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石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福军
(2006年10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全省上下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考核工作组到石林县检查和指导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文产办对石林发展的关怀和重视,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极大鞭策。在此,我代表石林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23万各族人民对考核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5年,在省、市的关心重视下,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云南省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之一,对石林县文化产业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昆明市提出石林要“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要求,为石林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省、市委宣传部和文产办的关心指导下,石林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石林”、“阿诗玛”两个世界品牌优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18%;今年1—9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8%。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自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精神以及省、市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部署,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增设编制,配备人员和安排经费,建立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文产办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机制。在2005年底召开的县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我县把文化产业与旅游、烤烟、畜牧、工业并列,作为石林县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五个重点产业之一,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总体规划,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完善保障措施,实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牢固确立了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在石林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2005年起县财政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的优势是旅游,石林的特色是阿诗玛文化,文化与旅游互相融合成为了石林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形成了最大的亮点。但一段时期以来,重旅游轻文化的思想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对旅游贡献率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上规模的产业链。县委、县政府抓住石林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这一契机,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以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时机,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的重大部署;召开了全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和推进会,书记、县长亲自作动员安排。同时,邀请我国著名文产专家花建研究员和中宣传部云南挂职干部陈建奇、姜岩等专家和领导先后作了10余场文产专题讲座。使全县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石林县推动旅游业增长的必然选择,只有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才能实现旅游的大发展;石林是一座文化资源富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各级干部既明确了任务、要求,又增强了决心、信心,为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发展环境。
(三)调查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石林县建设云南省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用2年的时间完成文化产业特色县验收各项任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7%左右;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培育一批竞争主体、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成为石林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资源状况,石林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全省文化产业特色县的思路是:紧紧依托石林旅游品牌优势,挖掘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打造“文化石林”为总体目标,“打造两个品牌、构建三个文化圈、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两个基地、实施文化产业„十个一'工程”。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落实: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体制、转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等方式,建立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现有的工资保障机制,创新分配制度,提高工作绩效;整合资源,面向市场,以文化体制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并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领域的功能建设,增加文化场所的数量,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阵地,形成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的格局。
三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并重。在现有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文化含量,以文化的加盟提升旅游景点的质量,扩大旅游景点的规模,高起点开
拓文化市场,促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
四是科学规划,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了高起点做好石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县成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领导小组,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工作室作《石林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目前已形成了第二稿。
(四)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借鉴大理、丽江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及时转换角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管方向、作引导、强化监督、营造市场环境上来。2004年以来,我县以文化资源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策划提出了“云南石林·中国牛王争霸赛”、“云南石林·世界名酒博物馆文化长河”等30多个文产项目。确定了石林演艺中心、电视连续剧《阿诗玛的故事》、大型原生态歌舞《阿诗玛密地》、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中国彝族第一村、鹿阜古镇保护开发、石林撒尼古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将重点文产项目制作成多媒体宣传片,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第二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广州“云南文化产业推介活动”等重要活动,对石林文产重点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为做好招商引资和发展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中介组织,我县成立了县招商促进局,设立了石林旅游服务区管委会、东城区管委会、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以项目为支撑,积极融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石林金双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石林佳怡广告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组织。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我县与昆明佳仕得开发公司签定在石林建设“博爱颐养中心”的意向协议,计划投资7.7亿元。同时,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重点实施文化产业“十个一”工程,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打造节庆活动,探索面向市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途径和办法
地方节庆活动,是向外界集中展示文化市场良好环境的一个平台。中国石林火把节被国际节庆协会列为IFEA2005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我县一方面着力办好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同时,积极争取昆明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长湖冬泳邀请赛和2005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结赛等大型文化活动项目落户石林。举办系列大型文化活动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证了石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形成和壮大了一批文化实体企业。目前按市场运作方式,正在举办“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全国摄影大赛,阿诗玛形象使者选拔赛暨彝族赛装节等活动。
(六)抓实基础工作,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
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摸底调查工作和全县区域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以及全县影视资源调查。召开了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特色县调研督查会议,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基本培训。经过深入挖掘、多次遴选,2005年7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2006年,命名表彰了首批拔尖乡土人才,现正在组织专家开发彝文电脑输入法软件。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等部门还多次举办了刺绣专业培训班。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纵向比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如丽江、官渡相比,石林的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和文化的结合还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二是缺乏大项目、大资金的带动,改革成本投入不足,现有文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三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
掘整理不够,文艺创作类型单一,缺乏象“丽水金沙”和“印象刘三姐”那样具有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四是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五是文产项目包装、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六是人才不足,从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以及市场的拓展、营销等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三、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
第二,明确思路,确定目标是重点。按照省、市对石林县的要求,我县在科学确定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上,始终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根本目标就是要极大地调动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迎接挑战、勇于创新的饱满热情,变压力为动力,盘活国有资产,使之保值增值;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从我县图书馆、文化馆、电影公司改革的进展情况来看,由于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工作细致,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改革进展顺利。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扶持一大批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切实采取措施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去年以来,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始终坚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开了一个好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通过努力,省、市对石林文化产业特色县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实现的,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10%的发展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在繁荣文化事业方面,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去年以来,我县在打造文艺精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力度大、成效明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社会参与是条件。以彝族撒尼人为代表的石林县各族人民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据统计,每年全县利用农闲季节、乡村通电、通车、庆丰收、欢度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的群众性摔跤、斗牛比赛均在50场次以上。每次活动先由群众性文艺演出开场,继而举行摔跤、斗牛,观众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充分展示了石林民族文化内涵和各族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由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和增加了产业的关联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06年,石林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等各项工作蓄势待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一如既往地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继续狠抓试点县各项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修改完善改革方案,尽快出台《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改得了、改得活的要求,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力争全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签约项目的启动。加大对项目库的建设力度,做到招商一批,完成一批,储存一批。继续进行项目包装,增强项目对外商
的吸引力,继续实行项目责任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经启动的项目,强化监管,争取按时完工;对正式签约的项目督促尽快开工;已经签订投资意向书的项目,共同协商,努力促成,争取招一个,成功一个。圆满完成石林全国摄影大赛的后续工作,精心组织阿诗玛形象使者选拔赛暨彝族赛装节活动的第二轮复赛和决赛的相关工作,使活动充分发挥效应和作用,为石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在政策措施上,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石林的实际,用足用活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艰巨,但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文产办以及今天在座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怀和重视,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我的汇报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石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福军
(2006年10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全省上下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考核工作组到石林县检查和指导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文产办对石林发展的关怀和重视,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极大鞭策。在此,我代表石林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23万各族人民对考核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5年,在省、市的关心重视下,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云南省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之一,对石林县文化产业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昆明市提出石林要“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要求,为石林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省、市委宣传部和文产办的关心指导下,石林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石林”、“阿诗玛”两个世界品牌优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18%;今年1—9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8%。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自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精神以及省、市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部署,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增设编制,配备人员和安排经费,建立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文产办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机制。在2005年底召开的县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我县把文化产业与旅游、烤烟、畜牧、工业并列,作为石林县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五个重点产业之一,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总体规划,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完善保障措施,实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牢固确立了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在石林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2005年起县财政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的优势是旅游,石林的特色是阿诗玛文化,文化与旅游互相融合成为了石林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形成了最大的亮点。但一段时期以来,重旅游轻文化的思想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对旅游贡献率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上规模的产业链。县委、县政府抓住石林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这一契机,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以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时机,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的重大部署;召开了全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和推进会,书记、县长亲自作动员安排。同时,邀请我国著名文产专家花建研究员和中宣传部云南挂职干部陈建奇、姜岩等专家和领导先后作了10余场文产专题讲座。使全县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石林县推动旅游业增长的必然选择,只有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才能实现旅游的大发展;石林是一座文化资源富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各级干部既明确了任务、要求,又增强了决心、信心,为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发展环境。
(三)调查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石林县建设云南省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用2年的时间完成文化产业特色县验收各项任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7%左右;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培育一批竞争主体、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成为石林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资源状况,石林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全省文化产业特色县的思路是:紧紧依托石林旅游品牌优势,挖掘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打造“文化石林”为总体目标,“打造两个品牌、构建三个文化圈、培育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两个基地、实施文化产业„十个一'工程”。
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落实: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体制、转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等方式,建立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现有的工资保障机制,创新分配制度,提高工作绩效;整合资源,面向市场,以文化体制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并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领域的功能建设,增加文化场所的数量,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阵地,形成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的格局。
三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并重。在现有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文化含量,以文化的加盟提升旅游景点的质量,扩大旅游景点的规模,高起点开
拓文化市场,促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
四是科学规划,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了高起点做好石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县成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领导小组,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工作室作《石林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目前已形成了第二稿。
(四)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借鉴大理、丽江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及时转换角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管方向、作引导、强化监督、营造市场环境上来。2004年以来,我县以文化资源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策划提出了“云南石林·中国牛王争霸赛”、“云南石林·世界名酒博物馆文化长河”等30多个文产项目。确定了石林演艺中心、电视连续剧《阿诗玛的故事》、大型原生态歌舞《阿诗玛密地》、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中国彝族第一村、鹿阜古镇保护开发、石林撒尼古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将重点文产项目制作成多媒体宣传片,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第二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广州“云南文化产业推介活动”等重要活动,对石林文产重点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为做好招商引资和发展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中介组织,我县成立了县招商促进局,设立了石林旅游服务区管委会、东城区管委会、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以项目为支撑,积极融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石林金双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石林佳怡广告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组织。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我县与昆明佳仕得开发公司签定在石林建设“博爱颐养中心”的意向协议,计划投资7.7亿元。同时,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重点实施文化产业“十个一”工程,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打造节庆活动,探索面向市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途径和办法
地方节庆活动,是向外界集中展示文化市场良好环境的一个平台。中国石林火把节被国际节庆协会列为IFEA2005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我县一方面着力办好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同时,积极争取昆明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长湖冬泳邀请赛和2005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结赛等大型文化活动项目落户石林。举办系列大型文化活动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证了石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形成和壮大了一批文化实体企业。目前按市场运作方式,正在举办“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全国摄影大赛,阿诗玛形象使者选拔赛暨彝族赛装节等活动。
(六)抓实基础工作,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
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摸底调查工作和全县区域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以及全县影视资源调查。召开了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特色县调研督查会议,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基本培训。经过深入挖掘、多次遴选,2005年7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2006年,命名表彰了首批拔尖乡土人才,现正在组织专家开发彝文电脑输入法软件。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等部门还多次举办了刺绣专业培训班。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纵向比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如丽江、官渡相比,石林的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和文化的结合还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二是缺乏大项目、大资金的带动,改革成本投入不足,现有文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三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
掘整理不够,文艺创作类型单一,缺乏象“丽水金沙”和“印象刘三姐”那样具有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四是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五是文产项目包装、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六是人才不足,从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以及市场的拓展、营销等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三、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
第二,明确思路,确定目标是重点。按照省、市对石林县的要求,我县在科学确定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上,始终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根本目标就是要极大地调动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迎接挑战、勇于创新的饱满热情,变压力为动力,盘活国有资产,使之保值增值;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从我县图书馆、文化馆、电影公司改革的进展情况来看,由于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工作细致,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改革进展顺利。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扶持一大批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切实采取措施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去年以来,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始终坚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开了一个好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通过努力,省、市对石林文化产业特色县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实现的,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10%的发展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在繁荣文化事业方面,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去年以来,我县在打造文艺精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力度大、成效明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社会参与是条件。以彝族撒尼人为代表的石林县各族人民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据统计,每年全县利用农闲季节、乡村通电、通车、庆丰收、欢度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的群众性摔跤、斗牛比赛均在50场次以上。每次活动先由群众性文艺演出开场,继而举行摔跤、斗牛,观众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充分展示了石林民族文化内涵和各族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由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和增加了产业的关联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06年,石林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起步等各项工作蓄势待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一如既往地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继续狠抓试点县各项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修改完善改革方案,尽快出台《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改得了、改得活的要求,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力争全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签约项目的启动。加大对项目库的建设力度,做到招商一批,完成一批,储存一批。继续进行项目包装,增强项目对外商
的吸引力,继续实行项目责任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经启动的项目,强化监管,争取按时完工;对正式签约的项目督促尽快开工;已经签订投资意向书的项目,共同协商,努力促成,争取招一个,成功一个。圆满完成石林全国摄影大赛的后续工作,精心组织阿诗玛形象使者选拔赛暨彝族赛装节活动的第二轮复赛和决赛的相关工作,使活动充分发挥效应和作用,为石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在政策措施上,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石林的实际,用足用活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艰巨,但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文产办以及今天在座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怀和重视,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我的汇报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