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平凉市灵台县幼儿园 郭琳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培养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但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性、教育价值依托于材料的操作性、情境相应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再加之,区域活动的组织比较复杂,尤其是全员参与式的区域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是他们知道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和同伴协商使用材料,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向老师求救,如何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等。这就要求老师有目的的培养。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规则培养”呢?

一、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活动,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

(一)在讨论中共同商订

讨论往往是围绕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会影响到该活动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无法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措施和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而发生了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现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教师便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共同商订相应的活动规则。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二)在失误中逐步形成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不是急着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失误中逐渐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能让幼儿

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前明确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二、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必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一)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性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项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挂牌、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美工角,我们

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如果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自理角,我们投放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

(二)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三)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对幼儿的提醒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

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幼儿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同区域活动的幼儿。由于幼儿间的“提醒”,是完全在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往往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我们认为,幼儿间的“提醒”不仅对区域活动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灵活而综合地运用。我相信,随着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平凉市灵台县幼儿园 郭琳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培养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但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性、教育价值依托于材料的操作性、情境相应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再加之,区域活动的组织比较复杂,尤其是全员参与式的区域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是他们知道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和同伴协商使用材料,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向老师求救,如何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等。这就要求老师有目的的培养。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规则培养”呢?

一、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活动,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

(一)在讨论中共同商订

讨论往往是围绕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会影响到该活动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无法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措施和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而发生了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现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教师便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共同商订相应的活动规则。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二)在失误中逐步形成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不是急着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失误中逐渐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能让幼儿

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前明确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二、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必依”,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一)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性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项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挂牌、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美工角,我们

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如果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自理角,我们投放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

(二)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三)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对幼儿的提醒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

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幼儿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同区域活动的幼儿。由于幼儿间的“提醒”,是完全在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往往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我们认为,幼儿间的“提醒”不仅对区域活动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灵活而综合地运用。我相信,随着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则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则 蔡璐焱 (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幼儿园,江苏苏州 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文章主要阐述了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则的几 ...查看


  • 中班下学期个人计划
  • 中班下学期个人计划 我是这个学期才接到这个班的,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不是很清楚.我们班共有幼儿39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8名. 经过一周与幼儿的相处,我班幼儿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幼儿常规有些松懈,大部分幼儿注意力易分散; 2. ...查看


  • 小班组游戏活动方案
  • 西安莲湖人民博艺幼儿园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小班组游戏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幼儿园每天的生活环节之一.特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秋游小结
  • 一.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人数由原来的31人增加到34人,其中:男孩16人,女孩18人.经过小班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幼儿们已能较好地遵守班级常规:礼貌和卫生习惯有所巩固:生活自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全班幼儿在 ...查看


  • 浅谈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
  • 浅谈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 柳嘉镇中心幼儿园 14008 袁 敏 [摘 要]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班级常 ...查看


  • 大班班务工作计划
  • 大班班务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在经过大班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一起迎来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本学期的班级计划. 一.班级概况: 优势:通过两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生 ...查看


  • 董旭花对区域中幼儿的评价
  • 董旭花:对区域中的幼儿的评价 作者: 董旭花来源:山东女子学院时间:2013-12-31点击: 477次 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区域中的幼儿的观察和评价 ...查看


  • 大班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摘 要: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的现象,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生活中基本管理能力的掌握,为进入小学后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生活.学习等一日活动,鼓励.引导孩子学习自我安排活 ...查看


  •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浅谈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什么是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及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通过每个幼儿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