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飞
近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发现亡国失位之主,大多有才。他们之所以丢掉“大位”,甚至失去“无限江山”,甚至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是因为没有某类政客的圆滑狡诈乃至残忍铁腕,不爱逻辑推理与缜密思维,总而言之,他们为“性情中人”,见不得刀光剑影。统治天下与吟风弄月毕竟是两码事。不管多么地心雄万夫,睥睨天下,终究是纸上谈兵,并不实用,应了“百无一用是文人”那句话。难怪郑板桥说:诗人杜牧之、温飞卿为天子,亦是破国亡身。也有人行,但却少得很,譬如曹阿瞒,譬如乾隆爷,等等。
卡特也写诗。《卡特诗选》最近出版,这对我来说可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并觉得有话要说一不以评论家而以一个曾在美国卡特中心与作者有过“神交”以及在母校南京大学与译者有过“对谈”这一特殊身份,说点感性多于理性的闲话。卡特在连任竞选中败给里根后,当众流泪的镜头我还记忆犹新,真乃“性情中人”也!虽说,美国的卡特与中国的废帝没有可比性,他的下台,貌似吃亏,其实是福。让人想起郑板桥关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的感叹。我想进一步引伸开去:“上台难,下台难,由上台转为下台更难。”国人爱以“领袖”来称呼某一类人,我想对于卡特,可能还是称之为“前总统”或“国务活动家”为宜。同理而论,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隋炀帝也不能称为“领袖”,只有称为“君主”或“废帝”。个中缘由,读者应能分别加以体味。
1987年春夏之交,本人有幸瞻仰过卡特中心。在美国,为每一任下台总统建立纪念中心,几乎已成惯例了。这类机构在当地通常称为某某图书馆。卡特图书馆在亚市郊外,开车去一会就可到达。步入展厅,我们没有功夫细读书架上浩繁的书帙卷册,只是依次观看那些记录卡特生平与政绩的照片和录像镜头。卡特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佐治亚州州长,他主要是骑自行车、坐大卡车走遍全州开展竞选活动的。那时,他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农场主,以出产花生闻诸方圆。他由平民升为总统,又由总统降为平民。时下,他旧业重操,间或做做木匠,间或做做国际和事佬,活得挺自在。美国朋友谈起卡特前总统时,大多称道其努力促成埃及、以色列双方签署戴维营和约之事,并称道其为营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质所作的种种尝试……但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客人记忆犹新的是,卡特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名义于1979年元旦通过电波宣布美中建交一事。此后不久,他又在华府接待了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卡特总统中心,我们亲眼见到了他和邓小平的合影以及中方赠送的那只精美瓷盘。
咱们来读读卡特的诗歌,看看出现在《蕾切尔》中的女主人形象吧:她依然是一个可爱的人,/她的围裙由于装了一听啤酒/荡了下来,她总是笑谈/过去的好时光,告诉我/她认为我应当在华盛顿做什么,/那时我在那里工作。
我从她身上联想到作者本人。他说起“过去的好时光”时,哪像李后主“不堪回首月明中”那种悲凉口气?卡特有颗平常心,难能可贵呀!他在即将离开白宫椭圆办公室前说:“再过几天,我就卸下此处的公职,重新戴上公民的头衔,它在我们这个民主社会是唯一高于总统之位的称号呢。”卡特今天得到的爱戴和尊敬反而胜过他当总统之时。美利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马克’罗泽尔指出,时间证明对卡特的总统后遗症有良好疗效。他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人们的事后认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不止一次在外交政策出现燃眉之急时求教于卡特这位可以信赖的顾问。罗泽尔说,改变的不是卡特,他还是老样子。
卡特说:“我现在没有任何权力。我没有当总统时的资源和金钱。但我的确有很大影响力,特别是在国外。我可以促使人们去为自己做事。在许多方面,我离开白宫后的工作经历的确是我一生中最令人满足的阶段。是的,现在比当总统时更有成效。”
综观我们这里的情状,不禁想起一句西谚:“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于是,戏拟半阙“沁园春”如下:权重无限招摇/让多少贪官竞落帽/惜青山子善/带头引颈/长清克杰/跟着报到/一代新锐/沪上良宇/社保基金也敢捞/俱倒矣/数本色人物/卡特没挑!
《卡特诗选》的译者张子清教授也是性情中人,难怪他把卡特的诗作传译得这么精到。用他的话说:“滔滔不绝的雄辩的演说是能反映一个总统的雄才大略和热情洋溢的才华,但出自内心深处的朴素诗句却更能反映他的人格魅力。”“性情中人”写,“性情中人”译。读读想想,不亦快哉!
编辑:陈畅鸣
□ 王雪飞
近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发现亡国失位之主,大多有才。他们之所以丢掉“大位”,甚至失去“无限江山”,甚至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是因为没有某类政客的圆滑狡诈乃至残忍铁腕,不爱逻辑推理与缜密思维,总而言之,他们为“性情中人”,见不得刀光剑影。统治天下与吟风弄月毕竟是两码事。不管多么地心雄万夫,睥睨天下,终究是纸上谈兵,并不实用,应了“百无一用是文人”那句话。难怪郑板桥说:诗人杜牧之、温飞卿为天子,亦是破国亡身。也有人行,但却少得很,譬如曹阿瞒,譬如乾隆爷,等等。
卡特也写诗。《卡特诗选》最近出版,这对我来说可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并觉得有话要说一不以评论家而以一个曾在美国卡特中心与作者有过“神交”以及在母校南京大学与译者有过“对谈”这一特殊身份,说点感性多于理性的闲话。卡特在连任竞选中败给里根后,当众流泪的镜头我还记忆犹新,真乃“性情中人”也!虽说,美国的卡特与中国的废帝没有可比性,他的下台,貌似吃亏,其实是福。让人想起郑板桥关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的感叹。我想进一步引伸开去:“上台难,下台难,由上台转为下台更难。”国人爱以“领袖”来称呼某一类人,我想对于卡特,可能还是称之为“前总统”或“国务活动家”为宜。同理而论,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隋炀帝也不能称为“领袖”,只有称为“君主”或“废帝”。个中缘由,读者应能分别加以体味。
1987年春夏之交,本人有幸瞻仰过卡特中心。在美国,为每一任下台总统建立纪念中心,几乎已成惯例了。这类机构在当地通常称为某某图书馆。卡特图书馆在亚市郊外,开车去一会就可到达。步入展厅,我们没有功夫细读书架上浩繁的书帙卷册,只是依次观看那些记录卡特生平与政绩的照片和录像镜头。卡特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佐治亚州州长,他主要是骑自行车、坐大卡车走遍全州开展竞选活动的。那时,他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农场主,以出产花生闻诸方圆。他由平民升为总统,又由总统降为平民。时下,他旧业重操,间或做做木匠,间或做做国际和事佬,活得挺自在。美国朋友谈起卡特前总统时,大多称道其努力促成埃及、以色列双方签署戴维营和约之事,并称道其为营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质所作的种种尝试……但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客人记忆犹新的是,卡特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名义于1979年元旦通过电波宣布美中建交一事。此后不久,他又在华府接待了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卡特总统中心,我们亲眼见到了他和邓小平的合影以及中方赠送的那只精美瓷盘。
咱们来读读卡特的诗歌,看看出现在《蕾切尔》中的女主人形象吧:她依然是一个可爱的人,/她的围裙由于装了一听啤酒/荡了下来,她总是笑谈/过去的好时光,告诉我/她认为我应当在华盛顿做什么,/那时我在那里工作。
我从她身上联想到作者本人。他说起“过去的好时光”时,哪像李后主“不堪回首月明中”那种悲凉口气?卡特有颗平常心,难能可贵呀!他在即将离开白宫椭圆办公室前说:“再过几天,我就卸下此处的公职,重新戴上公民的头衔,它在我们这个民主社会是唯一高于总统之位的称号呢。”卡特今天得到的爱戴和尊敬反而胜过他当总统之时。美利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马克’罗泽尔指出,时间证明对卡特的总统后遗症有良好疗效。他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人们的事后认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不止一次在外交政策出现燃眉之急时求教于卡特这位可以信赖的顾问。罗泽尔说,改变的不是卡特,他还是老样子。
卡特说:“我现在没有任何权力。我没有当总统时的资源和金钱。但我的确有很大影响力,特别是在国外。我可以促使人们去为自己做事。在许多方面,我离开白宫后的工作经历的确是我一生中最令人满足的阶段。是的,现在比当总统时更有成效。”
综观我们这里的情状,不禁想起一句西谚:“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于是,戏拟半阙“沁园春”如下:权重无限招摇/让多少贪官竞落帽/惜青山子善/带头引颈/长清克杰/跟着报到/一代新锐/沪上良宇/社保基金也敢捞/俱倒矣/数本色人物/卡特没挑!
《卡特诗选》的译者张子清教授也是性情中人,难怪他把卡特的诗作传译得这么精到。用他的话说:“滔滔不绝的雄辩的演说是能反映一个总统的雄才大略和热情洋溢的才华,但出自内心深处的朴素诗句却更能反映他的人格魅力。”“性情中人”写,“性情中人”译。读读想想,不亦快哉!
编辑:陈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