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一)

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 5 个 ( 或 6 个 ) 波自左至右称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图所示 )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 P - R 间期 QRS 间期、 Q - T 间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导联中 P 波倒臵: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臵,或呈双向: ( 图 13)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 P -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 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 自 P 波起点至 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 - R 间期。 P -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 P - R 间期可较短。 P -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

胸导

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mm 。在胸导联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 - T 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过 0.5 毫米,向上不超过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 3 毫米, V 1 不超过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导联 T 波是倒臵的,而 V 5 导联的 T 波是向上的 )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 - 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 . Q - T 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肘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 - 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 - 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

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1. 波幅及时限的测量: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于 0.1 毫伏,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 0.5 毫伏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毫伏来表示。 ( 图 14) 。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 1 毫米,相当于 0.04 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 0.2 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 ( 图 14) 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 图 15)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之。2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分析心电图,按以下步骤进行:(1)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2)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与 QRS 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

常或异常。(3) 用分规测量 P - 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 - 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 - 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8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图 14 心电图纸的电压线及时间线

图 15 心电图波的电压和时间测量(4) 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 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5) 测量 P - 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6) 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7) 测量平均电轴,测量时只要求 I 及 Ⅱ 导联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数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电轴的度数。例见图 16 ,图 19(8) 检查 S - T 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9) 检查各导联 T 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臵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10) 测定 Q - T 间期,选择 T 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之。(11)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做出心电图诊断。

图 16 图 17

I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6+ ( - 1) = 5 Ⅲ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1+ ( - 8) = 7将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电轴=- 45 0五、小结:正常心电图的指标成人正常值P 波电压:< 0.25MV时间:< 0.11 ″P — R 间期0.12 ″- 0.2 ′QRS 波群时限:< 0.10 ″Q 波:< 0..04 ″电压: aVF < 2MVaVR < 0.5MVL 1 +L 2 +L 3 > 1.5MVRV 1 < 1.0MVRV 5 < 2.5MVV 1 R/S < 1V 5 R/S > 1RV 1 +SV 5 < 1.2MVRV 5 +SV 1 < 4.0MVQ 波< 1/4RST 段上移: V 1 -V 3 < 3cm其他导联< 1mm下移:< 0.5mmT 波高度应> 1/10R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一)

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 5 个 ( 或 6 个 ) 波自左至右称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图所示 )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 P - R 间期 QRS 间期、 Q - T 间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导联中 P 波倒臵: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臵,或呈双向: ( 图 13)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 P -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 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 自 P 波起点至 Q 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 - R 间期。 P -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 P - R 间期可较短。 P -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

胸导

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mm 。在胸导联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 - T 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过 0.5 毫米,向上不超过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 3 毫米, V 1 不超过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导联 T 波是倒臵的,而 V 5 导联的 T 波是向上的 )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 - 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 . Q - T 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肘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 - 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 - 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

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1. 波幅及时限的测量: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于 0.1 毫伏,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 0.5 毫伏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毫伏来表示。 ( 图 14) 。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 1 毫米,相当于 0.04 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 0.2 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 ( 图 14) 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 图 15)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之。2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分析心电图,按以下步骤进行:(1)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2)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与 QRS 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

常或异常。(3) 用分规测量 P - 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 - 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 - 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8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图 14 心电图纸的电压线及时间线

图 15 心电图波的电压和时间测量(4) 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 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5) 测量 P - 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6) 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7) 测量平均电轴,测量时只要求 I 及 Ⅱ 导联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数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电轴的度数。例见图 16 ,图 19(8) 检查 S - T 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9) 检查各导联 T 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臵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10) 测定 Q - T 间期,选择 T 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之。(11)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做出心电图诊断。

图 16 图 17

I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6+ ( - 1) = 5 Ⅲ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1+ ( - 8) = 7将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电轴=- 45 0五、小结:正常心电图的指标成人正常值P 波电压:< 0.25MV时间:< 0.11 ″P — R 间期0.12 ″- 0.2 ′QRS 波群时限:< 0.10 ″Q 波:< 0..04 ″电压: aVF < 2MVaVR < 0.5MVL 1 +L 2 +L 3 > 1.5MVRV 1 < 1.0MVRV 5 < 2.5MVV 1 R/S < 1V 5 R/S > 1RV 1 +SV 5 < 1.2MVRV 5 +SV 1 < 4.0MVQ 波< 1/4RST 段上移: V 1 -V 3 < 3cm其他导联< 1mm下移:< 0.5mmT 波高度应> 1/10R


相关文章

  • 河工大现代医学仪器实验报告
  • YJ-02型医学电子教学仪器综合试验箱 现代医学仪器 课程实验指导 河北工业大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16年春季 实验一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设计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血氧饱和度测试的意义和无创伤测试基本原理. 2. 掌握血 ...查看


  •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
  • 心电(ECG)监护的临床意义 ⑴ 心电图的形成 心脏每时每刻按着一定的速率和节律跳动,心脏每次跳动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电激动始于窦房结,并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下传,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执行泵血功能.这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可 ...查看


  •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主要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 6.脑死亡的辅 ...查看


  • 心电监护(需要监护的疾病与心电图导联)
  • 2016-12-09 来源:天山医学院 TSU.TW 习阅:413次 对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的方法叫做心电监护. 需要心电监护的疾病 需要紧急处理的所有心脏疾患或者异常病态都需要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晕厥(阿 ...查看


  • 监护仪基础知识和基本参数原理
  • 监护仪基础知识和基本参数原理 1. 根据结构分类 监护仪器按结构分类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便携式监护仪.一般监护仪.遥测监护仪⑴便携式监护仪.便携机比较小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以随身携带,可由电池供电,可以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般用 ...查看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 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 .V4~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 胸导联<0.20mV ...查看


  •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
  •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一) 2006-12-16 1:11:24 信息来源: 医学考研网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一) 心 电 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 心电图 ...查看


  • 心电图机标准及各类产品性能参数对比
  • 心 电 图 机 检 定 规 程 JJG 543-2008 JJG 543-2008规程等效采用OIML R90<心电图机>国际建议所提出的计量性能.检定方法和设备,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个别检定项目略作修改. 适 用:单通道.多 ...查看


  • [心肌梗死]邢继满老师:等位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 等位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邢继满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 (一)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定义 等位性Q波是指心肌梗死发生时,由于梗死心肌范围.厚度.部位等多种原因,体表心电图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病理性Q波,而形成与病理性Q波意义相同的各种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