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维 [1**********]
2014年11月26日
《自杀论》读书笔记
涂尔干的自杀论是社会学专著的名篇。
书的导论部分,作者首先对于本文中(社会学研究中)的自杀确定了范畴,以便区分“日常语言中的自杀”。他指出:
任何由死者自己所采取的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都叫做自杀。1
而后,作者转而提出这个定义的不足之处,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精确的版本: 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2
这两个定义体现了涂尔干在社会学研究中注重被研究体范畴的理念。
虽然这个定义下点自杀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涂尔干指出了自杀有其社会性质,他列举了很多数据,但详细的分析还在后面正文里的论述。
第一编里涂尔干展开论述了影响自杀的非社会因素:心理变态、种族、遗传和自然因素等。首先第一章,涂尔干试图证明心理变态不是自杀的决定性因素。他首先遇到了一种观点:自杀是一种个人的疾病。对于这个观点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辩护: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错乱,或自杀是精神错乱之中的一个插曲。 1
2 涂尔干,2013:9 涂尔干,2013:11
涂尔干运用定义-假设-证明方法,先把自杀狂归结为偏执狂,再证明偏执狂的不存在,继而推演出自杀狂的不存在,从而说明:自杀不是一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精神错乱。
但是,自杀只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发生还是有可能的。据此,涂尔干要发掘自杀在精神错乱时所采取的形式,以此论证自杀不只是精神错乱的特殊产物,他将自杀分为四种:狂躁性自杀、犹豫性自杀、强迫性自杀(焦虑性自杀)和冲动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杀。并总结出所有精神错乱下产生的自杀都没有任何动机,因此,精神错乱的自杀不同于其他自杀。我们不能把精神错乱作为引起自杀的决定性因素。涂尔干在论证这点上举了男性与女性、犹太教徒与非犹太教徒等一些例子,通过对精神错乱和自杀在数值上的无规律无联系性的揭示来证明在实际上两者的不相干,这是他社会学研究上实证主义的一个体现。
第二章里涂尔干抛开了心理变态这个变量,研究正常心理下种族与遗传对于自杀的影响。同样的,涂尔干继续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定义-假设-证明,列举了大量数据证明种族不是一个影响自杀的变量,遗传同理。
第三章中,涂尔干着重讲自然因素和自杀的联系。他指出:
总之,我们首先证实了自然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解释每月或每个季节自杀人数的变化。现在我们懂得了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性质,应该朝什么方向去找出这些原因,而这个积极的成果肯定了我们的批判性考察的结论。如果说自杀的人数从1月到7月变得越来越多,这不是因为炎热扰乱了人的机体,而是因为社会生活越来越繁忙。毫无疑问,社会生活之所以繁忙,是因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等使社会生活比在冬季更容易展开。但是,直接刺激社会生活的不是物理环境;影响自杀人数多少的尤其不是物理环境。自杀人数的多少取决于社会条件。3
第四章中,涂尔干论证了仿效和自杀的联系:仿效只是使某种状态更加明显,而这种状态才是自杀的真正原因。
3 涂尔干,2013:104-105
通过对非社会因素对自杀决定性影响的否定,涂尔干在第二编引出了其对自杀社会性因素的论述。根据排除法,自杀的原因就是社会原因。根据这个原因,他把自杀分为了三种基本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反常的自杀。
在利己主义自杀这一部分涂尔干提出了三个命题: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宗教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政治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4
在利他主义自杀这一部分,涂尔干指出:这个情况下恰好相反,个人与社会融合的越充分,自杀率就越高。因为这种类型自杀的自杀者过分地投入到社会中,他们认为有时候他们有责任牺牲个人利益去满足社会利益,于是选择了自杀。
反常的自杀则是社会剧变造成的,涂尔干继续列举了很多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假说。
第二编最后涂尔干探讨了混合型的自杀,即以上这三种要素的其中任意两种组合起来而产生的。他说:
这些就是自杀的一般特点,也就是直接由社会原因产生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特定的情况下个性化时,根据自杀者的个性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而有各种复杂的变化。但是,在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组合中,我们总是能够重新发现这些基本的形式。5
在第三编中,涂尔干指出自杀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自杀研究的社会因素意义。对自杀这个社会现象作出了总结。
涂尔干的《自杀论》之所以经典,固然来源于其提出的创见性的观点,对于自杀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因素的分析,但同样也是在于其研究方法的道地(社会学范畴的实证主义思想、各种定量研究数据分析、定义-假设-证明的理论推演模型)。同样,本书的思路也非常清晰,通过对自杀原因的分析引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分析,再到对4
5 涂尔干,2013:214 涂尔干,2013:318
社会现象的分析,不一而足。涂尔干及其注重经验材料的分析,从那么多表格数据就能看出。
涂尔干的《自杀论》不仅是研究反常行为的名作(在现象层面上),更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在方法论层面上)。
刘斯维 [1**********]
2014年11月26日
《自杀论》读书笔记
涂尔干的自杀论是社会学专著的名篇。
书的导论部分,作者首先对于本文中(社会学研究中)的自杀确定了范畴,以便区分“日常语言中的自杀”。他指出:
任何由死者自己所采取的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都叫做自杀。1
而后,作者转而提出这个定义的不足之处,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精确的版本: 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2
这两个定义体现了涂尔干在社会学研究中注重被研究体范畴的理念。
虽然这个定义下点自杀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涂尔干指出了自杀有其社会性质,他列举了很多数据,但详细的分析还在后面正文里的论述。
第一编里涂尔干展开论述了影响自杀的非社会因素:心理变态、种族、遗传和自然因素等。首先第一章,涂尔干试图证明心理变态不是自杀的决定性因素。他首先遇到了一种观点:自杀是一种个人的疾病。对于这个观点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辩护: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错乱,或自杀是精神错乱之中的一个插曲。 1
2 涂尔干,2013:9 涂尔干,2013:11
涂尔干运用定义-假设-证明方法,先把自杀狂归结为偏执狂,再证明偏执狂的不存在,继而推演出自杀狂的不存在,从而说明:自杀不是一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精神错乱。
但是,自杀只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发生还是有可能的。据此,涂尔干要发掘自杀在精神错乱时所采取的形式,以此论证自杀不只是精神错乱的特殊产物,他将自杀分为四种:狂躁性自杀、犹豫性自杀、强迫性自杀(焦虑性自杀)和冲动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杀。并总结出所有精神错乱下产生的自杀都没有任何动机,因此,精神错乱的自杀不同于其他自杀。我们不能把精神错乱作为引起自杀的决定性因素。涂尔干在论证这点上举了男性与女性、犹太教徒与非犹太教徒等一些例子,通过对精神错乱和自杀在数值上的无规律无联系性的揭示来证明在实际上两者的不相干,这是他社会学研究上实证主义的一个体现。
第二章里涂尔干抛开了心理变态这个变量,研究正常心理下种族与遗传对于自杀的影响。同样的,涂尔干继续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定义-假设-证明,列举了大量数据证明种族不是一个影响自杀的变量,遗传同理。
第三章中,涂尔干着重讲自然因素和自杀的联系。他指出:
总之,我们首先证实了自然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解释每月或每个季节自杀人数的变化。现在我们懂得了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性质,应该朝什么方向去找出这些原因,而这个积极的成果肯定了我们的批判性考察的结论。如果说自杀的人数从1月到7月变得越来越多,这不是因为炎热扰乱了人的机体,而是因为社会生活越来越繁忙。毫无疑问,社会生活之所以繁忙,是因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等使社会生活比在冬季更容易展开。但是,直接刺激社会生活的不是物理环境;影响自杀人数多少的尤其不是物理环境。自杀人数的多少取决于社会条件。3
第四章中,涂尔干论证了仿效和自杀的联系:仿效只是使某种状态更加明显,而这种状态才是自杀的真正原因。
3 涂尔干,2013:104-105
通过对非社会因素对自杀决定性影响的否定,涂尔干在第二编引出了其对自杀社会性因素的论述。根据排除法,自杀的原因就是社会原因。根据这个原因,他把自杀分为了三种基本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反常的自杀。
在利己主义自杀这一部分涂尔干提出了三个命题: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宗教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
自杀人数的多少与政治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4
在利他主义自杀这一部分,涂尔干指出:这个情况下恰好相反,个人与社会融合的越充分,自杀率就越高。因为这种类型自杀的自杀者过分地投入到社会中,他们认为有时候他们有责任牺牲个人利益去满足社会利益,于是选择了自杀。
反常的自杀则是社会剧变造成的,涂尔干继续列举了很多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假说。
第二编最后涂尔干探讨了混合型的自杀,即以上这三种要素的其中任意两种组合起来而产生的。他说:
这些就是自杀的一般特点,也就是直接由社会原因产生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特定的情况下个性化时,根据自杀者的个性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而有各种复杂的变化。但是,在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组合中,我们总是能够重新发现这些基本的形式。5
在第三编中,涂尔干指出自杀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自杀研究的社会因素意义。对自杀这个社会现象作出了总结。
涂尔干的《自杀论》之所以经典,固然来源于其提出的创见性的观点,对于自杀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因素的分析,但同样也是在于其研究方法的道地(社会学范畴的实证主义思想、各种定量研究数据分析、定义-假设-证明的理论推演模型)。同样,本书的思路也非常清晰,通过对自杀原因的分析引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分析,再到对4
5 涂尔干,2013:214 涂尔干,2013:318
社会现象的分析,不一而足。涂尔干及其注重经验材料的分析,从那么多表格数据就能看出。
涂尔干的《自杀论》不仅是研究反常行为的名作(在现象层面上),更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在方法论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