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专题的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中有口算和笔算两个教学片段:
口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三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再交流算法,其中引入了直观图;然后对比几种口算方法,寻找其共同点。
笔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五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交流算法,同时理解每种算法的道理;再进行初步练习;又在老师引领下进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的系统梳理;最后对比了直观图、口算和竖式的联系。 请您按每个步骤的学习导引看完四段视频和相关磨课材料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实录中的这两个教学片段,然后任选其一完成如下作业:
①请分析本片段中是怎么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采取了哪些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措施;
②你认为本片段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期待着各位同行参与和指导我们的课例打磨活动,让我们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我看口算环节算理和算法的处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确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是算理为计算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在口算这一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在尝试前明确的提出了思考要求: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口算一下得数。把你的口算的方法简要的记录在练习本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在要求学生记录口算的方法本身就是让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初次结合,接着提出: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这个理论支撑就是算理的雏形。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本节课直观图的出现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支撑又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的正确的方向。
本节课,刘老师正是利用自主探索——交流——验证这一思路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索算法,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算理,最后得出了优质的算法。
我的思考:
在口算教学这个环节,学生展示出来的这个方法比较单一,都是采用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后分别计算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直观图的出现干扰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另外在评课环节,张老师提到,有的学生
采用了23*2*6的方法,但是老师没有发现,也没有展示出来,这里是否是个缺憾?
在本专题的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中有口算和笔算两个教学片段:
口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三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再交流算法,其中引入了直观图;然后对比几种口算方法,寻找其共同点。
笔算环节,主要经历了五个步骤:先由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交流算法,同时理解每种算法的道理;再进行初步练习;又在老师引领下进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的系统梳理;最后对比了直观图、口算和竖式的联系。 请您按每个步骤的学习导引看完四段视频和相关磨课材料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实录中的这两个教学片段,然后任选其一完成如下作业:
①请分析本片段中是怎么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采取了哪些促使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措施;
②你认为本片段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期待着各位同行参与和指导我们的课例打磨活动,让我们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我看口算环节算理和算法的处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确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是算理为计算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在口算这一环节中,刘老师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在尝试前明确的提出了思考要求: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口算一下得数。把你的口算的方法简要的记录在练习本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在要求学生记录口算的方法本身就是让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初次结合,接着提出: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这个理论支撑就是算理的雏形。
在交流口算方法时,刘老师有目的地先交流“23×10=230,23×2=46,230+46=276”的口算过程,并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就变得简单了。本节课直观图的出现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支撑又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的正确的方向。
本节课,刘老师正是利用自主探索——交流——验证这一思路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索算法,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算理,最后得出了优质的算法。
我的思考:
在口算教学这个环节,学生展示出来的这个方法比较单一,都是采用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后分别计算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直观图的出现干扰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另外在评课环节,张老师提到,有的学生
采用了23*2*6的方法,但是老师没有发现,也没有展示出来,这里是否是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