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按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总体要求,山西医科大学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实施二年来,学校按照自治区优化高等教育建设布局,认真审视国内外医学院校发展趋势,科学定位学校各项事业,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总体实施情况

(一)总体思路

遵循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为己任;以振兴民族地区医药事业、服务全区各族人民为神圣使命;以人为本,培养职业道德合格、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口径宽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巩固医学学科的基础地位,突出蒙、中医药学科特色,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心地位,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一所自治区一流的、在全国和周边国家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二)重大举措

1.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统筹发展,发展研究生、专科生教育。

2.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华校区实验综合楼建设,加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做好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医院床旁实践技能结合。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形成模拟人与实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医学人才临床技能的教学机制。。

3.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以临床医学为主,中医、药学与蒙医药学并举,稳步发展与医药学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4.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建设。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三)主要成绩

1.按照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学校计划,学校加强了基础设施立项工作。完成了山西医科大学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核,自治区发改委对我校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2.山西医科大学抓住“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契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一年来,学校新增蒙医温病学、实验针灸学、分子生物学和局部解剖学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新增外科学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新增管理学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新增2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

3.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学生获得一等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荣获三等奖。我校蒙医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3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团队三等奖。

4.学校共筹集资金2600多万元(见附件2),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完善了我校学科群建设,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5.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蒙医、病理、预防和肿瘤4个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了数字化校园、图书馆建设,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

二、组织保障体系

(一)、组织架构

学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规划项目。党委领导下,由校长作为组长、相关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

附属医院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各类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设立专项小组负责。

(二)、管理体系

1.学校严格按照“三重一大”来管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2.要求各单位和部门结合目标化管理,分年度认真研究、编制 “内涵建设”规划总体目标分解任务书,将规划制定的每一项目标落到实处。

3.学校有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实践体系、实验室建设体系等的规范管理,可以为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高质量完成提供更有效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运行机制

1.学校出台“内涵建设”管理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总体思路和指导意见。

2.各类建设项目均实行项目负责制,设立专项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

3.项目与学校的目标化相结合,作为年终考核目标。

4.学校加强基础、临床和蒙医药特色三大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充分落实“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核心理念。

(四)、保障体系

1、思想保障:国家、自治区给予政策支持,学校高度重视,把“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第一要务。领导班子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和行政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大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组织保障:学校除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进行重大项目的议事和决策。还成立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工作组,负责该项目执行、监管等。

3、制度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规划项目。建立了学科建设体系、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体制等体系和制度。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目标化管理,加强责任制管理。

三、取得主要成效

(一)、主要政策、制度

1.学校成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组,协调项目的进展,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

2.学校出台山西医科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我校专业设置、就业状况等本科办学条件基本数据库。

3.学校完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4.结合专业认证工作,建立学校统筹、学院管理、教师任课的课程设置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突出蒙医、蒙药专业特色,巩固医学学科,大力发展管理学和理学学科。

(二)、建设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项目获得批准以来,学校积极推进项目的整体实施,自筹资金2600多万元,启动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详见下表:

(三)、任务完成情况

1、本科创新体系建设

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2013年,学校在新华校区开始建设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到目前为止,前期共投入52.5万。为学校各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基金。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建成后,将承担包括“挑战杯”竞赛项目;大学生PSBH项目;“英才培育”项目。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取得成效。

2、本科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1)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基础医学是医学培养的重要环节,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13年学校投入了348万,购买了部分实验用仪器设备,增加了设备台套数,完善了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功能。

(2)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2013年,学校投入367万,加强对特色学科研究领域的支持,初步规划已经完成。以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整体水平。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目前的服务对象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

学、蒙医学三个专业。学生主要在新建的实验中心内完成课程的学习。

(3)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目前,我校已经投入320万,初步建立了卫生化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平台。保证了预防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强化了高年级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技能。

(4)本科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推进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建设,也要切实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有22所临床实习医院。除了临床实习医院外,学校还建立了54个非临床专业的实习基地。2013年,学校共投资240万元,用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生产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国家、自治区和学校三个层级的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以品牌特色专业为示范、以优势专业和市场急需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结构框架。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落实专业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和质量控制。2013年新增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2)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内涵是通过建设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新增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3)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及建设,使我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努力建设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队伍。学校2013年新增1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4)教坛新秀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新增1自治区级教坛新秀。

(5)教学名师建设 :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骨干、表彰先进,使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并通过培养使更多的校级教学名师成为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从而不断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2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6)学校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蒙医学专业、“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等建设,提升蒙医药学专业的综合实力。

4、师资队伍规划建设

为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重点学科、专业发展;依托学科优势,建立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团队;推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等人才项目。以自治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为契机,注重高学历人才引进,2013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名。学校为上述人员提供科研启动金及住房补贴,资助上述人员开展教学科研活动,。2013年我校资助了4个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共投入120万。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准备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技能与手段。启动并实施“教师发展规划”,包括“中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规划”、“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规划”、“中青年教师国外研修规划”、“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规划”四个子项目,2013年培训教师70余名。

5、图书、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图书、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2013年投入32万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充实图书信息,学校购买SCI、Medline等数据库使用权。

6、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充分论证和测算,在新华校区建设一栋教学综合楼。教学综合楼内包含本科学生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57500 M2,本项目总造价估算为18975万元。2013年学校筹集资金157万,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山西医科大学新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了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及教学实验综合楼设计;完成了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完成了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的规划、论证、设计、环评等立项准备工作。

2、项目实施一年来,学校系统加强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推广优秀成果。完善教学奖励制度,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专任教师,以及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并以此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切实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的现行教学方式,构建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PBL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四、基本经验体会

1、总体规划和资金保障非常重要,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实践技能中心、教室、图书馆楼群的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效果。

2、质量工程建设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3、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能引导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学校计划投入200万元,培育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学校必须尽快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验课质量,处理好实验教学质与量的关系。

5.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引入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今后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立项并为大楼施工奠基。2015年进入全面建设期,并争取在年底竣工、验收。为2016年投入使用做好保障。

2、按照国家关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此,学校结合内涵建设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项目为纽带,实验、科研平台为依托,创新基金为支撑,开放、创新实验制度为保障,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本科生创新训练体系。

3、学校将加快教学医院建设,近5年将2-3个自治区三甲医院建设成为学校的临床医学院。)拓展区内外非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使学校非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总体数目达到60个,充分保障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督查

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习实训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山西医科大学 2014年5月22日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按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总体要求,山西医科大学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实施二年来,学校按照自治区优化高等教育建设布局,认真审视国内外医学院校发展趋势,科学定位学校各项事业,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总体实施情况

(一)总体思路

遵循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为己任;以振兴民族地区医药事业、服务全区各族人民为神圣使命;以人为本,培养职业道德合格、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口径宽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巩固医学学科的基础地位,突出蒙、中医药学科特色,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心地位,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一所自治区一流的、在全国和周边国家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二)重大举措

1.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统筹发展,发展研究生、专科生教育。

2.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华校区实验综合楼建设,加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做好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和医院床旁实践技能结合。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形成模拟人与实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医学人才临床技能的教学机制。。

3.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以临床医学为主,中医、药学与蒙医药学并举,稳步发展与医药学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4.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建设。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三)主要成绩

1.按照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学校计划,学校加强了基础设施立项工作。完成了山西医科大学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核,自治区发改委对我校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2.山西医科大学抓住“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契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一年来,学校新增蒙医温病学、实验针灸学、分子生物学和局部解剖学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新增外科学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新增管理学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新增2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

3.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学生获得一等奖。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荣获三等奖。我校蒙医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3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团队三等奖。

4.学校共筹集资金2600多万元(见附件2),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完善了我校学科群建设,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5.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蒙医、病理、预防和肿瘤4个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了数字化校园、图书馆建设,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

二、组织保障体系

(一)、组织架构

学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规划项目。党委领导下,由校长作为组长、相关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

附属医院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各类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设立专项小组负责。

(二)、管理体系

1.学校严格按照“三重一大”来管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2.要求各单位和部门结合目标化管理,分年度认真研究、编制 “内涵建设”规划总体目标分解任务书,将规划制定的每一项目标落到实处。

3.学校有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实践体系、实验室建设体系等的规范管理,可以为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高质量完成提供更有效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运行机制

1.学校出台“内涵建设”管理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总体思路和指导意见。

2.各类建设项目均实行项目负责制,设立专项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

3.项目与学校的目标化相结合,作为年终考核目标。

4.学校加强基础、临床和蒙医药特色三大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充分落实“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核心理念。

(四)、保障体系

1、思想保障:国家、自治区给予政策支持,学校高度重视,把“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第一要务。领导班子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和行政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大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组织保障:学校除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进行重大项目的议事和决策。还成立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工作组,负责该项目执行、监管等。

3、制度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规划项目。建立了学科建设体系、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体制等体系和制度。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目标化管理,加强责任制管理。

三、取得主要成效

(一)、主要政策、制度

1.学校成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组,协调项目的进展,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

2.学校出台山西医科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我校专业设置、就业状况等本科办学条件基本数据库。

3.学校完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4.结合专业认证工作,建立学校统筹、学院管理、教师任课的课程设置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突出蒙医、蒙药专业特色,巩固医学学科,大力发展管理学和理学学科。

(二)、建设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项目获得批准以来,学校积极推进项目的整体实施,自筹资金2600多万元,启动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详见下表:

(三)、任务完成情况

1、本科创新体系建设

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2013年,学校在新华校区开始建设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到目前为止,前期共投入52.5万。为学校各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基金。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建成后,将承担包括“挑战杯”竞赛项目;大学生PSBH项目;“英才培育”项目。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取得成效。

2、本科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1)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基础医学是医学培养的重要环节,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13年学校投入了348万,购买了部分实验用仪器设备,增加了设备台套数,完善了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功能。

(2)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2013年,学校投入367万,加强对特色学科研究领域的支持,初步规划已经完成。以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整体水平。中蒙医临床实验技能中心目前的服务对象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

学、蒙医学三个专业。学生主要在新建的实验中心内完成课程的学习。

(3)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目前,我校已经投入320万,初步建立了卫生化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平台。保证了预防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强化了高年级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技能。

(4)本科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推进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建设,也要切实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有22所临床实习医院。除了临床实习医院外,学校还建立了54个非临床专业的实习基地。2013年,学校共投资240万元,用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生产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国家、自治区和学校三个层级的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以品牌特色专业为示范、以优势专业和市场急需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结构框架。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落实专业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和质量控制。2013年新增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2)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内涵是通过建设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新增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3)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及建设,使我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努力建设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队伍。学校2013年新增1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4)教坛新秀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新增1自治区级教坛新秀。

(5)教学名师建设 :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骨干、表彰先进,使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并通过培养使更多的校级教学名师成为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从而不断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2013年2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6)学校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蒙医学专业、“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等建设,提升蒙医药学专业的综合实力。

4、师资队伍规划建设

为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重点学科、专业发展;依托学科优势,建立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团队;推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等人才项目。以自治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为契机,注重高学历人才引进,2013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名。学校为上述人员提供科研启动金及住房补贴,资助上述人员开展教学科研活动,。2013年我校资助了4个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共投入120万。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准备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技能与手段。启动并实施“教师发展规划”,包括“中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规划”、“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规划”、“中青年教师国外研修规划”、“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规划”四个子项目,2013年培训教师70余名。

5、图书、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图书、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2013年投入32万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充实图书信息,学校购买SCI、Medline等数据库使用权。

6、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充分论证和测算,在新华校区建设一栋教学综合楼。教学综合楼内包含本科学生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57500 M2,本项目总造价估算为18975万元。2013年学校筹集资金157万,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山西医科大学新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了新华校区整体规划设计及教学实验综合楼设计;完成了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完成了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的规划、论证、设计、环评等立项准备工作。

2、项目实施一年来,学校系统加强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推广优秀成果。完善教学奖励制度,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专任教师,以及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并以此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切实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的现行教学方式,构建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PBL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四、基本经验体会

1、总体规划和资金保障非常重要,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实践技能中心、教室、图书馆楼群的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效果。

2、质量工程建设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3、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能引导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学校计划投入200万元,培育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学校必须尽快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验课质量,处理好实验教学质与量的关系。

5.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引入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今后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新华校区“教学实验综合楼”建设立项并为大楼施工奠基。2015年进入全面建设期,并争取在年底竣工、验收。为2016年投入使用做好保障。

2、按照国家关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此,学校结合内涵建设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项目为纽带,实验、科研平台为依托,创新基金为支撑,开放、创新实验制度为保障,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本科生创新训练体系。

3、学校将加快教学医院建设,近5年将2-3个自治区三甲医院建设成为学校的临床医学院。)拓展区内外非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使学校非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总体数目达到60个,充分保障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督查

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习实训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山西医科大学 2014年5月22日


相关文章

  • 学习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
  • 通化一中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今天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15年全国"两会"简介:第二部分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第三部分是高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解读. ...查看


  • 教育事业发展 - 国家发改委
  •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发[2007]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 ...查看


  • 杜占元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部党组的领导下,2011年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方面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工作思路:高校科技工作着重推动科技工作贴近中心工作,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结合:学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强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查看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 ...查看


  • 2015教育大事记
  • 1月8日 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规划与管理,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共同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 ...查看


  • 谢焕忠再接再厉
  • 谢焕忠:再接再厉 预先谋划 超前布局"十二五" 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杂志 谢焕忠 摘 要:"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开拓进取,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显著加强.面对&q ...查看


  •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 ...查看


  • 2016两会全文
  •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李克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 ...查看


  • 东华大学2014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东华大学 2014.12 目录 序言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