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研究

  文东极岛位于舟山群岛新区最东端的偏远海岛,是中国海洋最东的边境乡镇,本文研究的核心命题是探讨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协调性发展性。运用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修复生态学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东极岛植被、水体、裸岩潮间带等生态修复方法,科学定位该岛旅游主体功能,解决开发过程中的保护,实现生态修复与推进旅游建设的协调发展。

  背景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后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被赋予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成为中国唯一拥有正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国家级新区。根据《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点,未来一系列大发展大变革将在舟山呈现出巨大的想象和施展空间。

  舟山群岛新区有1390个岛屿及其邻近海域,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其中偏远海岛数量众多,区位特殊、资源丰富,权益价值巨大,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东极岛是舟山群岛中最东侧的偏远海岛,名符其实的“东海极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和天然的原生态海岛环境,但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环境容量差,经济发展粗犷缓慢。在高歌猛进的舟山海岛开发建设中,东极岛开发正蓬勃推进,延续了上百年历史的偏远东极海岛传统原生态风貌正面临着急剧挑战,承载的海岛海洋文化传统正迅速消失。

  偏远海岛如何开发利用?偏远海岛如何保护?这是海岛管理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我国海岛管理、开发、建设与保护调研、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做得比较粗糙,没有系统和详细的战略思想。海岛是相对复杂脆弱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旅游开发与其他经济活动日益增强,海岛一些生态系统受损,一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干扰,出现生态状况恶化现象。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偏远海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协调性发展问题是本本阐述的核心主题。

  东极岛生态现状与国内海岛旅游开发模式

  东极地处浙江舟山群岛东部中街山列岛,东临东海,北接岱衢洋,是中国海洋最东端的边境岛屿,名符其实的“东海极地”,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独特,资源优势显著。东极岛有“云雾岛”美称,每年春、夏岛顶上云雾飘绕,而海岸边却是阳光普照,蔚为奇观。岛礁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海岸蜿蜒曲折,不仅具有浓厚、古朴的渔家特色,更有美不胜收的海岛风光。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碧海、岛礁、海味,且气候宜人,水质清澈,海岛上奇山峻岩,巧夺天工。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古朴浓郁的渔家文化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舟山最具海洋文化特色的渔文化。岛上渔家建筑的“石屋群”,沿势而造、层层叠嶂,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这些构成了东极以原生态岛礁及生物资源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但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十分脆弱,随着海洋旅游开发活动日益增强,东极岛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出现海岛环境日益恶化现象:①大批原生态渔村石屋建筑空置倒塌、缺少修缮维护,②海岛道路狭窄,地形崎岖陡峭,公路少、行路困难,③生态系统脆弱,山坡陡峭,土壤缺乏,黄土裸露,秃石林立,水土保持、土壤资源养护和植树绿化应是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工作。④海岸礁石众多,侵蚀严重,土壤有红壤和滨海盐土两大类,土种有棕黄泥砂土和砾石滩涂。⑤植被现状粗糙杂乱,且多石质地貌,补苗覆绿难

  度大。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东极海洋公园建设,逐步完成海洋科普教育区、海钓潜水体验区、游览观光休闲区、海岛渔民画创作区、海岛渔家乐度假区等设施和景点建设,完善海洋公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海岛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护类型。

  海岛旅游是世界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具有新兴、吸引游人的娱乐理念。因为海岛被海围绕,其原生态环境非常独特,充满神秘、探险和静谧,且海岛原住居民特殊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等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90年代初,我国海岛开发多集中于海滩天然资源优良的地区,当时海滩是海岛旅游的重要资源。2004年,杨效忠、陆林等开始以舟山群岛为典型,研究海岛资源复合型旅游地,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阐述了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空间结构化的途径。实现区域联合开发是解决替代性竞争的关键。2008年,冯学钢依据世界海滨岛和港口发展经验,认为舟山嵊泗列岛应实施桥-港-景旅游联动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型旅游空间格局,带动周边岛屿和海域的开发。当今,海岛生态旅游成为 了海岛旅游研究的热点。岑博雄以北海涠洲岛为例,提出了旅游生态岛的概念形成较完整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思路。未来无居民海岛旅游将是今后海岛旅游开发的重点

  之一。

  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研究

  东极岛旅游处于尚未整体开发状态,其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亟待修缮保护。本文着重研究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并运用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修复生态学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东极岛生态旅游的适度开发。科学定位东极岛旅游的主体功能,解决开发过程中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实现生态修复与推进旅游建设的协调发展。

  1.东极岛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东极岛海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容量差,人为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旅游开发对海岛礁石、海岸线、地表水文和土壤植被等都带来巨大影响,有如下几点:

  ①旅游开发带来大量客流量,需要海岛淡水资源充沛,故海岛上旅游用水供需非常矛盾。由于人工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引起海水入侵,直接威胁地面植物生长。如果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饮用水需要通过船运来解决,将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同时,游客容量增多给偏远海岛带来许多生活垃圾,如饮料瓶、塑料包装袋等都是不法天然降解的垃圾。东极岛的垃圾处理能力处于薄弱状态,极易引起旅游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②由于旅游开发和建设活动的大量介入,东极岛原有有限的山体及植被遭破坏、砍伐,土壤直接裸露将受海风侵蚀,严重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也对东极岛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石屋建筑群带来直接的损坏性影响,如推倒石屋在地基上重盖建筑物与荒废一批石屋群等鲁莽行为。且新建建筑的风格单调无生气,与东极岛沉淀百年的传统风貌极不

  统一。

  ③东极岛旅游业发展必然给海岛人民织网捕鱼的传统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现代商业经济的辐射下,东极岛独特的岛居休闲慢生活氛围被打破,导致延续了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民风民俗、海岛生活方式都在逐渐流失。旅游的开发推进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古老东极岛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亦会创造出一条带来发展活力的

  道路。

  2.东极岛生态修复对旅游开发的影响

  东极岛生态修复是我国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的要求。只有保护和修复东极岛的自然生态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旅游的建设与旅游品牌的推广。所以,优美天然的岛礁、蓝天碧海的景观环境是旅游开发的根本,没有重视东极岛生态修复保护的工作将给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带来巨大的阻碍。

  海岛生态修复需要长期、稳定的培养与阶段性实施的修复计划,其中要求旅游带前期规划为东极岛生态修复提供便利条件。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海岛基地中,东极岛旅游开发需配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条件许可,禁止在生态系统特别脆弱的海岛基地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这些都是海岛生态修复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3.两者相互和谐共生

  旅游开发是东极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路。岛屿劳动力的锐减、经济发展的迟缓是东极岛的现状,挖掘海岛优势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是东极岛走向海洋经济时代的主要途径。所以,东极岛旅游开发与生态修复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只有良好的把握双方协调关系,促进两者相互和谐共生才能使东极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为了达到两者的相互和谐促进,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优先确定保护东极岛自然生态环境的主旨,对岛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保护。实地调研,解读现状,总体研判东极岛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东极岛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基础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对东极岛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的比较。并着重分层修复海岛植被与潮间带,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海岛生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态修复方法有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再植等。然后,在条件许可的场地分批点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的过程中需随时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检验,避免急功近利的地毯式铺开建设活动,对重要开发节点从不同专业角度多次论证其可行性。其次,海岛生态旅游是“欣赏自然美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强调对环境的关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保护具有特色的生物学、生态学或人文价值的地区,以回归自然为基调,将游客与景区居民当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令游客在游赏中受到生态知识教育。达到两者真正的协调

  发展。

  提出东极岛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战略构想

  东极岛岛屿面积小,地域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构成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稳定性差,是个相对独立、脆弱的的地理区域。其生态系统生脆弱,保护难度大,容易因无序无度开发而遭到破坏。本文研究宏观上优化东极岛海岛景观生态格局,微观上协调控制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恢复海岛景观系统的健康,并提升其自然与人文景 观的和谐性、优美性,增强海岛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其旅游吸引力。提出以下战略构想:a、根据东极群岛中各个海岛的自然条件进行适宜性规划开发,b、充分发挥岛、海、陆统筹与协调开发,c、强调和重视东极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保护,d、推广东极岛生态旅游产品就是开发与保护,e、东极岛海岛的基本功能与兼容功能协调发展。

  在东极岛推进海洋资源开发、海岛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建设,规划东极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统筹推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切实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岛礁海湾、海岛植被等海岛自然风景资源,尝试创新东极岛旅游综合保护与开发试验模式、创建生态和谐、山水秀美、人海亲近的海岛旅游天堂。避免对海岛、海洋天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和利用东极岛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人海和谐、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项目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课题:舟山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研究(编号Y201328388)、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重点项目:肌理控制下浙江舟山偏远型海岛生态修复与更新研究(编号2013Z89)、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海岛肌理的传承与织补――中街山列岛。

  文东极岛位于舟山群岛新区最东端的偏远海岛,是中国海洋最东的边境乡镇,本文研究的核心命题是探讨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协调性发展性。运用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修复生态学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东极岛植被、水体、裸岩潮间带等生态修复方法,科学定位该岛旅游主体功能,解决开发过程中的保护,实现生态修复与推进旅游建设的协调发展。

  背景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后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被赋予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成为中国唯一拥有正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国家级新区。根据《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点,未来一系列大发展大变革将在舟山呈现出巨大的想象和施展空间。

  舟山群岛新区有1390个岛屿及其邻近海域,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其中偏远海岛数量众多,区位特殊、资源丰富,权益价值巨大,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东极岛是舟山群岛中最东侧的偏远海岛,名符其实的“东海极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和天然的原生态海岛环境,但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环境容量差,经济发展粗犷缓慢。在高歌猛进的舟山海岛开发建设中,东极岛开发正蓬勃推进,延续了上百年历史的偏远东极海岛传统原生态风貌正面临着急剧挑战,承载的海岛海洋文化传统正迅速消失。

  偏远海岛如何开发利用?偏远海岛如何保护?这是海岛管理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我国海岛管理、开发、建设与保护调研、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做得比较粗糙,没有系统和详细的战略思想。海岛是相对复杂脆弱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旅游开发与其他经济活动日益增强,海岛一些生态系统受损,一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干扰,出现生态状况恶化现象。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偏远海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协调性发展问题是本本阐述的核心主题。

  东极岛生态现状与国内海岛旅游开发模式

  东极地处浙江舟山群岛东部中街山列岛,东临东海,北接岱衢洋,是中国海洋最东端的边境岛屿,名符其实的“东海极地”,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独特,资源优势显著。东极岛有“云雾岛”美称,每年春、夏岛顶上云雾飘绕,而海岸边却是阳光普照,蔚为奇观。岛礁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海岸蜿蜒曲折,不仅具有浓厚、古朴的渔家特色,更有美不胜收的海岛风光。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碧海、岛礁、海味,且气候宜人,水质清澈,海岛上奇山峻岩,巧夺天工。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古朴浓郁的渔家文化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舟山最具海洋文化特色的渔文化。岛上渔家建筑的“石屋群”,沿势而造、层层叠嶂,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这些构成了东极以原生态岛礁及生物资源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但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十分脆弱,随着海洋旅游开发活动日益增强,东极岛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出现海岛环境日益恶化现象:①大批原生态渔村石屋建筑空置倒塌、缺少修缮维护,②海岛道路狭窄,地形崎岖陡峭,公路少、行路困难,③生态系统脆弱,山坡陡峭,土壤缺乏,黄土裸露,秃石林立,水土保持、土壤资源养护和植树绿化应是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工作。④海岸礁石众多,侵蚀严重,土壤有红壤和滨海盐土两大类,土种有棕黄泥砂土和砾石滩涂。⑤植被现状粗糙杂乱,且多石质地貌,补苗覆绿难

  度大。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东极海洋公园建设,逐步完成海洋科普教育区、海钓潜水体验区、游览观光休闲区、海岛渔民画创作区、海岛渔家乐度假区等设施和景点建设,完善海洋公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海岛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护类型。

  海岛旅游是世界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具有新兴、吸引游人的娱乐理念。因为海岛被海围绕,其原生态环境非常独特,充满神秘、探险和静谧,且海岛原住居民特殊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等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90年代初,我国海岛开发多集中于海滩天然资源优良的地区,当时海滩是海岛旅游的重要资源。2004年,杨效忠、陆林等开始以舟山群岛为典型,研究海岛资源复合型旅游地,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阐述了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空间结构化的途径。实现区域联合开发是解决替代性竞争的关键。2008年,冯学钢依据世界海滨岛和港口发展经验,认为舟山嵊泗列岛应实施桥-港-景旅游联动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型旅游空间格局,带动周边岛屿和海域的开发。当今,海岛生态旅游成为 了海岛旅游研究的热点。岑博雄以北海涠洲岛为例,提出了旅游生态岛的概念形成较完整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思路。未来无居民海岛旅游将是今后海岛旅游开发的重点

  之一。

  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研究

  东极岛旅游处于尚未整体开发状态,其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亟待修缮保护。本文着重研究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并运用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修复生态学和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东极岛生态旅游的适度开发。科学定位东极岛旅游的主体功能,解决开发过程中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实现生态修复与推进旅游建设的协调发展。

  1.东极岛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东极岛海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容量差,人为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旅游开发对海岛礁石、海岸线、地表水文和土壤植被等都带来巨大影响,有如下几点:

  ①旅游开发带来大量客流量,需要海岛淡水资源充沛,故海岛上旅游用水供需非常矛盾。由于人工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引起海水入侵,直接威胁地面植物生长。如果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饮用水需要通过船运来解决,将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同时,游客容量增多给偏远海岛带来许多生活垃圾,如饮料瓶、塑料包装袋等都是不法天然降解的垃圾。东极岛的垃圾处理能力处于薄弱状态,极易引起旅游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②由于旅游开发和建设活动的大量介入,东极岛原有有限的山体及植被遭破坏、砍伐,土壤直接裸露将受海风侵蚀,严重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也对东极岛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石屋建筑群带来直接的损坏性影响,如推倒石屋在地基上重盖建筑物与荒废一批石屋群等鲁莽行为。且新建建筑的风格单调无生气,与东极岛沉淀百年的传统风貌极不

  统一。

  ③东极岛旅游业发展必然给海岛人民织网捕鱼的传统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现代商业经济的辐射下,东极岛独特的岛居休闲慢生活氛围被打破,导致延续了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民风民俗、海岛生活方式都在逐渐流失。旅游的开发推进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古老东极岛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亦会创造出一条带来发展活力的

  道路。

  2.东极岛生态修复对旅游开发的影响

  东极岛生态修复是我国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的要求。只有保护和修复东极岛的自然生态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旅游的建设与旅游品牌的推广。所以,优美天然的岛礁、蓝天碧海的景观环境是旅游开发的根本,没有重视东极岛生态修复保护的工作将给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带来巨大的阻碍。

  海岛生态修复需要长期、稳定的培养与阶段性实施的修复计划,其中要求旅游带前期规划为东极岛生态修复提供便利条件。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海岛基地中,东极岛旅游开发需配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条件许可,禁止在生态系统特别脆弱的海岛基地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这些都是海岛生态修复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3.两者相互和谐共生

  旅游开发是东极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路。岛屿劳动力的锐减、经济发展的迟缓是东极岛的现状,挖掘海岛优势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是东极岛走向海洋经济时代的主要途径。所以,东极岛旅游开发与生态修复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只有良好的把握双方协调关系,促进两者相互和谐共生才能使东极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为了达到两者的相互和谐促进,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优先确定保护东极岛自然生态环境的主旨,对岛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保护。实地调研,解读现状,总体研判东极岛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东极岛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基础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对东极岛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的比较。并着重分层修复海岛植被与潮间带,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海岛生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态修复方法有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再植等。然后,在条件许可的场地分批点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的过程中需随时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检验,避免急功近利的地毯式铺开建设活动,对重要开发节点从不同专业角度多次论证其可行性。其次,海岛生态旅游是“欣赏自然美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强调对环境的关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保护具有特色的生物学、生态学或人文价值的地区,以回归自然为基调,将游客与景区居民当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令游客在游赏中受到生态知识教育。达到两者真正的协调

  发展。

  提出东极岛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战略构想

  东极岛岛屿面积小,地域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构成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稳定性差,是个相对独立、脆弱的的地理区域。其生态系统生脆弱,保护难度大,容易因无序无度开发而遭到破坏。本文研究宏观上优化东极岛海岛景观生态格局,微观上协调控制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恢复海岛景观系统的健康,并提升其自然与人文景 观的和谐性、优美性,增强海岛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其旅游吸引力。提出以下战略构想:a、根据东极群岛中各个海岛的自然条件进行适宜性规划开发,b、充分发挥岛、海、陆统筹与协调开发,c、强调和重视东极岛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保护,d、推广东极岛生态旅游产品就是开发与保护,e、东极岛海岛的基本功能与兼容功能协调发展。

  在东极岛推进海洋资源开发、海岛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建设,规划东极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统筹推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切实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岛礁海湾、海岛植被等海岛自然风景资源,尝试创新东极岛旅游综合保护与开发试验模式、创建生态和谐、山水秀美、人海亲近的海岛旅游天堂。避免对海岛、海洋天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和利用东极岛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人海和谐、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项目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课题:舟山偏远海岛东极岛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性研究(编号Y201328388)、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重点项目:肌理控制下浙江舟山偏远型海岛生态修复与更新研究(编号2013Z89)、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海岛肌理的传承与织补――中街山列岛。


相关文章

  • 舟山偏远海岛东极岛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定位研究
  • 摘 要:本文通过对舟山偏远海岛东极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基于国际化角度的全新审视,尝试提出一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海岛旅游开发的模式――情景海岛旅游模式,并初步扩展其旅游开发的功能板块及主题定位策划. 关键词:海岛:生态:旅游:情 ...查看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文 本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查看


  •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来源: 中国海洋报 更新时间: 2012-04-18 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公开版)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 ...查看


  • 舟山市普陀区人代会"十二五"规划纲要
  • 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 ...查看


  • 海岛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 第27卷第9期2012年9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Vol.27,No.9Sep .2012 海岛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高艳静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 ...查看


  • 国内海岛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 第4卷第2期 Vol.4No.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年第20082期2008年6月 2008 国内海岛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张广海,王 蕾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文章通过对1994年以来 ...查看


  • 长江经济带如何与"一带一路"贯通
  •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自然区位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条件,是我国贯通战略的"一带一路"的交会点.也是贯通战略中的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 ...查看


  • 2012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 夏宝龙2012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 "十二五&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