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 唤醒真情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学设计
江苏省如东县先民小学 喻 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辛苦为了什么,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承担家庭责任,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梳子,上衣,“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勾起回忆,体会父母家庭责任感。
1、同学们,老师先出个题目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多媒体显示甲骨文“家”字)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
2、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跟你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都有些什么人吗?
3、如果把我们的家比作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从树的根部开始,应该先有谁?然后呢?最后就有了谁?
4、正是在这棵家庭树的呵护下,我们才一点一点地长大了。你们知道我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都有谁在陪伴着我们?
5、是啊,爸爸妈妈时时处处关心着我们,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的事儿,这些事儿真是数也数不清。
二、 交流信息,体会父母的辛勤劳作。
1、就让我们从爸爸妈妈的一天开始说起。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为我们,为了家庭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就请你把调查的情况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想把你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全班交流)
2、看来,不论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他的爸爸妈妈,大家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碌。
3、爸爸妈妈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通过一组画面来感受一下。(出示图片)
瞧,爸爸正顶着烈日在使劲地蹬三轮车呢;
看,妈妈正满怀希望地在抓小鸭呢;
瞧,爸爸正在大街上维持交通秩序呢;
看,妈妈正在田间辛勤地忙碌着。
4、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看了刚才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5、是啊,无论你的爸爸妈妈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他们从事的是那一种职业,他们总是这样在不辞劳苦地忙碌着。
6、有一位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7、大家读得多投入啊!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我国唐代有位大诗人孟郊,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游子吟》
三、 交流已做的事,激发自豪感。
1、同学们,我们也是这棵家庭树的重要成员,现在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回报爸爸妈妈呢?(全班交流)
师评点后小结。
2、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事儿呀?
3、展示拿手本领:
⑴4位同学展示:梳头(2人) 叠被子(2人)
⑵全体同学整理书包。
评点:说说你师怎样安排的?
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看着你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该会有多么高兴啊! 4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第九条、
四、 听父母的心声,讨论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1、昨天啊,我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了解了他们对你的一些看法,你们想知道
吗?打开信封轻声读一读。
2、谁愿意把爸爸妈妈的看法告诉大家?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吗?
4、同学们,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生活自理方面,在家务劳动方面,在给爸爸妈妈关心体贴方面,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好好想想。想好了把它写在“苹果”卡上,并写上你的名字,贴到“家庭树”上,师巡视。
五、 结语
同学们,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好,一直以来,我们家庭的这棵大树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根深叶茂;现在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给大树输送营养,是这棵家庭树充满生气,充满活力,一天天蓬勃向上!
反思:
1、创设活动情境, 调动原有体验。应当认识到,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关爱中生活,在精心呵护下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也未意识到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通过调查交流,图片欣赏,本领展示等活动平台,使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2、以情激情,唤醒朦胧之情。孩子虽然年幼,但情感世界却十分丰富、细腻,很容易被打动。一首深情的小诗《妈妈的爱》,一段父母真情的内心告白,都激起了孩子心中爱的波浪,拨动了孩子爱的琴弦,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及教学,我再次体会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突出其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生成性。
注重体验 唤醒真情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学设计
江苏省如东县先民小学 喻 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辛苦为了什么,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承担家庭责任,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梳子,上衣,“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勾起回忆,体会父母家庭责任感。
1、同学们,老师先出个题目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多媒体显示甲骨文“家”字)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
2、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跟你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都有些什么人吗?
3、如果把我们的家比作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从树的根部开始,应该先有谁?然后呢?最后就有了谁?
4、正是在这棵家庭树的呵护下,我们才一点一点地长大了。你们知道我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都有谁在陪伴着我们?
5、是啊,爸爸妈妈时时处处关心着我们,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的事儿,这些事儿真是数也数不清。
二、 交流信息,体会父母的辛勤劳作。
1、就让我们从爸爸妈妈的一天开始说起。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为我们,为了家庭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就请你把调查的情况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想把你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全班交流)
2、看来,不论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他的爸爸妈妈,大家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碌。
3、爸爸妈妈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通过一组画面来感受一下。(出示图片)
瞧,爸爸正顶着烈日在使劲地蹬三轮车呢;
看,妈妈正满怀希望地在抓小鸭呢;
瞧,爸爸正在大街上维持交通秩序呢;
看,妈妈正在田间辛勤地忙碌着。
4、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看了刚才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5、是啊,无论你的爸爸妈妈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他们从事的是那一种职业,他们总是这样在不辞劳苦地忙碌着。
6、有一位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7、大家读得多投入啊!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我国唐代有位大诗人孟郊,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游子吟》
三、 交流已做的事,激发自豪感。
1、同学们,我们也是这棵家庭树的重要成员,现在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回报爸爸妈妈呢?(全班交流)
师评点后小结。
2、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事儿呀?
3、展示拿手本领:
⑴4位同学展示:梳头(2人) 叠被子(2人)
⑵全体同学整理书包。
评点:说说你师怎样安排的?
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看着你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该会有多么高兴啊! 4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第九条、
四、 听父母的心声,讨论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1、昨天啊,我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了解了他们对你的一些看法,你们想知道
吗?打开信封轻声读一读。
2、谁愿意把爸爸妈妈的看法告诉大家?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吗?
4、同学们,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生活自理方面,在家务劳动方面,在给爸爸妈妈关心体贴方面,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好好想想。想好了把它写在“苹果”卡上,并写上你的名字,贴到“家庭树”上,师巡视。
五、 结语
同学们,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好,一直以来,我们家庭的这棵大树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根深叶茂;现在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给大树输送营养,是这棵家庭树充满生气,充满活力,一天天蓬勃向上!
反思:
1、创设活动情境, 调动原有体验。应当认识到,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关爱中生活,在精心呵护下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也未意识到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通过调查交流,图片欣赏,本领展示等活动平台,使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2、以情激情,唤醒朦胧之情。孩子虽然年幼,但情感世界却十分丰富、细腻,很容易被打动。一首深情的小诗《妈妈的爱》,一段父母真情的内心告白,都激起了孩子心中爱的波浪,拨动了孩子爱的琴弦,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及教学,我再次体会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突出其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