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浅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残酷剥削下,丝织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极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10月间,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随之在七月王朝商业大臣的支持下,包买商撕毁协议。1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 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起义者在旗帜上写着:“我们为之斗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的成员组成总委员会领导这次斗争。起义群众同政府军在里昂郊区和市内进行 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起义在巴黎和法国许多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 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人民宪章》是1837年由论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请愿书,它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次年5月,这份请愿书公布后,被称为《人民宪章》,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25万人。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

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97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848年4月10日,全国宪章派第3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把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向国会驶去,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

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西里西亚起义:1844年 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当时西里西亚有发达的纺织业。这个地区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及地主的残酷剥削。在40年代,由于资本家把英国机器纺织品冲击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他们的贫困。1844年6月4日,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在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纺织工人自发的起义。起义队伍扩大到3000人,集中打击工人最痛恨的工厂主。起义者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西里西亚主要城市布勒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伏堡的糖厂工人等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大工人运动的教训: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

马恩思想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自从有雇佣劳动者以来--这就是说,早在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很久以前--就有雇主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例子。这并不是那些“提倡阶级斗争”的人进行颠覆活动所造成的。相反,先有阶级斗争的实践,然后才产生阶级斗争的学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恩思想诞生的标志。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马恩思想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法语: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巴黎公社建立的意义: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诚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但是,作为一次壮举,它带给我们以教育和反思。它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当无产阶级的斗争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安全时,资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地把无产阶级投入血泊之中。

积极方面:积极参与公社的建设和捍卫公社的斗争,作为公社的宣传工具,客观地报道了当时的实际情势,反映了工农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教育和动员了群众,对公社事业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历史局限:由于斗争形势复杂,加之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有的还发表过一些为敌人张目的错误言论,造成很坏影响。从全局来看,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这更是一个深刻教训。当时巴黎还有不少报刊是敌视公社并且攻击诽谤公社政策的,公社领导人对此没有采取果断的查封措施,这些反动报刊的造谣污蔑,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工人政权的力量,这也是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这在当时革命报刊所做的全部工作中,毕竟只占很小的比重。

马克思的评价

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分析,在马克思各种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组成《法兰西内战》一书的几篇宣言(以及1891年恩格斯写的导言);在列宁的著作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国家与革命》(1917年)。考茨基在《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1919年)中,以及托洛茨基在为塔列尔的《巴黎公社》所写的序言(1921年)中,都部分地对巴黎公社提出了有争议的解释。历时两个月的巴黎公社并不是什么有计划行动的产物,也决非得力于什么个人或具有明确纲领的组织的领导。然而,重要的是,1/3的当选者均是体力劳动者,且其中大部分是第一国际法国支部的活动分子。这个政府的成员是由巴黎选民在巴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意外地掌握国家权力一周之后所安排的一次特别选举中产生的。这一事件发生在3月18日,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在其部分部队和民众举行联欢之后,匆忙地撤出了首都。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在给多梅拉·O·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1881年2月22日),他重申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尽管公社不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但马克思仍强调指出它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决不应把公社看作是教条主义的模式或未来革命政府的方案,公社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列宁坚持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强调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马克思和列宁对巴黎公社上述基本民主性质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中最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所出现的严格的一党制国家进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部分。在公社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JO布吕阿的《1871年的政权和国家》,载《社会运动》杂志第79期(1972年 4—6月号)。关于主要的经典马克思主义阐述文选可参看舒尔金德的著作。关于史学问题的争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则收在利思所编的著作中 。

教育: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工人武装起义,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公社成立后,即采取了使劳动人民彻底获得解放的重大政治措施,改革国民教育即其中之一。3月29日公社成立相当于政府部一级的教育委员会,着手改革教育。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免费普及世俗教育的法律草案4月20日教育委员会进行机构调整调整后的委员会由第一国际成员工程师医生.-.瓦扬主持工作由于公社存在的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发布一个正式阐明它的教育方针的纲领性文件 但公社委员会在接见群众性组织新教育社”的代表们时,就新教育社提出的学校与教会分离,按照科学的原则办教育和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等主张,明确表示公社完全赞同本着这种精神对国民教育进行根本改革”。教会势力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支柱,是奴役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当时,法国的学校均操纵在天主教会手中,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公社于4月2日发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命令,逐步接管学校,使教育世俗化。这一措施遭到教士们的坚决反对。他们拒不交出学校,后在武力威胁下,才离开学校。接着,公社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品。规定学校用“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等口号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取消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用世俗教师代替教士教师。巴黎公社力图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使教育成为每个儿童都能够享受到的权利,这成为家长、监护人及社会的义务,并强调教育事业应该由国家来办理。

教育的希望:公社希望对下一代进行 “科学的完整的教育” 和“职业教育”。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就是向下一代教授人人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不仅能用手工作而且能用脑思考”的完人。职业教育就是使年轻人具有一种用以谋生的好手艺,把他们理性地引导到劳动的道路上去。为此目的,巴黎公社号召凡愿意传艺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工人,到各区政府登记。并且号召现代语、科学、绘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给这种新型的教学以帮助,搞好劳动教育。公社十分关注下一代的品德教育,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好公民”。此外,还要教育年纪小的公社社员像他们父辈一样忠诚勇敢和憎恨压迫。1871年,巴黎大多数教师年薪只有700~850法郎,教师助手只有400~550法郎。女教师更差,不超过650法郎;助手只有350~400法郎。公社注意到教师的薪水太微薄,并认为他们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5月18日教育委员会决定提高教师的薪水,规定教师的最低薪水每年为2000法郎,助理教师为1500法郎,男女教师同工同酬,薪水平等。此外,公社对学前教育、校外教育,也很关切和重视。可惜,由于公社存在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巴黎公社虽然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它在战火纷飞的困难条件下,对教育所作的重大改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K.马克思曾在《法兰西内战》(1871)一书中对巴黎公社的教育作了很高的评价。

浅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残酷剥削下,丝织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极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10月间,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随之在七月王朝商业大臣的支持下,包买商撕毁协议。1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 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起义者在旗帜上写着:“我们为之斗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的成员组成总委员会领导这次斗争。起义群众同政府军在里昂郊区和市内进行 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起义在巴黎和法国许多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 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人民宪章》是1837年由论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请愿书,它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次年5月,这份请愿书公布后,被称为《人民宪章》,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25万人。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

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97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848年4月10日,全国宪章派第3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把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向国会驶去,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

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西里西亚起义:1844年 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当时西里西亚有发达的纺织业。这个地区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及地主的残酷剥削。在40年代,由于资本家把英国机器纺织品冲击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他们的贫困。1844年6月4日,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在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纺织工人自发的起义。起义队伍扩大到3000人,集中打击工人最痛恨的工厂主。起义者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西里西亚主要城市布勒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伏堡的糖厂工人等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大工人运动的教训: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

马恩思想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自从有雇佣劳动者以来--这就是说,早在近代资本主义形成很久以前--就有雇主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例子。这并不是那些“提倡阶级斗争”的人进行颠覆活动所造成的。相反,先有阶级斗争的实践,然后才产生阶级斗争的学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恩思想诞生的标志。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马恩思想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法语: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巴黎公社建立的意义: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诚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但是,作为一次壮举,它带给我们以教育和反思。它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当无产阶级的斗争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安全时,资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地把无产阶级投入血泊之中。

积极方面:积极参与公社的建设和捍卫公社的斗争,作为公社的宣传工具,客观地报道了当时的实际情势,反映了工农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教育和动员了群众,对公社事业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历史局限:由于斗争形势复杂,加之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有的还发表过一些为敌人张目的错误言论,造成很坏影响。从全局来看,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这更是一个深刻教训。当时巴黎还有不少报刊是敌视公社并且攻击诽谤公社政策的,公社领导人对此没有采取果断的查封措施,这些反动报刊的造谣污蔑,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工人政权的力量,这也是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这在当时革命报刊所做的全部工作中,毕竟只占很小的比重。

马克思的评价

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分析,在马克思各种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组成《法兰西内战》一书的几篇宣言(以及1891年恩格斯写的导言);在列宁的著作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国家与革命》(1917年)。考茨基在《恐怖主义与共产主义》(1919年)中,以及托洛茨基在为塔列尔的《巴黎公社》所写的序言(1921年)中,都部分地对巴黎公社提出了有争议的解释。历时两个月的巴黎公社并不是什么有计划行动的产物,也决非得力于什么个人或具有明确纲领的组织的领导。然而,重要的是,1/3的当选者均是体力劳动者,且其中大部分是第一国际法国支部的活动分子。这个政府的成员是由巴黎选民在巴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意外地掌握国家权力一周之后所安排的一次特别选举中产生的。这一事件发生在3月18日,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在其部分部队和民众举行联欢之后,匆忙地撤出了首都。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在给多梅拉·O·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1881年2月22日),他重申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尽管公社不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但马克思仍强调指出它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决不应把公社看作是教条主义的模式或未来革命政府的方案,公社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列宁坚持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强调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马克思和列宁对巴黎公社上述基本民主性质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中最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所出现的严格的一党制国家进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部分。在公社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JO布吕阿的《1871年的政权和国家》,载《社会运动》杂志第79期(1972年 4—6月号)。关于主要的经典马克思主义阐述文选可参看舒尔金德的著作。关于史学问题的争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则收在利思所编的著作中 。

教育: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工人武装起义,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公社成立后,即采取了使劳动人民彻底获得解放的重大政治措施,改革国民教育即其中之一。3月29日公社成立相当于政府部一级的教育委员会,着手改革教育。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免费普及世俗教育的法律草案4月20日教育委员会进行机构调整调整后的委员会由第一国际成员工程师医生.-.瓦扬主持工作由于公社存在的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发布一个正式阐明它的教育方针的纲领性文件 但公社委员会在接见群众性组织新教育社”的代表们时,就新教育社提出的学校与教会分离,按照科学的原则办教育和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等主张,明确表示公社完全赞同本着这种精神对国民教育进行根本改革”。教会势力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支柱,是奴役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当时,法国的学校均操纵在天主教会手中,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公社于4月2日发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命令,逐步接管学校,使教育世俗化。这一措施遭到教士们的坚决反对。他们拒不交出学校,后在武力威胁下,才离开学校。接着,公社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品。规定学校用“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等口号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取消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用世俗教师代替教士教师。巴黎公社力图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使教育成为每个儿童都能够享受到的权利,这成为家长、监护人及社会的义务,并强调教育事业应该由国家来办理。

教育的希望:公社希望对下一代进行 “科学的完整的教育” 和“职业教育”。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就是向下一代教授人人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不仅能用手工作而且能用脑思考”的完人。职业教育就是使年轻人具有一种用以谋生的好手艺,把他们理性地引导到劳动的道路上去。为此目的,巴黎公社号召凡愿意传艺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工人,到各区政府登记。并且号召现代语、科学、绘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给这种新型的教学以帮助,搞好劳动教育。公社十分关注下一代的品德教育,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好公民”。此外,还要教育年纪小的公社社员像他们父辈一样忠诚勇敢和憎恨压迫。1871年,巴黎大多数教师年薪只有700~850法郎,教师助手只有400~550法郎。女教师更差,不超过650法郎;助手只有350~400法郎。公社注意到教师的薪水太微薄,并认为他们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5月18日教育委员会决定提高教师的薪水,规定教师的最低薪水每年为2000法郎,助理教师为1500法郎,男女教师同工同酬,薪水平等。此外,公社对学前教育、校外教育,也很关切和重视。可惜,由于公社存在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巴黎公社虽然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它在战火纷飞的困难条件下,对教育所作的重大改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K.马克思曾在《法兰西内战》(1871)一书中对巴黎公社的教育作了很高的评价。


相关文章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百科名片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 ...查看


  • 英国宪章运动
  • 英国宪章运动 胪溪中学廖钊俊老师 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场运动.1842年5月2日,在一支浩浩荡荡.长达5000米的游行队伍的护送下,一个由30个人抬着,上面署有300多万人签名.纸卷长达9000米的巨大"请愿书&qu ...查看


  • 三大革命的区别
  • 近代三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向封建制度发起的挑战,它们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爆发了革命,但各国又有所不同,英国和法国是封建专 ...查看


  • 德国知名品牌介绍
  • 威娜Wella(一家主营美发厅专用产品的专业性跨国公司,并在全球的零售市场也占有相当的份额)达乐麦耶 Dallmayr(其咖啡曾因是拜尔王室所喜爱而闻名) 葛兰特咖啡 GrandosCoffee(德国著名的咖啡品牌) 克莱士咖啡 Kreis ...查看


  •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中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 尧舜禹时期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0 年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 ...查看


  •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新航路的开辟--萌芽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状况.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欧洲与亚.非.美洲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贸易和掠 ...查看


  • 世界能源三大趋势--摘自华尔街见闻
  • 世界能源三大趋势 能源/页岩气/铀 文 / peterhou 2014年01月24日 18:21 来源:华尔街见闻 摘要:本文梳理世界能源行业需要投资者关注的三大趋势:北美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搭上油气技术发展快车道:欧洲能源行业" ...查看


  • 地理复习资料
  • 地理复习资料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现在(测量计算)-----().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查看


  • 世界经济中心五次转移
  • 一.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 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