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01304
说明:1.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给分。
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第Ⅰ卷(共66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为了降低PM2.5的浓度,2013年上海的汽油将实行“欧Ⅴ”标准,即A 元素的含量要小于10ppm(百万分比浓度) ,汽油中A 常以C 2H 5AH 的形式存在。则“A ”元素是指 A .硫 B .氮 C .碳 D .氢 2.符号“3p ”没有给出的信息是
A .能级 B .电子层 C .电子亚层 D .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3.以下物质在空气中不会发生自燃的是
A .P 4 B .PH 3 C .SiH 4 D .Na 4.下列有关高级脂肪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都不溶于水 B .都为固态 C .都比水轻 D .其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5.相对原子质量原来以16O 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现在以12C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二者相差0.0043%。这两种标准中数值相同的是
A .14N 的质量数 B .氕原子的相对质量 C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氟化钠的摩尔质量
二、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原子个数相同、最外电子数相同的分子(离子) 的空间构型相同。以下微粒为三角锥形的是 A .NH 4+ B .H 3O + C .H 2S D .CH 4 7.以下物质的实验室制备不合理的是
A .用铅皿制备HF B .用浓硫酸制备HI C .用磨砂接口的装置制备HNO 3 D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乙炔 8.常压下,苯的沸点低于甲苯,熔点却高于甲苯。苯的熔点更高的原因可能是 A .苯具有芳香性 B .苯中的化学键强度更强 C .苯分子间作用力更小 D .固态时苯分子排列更紧密 9.如右图,用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立式隔膜 电解槽电解食盐水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制饱和氯化钠溶液从阳极区补充 B .产品烧碱溶液从阴极区流出 C .产品烧碱比未用离子交换膜时更纯
D .每转移N A 个电子理论上可生成0.5mol 烧碱 10.以下既有反应热又有溶解热且都是吸热的是
A .浓硫酸与NaOH 溶液 B .KNO 3加入水中 C .NH 4NO 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
11.呋喃甲醛(即糠醛)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其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环性质类似苯环,即具有“芳香性”。则关于糠醛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中没有C=C键 B .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 .能生成呋喃甲醇 D .能与苯酚制备糠醛树脂 12.以下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 .清洗做完焰色反应的铂丝——稀盐酸 B .干燥CO 气体——浓硫酸
C .洗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热NaOH 溶液 D .洗去附着在试管内壁氯化银——稀硝酸 13.液氨和水类似,也能电离:NH 3+NH3
NH 4++ NH 2-,25℃时,其离子积K=l.0×l0-30。
现将2.3g 金属钠投入1.0 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有NaNH 2和H 2产生,则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关系式是(设温度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为1L ) A .c (Na+) = c(NH2) B .c (NH4+)=1×10
-
-
-29
mol/L
-30
C .c (NH2) > c (NH4+) D .c (NH4+) •c (NH2) = l.0×l0
-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15.在真空密闭装置中,亚氯酸钠(NaClO 2)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不可能形成的产 物是
A .NaCl 和O 2 C .NaClO 3和Cl 2
B .NaClO 3和NaClO
D .NaClO 3和
NaCl
16.某硝石(主要成分是NaNO 3)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其溶液中还含有NaCl 、Ca(HCO3) 2,实验室提纯NaNO 3溶液时,往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 、AgNO 3、Na 2CO 3,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硝酸。以上过程发生5个离子反应,以下4个离子方程式中不符合反应事实的是
+
A . Ca 2+ + HCO 3+ OH → CaCO3↓ + H2O B .Ag + OH
-
-
-
-
-
→ AgOH↓
C . 2Ag ++ CO32→Ag 2CO 3↓ D .CO 32+2H → CO 2↑+H 2O
+
17.有KCl 、NaCl 、Na 2CO 3 的混合物,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08%,则Na 2CO 3 的质量分数约为
A .38% B .50% C .75% D .80%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与CaC 2一样,Mg 3C 2也是离子晶体,与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关于Mg 3C 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水反应有乙炔生成 B .与水反应有Mg(OH)2生成 C .有C-C 键 D .有C 22离子
-
19.下列关于SO 2性质的分析,肯定错误的是
A .通入Ca(ClO)2溶液中,有HClO 生成 B .通入FeCl 3溶液中,有SO 42生成
-
C .通入氯水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 .通入KICl 2溶液中,有I -生成 20.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海带灼烧成灰 B .过滤得含I 溶液 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2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H 4Cl 、KOH 、AgNO 3、A1C13中的若干种,进行如下实验: (1)加足量水溶解得澄清溶液
(2)往溶液中加入稀硝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加至过量,未见沉淀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 .A1C13可能存在 B .澄清溶液呈无色
C .Ag (NH3) 2+会在酸中离解 D .澄清溶液中c (OH) >c (Cl)
-
-
22.由甘氨酸(分子式:C 2H 5NO 2)、丙氨酸(C 3H 7NO 2)、苯丙氨酸(C 9H 11NO 2)、谷氨酸(C 5H 9NO 4)各若干,通过分子间脱去9分子水缩合而生成的十肽,其分子式为C 48H 64N 10O 19,则对参加反应的各氨基酸分子数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有不止一组数据 B .谷氨酸为4分子 C .苯丙氨酸不能为3分子 D .丙氨酸为3分子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8分)
回答以下关于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23.Na 原子核外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24.相同压强下,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试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 25.SiF 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SiF 4中Si —F 键间的键角是 。 26.在P 、S 、C1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
已知Na 的原子半径大于C1的原子半径,其原因是: 。 五、(本题共8分)
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 完成下列填空:
Ⅰ.在用KMnO 4酸性溶液处理Cu 2S 和CuS 的混合物时, 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MnO 4+ Cu2S + H+→ Cu 2+ + SO2↑ + Mn2+ + H2O(未配平)
--
② MnO 4+ CuS + H+ → Cu 2+ + SO2↑ + Mn2+ + H2O(未配平) 27.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选填编号)。
a .被氧化的元素是Cu 和S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5
c .生成2.24 L(标况下) 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 mol d .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Mn 2+> Cu2S
28.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4+ CuS Ⅱ.在稀硫酸中,MnO 4和H 2O 2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 2O 2 - 2e → 2H + + O2↑ 还原反应:MnO 4 + 5e + 8H+ → Mn 2+ + 4H2O
-
-
-
29.反应中若有0.5 mol H2O 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由上述反应得出的物质氧
化性强弱的结论是 >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
30.已知:2KMnO 4+ 7H2O 2+3H2SO 4→ K 2SO 4+2MnSO4 +6O2↑+10H2O ,则被1mol KMnO4氧化的
H 2O 2是 mol 。
六、(本题共8分)
CO 2(g)+H2 (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 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完成下列填空:
3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
32.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a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 .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H―O键 c .v 正(CO) = v 逆(H2O) d .c (CO) = c (H2) 33.将不同量的CO(g)和H 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实验
1和实验2的数据:
(1(2)由实验组1和2的数据可分析,压强对该可逆反应的影响是
(3)有了实验组1和2的数据,再设计实验3,其目的是 。
七、(本题共12分)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34.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度氨
水的玻璃仪器有 。
35.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则甲处是__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_。 36.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
行,说明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7.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 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13,且溶
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g ,则NaOH 溶液吸收的NO 和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38.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
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39.已知NH 3和N 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和-195.8℃,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
制冷剂的是 (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 (填分子式)。
八、(本题共12分)
碳酸钠俗称纯碱,其用途很广。实验室中,用碳酸氢铵和饱和食盐水可制得纯碱。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表。
Ⅰ、化盐与精制:①粗盐(含Ca 2+、Mg 2+、SO 42-) 溶解;②加入足量NaOH 和Na 2CO 3溶液,煮沸;
③过滤;④加入盐酸调pH 至7。
Ⅱ、转化:①将精制后的食盐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研细的碳酸氢
铵;保温,搅拌半小时;②静置, a 、 b ;③得到NaHCO 3晶体。
Ⅲ、制纯碱:将得的NaHCO 3放入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到室温,即得到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
40.“化盐与精制”可除去的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是。 41.“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42.“转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的加热方式是;为什么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 。 43.a 、b 处的操作分别是。
44.实验室制得的纯碱含少量NaCl 还可能含少量NaHCO 3,为测定纯碱的纯度,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G 克,将其放入锥形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变,滴定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 1 mL 。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 32- +H+ →HCO 3-
(1)样品中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的表达式是
(2)向锥形瓶溶液中继续滴加2滴甲基橙,用同浓度的盐酸继续滴定至终点, 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 2mL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NaHCO 3
九、(本题共8分)
煤化工可制得甲醇。以下是合成聚合物M 的路线图。 己知: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
催化剂 + HX + RX 完成下列填空:
45.对路线图中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序号)。
a .从合成气中也可获得合成氨的原料H 2 b .甲醇可发生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 c .也可用石油分馏的方法获得丙烯 d .可用分馏的方法从煤焦油中获得A
46.通常实验室可用甲醇和制备CH 3Br 。
47.C 生成D 的反应条件是 ; 写出M 的结构简式 48.取1.08g A物质(式量108)与足量饱和溴水完全反应能生成3.45g 白色沉淀,写出A 的结构简式 。
十、(本题共12分)
化合物M 是可降解的聚酯,化合物E 是有机合成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HC ≡
‖ 催化剂
—C ≡ 已知:① —C ≡ —
② —CHO+ —— — CHO
完成下列填空:
49.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反应。 50.写出结构简式。 。 5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2.写出检验B 完全转化为C 的方法。
所用试剂的化学式; 实验现象 53.有苯环和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且与E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十一、(本题共16分)
铁盐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有重要的价值。
54.将55.600g 绿矾(FeSO 4∙7H 2O, 式量为278)在高温下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Fe 2O 3固体和SO 2、
SO 3、水的混合气体,则生成Fe 2O 3的质量为 g ;SO 2为 mol 。 55.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备摩尔盐晶体[(NH4) 2SO 4·FeSO 4·6H 2O ,式量为392]。
Ⅰ.将4.400g 铁屑(含Fe 2O 3)与25mL3mol/L H2SO 4充分反应后,得到 FeSO 4和H 2SO 4的混合
溶液,稀释溶液至100mL ,测得其pH=1。
(1)铁屑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
Ⅱ.向上述100mL 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中FeSO 4等物质的量的(NH4) 2SO 4晶体,待晶体完全溶解
后蒸发掉部分水,冷却至t ℃,析出摩尔盐晶体12.360g ,剩余溶液的质量为82.560g 。 (2)t ℃时,(NH4) 2SO 4·FeSO 4·6H 2O 的溶解度是 g/100g水(保留两位小数)。 56.黄铁矾是难溶于水且不含结晶水的盐,它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工业上常用生成
黄铁矾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Fe 2+,原理是:用氧化剂将Fe 2+氧化为Fe 3+,Fe 3+的水解产物与溶液中某些离子一起生成黄铁矾沉淀。 实验室模拟工业过程的操作如下:
向1L 0.0500mol/L的稀硫酸中加入16.680g 绿矾,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1.065gNaClO 3(式量106.5)和1.610gNa 2SO 4∙10H 2O (式量322),充分反应后,得到9.700g 黄铁矾沉淀。所得无色溶液中含有H +为0.16 mol,SO 42-为0.075 mol,Cl 为0.01mol 。试确定黄铁矾的化学式:
—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30419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四、(本题共8分)
23.11 (1分) ; 4 (1分)
24.NaF 与 MgF 2为离子晶体,SiF 4为分子晶体,故SiF 4的熔点低;Mg 2+的半径比Na +的半径小,
Mg 2+带2个单位正电荷数比Na +多,故MgF 2的熔点比NaF 高。(2分 ) 25.正四面体 (1分),109o 28(1分)
,
26.HCl (1分);Na 、C1电子层数相同,C1的核电荷数更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更强,原子
半径更小(1分,不答电子层数相同,不得分)。
五、(本题共8分)
27.d (2分)
28. 6MnO 4+ 5CuS (2分,系数1分,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都对1分)
29. 6.02×1023 (1分); KMnO 4> H2O 2 (1分) 30.2.5 (2分)
六、(本题共8分) 31.
[H 2][CO 2]
(1分) 32. b 、c (2分)
[H 2O ][CO ]
33.(1)40%(1分)。
(2)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合理即可)(2
分)。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分)
七、(本题共12分)
34.量筒、烧杯、玻璃棒 (2分,缺一项得1分) 35.甲处:碱石灰;(1分)乙处:无水氯化钙(1分)
36.放热反应(1分); 4NH 3+5O 2 4NO +6H 2O (1分)
△
37. 5:13(2分)
38.4NO +3O 2+2H2O →4HNO 3(1分,或2NO +O 2→2NO 2和3NO 2+H2O →2HNO 3+ NO 或4NO 2+O 2+2H2O →4HNO 3也给分);
NH 3+HNO3→NH 4NO 3(1分) 39.NH 3(1分);N 2(1分) 八、(本题共12分)
40.Ca 2+、Mg 2+(2分,各1分) 41.Na + + HCO3 →NaHCO 3↓(1分)
-
42.水浴加热(1分)温度过高造成NH 4HCO 3分解,温度过低NH 4HCO 3的溶解度小(2分) 43.过滤 洗涤(2分) 44.(1)Na 2CO 3%=c ⨯V 1⨯10
-3
⨯M (Na 2CO 3) G
⨯100 (2分)[M(Na2CO 3) 用106表示也得分]
(2)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不变(1分);V 2 >V 1则含有NaHCO 3(1分) 九、(本题共8分)
45.b 、c (2分,各1分) 46.浓硫酸、溴化钠 (1分,少一个不得分,写氢溴酸不扣分)
3
47.浓硫酸,加热 (1分,少一个不得分) (2分) 48. OH (2分)
3 3
CH
十、(本题共12分)
O O
‖ ‖
[C(CH) CO(CH) O] ——
50.B : HOCH 2CH 2CH 2CH 2OH (1分) M : 2 2 2 4 n (2分)
O O O O —‖ ‖ ‖ ‖ OH
2 CH 2CH 49.①加成 ②消去(2分,各1分)
51. (2分) 52.药品:Na (1分) 现象:无气泡产生 (1分)
53.3种(2分) CH 3 、 3 3 (任写一种即可,1分)
十一、(本题共16分)
54.16(3分);0.1(3分)
55.(1)0.36(或36%)(3分) (2)22.35(3分)
) 2(OH)6(4分)
高三化学 第 11 页 共 11 页 56. NaFe 3(SO4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01304
说明:1.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给分。
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第Ⅰ卷(共66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为了降低PM2.5的浓度,2013年上海的汽油将实行“欧Ⅴ”标准,即A 元素的含量要小于10ppm(百万分比浓度) ,汽油中A 常以C 2H 5AH 的形式存在。则“A ”元素是指 A .硫 B .氮 C .碳 D .氢 2.符号“3p ”没有给出的信息是
A .能级 B .电子层 C .电子亚层 D .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3.以下物质在空气中不会发生自燃的是
A .P 4 B .PH 3 C .SiH 4 D .Na 4.下列有关高级脂肪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都不溶于水 B .都为固态 C .都比水轻 D .其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5.相对原子质量原来以16O 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现在以12C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二者相差0.0043%。这两种标准中数值相同的是
A .14N 的质量数 B .氕原子的相对质量 C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氟化钠的摩尔质量
二、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原子个数相同、最外电子数相同的分子(离子) 的空间构型相同。以下微粒为三角锥形的是 A .NH 4+ B .H 3O + C .H 2S D .CH 4 7.以下物质的实验室制备不合理的是
A .用铅皿制备HF B .用浓硫酸制备HI C .用磨砂接口的装置制备HNO 3 D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乙炔 8.常压下,苯的沸点低于甲苯,熔点却高于甲苯。苯的熔点更高的原因可能是 A .苯具有芳香性 B .苯中的化学键强度更强 C .苯分子间作用力更小 D .固态时苯分子排列更紧密 9.如右图,用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立式隔膜 电解槽电解食盐水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制饱和氯化钠溶液从阳极区补充 B .产品烧碱溶液从阴极区流出 C .产品烧碱比未用离子交换膜时更纯
D .每转移N A 个电子理论上可生成0.5mol 烧碱 10.以下既有反应热又有溶解热且都是吸热的是
A .浓硫酸与NaOH 溶液 B .KNO 3加入水中 C .NH 4NO 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
11.呋喃甲醛(即糠醛)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其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环性质类似苯环,即具有“芳香性”。则关于糠醛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中没有C=C键 B .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 .能生成呋喃甲醇 D .能与苯酚制备糠醛树脂 12.以下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 .清洗做完焰色反应的铂丝——稀盐酸 B .干燥CO 气体——浓硫酸
C .洗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热NaOH 溶液 D .洗去附着在试管内壁氯化银——稀硝酸 13.液氨和水类似,也能电离:NH 3+NH3
NH 4++ NH 2-,25℃时,其离子积K=l.0×l0-30。
现将2.3g 金属钠投入1.0 L液氨中,钠完全反应,有NaNH 2和H 2产生,则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关系式是(设温度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为1L ) A .c (Na+) = c(NH2) B .c (NH4+)=1×10
-
-
-29
mol/L
-30
C .c (NH2) > c (NH4+) D .c (NH4+) •c (NH2) = l.0×l0
-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15.在真空密闭装置中,亚氯酸钠(NaClO 2)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不可能形成的产 物是
A .NaCl 和O 2 C .NaClO 3和Cl 2
B .NaClO 3和NaClO
D .NaClO 3和
NaCl
16.某硝石(主要成分是NaNO 3)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其溶液中还含有NaCl 、Ca(HCO3) 2,实验室提纯NaNO 3溶液时,往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 、AgNO 3、Na 2CO 3,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硝酸。以上过程发生5个离子反应,以下4个离子方程式中不符合反应事实的是
+
A . Ca 2+ + HCO 3+ OH → CaCO3↓ + H2O B .Ag + OH
-
-
-
-
-
→ AgOH↓
C . 2Ag ++ CO32→Ag 2CO 3↓ D .CO 32+2H → CO 2↑+H 2O
+
17.有KCl 、NaCl 、Na 2CO 3 的混合物,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08%,则Na 2CO 3 的质量分数约为
A .38% B .50% C .75% D .80%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与CaC 2一样,Mg 3C 2也是离子晶体,与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关于Mg 3C 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水反应有乙炔生成 B .与水反应有Mg(OH)2生成 C .有C-C 键 D .有C 22离子
-
19.下列关于SO 2性质的分析,肯定错误的是
A .通入Ca(ClO)2溶液中,有HClO 生成 B .通入FeCl 3溶液中,有SO 42生成
-
C .通入氯水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 .通入KICl 2溶液中,有I -生成 20.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海带灼烧成灰 B .过滤得含I 溶液 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2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H 4Cl 、KOH 、AgNO 3、A1C13中的若干种,进行如下实验: (1)加足量水溶解得澄清溶液
(2)往溶液中加入稀硝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加至过量,未见沉淀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 .A1C13可能存在 B .澄清溶液呈无色
C .Ag (NH3) 2+会在酸中离解 D .澄清溶液中c (OH) >c (Cl)
-
-
22.由甘氨酸(分子式:C 2H 5NO 2)、丙氨酸(C 3H 7NO 2)、苯丙氨酸(C 9H 11NO 2)、谷氨酸(C 5H 9NO 4)各若干,通过分子间脱去9分子水缩合而生成的十肽,其分子式为C 48H 64N 10O 19,则对参加反应的各氨基酸分子数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有不止一组数据 B .谷氨酸为4分子 C .苯丙氨酸不能为3分子 D .丙氨酸为3分子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8分)
回答以下关于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23.Na 原子核外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24.相同压强下,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试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 25.SiF 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SiF 4中Si —F 键间的键角是 。 26.在P 、S 、C1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
已知Na 的原子半径大于C1的原子半径,其原因是: 。 五、(本题共8分)
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 完成下列填空:
Ⅰ.在用KMnO 4酸性溶液处理Cu 2S 和CuS 的混合物时, 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MnO 4+ Cu2S + H+→ Cu 2+ + SO2↑ + Mn2+ + H2O(未配平)
--
② MnO 4+ CuS + H+ → Cu 2+ + SO2↑ + Mn2+ + H2O(未配平) 27.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选填编号)。
a .被氧化的元素是Cu 和S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5
c .生成2.24 L(标况下) 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 mol d .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Mn 2+> Cu2S
28.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4+ CuS Ⅱ.在稀硫酸中,MnO 4和H 2O 2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 2O 2 - 2e → 2H + + O2↑ 还原反应:MnO 4 + 5e + 8H+ → Mn 2+ + 4H2O
-
-
-
29.反应中若有0.5 mol H2O 2参加此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由上述反应得出的物质氧
化性强弱的结论是 >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
30.已知:2KMnO 4+ 7H2O 2+3H2SO 4→ K 2SO 4+2MnSO4 +6O2↑+10H2O ,则被1mol KMnO4氧化的
H 2O 2是 mol 。
六、(本题共8分)
CO 2(g)+H2 (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 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完成下列填空:
3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
32.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a .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 .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H―O键 c .v 正(CO) = v 逆(H2O) d .c (CO) = c (H2) 33.将不同量的CO(g)和H 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实验
1和实验2的数据:
(1(2)由实验组1和2的数据可分析,压强对该可逆反应的影响是
(3)有了实验组1和2的数据,再设计实验3,其目的是 。
七、(本题共12分)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34.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度氨
水的玻璃仪器有 。
35.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则甲处是__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_。 36.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
行,说明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7.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 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13,且溶
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g ,则NaOH 溶液吸收的NO 和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38.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
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39.已知NH 3和N 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和-195.8℃,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
制冷剂的是 (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 (填分子式)。
八、(本题共12分)
碳酸钠俗称纯碱,其用途很广。实验室中,用碳酸氢铵和饱和食盐水可制得纯碱。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表。
Ⅰ、化盐与精制:①粗盐(含Ca 2+、Mg 2+、SO 42-) 溶解;②加入足量NaOH 和Na 2CO 3溶液,煮沸;
③过滤;④加入盐酸调pH 至7。
Ⅱ、转化:①将精制后的食盐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研细的碳酸氢
铵;保温,搅拌半小时;②静置, a 、 b ;③得到NaHCO 3晶体。
Ⅲ、制纯碱:将得的NaHCO 3放入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到室温,即得到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
40.“化盐与精制”可除去的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是。 41.“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42.“转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的加热方式是;为什么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 。 43.a 、b 处的操作分别是。
44.实验室制得的纯碱含少量NaCl 还可能含少量NaHCO 3,为测定纯碱的纯度,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G 克,将其放入锥形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变,滴定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 1 mL 。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 32- +H+ →HCO 3-
(1)样品中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的表达式是
(2)向锥形瓶溶液中继续滴加2滴甲基橙,用同浓度的盐酸继续滴定至终点, 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 2mL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NaHCO 3
九、(本题共8分)
煤化工可制得甲醇。以下是合成聚合物M 的路线图。 己知: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
催化剂 + HX + RX 完成下列填空:
45.对路线图中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序号)。
a .从合成气中也可获得合成氨的原料H 2 b .甲醇可发生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 c .也可用石油分馏的方法获得丙烯 d .可用分馏的方法从煤焦油中获得A
46.通常实验室可用甲醇和制备CH 3Br 。
47.C 生成D 的反应条件是 ; 写出M 的结构简式 48.取1.08g A物质(式量108)与足量饱和溴水完全反应能生成3.45g 白色沉淀,写出A 的结构简式 。
十、(本题共12分)
化合物M 是可降解的聚酯,化合物E 是有机合成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HC ≡
‖ 催化剂
—C ≡ 已知:① —C ≡ —
② —CHO+ —— — CHO
完成下列填空:
49.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反应。 50.写出结构简式。 。 5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2.写出检验B 完全转化为C 的方法。
所用试剂的化学式; 实验现象 53.有苯环和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且与E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十一、(本题共16分)
铁盐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有重要的价值。
54.将55.600g 绿矾(FeSO 4∙7H 2O, 式量为278)在高温下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Fe 2O 3固体和SO 2、
SO 3、水的混合气体,则生成Fe 2O 3的质量为 g ;SO 2为 mol 。 55.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备摩尔盐晶体[(NH4) 2SO 4·FeSO 4·6H 2O ,式量为392]。
Ⅰ.将4.400g 铁屑(含Fe 2O 3)与25mL3mol/L H2SO 4充分反应后,得到 FeSO 4和H 2SO 4的混合
溶液,稀释溶液至100mL ,测得其pH=1。
(1)铁屑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
Ⅱ.向上述100mL 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中FeSO 4等物质的量的(NH4) 2SO 4晶体,待晶体完全溶解
后蒸发掉部分水,冷却至t ℃,析出摩尔盐晶体12.360g ,剩余溶液的质量为82.560g 。 (2)t ℃时,(NH4) 2SO 4·FeSO 4·6H 2O 的溶解度是 g/100g水(保留两位小数)。 56.黄铁矾是难溶于水且不含结晶水的盐,它由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构成。工业上常用生成
黄铁矾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Fe 2+,原理是:用氧化剂将Fe 2+氧化为Fe 3+,Fe 3+的水解产物与溶液中某些离子一起生成黄铁矾沉淀。 实验室模拟工业过程的操作如下:
向1L 0.0500mol/L的稀硫酸中加入16.680g 绿矾,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1.065gNaClO 3(式量106.5)和1.610gNa 2SO 4∙10H 2O (式量322),充分反应后,得到9.700g 黄铁矾沉淀。所得无色溶液中含有H +为0.16 mol,SO 42-为0.075 mol,Cl 为0.01mol 。试确定黄铁矾的化学式:
—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30419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四、(本题共8分)
23.11 (1分) ; 4 (1分)
24.NaF 与 MgF 2为离子晶体,SiF 4为分子晶体,故SiF 4的熔点低;Mg 2+的半径比Na +的半径小,
Mg 2+带2个单位正电荷数比Na +多,故MgF 2的熔点比NaF 高。(2分 ) 25.正四面体 (1分),109o 28(1分)
,
26.HCl (1分);Na 、C1电子层数相同,C1的核电荷数更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更强,原子
半径更小(1分,不答电子层数相同,不得分)。
五、(本题共8分)
27.d (2分)
28. 6MnO 4+ 5CuS (2分,系数1分,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都对1分)
29. 6.02×1023 (1分); KMnO 4> H2O 2 (1分) 30.2.5 (2分)
六、(本题共8分) 31.
[H 2][CO 2]
(1分) 32. b 、c (2分)
[H 2O ][CO ]
33.(1)40%(1分)。
(2)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合理即可)(2
分)。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分)
七、(本题共12分)
34.量筒、烧杯、玻璃棒 (2分,缺一项得1分) 35.甲处:碱石灰;(1分)乙处:无水氯化钙(1分)
36.放热反应(1分); 4NH 3+5O 2 4NO +6H 2O (1分)
△
37. 5:13(2分)
38.4NO +3O 2+2H2O →4HNO 3(1分,或2NO +O 2→2NO 2和3NO 2+H2O →2HNO 3+ NO 或4NO 2+O 2+2H2O →4HNO 3也给分);
NH 3+HNO3→NH 4NO 3(1分) 39.NH 3(1分);N 2(1分) 八、(本题共12分)
40.Ca 2+、Mg 2+(2分,各1分) 41.Na + + HCO3 →NaHCO 3↓(1分)
-
42.水浴加热(1分)温度过高造成NH 4HCO 3分解,温度过低NH 4HCO 3的溶解度小(2分) 43.过滤 洗涤(2分) 44.(1)Na 2CO 3%=c ⨯V 1⨯10
-3
⨯M (Na 2CO 3) G
⨯100 (2分)[M(Na2CO 3) 用106表示也得分]
(2)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不变(1分);V 2 >V 1则含有NaHCO 3(1分) 九、(本题共8分)
45.b 、c (2分,各1分) 46.浓硫酸、溴化钠 (1分,少一个不得分,写氢溴酸不扣分)
3
47.浓硫酸,加热 (1分,少一个不得分) (2分) 48. OH (2分)
3 3
CH
十、(本题共12分)
O O
‖ ‖
[C(CH) CO(CH) O] ——
50.B : HOCH 2CH 2CH 2CH 2OH (1分) M : 2 2 2 4 n (2分)
O O O O —‖ ‖ ‖ ‖ OH
2 CH 2CH 49.①加成 ②消去(2分,各1分)
51. (2分) 52.药品:Na (1分) 现象:无气泡产生 (1分)
53.3种(2分) CH 3 、 3 3 (任写一种即可,1分)
十一、(本题共16分)
54.16(3分);0.1(3分)
55.(1)0.36(或36%)(3分) (2)22.35(3分)
) 2(OH)6(4分)
高三化学 第 11 页 共 11 页 56. NaFe 3(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