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军兴国为己任 推进军事科技创新 《求是》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载设为首页 我来添加
加入收藏
邮件列表
分类导读杂志论坛时事政治健康体育管理财经时尚生活社会科学现代文学科普科技史地人文综合文化综合艺术金月芽BBS
标题 刊名 作者 拼音顺序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政治 > 党 政 > 《求是》 > 2008年第1期推荐文章: 新浪VIVI 365KEY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以强军兴国为己任 推进军事科技创新
■ 温熙森 徐一天
《求是》 2008年第1期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肩负着培养军队高级科技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大使命,推进军事科技自主创新责无旁贷。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需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以银河系列计算机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军事科技创新成果。
一、着眼战略全局,自觉肩负起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使命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各军事大国都把夺取科技优势作为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决定因素,极力巩固其在军事关键技术领域的强国地位。日趋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为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靠别人也是靠不住的。我校把大力推进军事科技创新作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的战略选择,围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技术集聚、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着力突破影响军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组织和参加国家及军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奖1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奖143项,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
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
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是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我校制定了“立足前沿、自主创新、加强基础、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强军兴国”的科技创新方针,在电子信息装备、新概念武器、精确制导等关键领域,有重点地抓好一批对提高我军威慑与实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武器装备研制,有效地保证了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主要环节,实现军事科技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扭住重点难点求突破,抓住主要环节实现整体跃升,是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则。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紧迫需求为牵引,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制约瓶颈作为重点,集中集体的智慧进行攻关。
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作为着力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是提升军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引领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和基础理论问题,牵头承担了多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项目,在光子/声子晶体、量子信息、认知科学等领域抢占先机,为角逐军事技术前沿、掌握武器装备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掌握国防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是军事科技创新的本质所在。我们坚持以“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武器装备预研为重点,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战略高技术探索,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是高速信息网发展的关键设备,研制核心路由器是我校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它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把研制先进武器装备作为重中之重。我军武器装备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把加快研制先进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保证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重点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加紧进行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造和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多项重点装备研制任务,为我军武器装备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作为重要内容。我们把是否能够推动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高作为衡量和检验军事科技创新成效的标准,加大为作战部队服务的力度,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我校进行了多次武器装备发展现状的专题调研,组织了“博导部队行”和博士生“边海防行”、“西部行”等活动,瞄准重点武器装备提供对口维修保障技术服务,解决装备综合保障、一体化训练中的技术难题。
三、着力夯实基础,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军事科技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平台、人才等各个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创新平台,造就一流队伍,努力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明确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为适应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我校坚持学科建设的基础地位,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等多学科门类构成的综合化学科体系,学科专业覆盖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特别是信息学科领域的优势,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
相关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实现了各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在两次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等学科,列在前列,这些学科对加强高性能计算、目标识别、卫星导航、指挥自动化等领域的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技创新平台。按照把学校办成高新技术创新基地的要求,我们提出了“需求牵引、项目带动、多学科支撑”的思路,统筹“十一五”重点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211工程”,围绕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创新需求,面向多学科创新的共性需求,在重点优势领域建设了一批设备体系相对配套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逐步形成了由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构成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
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是军事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我校坚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作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实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强“领军人物”、“科技帅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了一批以“两院”院士为代表、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创新团队。“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全军首届科技创新群体奖。被誉为“军事科技创新青年先锋队”的“目标识别”和“卫星导航”创新团队,在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精确制导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仅“十五”期间就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四、营造环境氛围,有效激发军事科技创新活力
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最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崇尚创新的历史传统优势,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建立健全有利于军事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形成创新思想充分涌流、聪明才智竞相迸发的局面。
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是国防科大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历史传统,结合不同时期肩负的使命任务,持续开展“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教育,增强了新时期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北斗一号”某系统是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的一项核心技术,我校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急,主动请缨担起攻关任务,以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一举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导航定位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建设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我们坚持把推进军事科技创新与建设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奋力攀登、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成为学校推动军事科技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学校每年坚持开展“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电子科技苑、机器人文化节、航天科技文化节等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参与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对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制定完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我们针对军队院校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和实际,
建立健全军事科技创新的运行管理、合作竞争、资源配置、科学考评等机制,使各项政策规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军队政策制度创新相衔接,与学校承担的科技创新任务要求相一致。我们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育才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奖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科研攻关和创新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和重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并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专家教授,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了军事科技创新的发展。
(作者:温熙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徐一天,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委员)
责任编辑:杨中华
--->返回《求是》2008年第1期目录
更多精彩文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求深入见实效紧紧扭住改善民生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小康征程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粮食产量注重人文关怀 促进自身和谐探索新闻管理规律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07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工作领导干部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北京公交降价的深意走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
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杂志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不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请谨慎采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添加内容 | 最近更新 | 刊社管理 期刊杂志论坛 2006-2008 鲁ICP备08002525号
以强军兴国为己任 推进军事科技创新 《求是》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载设为首页 我来添加
加入收藏
邮件列表
分类导读杂志论坛时事政治健康体育管理财经时尚生活社会科学现代文学科普科技史地人文综合文化综合艺术金月芽BBS
标题 刊名 作者 拼音顺序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政治 > 党 政 > 《求是》 > 2008年第1期推荐文章: 新浪VIVI 365KEY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以强军兴国为己任 推进军事科技创新
■ 温熙森 徐一天
《求是》 2008年第1期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肩负着培养军队高级科技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大使命,推进军事科技自主创新责无旁贷。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需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以银河系列计算机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军事科技创新成果。
一、着眼战略全局,自觉肩负起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使命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各军事大国都把夺取科技优势作为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决定因素,极力巩固其在军事关键技术领域的强国地位。日趋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为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靠别人也是靠不住的。我校把大力推进军事科技创新作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的战略选择,围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技术集聚、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着力突破影响军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组织和参加国家及军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奖1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奖143项,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
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
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是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我校制定了“立足前沿、自主创新、加强基础、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强军兴国”的科技创新方针,在电子信息装备、新概念武器、精确制导等关键领域,有重点地抓好一批对提高我军威慑与实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武器装备研制,有效地保证了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主要环节,实现军事科技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扭住重点难点求突破,抓住主要环节实现整体跃升,是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则。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紧迫需求为牵引,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制约瓶颈作为重点,集中集体的智慧进行攻关。
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作为着力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是提升军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引领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和基础理论问题,牵头承担了多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项目,在光子/声子晶体、量子信息、认知科学等领域抢占先机,为角逐军事技术前沿、掌握武器装备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掌握国防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是军事科技创新的本质所在。我们坚持以“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武器装备预研为重点,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战略高技术探索,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是高速信息网发展的关键设备,研制核心路由器是我校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它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把研制先进武器装备作为重中之重。我军武器装备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把加快研制先进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保证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重点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加紧进行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造和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多项重点装备研制任务,为我军武器装备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作为重要内容。我们把是否能够推动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高作为衡量和检验军事科技创新成效的标准,加大为作战部队服务的力度,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我校进行了多次武器装备发展现状的专题调研,组织了“博导部队行”和博士生“边海防行”、“西部行”等活动,瞄准重点武器装备提供对口维修保障技术服务,解决装备综合保障、一体化训练中的技术难题。
三、着力夯实基础,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军事科技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平台、人才等各个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创新平台,造就一流队伍,努力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明确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为适应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我校坚持学科建设的基础地位,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等多学科门类构成的综合化学科体系,学科专业覆盖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特别是信息学科领域的优势,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
相关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实现了各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在两次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等学科,列在前列,这些学科对加强高性能计算、目标识别、卫星导航、指挥自动化等领域的创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技创新平台。按照把学校办成高新技术创新基地的要求,我们提出了“需求牵引、项目带动、多学科支撑”的思路,统筹“十一五”重点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211工程”,围绕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创新需求,面向多学科创新的共性需求,在重点优势领域建设了一批设备体系相对配套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逐步形成了由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构成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
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是军事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我校坚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作为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实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强“领军人物”、“科技帅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了一批以“两院”院士为代表、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创新团队。“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全军首届科技创新群体奖。被誉为“军事科技创新青年先锋队”的“目标识别”和“卫星导航”创新团队,在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精确制导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仅“十五”期间就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四、营造环境氛围,有效激发军事科技创新活力
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最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崇尚创新的历史传统优势,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建立健全有利于军事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形成创新思想充分涌流、聪明才智竞相迸发的局面。
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是国防科大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历史传统,结合不同时期肩负的使命任务,持续开展“哈军工”优良传统和“银河”精神教育,增强了新时期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北斗一号”某系统是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的一项核心技术,我校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急,主动请缨担起攻关任务,以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一举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导航定位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建设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我们坚持把推进军事科技创新与建设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奋力攀登、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成为学校推动军事科技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学校每年坚持开展“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电子科技苑、机器人文化节、航天科技文化节等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参与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对推进军事科技创新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制定完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我们针对军队院校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和实际,
建立健全军事科技创新的运行管理、合作竞争、资源配置、科学考评等机制,使各项政策规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军队政策制度创新相衔接,与学校承担的科技创新任务要求相一致。我们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育才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奖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科研攻关和创新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和重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并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专家教授,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了军事科技创新的发展。
(作者:温熙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徐一天,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委员)
责任编辑:杨中华
--->返回《求是》2008年第1期目录
更多精彩文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求深入见实效紧紧扭住改善民生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小康征程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粮食产量注重人文关怀 促进自身和谐探索新闻管理规律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07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工作领导干部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北京公交降价的深意走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
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杂志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不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请谨慎采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添加内容 | 最近更新 | 刊社管理 期刊杂志论坛 2006-2008 鲁ICP备08002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