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乾隆诗社斗刘墉

有一年端阳节,乾隆下江南路经保定府,刘墉陪着他上街上游玩。大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临街一座高门楼上横挂一匾,上写“仁和诗社”。乾隆一见,心里就痒痒起来,便拉着刘墉说:“走,到里面凑凑热闹去!”

二人进了门,见是一个四合院儿,院子不大,却很雅静。正房走廊中摆着条案,条案上放着折扇、汗巾、玉石扳指、鼻烟壶等各种酬谢之物。条案后面坐着一文雅书生,看上去不过二十余岁,是社主。两配房的走廊里也各摆有一条案,条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墙上贴有各种诗赋题目。走廊里已有十几个人,正在观题纸,想诗句。乾隆和刘墉来到正房,见过社主,挂了号,签了名。乾隆称自己是北京顺天府人氏叫高天赐,刘墉只说姓刘。

二人来到配房走廊里寻题觅句。乾隆最好联句,便对刘墉说:“我们比比联句吧!”刘墉答应后,二人便各选了一副上联。不大一会儿,刘墉已经对好,只因乾隆还未对出,就在那里闲逛,并不时扫一眼乾隆。又呆了一会儿,乾隆双手一拍说:“有了!”便转身奔到条案前写出下句,刘墉也连忙写出下句,一同交给社主。社主一看,见乾隆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刘墉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

北京京北五台山下五层台。

社主看后连连称赞,把一柄金面苏扇递给刘墉,把一条汗巾递给乾隆,说:“二位诗翁对得都好,但从意境上看,高翁之句似不如刘翁之句深邃。”乾隆听后很不服气,就又拉了刘墉去找句,一会儿两人又各对了一联交给社主。社主见乾隆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刘墉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七里山路行到半路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地中洞五溪中。

社主连忙又取一些赏物交给二人,站起身来说:“二位诗翁真是奇才,晚生这里拜过了!”

有一年端阳节,乾隆下江南路经保定府,刘墉陪着他上街上游玩。大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临街一座高门楼上横挂一匾,上写“仁和诗社”。乾隆一见,心里就痒痒起来,便拉着刘墉说:“走,到里面凑凑热闹去!”

二人进了门,见是一个四合院儿,院子不大,却很雅静。正房走廊中摆着条案,条案上放着折扇、汗巾、玉石扳指、鼻烟壶等各种酬谢之物。条案后面坐着一文雅书生,看上去不过二十余岁,是社主。两配房的走廊里也各摆有一条案,条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墙上贴有各种诗赋题目。走廊里已有十几个人,正在观题纸,想诗句。乾隆和刘墉来到正房,见过社主,挂了号,签了名。乾隆称自己是北京顺天府人氏叫高天赐,刘墉只说姓刘。

二人来到配房走廊里寻题觅句。乾隆最好联句,便对刘墉说:“我们比比联句吧!”刘墉答应后,二人便各选了一副上联。不大一会儿,刘墉已经对好,只因乾隆还未对出,就在那里闲逛,并不时扫一眼乾隆。又呆了一会儿,乾隆双手一拍说:“有了!”便转身奔到条案前写出下句,刘墉也连忙写出下句,一同交给社主。社主一看,见乾隆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刘墉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

北京京北五台山下五层台。

社主看后连连称赞,把一柄金面苏扇递给刘墉,把一条汗巾递给乾隆,说:“二位诗翁对得都好,但从意境上看,高翁之句似不如刘翁之句深邃。”乾隆听后很不服气,就又拉了刘墉去找句,一会儿两人又各对了一联交给社主。社主见乾隆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刘墉选的上联和对句是:

七里山路行到半路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地中洞五溪中。

社主连忙又取一些赏物交给二人,站起身来说:“二位诗翁真是奇才,晚生这里拜过了!”


相关文章

  • 经典对联故事
  • 对联故事母女巧联诉衷情                对联故事 油车工考倒李白 对联故事 包公巧破对联案               对联故事 妙联一出辨龙虫 对联故事 徐文长联斗贪官               对联故事 文必正联定姻缘 ...查看


  • 对联故事 联消乾隆风流意
  • 对联故事 联消乾隆风流意 趣味语文 1023 0855 有一回乾隆下江南,刘墉作陪.这天,君臣二人进了济南府,天黑了,到督台衙门投宿.才待进门,一个俊秀女子打影一闪,乾隆跟上一撒目:乖乖,后宫三千佳丽不撵她一个俊哩.当下乾隆生了" ...查看


  • 神话故事:捏面人的来历
  • 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在他家厨房里有个大师付,也姓刘.这一年从老 ...查看


  • 中国趣味对联故事汇集
  • 中国趣味对联故事汇集(一) 诸葛亮一生数字对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经过多少年代,许 ...查看


  • 乾隆不想让刘墉拿状元, 因为刘墉的老爸太厉害了
  •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一位大名人--刘墉,也就是民间传说的那位刘罗锅. 其实人家刘墉并没有罗锅,而是个高大挺拔的帅小伙儿,至于"罗锅"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一直有很多说法,最靠谱的说法是刘墉长得很高,又 ...查看


  • 有趣的对联:津门趣对
  • 在天津历史上,文人骚客曾创作了许多楹联作品,成为天津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葩.其中,一些构思奇巧.创意独特的楹联,颇具意趣,至今读来仍回味无穷.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这是津门水西庄名士查莲坡为双忠庙大殿创作的楹联.双忠庙位于原芥园附近 ...查看


  • 古代经典趣味对联故事
  • (1)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 ...查看


  • 木渎导游词
  • 木 渎 导 游 词 木 渎 导 游 词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建姑苏台(苏州原名故苏便是从这里得来的),"三年聚材,五年乃成&quo ...查看


  •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电脑藏书)
  •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北京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勘误表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及编审人员 中国民间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