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存在的问题 作者:孙建霞
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5期
在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中,参考文献和文章题目、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注释等元素一样,都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参考文献而言,它不是放在学术论文末尾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正文信息的科学延伸,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学术论文的末尾标注参考文献以增加论文的科学性,扩展论文的信息量,已经成为科研人员严格遵守的学术规范。然而在参考文献的标注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参考文献作用的发挥。鉴于此,笔者在多年从事科研与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现行参考文献标注规范带来的问题
1.论文文献不能提供全部出处
参考文献最基本的作用有二:一是为读者提供作者写作的资料依据;二是便于读者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印证。因此,参考文献的标注应以读者方便查找为基本原则。但是按照现有的标注规范(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却达不到这一要求。
按照现有的规范,学术论文的标注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按照这样的格式规范标注出来的参考文献,当然是没错误的。但是,有的学术论文最初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后来又被论文集和其他著作收录。比如刘青所著的论文《论编辑的主体意识》,除了在《编辑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以外,还被山东省报业协会、山东省期刊协会、山东省书刊发行业协会所编的《新探索——新闻与出版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收录。按照现有规范,一般把这篇文章标注为:[序号]刘青.论编辑的主体意识[J].编辑学报,1994(4):1—3.
但是,从提供足量信息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标注没有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检索的途径,就显得有些缺憾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研究和出版发行都大大发展,类似按照一定主题结集出版的论文集大量出版,对这一新情况,现有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还不能充分加以反映。
2.专著文献不能区分具体情况
专著按照责任人的不同身份,有主编、著、编著、合著等不同的形式。现有参考文献标注法,对专著的标注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但是,这样的标注方式明显不能区分责任人的不同身份,因主编、著和编著三者是截然不同的。“主编”是多人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研究,并由一人或几人担任主要责任人的情况。“著”是个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编著”则是在对既有资料整理的同时也适当提出一些自己的新观点。
但是,现有的标注规范无法区分这三者。
(1)[序号]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起止页码.
(2)[序号]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起止页码.
(3)[序号]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起止页码.
(4)[序号]邵丽华.美术摄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起止页码.
(5)[序号]杨德森.中国人的心理解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起止页码.
(6)[序号]丁铭臣.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起止页码. 事实上,(1)中的《广告策划创意学》的实际著作人是余明阳、陈先红、刘瑛、丁桂兰、姜炜、张雪荣、甘士勇、姚曦、陈娜等9人,余明阳、陈先红是主编;(2)中的《心电图诊断手册》与之类似,张文博、李跃荣是主编,副主编有李景森、程艳丽、李翠香、李明娥、徐文香、展瑞等6人,而作者则有包含上面8位主编、副主编在内的18人。(3)(4)中的谢之君、邵丽华分别是《隐喻认知功能探索》和《美术摄影》的编著。(5)(6)中的《中国人的心理解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则分别是杨德森、丁铭臣的著作。所以说,同样的标注方式不能全面反映责任人的实际情况。
引用某一个文献就表示作者对其中的观点有着认同或者反对的评价,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角度来讲,应该对这三种责任人加以区分。尤其是在当前学术界严厉纠正学术不正之风、揭露学术腐败等问题的关键时期,分清学术著作的责任人显得更加重要。
3.不能突出版本信息和学术发展脉络
一些学术著作在出版之后还会再版,包括原著再次印刷和修订、增订出版等不同的情况。有的著作修订、增订出版以后,还会改变书名。比如黄宛所著的第一版《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出版),至第六版时改名为《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初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到1999年经过重大修订和补充后以《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的名义再版;MartinGardner的《以科学的名义》(ln theName of Science)(Putnam出版社,1952年出版),1957年Dover出版社重新出版时,书名改为《以科学的名义:狂热与谬误》(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Name of
Science);徐祖耀所著的《金属材料热力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1983年5月第二次印刷),修订后的第二版书名改为《材料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现有参考文献的标注,无法显示上述相关信息。另外,不同版本之间有的有内容上的差异,有的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版本上的页码也不一样。如果不注明不同的版本信息,读者查对起来就会非常麻烦,不利于学术交流。
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引用别人的观点,还需要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梳理和把握。所以,注明版本信息也是综述学术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揭示学术发展脉络的需要。近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丛书,其中一部分书目是重新出版的。在引用时,就不能只以近年来的新版为准,还应该标注出老版本出版的时间和出版社,以突出对某一相关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按照目前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规范,只标明新版也算是正确的,却不能说是最恰当的。
二 作者方面带来的问题
1.作者重视程度不够带来的问题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参考文献应该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践中,认真地整理参考文献费时费力,许多作者对此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甚至有部分学术论文干脆不标注参考文献;有的虽然也在后面跟了一部分参考文献,但细细推敲起来,并不符合参考文献的要求。常见的现象是把手头容易找到的相关书籍作为参考文献,不去追究所参考内容的真正来源。比如,阐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原理,把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作为参考书目,而不是追溯到这种理论的提出者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纲要》(高名凯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无视教材中的阐述来源于这本常见的理论书籍的事实。还有的查阅的资料不够广博,对从别的著作中转引的材料既不加以核对也不注明转引,导致辗转出错。
2.作者学术素养不够带来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学术研究空前繁荣,但有的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还不能达到合格的研究人员的水平,知识储备明显不够。有的人需要引用一些理论著作的内容,但不去阅读这些著作,而是从概论性质的著述中获取信息,最后直接标注概论性的著作的名称。比如刘广发编著的《现代生命科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介绍了生命科学简史及发展动向,并按照生物分类等级分述各大门类生物的主要特征;同时,从微观层次逐步向宏观层面展开,依次论述生命体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生命体的新陈代谢,高等植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高等动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生物繁殖,胚胎发育与个体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进化论,生物与环境,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内容。但是,参考者不能只局限于阅读刘著,而是应该在刘著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原著内容后加以引述。但许多研究者却做不到这一点,只读完刘著就套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直接标明引用刘著。另外,还有的作者喜欢从史论性的著作中获取信息。比如直接从《中国出版史概要》(张召奎著,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5年出版),《出版史研究》(叶再生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国出版史》(宋原放、李白坚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有关著作的概括介绍中寻找信息,却不直接读原著,直接把史论性的著作列到参考文献当中,不列这种观点的实际来源。
三 编者方面带来的问题
以上仅仅从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和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问题的存在同编者也有关系。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存在来稿量太大与版面不够的矛盾,经常会积压大量的优秀稿件。在这种情况下,压缩页面以刊登更多的稿件是必然的选择,而首当其冲压缩的就是参考文献和注释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参考文献在不影响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就被编辑删除掉了。大幅度删减的情况虽然少见,但在编辑过程中总会对某些参考文献“动手术”。还有的刊物,因为篇幅问题,甚至在某些文章的末尾注明“参考文献略”。
四 余论及对策建议
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从常见的学术论文、专著等方面举例性质的罗列。事实上,如果把考察的范围扩大一下,思考古籍、方志、外文文献、电子文献,以及其他方面的文献,还会发现一些问题。从本文所考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标写来看,现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方式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并加以改进。
要想提高参考文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从参考文献规范、作者和编者三个方面来改进。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能把它看做是文章的附属部分,而要当做与正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等同等地位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
其次,应对现有的参考文献标注规范进行细化,加以修订,使之更加符合目前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著者、载体、版本等方面的不同情况。
第三,从作者方面看,应该在撰写论文时就对参考文献的标注下一番工夫,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有一个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把握,不仅从形式规范方面,还应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罗列参考文献。
浅谈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存在的问题 作者:孙建霞
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5期
在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中,参考文献和文章题目、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注释等元素一样,都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参考文献而言,它不是放在学术论文末尾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正文信息的科学延伸,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学术论文的末尾标注参考文献以增加论文的科学性,扩展论文的信息量,已经成为科研人员严格遵守的学术规范。然而在参考文献的标注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参考文献作用的发挥。鉴于此,笔者在多年从事科研与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现行参考文献标注规范带来的问题
1.论文文献不能提供全部出处
参考文献最基本的作用有二:一是为读者提供作者写作的资料依据;二是便于读者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印证。因此,参考文献的标注应以读者方便查找为基本原则。但是按照现有的标注规范(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却达不到这一要求。
按照现有的规范,学术论文的标注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按照这样的格式规范标注出来的参考文献,当然是没错误的。但是,有的学术论文最初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后来又被论文集和其他著作收录。比如刘青所著的论文《论编辑的主体意识》,除了在《编辑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以外,还被山东省报业协会、山东省期刊协会、山东省书刊发行业协会所编的《新探索——新闻与出版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收录。按照现有规范,一般把这篇文章标注为:[序号]刘青.论编辑的主体意识[J].编辑学报,1994(4):1—3.
但是,从提供足量信息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标注没有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检索的途径,就显得有些缺憾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研究和出版发行都大大发展,类似按照一定主题结集出版的论文集大量出版,对这一新情况,现有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还不能充分加以反映。
2.专著文献不能区分具体情况
专著按照责任人的不同身份,有主编、著、编著、合著等不同的形式。现有参考文献标注法,对专著的标注格式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但是,这样的标注方式明显不能区分责任人的不同身份,因主编、著和编著三者是截然不同的。“主编”是多人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研究,并由一人或几人担任主要责任人的情况。“著”是个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编著”则是在对既有资料整理的同时也适当提出一些自己的新观点。
但是,现有的标注规范无法区分这三者。
(1)[序号]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起止页码.
(2)[序号]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起止页码.
(3)[序号]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起止页码.
(4)[序号]邵丽华.美术摄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起止页码.
(5)[序号]杨德森.中国人的心理解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起止页码.
(6)[序号]丁铭臣.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起止页码. 事实上,(1)中的《广告策划创意学》的实际著作人是余明阳、陈先红、刘瑛、丁桂兰、姜炜、张雪荣、甘士勇、姚曦、陈娜等9人,余明阳、陈先红是主编;(2)中的《心电图诊断手册》与之类似,张文博、李跃荣是主编,副主编有李景森、程艳丽、李翠香、李明娥、徐文香、展瑞等6人,而作者则有包含上面8位主编、副主编在内的18人。(3)(4)中的谢之君、邵丽华分别是《隐喻认知功能探索》和《美术摄影》的编著。(5)(6)中的《中国人的心理解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则分别是杨德森、丁铭臣的著作。所以说,同样的标注方式不能全面反映责任人的实际情况。
引用某一个文献就表示作者对其中的观点有着认同或者反对的评价,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角度来讲,应该对这三种责任人加以区分。尤其是在当前学术界严厉纠正学术不正之风、揭露学术腐败等问题的关键时期,分清学术著作的责任人显得更加重要。
3.不能突出版本信息和学术发展脉络
一些学术著作在出版之后还会再版,包括原著再次印刷和修订、增订出版等不同的情况。有的著作修订、增订出版以后,还会改变书名。比如黄宛所著的第一版《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出版),至第六版时改名为《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初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到1999年经过重大修订和补充后以《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的名义再版;MartinGardner的《以科学的名义》(ln theName of Science)(Putnam出版社,1952年出版),1957年Dover出版社重新出版时,书名改为《以科学的名义:狂热与谬误》(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Name of
Science);徐祖耀所著的《金属材料热力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1983年5月第二次印刷),修订后的第二版书名改为《材料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现有参考文献的标注,无法显示上述相关信息。另外,不同版本之间有的有内容上的差异,有的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版本上的页码也不一样。如果不注明不同的版本信息,读者查对起来就会非常麻烦,不利于学术交流。
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引用别人的观点,还需要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行历史的梳理和把握。所以,注明版本信息也是综述学术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揭示学术发展脉络的需要。近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丛书,其中一部分书目是重新出版的。在引用时,就不能只以近年来的新版为准,还应该标注出老版本出版的时间和出版社,以突出对某一相关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按照目前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规范,只标明新版也算是正确的,却不能说是最恰当的。
二 作者方面带来的问题
1.作者重视程度不够带来的问题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参考文献应该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践中,认真地整理参考文献费时费力,许多作者对此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甚至有部分学术论文干脆不标注参考文献;有的虽然也在后面跟了一部分参考文献,但细细推敲起来,并不符合参考文献的要求。常见的现象是把手头容易找到的相关书籍作为参考文献,不去追究所参考内容的真正来源。比如,阐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原理,把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作为参考书目,而不是追溯到这种理论的提出者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纲要》(高名凯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无视教材中的阐述来源于这本常见的理论书籍的事实。还有的查阅的资料不够广博,对从别的著作中转引的材料既不加以核对也不注明转引,导致辗转出错。
2.作者学术素养不够带来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学术研究空前繁荣,但有的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还不能达到合格的研究人员的水平,知识储备明显不够。有的人需要引用一些理论著作的内容,但不去阅读这些著作,而是从概论性质的著述中获取信息,最后直接标注概论性的著作的名称。比如刘广发编著的《现代生命科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介绍了生命科学简史及发展动向,并按照生物分类等级分述各大门类生物的主要特征;同时,从微观层次逐步向宏观层面展开,依次论述生命体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生命体的新陈代谢,高等植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高等动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生物繁殖,胚胎发育与个体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进化论,生物与环境,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内容。但是,参考者不能只局限于阅读刘著,而是应该在刘著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原著内容后加以引述。但许多研究者却做不到这一点,只读完刘著就套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直接标明引用刘著。另外,还有的作者喜欢从史论性的著作中获取信息。比如直接从《中国出版史概要》(张召奎著,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5年出版),《出版史研究》(叶再生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国出版史》(宋原放、李白坚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有关著作的概括介绍中寻找信息,却不直接读原著,直接把史论性的著作列到参考文献当中,不列这种观点的实际来源。
三 编者方面带来的问题
以上仅仅从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和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问题的存在同编者也有关系。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存在来稿量太大与版面不够的矛盾,经常会积压大量的优秀稿件。在这种情况下,压缩页面以刊登更多的稿件是必然的选择,而首当其冲压缩的就是参考文献和注释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参考文献在不影响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就被编辑删除掉了。大幅度删减的情况虽然少见,但在编辑过程中总会对某些参考文献“动手术”。还有的刊物,因为篇幅问题,甚至在某些文章的末尾注明“参考文献略”。
四 余论及对策建议
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从常见的学术论文、专著等方面举例性质的罗列。事实上,如果把考察的范围扩大一下,思考古籍、方志、外文文献、电子文献,以及其他方面的文献,还会发现一些问题。从本文所考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标写来看,现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方式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并加以改进。
要想提高参考文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从参考文献规范、作者和编者三个方面来改进。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能把它看做是文章的附属部分,而要当做与正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等同等地位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
其次,应对现有的参考文献标注规范进行细化,加以修订,使之更加符合目前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著者、载体、版本等方面的不同情况。
第三,从作者方面看,应该在撰写论文时就对参考文献的标注下一番工夫,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有一个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把握,不仅从形式规范方面,还应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罗列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