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育教学献计策
学风考风建设 教学管理及教学安排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原因分析:略
解决方案:
进入建大将近两个年头了,对学校的各项情况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作为一名普通的本科生,我对目前的教育教学状况做一个简单的表态。
我认为一个学校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它的学风与考风,关于本校考风,我认为相当不错,曾经出现过的某些问题也可以划归为学风问题。本段重点要讨论的,即是以学风为切入点产生的问题。先从初入学谈起,金秋九月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走进建大,期待着新的挑战,但有许多人意志不坚定,没有能把心思用于学习上,当然主观因素应当负主要责任,但客观条件也是不能避而不谈的。初入学的三周内,新生普遍拥有一种茫然感,不知应当做什么,因为被学校晾在一边,与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严重脱节,许多同学(尤其是男生群体)便只能在玩乐中度过,待到课程开始,又由于缺少与高中课程的过渡,自然形成了懒散、厌学等毛病。因此我希望学校重点关注新生的问题,只有善始,方能善终,新生初入学阶段应制定科学的教育体系,是新生教育学习生活充实,各项工作安排集中些,不要让新生在玩乐中自发度过过渡期,而且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的教学方式,以做好衔接。等到了考试环节,大家普遍的做法是等老师划重点,就像未出巢的小鸟一样,不会主动寻找资源,只会等待外界的供给,学习与总结能力不进反退。所以我希望学校要在全校普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并非禁止教师划重点,毕竟学校与老师是出于好心,目的是希望学生考试通过,但这样通过的考生是真正合格的吗?我希望学校考虑一下。
再有,关于多媒体教学问题。首先从设备上讲,许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老化,应当多进行检查、修理;个别设备组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如南阶401、501的投影仪总被风扇挡住,南阶304话筒失修,工科416的投影仪急需清洁,某些软件未及时更新无法适应教学;还有南街教室的通风,以及窗口遮光不严(门口附近),导致白天上课由于反光看不清的问题等等。其次,某些课程(数值计算,理论论证较多的课程)不适合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由于课程难度大,授课速度过快,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相应的,少数课程,如软件技术基础,缺少多媒体教学,使学习太抽象,不易掌握。为了提高授课速度,有些本该在课堂解决的问题,通过课件一带而过,留到课下解决,除了要完成课后作业以外,增加了课外学习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应当合理调配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并且多听听学生对所学课程就授课方式的看法,这样方能使课堂氛围融洽,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听课,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反之,若学生对课程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更应当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最后还应当通过审查教师课件解决某些课件与教材脱节、课件本身的僵化枯燥,可视性差,字体过小,颜色搭配不合理导致字体模糊等制作设计问题。
再回到传统的学风问题,其实大家普遍认为本校的学风是相当不错的,我也曾如此认为,但还是有一点瑕疵。记得刚入学时,负责接待的副院长曾对我们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人高尚,二是是使人聪慧”,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点,自习室与图书馆里埋头学习的身影就能说明一切,但学习的目的需要做点修正,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能力,这才是长远的眼光,只精通考试的内
容成不了真正的人才;日日为考试而考试的人算什么,考试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不是拿来炫耀,获取利益的工具,应以考试题出的过于简单为耻,那是对自己能力的践踏,所以我希望校方不要再继续降低考试难度了。那使人高尚呢,我不得不说,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还是不够充分的,没有专门的活动解决此问题,四年的学习下来,学生除了更加沉静以外,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比起专业知识的进步差了好多。当然,学生的关注更少,唯一与此有关联的思政学院开设的课程一直是大家最轻视的,也是综合出勤率最低的。为什么?我想问题绝不是单单出现在学生身上,我希望学校增加相关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改进学生意识,不单纯向考试看齐,要把重点放到纯粹的学习上,应当让学生德智齐发展,获取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这才是交给国家社会合格的毕业生。
关于专业培养问题,我想说的是,教学安排要符合教材实际,不能盲目压缩课时,为了课程进度,学生的课下压力陡增,如果要想做到精通的话,只有牺牲其他时间来学习,这样如何提高综合素质;而课外活动较多的人便只能把目标定位在不挂科上,怎敢祈求优秀。同时课程的安排也要符合专业实际,某些专业根本用不到的课程的部分内容可否不学,如大学物理的某些部分;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在通识课中适当安排一下;增加实验(实践)的课时,做到学以致用,并且改变实验考核的松散现状;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讲授基础课时介绍其应用,像我们在学习积分变换时,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又很难,学的便不扎实,现在用到了只能靠自学来强化,增加了专业课的压力。而且我也希望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应当把专业的具体培养及教学计划通报给学生(其实这本身就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的放矢,不再被牵着鼻子走,永远落后于时代,而养成一种超前主动的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首先从意识上就击败了对手,专业技能也会较强。
最后是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些教材不合理,像英语,甚至授课老师都向学生抱怨教材枯燥乏味;有的专业课教材早已落后于科研与社会生产,上课只能靠教师补充,比如计算机软件基础。因此我建议每年的教材征订应当是教师群体与教材科协商决定,并且要以教师意见为重点,综合规划本课程的培养计划。再比如图书馆可供借阅的资源过少,过旧,资源配备比例不合理,许多过时的外语辅导书占了较大空间,而与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相关的资料较少,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作用较小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希望学校与外校图书馆多做交流合作,在学生群体中调查学生的需求,综合配备图书馆的资源。还有就是要多在高年级搞一些体育活动,因为许多同学的身体素质已严重下降,这样怎么去迎接未来在社会上的挑战。
我为教育教学献计策
学风考风建设 教学管理及教学安排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原因分析:略
解决方案:
进入建大将近两个年头了,对学校的各项情况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作为一名普通的本科生,我对目前的教育教学状况做一个简单的表态。
我认为一个学校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它的学风与考风,关于本校考风,我认为相当不错,曾经出现过的某些问题也可以划归为学风问题。本段重点要讨论的,即是以学风为切入点产生的问题。先从初入学谈起,金秋九月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走进建大,期待着新的挑战,但有许多人意志不坚定,没有能把心思用于学习上,当然主观因素应当负主要责任,但客观条件也是不能避而不谈的。初入学的三周内,新生普遍拥有一种茫然感,不知应当做什么,因为被学校晾在一边,与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严重脱节,许多同学(尤其是男生群体)便只能在玩乐中度过,待到课程开始,又由于缺少与高中课程的过渡,自然形成了懒散、厌学等毛病。因此我希望学校重点关注新生的问题,只有善始,方能善终,新生初入学阶段应制定科学的教育体系,是新生教育学习生活充实,各项工作安排集中些,不要让新生在玩乐中自发度过过渡期,而且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的教学方式,以做好衔接。等到了考试环节,大家普遍的做法是等老师划重点,就像未出巢的小鸟一样,不会主动寻找资源,只会等待外界的供给,学习与总结能力不进反退。所以我希望学校要在全校普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并非禁止教师划重点,毕竟学校与老师是出于好心,目的是希望学生考试通过,但这样通过的考生是真正合格的吗?我希望学校考虑一下。
再有,关于多媒体教学问题。首先从设备上讲,许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老化,应当多进行检查、修理;个别设备组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如南阶401、501的投影仪总被风扇挡住,南阶304话筒失修,工科416的投影仪急需清洁,某些软件未及时更新无法适应教学;还有南街教室的通风,以及窗口遮光不严(门口附近),导致白天上课由于反光看不清的问题等等。其次,某些课程(数值计算,理论论证较多的课程)不适合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由于课程难度大,授课速度过快,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相应的,少数课程,如软件技术基础,缺少多媒体教学,使学习太抽象,不易掌握。为了提高授课速度,有些本该在课堂解决的问题,通过课件一带而过,留到课下解决,除了要完成课后作业以外,增加了课外学习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应当合理调配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并且多听听学生对所学课程就授课方式的看法,这样方能使课堂氛围融洽,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听课,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反之,若学生对课程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更应当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最后还应当通过审查教师课件解决某些课件与教材脱节、课件本身的僵化枯燥,可视性差,字体过小,颜色搭配不合理导致字体模糊等制作设计问题。
再回到传统的学风问题,其实大家普遍认为本校的学风是相当不错的,我也曾如此认为,但还是有一点瑕疵。记得刚入学时,负责接待的副院长曾对我们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人高尚,二是是使人聪慧”,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点,自习室与图书馆里埋头学习的身影就能说明一切,但学习的目的需要做点修正,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能力,这才是长远的眼光,只精通考试的内
容成不了真正的人才;日日为考试而考试的人算什么,考试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不是拿来炫耀,获取利益的工具,应以考试题出的过于简单为耻,那是对自己能力的践踏,所以我希望校方不要再继续降低考试难度了。那使人高尚呢,我不得不说,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还是不够充分的,没有专门的活动解决此问题,四年的学习下来,学生除了更加沉静以外,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比起专业知识的进步差了好多。当然,学生的关注更少,唯一与此有关联的思政学院开设的课程一直是大家最轻视的,也是综合出勤率最低的。为什么?我想问题绝不是单单出现在学生身上,我希望学校增加相关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改进学生意识,不单纯向考试看齐,要把重点放到纯粹的学习上,应当让学生德智齐发展,获取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这才是交给国家社会合格的毕业生。
关于专业培养问题,我想说的是,教学安排要符合教材实际,不能盲目压缩课时,为了课程进度,学生的课下压力陡增,如果要想做到精通的话,只有牺牲其他时间来学习,这样如何提高综合素质;而课外活动较多的人便只能把目标定位在不挂科上,怎敢祈求优秀。同时课程的安排也要符合专业实际,某些专业根本用不到的课程的部分内容可否不学,如大学物理的某些部分;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可以在通识课中适当安排一下;增加实验(实践)的课时,做到学以致用,并且改变实验考核的松散现状;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讲授基础课时介绍其应用,像我们在学习积分变换时,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又很难,学的便不扎实,现在用到了只能靠自学来强化,增加了专业课的压力。而且我也希望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应当把专业的具体培养及教学计划通报给学生(其实这本身就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的放矢,不再被牵着鼻子走,永远落后于时代,而养成一种超前主动的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首先从意识上就击败了对手,专业技能也会较强。
最后是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些教材不合理,像英语,甚至授课老师都向学生抱怨教材枯燥乏味;有的专业课教材早已落后于科研与社会生产,上课只能靠教师补充,比如计算机软件基础。因此我建议每年的教材征订应当是教师群体与教材科协商决定,并且要以教师意见为重点,综合规划本课程的培养计划。再比如图书馆可供借阅的资源过少,过旧,资源配备比例不合理,许多过时的外语辅导书占了较大空间,而与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相关的资料较少,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作用较小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希望学校与外校图书馆多做交流合作,在学生群体中调查学生的需求,综合配备图书馆的资源。还有就是要多在高年级搞一些体育活动,因为许多同学的身体素质已严重下降,这样怎么去迎接未来在社会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