相关资料: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

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在古代,时至清明人们在祭拜先祖之后,都会放飞纸鸢。在放飞纸鸢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到纸鸢放高时,就剪断纸鸢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既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纸鸢带走了,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其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

的发展。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2、了解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通过采访卖风筝的商贩和风筝爱好者吴爷爷和蒋伯伯,了解风筝的分类,掌握不同流派的风筝特点。

风筝按形象分:鸟形、虫形、水族、人物、字形、几何图形。 按构造分为:硬翅、软翅、串风、桶形、板子。

按功能分为:玩具、观赏、特技。

按流派分为:传统民间派 、传统艺匠派、现代创新派。

潍坊风筝是中国风筝的杰出代表,是潍坊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

葩。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将总部设在潍坊,使潍坊成为世界风筝的中心。今日的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

3、了解有关风筝的诗歌。

风筝的诗歌研究小组通过查阅书籍、采访音乐教师、访问社区里的老人,收集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儿歌、民谣等。

古诗词:

(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 孔尚任

(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 郑板桥《怀潍县》

(3)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近代 邓拓《无题》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 高 鼎《村居》

(5)儿歌:《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颜。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白云去作伴。

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6)童谣《风筝真好玩》

风筝风筝真好玩,

春风一刮飘起来,

大沙燕,小屁帘,

还有悟空戏蜈蚣,

黑锅底,真爱起,

一个跟头折到底。

4、了解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制作方法研究小组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知道了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制作基本步骤,还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学习如何选料、加工、扎绑等技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第二板块:制作风筝。

1、请市风筝协会的老前辈展示收藏的风筝,讲解制作的要点。

2、班主任和美术老师对全体学生进一步培训。

3、学生学习基本制作技巧,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风筝。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之一,较之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显形成果的给出,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一环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要制作的产品进行设计,并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板块:放飞风筝。

1、学生放飞制作的风筝,根据试飞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2、参加全校的“畅想未来、放飞希望”风筝比赛。

第四板块:心中的风筝。

1、设计心中的吉祥物。综合同学们制作的各种风筝,小组合作,构思“第六届风筝文化节”吉祥物形象。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完成设计草图,语文教师指导写好吉祥物设计说明;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节吉

祥物征集活动。

2、画笔绘出心中的风筝。

3、文笔写出心中的风筝。

(三)展示交流(4月底)

1、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本组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做好在班上交流汇报的准备。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上台汇报活动实施情况。包括①简单介绍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②小结活动结束后的体验与收获。③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画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风筝节封闭幕式

学生(马祖德) :我们这一组为第二组共6人,

我被荣幸的选为组

长。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首先我考虑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个组的风筝与众不同呢? 平时我对审美没什么研究, 还是听大家的。聂明康说:“时间有限, 我们就不要做很复杂的造型, 就来做一个三角形的神舟八号,把它装饰的得精美一些就行了。”他的话一说完,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紧接着,我依据个人情况进行了分工:李松泽、聂明康动手能力强,负责削竹片;聂明康负责搭骨架;袁瑞琪绘画能力强,负责画风筝的形状;冯雨潇负责剪形状;陈晶晶和我负责对风筝进行装饰。李松泽耐心地修着竹片,聂明康仔细地把竹片搭成架子,袁瑞琪一丝不苟地画着“神八”,我和陈晶晶精挑细选各种装饰品„„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们组里做风筝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一项工作装线可把我们难倒了,该装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在冥思苦想,一筹莫展。李松泽说:“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我们还是想想买来的风筝是怎样装线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言,最后决定还是在三角形的两边各装一根,中间再装一根。说做就做。当老师宣布时间到时,我们组刚刚完成,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着这鲜红的“神舟八号”,大家似乎看到它载着我们六个人的梦想飞向蓝天。

学生(陶晓康):做风筝最重要的是设计, 谭佳莉用粉笔在里子布上勾画出风筝轮廓, 我和吕振赫用彩笔一笔一画地描着, 慢慢地勾画. 我们画了擦,擦了画,彼此不断征求修改的意见,就这样慢慢画呀,描呀, 终于画完了,我们认真看了看,觉得还是有些单调。于是我们又拿起彩笔在风筝上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上完了颜色, 再让俩人举着风筝, 另一人站到稍远点的地方看看。呀!一个焕然一新的蝴蝶图

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我们又想:应该做一个让同学们都惊奇的风筝。可怎样才更有新奇感呢?“应该怎么做呢?”谭佳莉疑惑地问。“给蝴蝶风筝贴上两个小脚丫吧!”吕振赫说, 我们就动手做起来。我们画了两个黄色的小脚丫,再把小脚丫贴在风筝的尾部。呵!可真漂亮!

这样,我们的风筝设计就完成了,吕振赫拿来两根粗细相近的竹杆,一根90CM ,一根20CM ,我把两根竹杆摆成“十”字架,把短的横放在长竹杆的一半多15厘米处。然后用结实的线把它们绑了起来,再把蝴蝶风筝用透明胶粘在“十”字架上,最后把风筝线接在风筝上,这样,一个漂亮的风筝就做好了。

学生(杨逸雪):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选手们就拿着风筝飞到了操场上。不一会儿,天空中就飘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有红色的“金鱼”、可爱的“小鸟”、美丽的“花蝴蝶”„„看着这么多的风筝都飞上了天空,我的心里既高兴又紧张。终于轮到我了,我信心百倍地冲上去。可不知怎的,风筝刚刚随风而上却又从半空中一跟斗栽下来 。我伤心极了,可是我没有灰心丧气,我细心地观察别人是怎么放的,并检查自己风筝的问题。原来是风筝的骨架掉了一根,风筝失去了平衡,所以飞不上去。我找来一根小木棍代替了那根骨架,风筝果然飞上去了。看着我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展评的机会,也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

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成果展示有利于赢得其他群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有利于主题的深入拓展。)

(四)延伸拓展(5月上旬)

1、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对外宣传展示:①出一期风筝节的板报;②实物制作展示;③把大家在活动中完成的习作汇编成集;④教师指导学生将所有小组的成果进行筛选,制作一块风筝文化节班级展板。

2、对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感兴趣的课题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但是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课外的延伸,既是另一个实践的开始,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让学生有多次尝试的机会。) (五)活动效果评价

邀请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活动,见证学生成长,评价活动效果。

牌楼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 、B 、C 、D 四个等级。

2、A 表示好;B 表示较好;C 表示一般;D 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明确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建立多元的评价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和常态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彩童年送花灯.春暖花开放风筝
  • 多彩童年放花灯 春暖花开送风筝 2014年春季招生指导方案 为了更好的促进春季招生,打开新年招生的新局面,特结合分校的实际情况出台此方案: 本方案主要针对 1.刚完成开业的分校: 2.开业有一段时间,有一定在校生源: 3.小型老校: 一.活 ...查看


  • 放风筝教学设计
  •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查看


  • 优质课评选活动主持词
  • 优质课评选活动主持词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闻名遐迩的聊城文轩中学,参加聊城市初中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这四天要领略二十九位优秀教师的执教风采.为了我们相聚的快乐.和谐.幸福,相信我们在座的骨干教师会自觉 ...查看


  • 描写春天的好段:十里春风
  • 28.春天在歌声里,春天仿佛是一首歌,美丽而轻缓的歌,把人带入春天里.春天里的阳光,不让人感到炽热,不让人寒冷,而让人温暖;春天是歌,小孩子们唱起了<柳树姑娘>,春节联欢晚会上旭日阳刚也唱响了<春天里>. 29.看那 ...查看


  • 幼儿园春天教案:放风筝
  • 设计思路: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 ...查看


  • [风筝情语]阅读答案
  • 风筝情语 ①节气到了清明.阳气回升.孩子们的心随着风筝的线扶摇直上,放飞于蓝天.那造型各异的风筝像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不但使孩子们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使大人们心痒难挠,跃跃欲试.放风筝,这是一种智力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 ...查看


  • 放飞春天的风筝
  • 放飞春天的风筝 季节的不断更替,草地上空的风筝数量也随之变化.春季--风筝最多的季节,总算是来了. 伴随着春风来的,有风筝:和风筝一同来的,是满树的嫩叶,满枝的花儿,满山的鸟儿和满面的春风.可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衬托那满天的风筝.锦叶繁花没有 ...查看


  • 小鸟简笔画:风筝和鸟儿简笔画
  • 春风荡漾,阳光沐浴大地,旷野中有几个儿童和老人,欢快地放飞着风筝.多姿多彩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翩翩起舞,引来了一群美丽的小鸟,围着风筝穿梭盘旋,显得那样悠然祥和. 一只装扮成孔雀的风筝,看到鸟儿自由飞翔,顿生羡慕和嫉妒,心想:凭我这样美丽大 ...查看


  • 小鸟简笔画:风筝和鸟儿
  • 春风荡漾,阳光沐浴大地,旷野中有几个儿童和老人,欢快地放飞着风筝.多姿多彩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翩翩起舞,引来了一群美丽的小鸟,围着风筝穿梭盘旋,显得那样悠然祥和. 一只装扮成孔雀的风筝,看到鸟儿自由飞翔,顿生羡慕和嫉妒,心想:凭我这样美丽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