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之梦
摘要:陶行知: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关键字:进步
从小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过家家”,每次过家家的时候最爱当得就是老师,看着两三个小伙伴坐在地上,我用我们家的门当黑板,那时候真的特幻想自己是一名老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真的就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并且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五年。我没有厌烦,而是越来越爱自己的行业。每天看着孩子们围着我开心的笑,听着他们问我那些幼稚的没法再幼稚的问题,我都开心的和他们畅谈。这虽说和我幻想的工作状况不一样,但是还是特别的好奇。好奇自己在这条路上会有什么样地发展,会成为怎样一位教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一直在给自己设定计划,设定目标。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要有“爱”。
有爱就有一切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幼儿以真挚的爱,给幼儿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幼儿,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说完“爱”,其次我觉得就是“勤”。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 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 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 ,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 古烁今, 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默默奉献。
我想我的教育之梦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默默的奉献着,默默的爱着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孩子。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好好的走下去,努力下去,这就是我简单地梦。
我的教育之梦
摘要:陶行知: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关键字:进步
从小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过家家”,每次过家家的时候最爱当得就是老师,看着两三个小伙伴坐在地上,我用我们家的门当黑板,那时候真的特幻想自己是一名老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真的就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并且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五年。我没有厌烦,而是越来越爱自己的行业。每天看着孩子们围着我开心的笑,听着他们问我那些幼稚的没法再幼稚的问题,我都开心的和他们畅谈。这虽说和我幻想的工作状况不一样,但是还是特别的好奇。好奇自己在这条路上会有什么样地发展,会成为怎样一位教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一直在给自己设定计划,设定目标。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要有“爱”。
有爱就有一切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幼儿以真挚的爱,给幼儿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幼儿,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说完“爱”,其次我觉得就是“勤”。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 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 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 ,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 古烁今, 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默默奉献。
我想我的教育之梦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默默的奉献着,默默的爱着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孩子。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好好的走下去,努力下去,这就是我简单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