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教材的解读_沙健孙

2006年增2期第21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S2 2006Vol.21

教材建设

关于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教材的解读

沙健孙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纲要0课程的教学,必须全面准确的领悟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0课程的基本要求,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0课程的要求,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关键词: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教材; 教学目的; 教材体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6)S2-0048-04

第一,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

一、关于/纲要0教材

教学的目的

中宣部、教育部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6和实施方案规定,/纲要0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达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三个领会: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具体来讲,通过这一门课的教学应当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也就是现代化这两项基本的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也就是说,要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和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的政治的方案,懂

收稿日期:2006-09-12

作者简介:沙健孙,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主义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和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一共是17万字。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也分

上下两册共计45万字。他们普遍反应,学习这门课程有收获,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也赞成大学里面开这个课,因为他们感到,对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这段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的了解;对与/三个选择0有关的历史的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理解,而且还存在着某些困惑。

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与中学课程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更要着力弥补大学生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在原来所学的基础之上,大大地提高一步。/纲要0的篇幅只有高中教材的二分之一,共20多万字,而授课的时数只有高中近现代史授课时数的三分之一稍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讲好这一门课程,难度很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在从事这一门课程教学之前,一定要研究一下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看一看哪些问题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问题还没有深入掌握,这样才会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一定要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二、进行/纲要0的教学,必须

着重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全面准确的领悟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0课程的基本要求。/纲要0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但它不是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的专业课,而是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它的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述有助于大学生达到两个了解和懂得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也就是说,/两个了解0、/三个选择0有关的内容,必须着重的比较展开地讲。而同这/两个了解0、/三个选择0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可以从简或者从略。把握住这一个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有没有质量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0课程的要求。我们曾经向在校的大学生、向中学历史教师、向有关专家进行过咨询,同时也阅读了初中和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初中的教材分上下两册

三、进行/纲要0课程的教学,

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现在的/纲要0教材,采取的编写方法是:

第一,把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0运动前夜,即1840年到1919年。这个时期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开始主要是单纯农民战争,后来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编从/五四0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年到1949年。这一个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编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就是从1949年一直延伸至现在。这个时期,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并且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第二,在每编下设一个综述。综述分别讲述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讲述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建国方案和这些方案历史命运,使学生对这个时期最基本的问题有大体了解。

第三,除了综述,在每编下面设若干专题。因为学时有限,专题的设置不能过多。

上编设有三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主要说明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早期的探索。主要说明,无论是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等等,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真正指明出路。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主要说明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说明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像过去有些书那样,讲辛亥革命只讲它的失败,不讲它引起的近百年内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不说明辛亥革命本身虽然失败了但也还有它的价值。

中篇设有四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怎么样经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面我们讲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讲到大革命的发动,这个是作为例证来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变化了,并不是要求在课程里面系统地讲授第一次工运的历史和大革命的历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主要是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历史性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叙述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的前进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要说明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被打败,而且也是能够被打败的,说明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七章,为新中国而斗争。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归

于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格局是怎么样形成,说明新中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编设三章。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20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把近现代史分为互相衔接的三大阶段,采取综述和专题相结合的讲法,既可以避免与中学教程内容上的简单重复,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主要经验。

四、进行/纲要0教学应当

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纲要0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这是我们教学能不能搞好很关键的一点。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现在有人认为,近现代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现代化,十五大明确否定了这一个看法。我们面临两个历史任务,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进行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央这一个话很短,但是非常重要。所以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个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前半段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而后一段主要是为实现现代化,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奋斗。根据十五大的概括,我们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它的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曲折

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第二,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加强针对性。在论述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时候,有必要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思潮,比如说,近年来流行一种告别革命的思潮,流行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要注意结合历史加以分析。要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比如说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产主义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如何评价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失误等等。要联系这些问题有针对性说明有关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第三,要点线面结合,开阔视野,注意加强比较。为了使教学的内容比较丰满,比较有说服力,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近现代史,也就是说要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来论述中国的问题。(2)除了政治史外,要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反映,尤其是经济史。为

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它在政治上有

软弱性,如果不能联系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来说明,那么就会缺少应有说服力。(3)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说明与/三个选择0有关的问题。(4)全面地、实事求是地阐述有关的历史。如在讲述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之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爱国官兵抗日的积极表现等作必要的说明;注意阐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全面地分析其积极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等等。第四,要恰当地处理/纲要0课与/概论0课的关系。与历史系的专业课不同,应该要着力注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规律的阐述要加强理论性。与/概论0课不同的是,它不是要展开地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是应当结合历史发展的进程,用历史事实,来阐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纲要0和/概论0在内容上有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两门课注意采用各有特点讲述的方法,大量的简单重复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这一些问题具体怎么样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责任编辑:王丰年)

On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

SHAJian-sun

(SchoolofMarxism,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Thepurposesof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arehowtohelpstudentsknownationalhistoryandstatusquo,tograspwhyandhowtoselectMarxism,ChineseCom-munistPartyandsocialism.ForteachingOutlineefficiently,teachersmustunderstandcomprehensively

andimplementthoroughlyteachingessentialstandardofOutline,beestablishedintheactualstateofstudentstomeettheirdemandsforOutline,andstudyseriouslythestyleoftextbookofOutline.

KeyWords:textbookof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teachingpur-pose;styleoftextbook

2006年增2期第21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S2 2006Vol.21

教材建设

关于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教材的解读

沙健孙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纲要0课程的教学,必须全面准确的领悟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0课程的基本要求,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0课程的要求,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关键词: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教材; 教学目的; 教材体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6)S2-0048-04

第一,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

一、关于/纲要0教材

教学的目的

中宣部、教育部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6和实施方案规定,/纲要0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达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三个领会: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具体来讲,通过这一门课的教学应当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也就是现代化这两项基本的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也就是说,要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和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的政治的方案,懂

收稿日期:2006-09-12

作者简介:沙健孙,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主义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和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一共是17万字。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也分

上下两册共计45万字。他们普遍反应,学习这门课程有收获,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也赞成大学里面开这个课,因为他们感到,对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这段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的了解;对与/三个选择0有关的历史的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理解,而且还存在着某些困惑。

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与中学课程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更要着力弥补大学生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在原来所学的基础之上,大大地提高一步。/纲要0的篇幅只有高中教材的二分之一,共20多万字,而授课的时数只有高中近现代史授课时数的三分之一稍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讲好这一门课程,难度很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在从事这一门课程教学之前,一定要研究一下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看一看哪些问题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问题还没有深入掌握,这样才会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一定要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二、进行/纲要0的教学,必须

着重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全面准确的领悟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0课程的基本要求。/纲要0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但它不是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的专业课,而是所有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它的各个方面都去做详尽的展开的叙述和论证。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述有助于大学生达到两个了解和懂得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也就是说,/两个了解0、/三个选择0有关的内容,必须着重的比较展开地讲。而同这/两个了解0、/三个选择0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可以从简或者从略。把握住这一个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有没有质量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0课程的要求。我们曾经向在校的大学生、向中学历史教师、向有关专家进行过咨询,同时也阅读了初中和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初中的教材分上下两册

三、进行/纲要0课程的教学,

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

现在的/纲要0教材,采取的编写方法是:

第一,把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0运动前夜,即1840年到1919年。这个时期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开始主要是单纯农民战争,后来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编从/五四0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年到1949年。这一个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编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就是从1949年一直延伸至现在。这个时期,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并且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第二,在每编下设一个综述。综述分别讲述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讲述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建国方案和这些方案历史命运,使学生对这个时期最基本的问题有大体了解。

第三,除了综述,在每编下面设若干专题。因为学时有限,专题的设置不能过多。

上编设有三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主要说明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早期的探索。主要说明,无论是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等等,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真正指明出路。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主要说明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说明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像过去有些书那样,讲辛亥革命只讲它的失败,不讲它引起的近百年内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不说明辛亥革命本身虽然失败了但也还有它的价值。

中篇设有四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怎么样经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面我们讲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讲到大革命的发动,这个是作为例证来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变化了,并不是要求在课程里面系统地讲授第一次工运的历史和大革命的历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主要是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党要领导人民赢得历史性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叙述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的前进历程,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要说明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被打败,而且也是能够被打败的,说明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赢得胜利的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七章,为新中国而斗争。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归

于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格局是怎么样形成,说明新中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编设三章。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20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把近现代史分为互相衔接的三大阶段,采取综述和专题相结合的讲法,既可以避免与中学教程内容上的简单重复,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主要经验。

四、进行/纲要0教学应当

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纲要0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这是我们教学能不能搞好很关键的一点。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现在有人认为,近现代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现代化,十五大明确否定了这一个看法。我们面临两个历史任务,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进行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央这一个话很短,但是非常重要。所以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个历史任务而斗争,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前半段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而后一段主要是为实现现代化,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奋斗。根据十五大的概括,我们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它的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曲折

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第二,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加强针对性。在论述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时候,有必要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思潮,比如说,近年来流行一种告别革命的思潮,流行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要注意结合历史加以分析。要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比如说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产主义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如何评价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失误等等。要联系这些问题有针对性说明有关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第三,要点线面结合,开阔视野,注意加强比较。为了使教学的内容比较丰满,比较有说服力,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近现代史,也就是说要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来论述中国的问题。(2)除了政治史外,要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反映,尤其是经济史。为

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它在政治上有

软弱性,如果不能联系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来说明,那么就会缺少应有说服力。(3)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说明与/三个选择0有关的问题。(4)全面地、实事求是地阐述有关的历史。如在讲述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之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爱国官兵抗日的积极表现等作必要的说明;注意阐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全面地分析其积极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等等。第四,要恰当地处理/纲要0课与/概论0课的关系。与历史系的专业课不同,应该要着力注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规律的阐述要加强理论性。与/概论0课不同的是,它不是要展开地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是应当结合历史发展的进程,用历史事实,来阐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纲要0和/概论0在内容上有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两门课注意采用各有特点讲述的方法,大量的简单重复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这一些问题具体怎么样解决,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责任编辑:王丰年)

On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

SHAJian-sun

(SchoolofMarxism,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Thepurposesof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arehowtohelpstudentsknownationalhistoryandstatusquo,tograspwhyandhowtoselectMarxism,ChineseCom-munistPartyandsocialism.ForteachingOutlineefficiently,teachersmustunderstandcomprehensively

andimplementthoroughlyteachingessentialstandardofOutline,beestablishedintheactualstateofstudentstomeettheirdemandsforOutline,andstudyseriouslythestyleoftextbookofOutline.

KeyWords:textbookof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ofChina;teachingpur-pose;styleoftextbook


相关文章

  • 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 关键词 台湾地区,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科书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21-0003-15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受传统的影响,台湾地方当局比较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海峡 ...查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
  •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 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 教社科[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 2011-2012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考题(内招)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两大任务的相互关 系 *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 ...查看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教育学院 朱筱新 一.备课与教学设计 备课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1.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农耕文明.农业受制于自然.善于总结经验,尤其重视经验.家庭.学校教育 ...查看


  •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法规名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颁布部门]中共中央 [颁布日期]1994年08月23日 [实施日期]1994年08月23日 [正 文]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1994年8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布)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 ...查看


  • 考研学习计划
  • 英语计划 一.考研英语基本概况 英语(一) 考试内容 试题分三部分,共52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梁景和 中国近代史2007.10 摘要: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其探索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流脉及历史特征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助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世纪 ...查看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
  •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课程纲要 九年级 XXX 一. 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2.课程类型:必修课 3.教学材料:八.九年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4.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2课时,授课36课时) 5.授课教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