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和对症治疗,给予羟苯磺酸钙0.5 g,2次/d,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黄连温胆汤加减;羟苯磺酸钙
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比较严重的损害,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患者主要表现面色苍黄、倦怠乏力、口淡不渴、尿少水肿、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象沉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24~54岁,平均40.2岁,其中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Ⅳ期6例。原发病:狼疮性肾炎1例,肾尿酸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糖尿病性肾病11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慢性肾炎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23~56岁,平均39.6岁,其中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15例,Ⅳ期4例。原发病:狼疮性肾炎1例,肾尿酸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糖尿病性病12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慢性肾炎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和对症治疗,给予羟苯磺酸钙0.5 g,2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6 g,川黄连6 g,竹茹8 g,枳实10 g,橘皮10 g,法半夏10 g,生姜5片,白术10 g,熟附子12 g,茯苓15 g,白芍15 g。血虚甚者加熟地黄15 g,鸡血藤30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北芪30g,五爪龙30 g;瘀血甚者选加红花6 g,桃仁10 g,丹参15 g。1剂,d,水煎分3次服,连续治疗4周。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多数有明显的肾脏损害原因、病程较久、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等特点,其病机多以脾肾虚衰为本,湿浊内蕴、邪毒留滞为标,治疗上应标本兼顾,健脾温肾治其本,通腑泄浊、利水治其标;如单用温补脾肾药物,则患者虚不受补,可加剧氮质血症,甚至诱发尿毒症;而单纯强调通腑泄浊、利水,虽可使氮质血症减轻,但不利于肾功能恢复,甚至降低。我们采取两方合用: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运水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淡渗利水,使水气从小便而出;生姜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伍茯苓、白术以散水湿,使湿去而痰不生;白芍有3个作用,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二者柔肝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达到防止因为电解质失调而引起抽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黄连清热燥湿,均达到解除肾衰患者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及热郁心烦;枳实、橘皮理气化痰,气顺痰自消。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诸药配伍,共奏平调阴阳温补脾肾、化痰泄浊之功,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肾衰的良好方法。
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血栓素B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并拮抗其作用;减少过量的胶原蛋白形成,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拮抗活性氧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从而保护血管。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和对症治疗,给予羟苯磺酸钙0.5 g,2次/d,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黄连温胆汤加减;羟苯磺酸钙
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比较严重的损害,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患者主要表现面色苍黄、倦怠乏力、口淡不渴、尿少水肿、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象沉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24~54岁,平均40.2岁,其中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Ⅳ期6例。原发病:狼疮性肾炎1例,肾尿酸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糖尿病性肾病11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慢性肾炎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23~56岁,平均39.6岁,其中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15例,Ⅳ期4例。原发病:狼疮性肾炎1例,肾尿酸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糖尿病性病12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慢性肾炎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和对症治疗,给予羟苯磺酸钙0.5 g,2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6 g,川黄连6 g,竹茹8 g,枳实10 g,橘皮10 g,法半夏10 g,生姜5片,白术10 g,熟附子12 g,茯苓15 g,白芍15 g。血虚甚者加熟地黄15 g,鸡血藤30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北芪30g,五爪龙30 g;瘀血甚者选加红花6 g,桃仁10 g,丹参15 g。1剂,d,水煎分3次服,连续治疗4周。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多数有明显的肾脏损害原因、病程较久、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等特点,其病机多以脾肾虚衰为本,湿浊内蕴、邪毒留滞为标,治疗上应标本兼顾,健脾温肾治其本,通腑泄浊、利水治其标;如单用温补脾肾药物,则患者虚不受补,可加剧氮质血症,甚至诱发尿毒症;而单纯强调通腑泄浊、利水,虽可使氮质血症减轻,但不利于肾功能恢复,甚至降低。我们采取两方合用: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运水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淡渗利水,使水气从小便而出;生姜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伍茯苓、白术以散水湿,使湿去而痰不生;白芍有3个作用,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二者柔肝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达到防止因为电解质失调而引起抽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黄连清热燥湿,均达到解除肾衰患者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及热郁心烦;枳实、橘皮理气化痰,气顺痰自消。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诸药配伍,共奏平调阴阳温补脾肾、化痰泄浊之功,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肾衰的良好方法。
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血栓素B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并拮抗其作用;减少过量的胶原蛋白形成,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拮抗活性氧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从而保护血管。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