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32适用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其先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方法。
该课程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远离,揭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程序等。
2、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中明确提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自我扩展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反映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积累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学生现有知能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理论、实际问题、具体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模块:内容涉及科学研究、教育研究特别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内涵、特征、意义、类型,以及从选题到成果表述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等。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研究方法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全貌。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原理模块:主要阐述学前教育研究各种具体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优点与局限、具体类型、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原理性知识和实用的操作技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模块:该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文献检索、园本教研、各种研究方法的模拟实作。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研究方法知识到研究操作技能的转化。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模块内容与项目,根据“良好中选优秀,优秀中选精品”,
选用了由显斌、左彩云编著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教材,同时推荐王彩凤主编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为课本教学参考书。
根据以上认识,形成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标准。 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设置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适合学前教育实际的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逐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 课程目标
1、
只是目标:理解和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
律,掌握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论文的学前教育研究全过程,学习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2、
能力与技能目标:熟悉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程序、
具有一定的研究设计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观察研究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实验研究能力。
3、
素质目标:养成一定的科研素质,即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科研兴
趣、科研方法、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身心收到感染,形成“科研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的意识和基本素质。
三、 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四、 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仍是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辅的形式。
(2)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方面上通过研究教材和教室的讲授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听课获得有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际运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掌握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技能。
讲述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分析、讨论为辅。讲授专业术语、观点时,要求概念清楚,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经常举例给予直观的描述。讲授具体方法时,可从方法的概念与特点、方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方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讲解。
自学法:以阅读理解教材为主。另外还应经常关注学前教育研究发展的动态,经常查阅相关期刊,参考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研究思路。
2、
教材资料
选用了由显斌、左彩云编著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教材,同时推荐王彩凤主编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为课本教学参考书。
3、
教学评价
(1) 评价方式:笔试
(2) 详细说明:笔试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项构成:作业、课堂小测、期末考试等。
(3) 成绩构成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满分100分),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4、
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 校内教学资源:图书馆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
(2) 校外实践基地:我系建立了5家“互惠共赢”紧密型的实践基地,这些校外资源为本课程提供了最有利便捷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编制人:李研 2016年2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32适用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其先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方法。
该课程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远离,揭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程序等。
2、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中明确提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自我扩展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反映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积累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学生现有知能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理论、实际问题、具体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模块:内容涉及科学研究、教育研究特别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内涵、特征、意义、类型,以及从选题到成果表述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等。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研究方法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全貌。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原理模块:主要阐述学前教育研究各种具体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优点与局限、具体类型、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原理性知识和实用的操作技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模块:该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文献检索、园本教研、各种研究方法的模拟实作。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研究方法知识到研究操作技能的转化。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模块内容与项目,根据“良好中选优秀,优秀中选精品”,
选用了由显斌、左彩云编著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教材,同时推荐王彩凤主编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为课本教学参考书。
根据以上认识,形成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标准。 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设置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适合学前教育实际的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逐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 课程目标
1、
只是目标:理解和初步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
律,掌握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论文的学前教育研究全过程,学习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2、
能力与技能目标:熟悉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程序、
具有一定的研究设计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观察研究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实验研究能力。
3、
素质目标:养成一定的科研素质,即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科研兴
趣、科研方法、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身心收到感染,形成“科研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的意识和基本素质。
三、 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四、 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仍是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辅的形式。
(2)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方面上通过研究教材和教室的讲授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听课获得有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际运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掌握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技能。
讲述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分析、讨论为辅。讲授专业术语、观点时,要求概念清楚,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经常举例给予直观的描述。讲授具体方法时,可从方法的概念与特点、方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方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讲解。
自学法:以阅读理解教材为主。另外还应经常关注学前教育研究发展的动态,经常查阅相关期刊,参考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研究思路。
2、
教材资料
选用了由显斌、左彩云编著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教材,同时推荐王彩凤主编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为课本教学参考书。
3、
教学评价
(1) 评价方式:笔试
(2) 详细说明:笔试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项构成:作业、课堂小测、期末考试等。
(3) 成绩构成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满分100分),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4、
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 校内教学资源:图书馆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
(2) 校外实践基地:我系建立了5家“互惠共赢”紧密型的实践基地,这些校外资源为本课程提供了最有利便捷的实践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编制人:李研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