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余庆中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型:公开课

授课教师:曾庆梅

授课班级:高二(1)班

授课时间: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第6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发言

二、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三、合作探究交流。

1、 根据课文下面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语言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明白的字词句,组内不能解决,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2、 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3、 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4、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6、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7、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8、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

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板书设计】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余庆中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型:公开课

授课教师:曾庆梅

授课班级:高二(1)班

授课时间: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第6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发言

二、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三、合作探究交流。

1、 根据课文下面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每句语言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合作过程中出现不明白的字词句,组内不能解决,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2、 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3、 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4、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6、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7、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8、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 ,感悟人生。

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

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板书设计】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讲究诚信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相关文章

  •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教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2.3.4.5.9.11.12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未如之何,更,文等.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 ...查看


  •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参考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参考 教学参考 0721 072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参考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7则.第8则.第9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会孔 ...查看


  • 1.孔孟论学习
  •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备课时间]2015年1月5日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孔孟论学习>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 [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复习难点]:进一步理 ...查看


  •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默写篇目[论语]理解性默写
  • 练习一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 ...查看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查看


  • 上海六年级(下)古诗古文.doc
  • 六年级(下)古诗.古文 1..晓看红湿处, . 2.孤山寺北贾亭西,.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一夕轻雷落万丝,.有情芍药含春泪,. 5.雨前初见花间蕊,.蜂蝶纷纷过墙去,. 6 ...查看


  • 论语十则练习题
  •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愠( )三省( )曾参( )( )罔( ) 殆( )弘毅( )....... 后凋( )诲女( )( )陬邑( )( ) ..... 二.填空 1.孔子名____, 字_____,__ ...查看


  • 论语八则翻译及压轴练习
  •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八则翻译与压轴练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 一.<论语十则> 一.知识点梳理 一)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