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学校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传承

  【摘 要】笔者从民族地区学校教基本现状、学校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讨论,针对民族文化传承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校;文化传承;民族地区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1](p17)民族文化传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一个国家(可以是多民族国家也可以是单一民族国家) 的文化传承,例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某单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例如汉族或彝族的文化传承。[2]本文探讨的民族文化传承是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特指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1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基本现状

  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都有地方性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当地的一些民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一些劳动技艺等。但是,这些教材很少真正进入学校的课堂。也有一些民族地区的学校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开设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侗族大歌、芦笙等。但是,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民族地区很少见,地方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和学校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显不足。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全国其他地区基本一致。[3]

  2 学校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少数民族学校在传授主流文化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和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4]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文化流失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文化传承的难度,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其次,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普世性知识为主,忽略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但是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有的学校实行双语教学,但仅停留在翻译教材,根本没有涉及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仅仅流于形式。[5]国家要求少数民族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导致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2.3 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分离

  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家庭、社区和学校一起发挥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的结果。然而,现今大部分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劳动技术的培养,脱离了当地实际生活环境。

  3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透视

  3.1 对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误解

  由于课程知识作为国家法定知识过多地体现了国家利益,结果使得乡村社区人民的文化和利益被严重地忽视了,并且由于“传统”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先进”、“城市”与“乡村”、“西部”与“东部”、“汉族”与“少数民族”、“地方大民族”与“地方小民族”等等一系列过于僵化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及其在国家发动的过于强制的“政治运动”或“经济改革”实践,使得西部的、乡村的、少数民族的、小民族的文化被污名化了,被标定为“传统的”、“落后的”、“待开发的”、“待发展的”。[6]

  虽然强调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意义,但是却没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没能消除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疑惑和误解。

  3.2 少数民族本土课程流于形式

  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容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大多数是效仿汉族。要改变这一点,第一个难关就是要突破目前教材的一统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保存,文化传承才得以进行。比如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天天在用,但在统编教材中却无这方面相应的内容。即使在民族教育中排上了民族语文这一内容,但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从来不把这样的课文列为正式课程。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民族语文是一根拐杖,学习民族语文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按照这样的理解,民族语文永远是辅助品。归根到底,民族语文还不算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成急需用的进不了教学内容,不急用的却塞进了教学内容。[7]

  4 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民族认同,重视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取决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程度。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高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包括日常教学以及考核机制等。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觉意识。

  4.2 注重本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教师作用

  民族地区学校具有独特的环境资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普及传播优势,完全有条件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8]建议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智力发展地方和学校课程材料,适当增加具有民族特点的教育内容,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9]

  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师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应为教师提供语言适宜、文化适应的素质培训。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价值观改变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教学能力提升,最后是文化反思。[10]教师各方面的发展,为文化传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开展多样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民族地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须立足民族主体文化本质,才能真正起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意义。民族地区学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主题文化活动、学生课余活动等方面加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学生为主,让其在耳熟目染中接纳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3]刘慧群.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0,1.

  [4]吴晓蓉.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6.

  [5]孟庆娟.多民族一体化学校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08,6.

  [6]巴战龙.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关系探究:基于一项裕固族乡村社区民族志研究[J].北京,2010,4.

  [7]孙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11.

  [8]余彭娜.开发民族地区校本课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5.

  [9]乌云达来,吴宝柱.浅谈少数民族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3.

  [10]张天军,刘卓雯.重视乡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0,1.

  [责任编辑:汤静]

  【摘 要】笔者从民族地区学校教基本现状、学校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讨论,针对民族文化传承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校;文化传承;民族地区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1](p17)民族文化传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一个国家(可以是多民族国家也可以是单一民族国家) 的文化传承,例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指某单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例如汉族或彝族的文化传承。[2]本文探讨的民族文化传承是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特指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1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基本现状

  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都有地方性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当地的一些民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一些劳动技艺等。但是,这些教材很少真正进入学校的课堂。也有一些民族地区的学校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开设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侗族大歌、芦笙等。但是,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民族地区很少见,地方性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和学校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显不足。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全国其他地区基本一致。[3]

  2 学校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少数民族学校在传授主流文化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和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4]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文化流失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文化传承的难度,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其次,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普世性知识为主,忽略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但是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有的学校实行双语教学,但仅停留在翻译教材,根本没有涉及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仅仅流于形式。[5]国家要求少数民族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导致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2.3 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分离

  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家庭、社区和学校一起发挥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的结果。然而,现今大部分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劳动技术的培养,脱离了当地实际生活环境。

  3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透视

  3.1 对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误解

  由于课程知识作为国家法定知识过多地体现了国家利益,结果使得乡村社区人民的文化和利益被严重地忽视了,并且由于“传统”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先进”、“城市”与“乡村”、“西部”与“东部”、“汉族”与“少数民族”、“地方大民族”与“地方小民族”等等一系列过于僵化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及其在国家发动的过于强制的“政治运动”或“经济改革”实践,使得西部的、乡村的、少数民族的、小民族的文化被污名化了,被标定为“传统的”、“落后的”、“待开发的”、“待发展的”。[6]

  虽然强调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意义,但是却没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没能消除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疑惑和误解。

  3.2 少数民族本土课程流于形式

  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容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大多数是效仿汉族。要改变这一点,第一个难关就是要突破目前教材的一统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保存,文化传承才得以进行。比如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天天在用,但在统编教材中却无这方面相应的内容。即使在民族教育中排上了民族语文这一内容,但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从来不把这样的课文列为正式课程。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民族语文是一根拐杖,学习民族语文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按照这样的理解,民族语文永远是辅助品。归根到底,民族语文还不算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成急需用的进不了教学内容,不急用的却塞进了教学内容。[7]

  4 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民族认同,重视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取决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程度。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高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包括日常教学以及考核机制等。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觉意识。

  4.2 注重本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教师作用

  民族地区学校具有独特的环境资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普及传播优势,完全有条件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8]建议编写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智力发展地方和学校课程材料,适当增加具有民族特点的教育内容,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9]

  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师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应为教师提供语言适宜、文化适应的素质培训。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价值观改变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教学能力提升,最后是文化反思。[10]教师各方面的发展,为文化传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开展多样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民族地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须立足民族主体文化本质,才能真正起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意义。民族地区学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主题文化活动、学生课余活动等方面加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学生为主,让其在耳熟目染中接纳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3]刘慧群.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0,1.

  [4]吴晓蓉.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6.

  [5]孟庆娟.多民族一体化学校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08,6.

  [6]巴战龙.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关系探究:基于一项裕固族乡村社区民族志研究[J].北京,2010,4.

  [7]孙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11.

  [8]余彭娜.开发民族地区校本课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5.

  [9]乌云达来,吴宝柱.浅谈少数民族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3.

  [10]张天军,刘卓雯.重视乡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0,1.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文章

  • "非遗"文化视野下的四川扬琴校园传承
  • [摘要]四川扬琴作为四川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曲艺界一直是个焦点,她的发展与传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学校又是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将从四川扬琴的校园调查状况.校园传承的措施.校园传承的思考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查看


  • 徽风皖韵--安徽省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 论文关键词:微风皖韵 学校艺术教育 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 ...查看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 王成丽 摘 要: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下的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不断觉醒,在发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后, ...查看


  •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 201 1年第2期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 1年4月 No.2,2011 Apr.,2011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王鉴,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查看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
  • 第31卷第4期2011年7月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Vol. 31No. 4July. 2011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 12 闫艺,孙世明 * ( ...查看


  •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59-01 摘要: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明我国已 ...查看


  •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
  • 2012年第2期(总第200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SHEHUIKEXUE NO.02.2012 (Cumulatively,NO.200) [文献编码]doi:IO.3969/j.issn.1004-6917.2012.02.0 ...查看


  • 民族文化进校园总结(2014年春)
  • 坝黄民族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乡村少年宫及民族文化工作总结 乡村坝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山水奇特,而且民风民俗浓郁纯朴.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黔中大地,我们有责任和理由对家乡民族文化加以挖掘和继承,否则,历史与自然 ...查看


  • 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而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