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5、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6、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9、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部分自行阅读课本14-18/41-43页即可
10、用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取仰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小;如果采取俯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大。
第二单元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 1、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 通电 H2+ O2 正氧负氢1:2 检验:O 2 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H 2 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3、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是在不断运动 2、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改变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5、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 5、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银、铜、铁、汞等金属类的物质和木炭、硅、氦气、氖气等 二、水的净化
净化黄泥水的步骤和每步的作用
1、 沉降:①自然沉降:使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沉降 ②吸附沉降:加入明矾等使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沉降
2、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3、消毒杀菌:加入杀菌药物,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4、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
1、过滤操作的作用: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原理: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颗粒大小不同,将不溶性固
体除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2、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是泥沙太多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如:空气、海水、雨水、汽水、啤酒、牛奶、食醋、酱油、矿石、煤、石油、酒、自来水等。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如: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酒精、氧化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春节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降、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原子可分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性
1911年,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可分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离子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得到电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1、书写离子符号时,数值等于得失电子的数目,带正电荷用“+”表示,带负电荷用“—”表示,如Mg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失电子带正电,则镁离子的符号为Mg 2+ 1、原子变成离子时,原子核没有改变(质子数、中子数不变),但核外电子数改变。 1、原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第二节 元素 2、单质(一种元素)和化合物(两种或以上种元素)——都是纯净物 回顾: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1、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①空气中居前两位:氮N 、氧O
②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氧O 、碳C 、氢H 、氮N ③地壳中居前五位: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1、元素符号
意义——宏观:1、一种元素微观2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为金属,还有少量非金属,如碳、硅、硫、磷等) 5、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钅”,汞、金除外 非金属元素:固态、气态、液态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等 6、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1、化学式及其意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意义(如水这种分子来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组成 (氯化钠这种离子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该物质中离子的个数比
2、化合价: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的固定原子个数比(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 a 、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3个亚铁离子 2H 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金属元素:大多正价 非金属元素:大多负价
①常见元素化合价【注:氯、氧,二硫的为负价,其余为正价】 一价氯(Cl )氢(H )钾(K )钠(Na )银(Ag ) 二价氧(O )钙(Ca )钡(Ba )镁(Mg )锌(Zn ) 三铝(Al )四硅(Si )五价磷(P ) 二三铁(Fe 、Fe )二四碳(C ) 二四六硫(S )都齐全 铜(Cu )汞(Hg )二价较常见
化合价规则:①单质化合价为零②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2、化学式 (1)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H 2、N 2、Cl 2 。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3)计算:
a 、计算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加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2+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消耗氧气,测量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以及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 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因为在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铁燃烧
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6、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一单元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5、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6、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9、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部分自行阅读课本14-18/41-43页即可
10、用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取仰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小;如果采取俯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大。
第二单元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 1、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 通电 H2+ O2 正氧负氢1:2 检验:O 2 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H 2 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3、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是在不断运动 2、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改变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5、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等。 5、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银、铜、铁、汞等金属类的物质和木炭、硅、氦气、氖气等 二、水的净化
净化黄泥水的步骤和每步的作用
1、 沉降:①自然沉降:使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沉降 ②吸附沉降:加入明矾等使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沉降
2、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3、消毒杀菌:加入杀菌药物,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4、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
1、过滤操作的作用: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原理: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颗粒大小不同,将不溶性固
体除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2、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是泥沙太多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如:空气、海水、雨水、汽水、啤酒、牛奶、食醋、酱油、矿石、煤、石油、酒、自来水等。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如: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酒精、氧化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春节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降、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原子可分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性
1911年,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可分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离子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得到电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1、书写离子符号时,数值等于得失电子的数目,带正电荷用“+”表示,带负电荷用“—”表示,如Mg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失电子带正电,则镁离子的符号为Mg 2+ 1、原子变成离子时,原子核没有改变(质子数、中子数不变),但核外电子数改变。 1、原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第二节 元素 2、单质(一种元素)和化合物(两种或以上种元素)——都是纯净物 回顾: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1、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①空气中居前两位:氮N 、氧O
②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氧O 、碳C 、氢H 、氮N ③地壳中居前五位:氧O 、硅Si 、铝Al 、铁Fe 、钙Ca 1、元素符号
意义——宏观:1、一种元素微观2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为金属,还有少量非金属,如碳、硅、硫、磷等) 5、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钅”,汞、金除外 非金属元素:固态、气态、液态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等 6、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1、化学式及其意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意义(如水这种分子来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组成 (氯化钠这种离子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该物质中离子的个数比
2、化合价: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的固定原子个数比(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 a 、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3个亚铁离子 2H 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金属元素:大多正价 非金属元素:大多负价
①常见元素化合价【注:氯、氧,二硫的为负价,其余为正价】 一价氯(Cl )氢(H )钾(K )钠(Na )银(Ag ) 二价氧(O )钙(Ca )钡(Ba )镁(Mg )锌(Zn ) 三铝(Al )四硅(Si )五价磷(P ) 二三铁(Fe 、Fe )二四碳(C ) 二四六硫(S )都齐全 铜(Cu )汞(Hg )二价较常见
化合价规则:①单质化合价为零②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2、化学式 (1)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H 2、N 2、Cl 2 。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3)计算:
a 、计算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加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化学式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2+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消耗氧气,测量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以及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 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因为在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铁燃烧
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6、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