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民社工发〔2016〕306号
各区民政局,市人民政府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各“三社联动”服务项目执行机构:
为进一步明确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项目实施路径和方向,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方法、项目管理和保障措施,促进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开展,现将《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指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北京市民政局
2016年7月27日
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指引(试行)
一、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项目。
二、定义和职责分工
(一)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二)各层级、各主体的职责分工
市民政局:落实全市推进“三社联动”工作的意见,负责全市购买服务的组织策划,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统筹管理机制,做好区民政局和街道(乡镇)的专业指导、监督和管理项目的组织实施。整合各类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区民政局:制定并落实本区“三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本区购买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保证项目和人员配备到街道(乡镇)。督查本辖区内“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实施。
街道(乡镇):与社工机构共同建立“三社联动”项目办公室,指导社工机构做好项目方案的制定、服务计划的设计等,监督和保障项目实施。拟定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管理规定,提供办公必备的场地、设施等,保障工作开展。组织本辖区内“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实施。
社区居委会:是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协作者、支持者、保障者和推动者。有效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支持、引导、监督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主动引入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是整合、配置社区资源的实施主体,是联接社工机构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与专业社工的协同,带动志愿者服务居民,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社工机构:承接服务项目的机构负责制定项目执行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开展专业服务,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和专业性。承接管理评估的机构负责实施的专业督导、能力提升和服务评估等。配合区民政局和街道(乡镇)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社区建设与服务的需求调研,策划服务项目,督导项目实施,评估项目成果和影响。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识别社区需求,参与社会资源、专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配置,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专业督导、实践指引和服务指导。
社区社会组织:是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能是凝聚社区居民,激发居民潜能、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居民互助;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挥配合作用,在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者的带动引领下有效参与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和社区治理。
三、“三社联动”服务模式
四、项目服务宗旨
(一)需求为本
社会工作者应深入调查分析社区问题、居民需求和潜在资源,设计和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最大化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为检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标准。
(二)多方联动
社会工作者应在市、区民政局、街道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引导相关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推动实现社区共建共享。
(三)专业引领
社会工作者应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巧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逐步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丰富社区服务工作理念,用社会工作专业规范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
五、项目服务内容
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的原则重点围绕各类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广大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提供专业服务。主要提供五大领域的服务:
(一)社区老年人服务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感知与沟通、参与社会活动情况、兴趣爱好;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家庭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
——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支持网络构建等服务,为老年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支持,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或服务档案;
——协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获得居家照顾和社区日间照料;
——提供心理疏导、情绪疏解、认知调解、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帮助老年人获得家属及亲友的尊重、关怀和理解;
——帮助老年人适应角色转变,重新界定老年生活价值,认识人生意义,激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二)特殊家庭服务
——评估低保、残疾人等特殊家庭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协助符合条件的特殊家庭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
——协助有需要的特殊家庭获得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和志愿服务;
——协助特殊家庭摆脱其社会交往的困境,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协助特殊家庭进行生计帮扶、社区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
(三)政策支持服务
——引导街道(乡镇)、社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评估,制定服务方案等;
——为政府提供政策调研、需求反馈、专业评估等,为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
——研究、分析与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社会政策在执行中的不完善与不合理内容,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政策完善建议;
——对社会公众进行教育、宣传,树立对老年人群体的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
(四)构建资源整合平台
——在街道(乡镇)搭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动员、社区社会组织扶持、专业人才、志愿者骨干和居民领袖培养等服务,促进各类社会资源根据需求导向进行科学投入和配置;
——调研服务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调研服务地区居民对文化、体育、娱乐等各项活动的需求情况;
——在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
——注重社区领袖或社区骨干力量的培养;
——注重社区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资源链接方面的培养;
——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协商,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五)其他服务
——落实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优抚安置、婚姻家庭等相关政策,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满足政策实施过程中群众的服务需求;
——开展由所在街道(乡镇)工作实际确定的其他服务。
(六)社区其他群体服务
——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服务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宣传普法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教育、社交指导、预防及帮助其劝诫网瘾、对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治;
——为社区矫正、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提升再社会化及回归家庭的能力;
——为流动人群提供城市融入、劳动就业、计划生育、身体检查及建档;为流动人群子女提供入学咨询、社区教育、学业辅导等服务;
——为妇女提供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针对妇女的伤害行为进行干预、提供生计服务,改善物质状况;
——为社区低保及边缘群体提供入户核查、搭建就业、创业援助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障碍,通过体验式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六、项目服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入户关怀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内的居民有哪些需求,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居民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入户关怀计划,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性指导。
实施人员: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及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均可作为服务实施者,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提供入户关怀服务,并做好入户关怀记录。
评估方式: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接受入户关怀的居民进行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社会工作者。
2.入户探访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内的居民有哪些需求,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居民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入户探访计划,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性指导。
实施人员: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及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均可作为服务实施者,定期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进行入户探访,并做好入户探访记录。
评估方式: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接受入户探访的居民进行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社会工作者。
3.个案辅导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确定个案辅导对象,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具体了解,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案辅导计划。
实施人员:社会工作者按照制定好的个案辅导计划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的服务,通过个案辅导使服务对象缓解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
评估方式:个案辅导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服务进行效果评估并总结。
4.个案管理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确定个案管理对象,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具体了解,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案管理计划。
实施人员: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
评估方式:个案管理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服务进行效果评估并总结。
(二)小组工作
1.教育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存在相同问题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首先要让成员承认自己是存在问题的并需要改变;
(2)其次要让成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建立新观念;
(3)再次要开展干预服务,降低问题行为特征;
(4)社会工作者在领导教育小组时,除了重视成员的自助外,也要重视互助,鼓励成员通过互动相互学习。
评估方式:教育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2.成长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具有相同成长性需求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小组的焦点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首先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
(2)其次要帮助组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
(3)促进组员正常健康的发展。
评估方式:成长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3.支持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具有相同性质(具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共同问题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要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让成员之间交流思想与同理心的感受,相互理解与彼此支持;
(2)建立起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评估方式:支持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4.治疗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在生活中经历过创伤、并且影响当前日常生活,或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不良症状而影响一般生活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治疗内容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要通过干预性、分享性等活动,帮助组员缓解症状及影响力;
(2)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以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人格改变。
评估方式:治疗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三)社区工作
1.社区照顾
(1)在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担任服务的主要规划工作,并督导各种网络的运作,对有需要并且依赖外来照顾的人,在社区内设的服务机构或家庭住所中接受专业人员的照顾。
(2)由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现有的社会组织和有关的协会甚至利用家庭、朋友、邻居及社区内志愿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照顾服务,强调动员社区内非专业人士提供照顾服务,积极协助有需要人在社区中重新建立支持网络。
(3)对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担任治疗者、教育者和辅导者、倡议者等角色,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关怀,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倡导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实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的相互融合。
2.地区发展
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工作者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提高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对社区的认同,鼓励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3.社会策划
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要了解社区问题,在此基础上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化的分析,对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
七、项目服务流程
(一)需求评估
——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走访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骨干,调查、分析社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文化特色、资源优势等基本情况;
——描述和界定社区问题,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层面和类型进行分析;
——分析社区内公共设施、教育机构、医疗单位、社区组织、商业场所等单位和组织的数量、位置、运作情况、对居民的影响、使用状况等,全面了解潜在社区服务资源状况;
——分析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各类专业人员等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状况。
(二)项目策划
——明确界定“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包括服务目标群体、主要问题、服务内容、服务方案、预期成效等;
——组建“三社联动”联合办公室,定期与社区自治组织、居民组织进行协商;
——掌握服务对象的有关数据;
——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进度表),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时间期限,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服务内容;
——根据服务目标和任务,组建项目团队、专家团队及志愿者团队。
(三)项目执行
——确定项目目标及项目个标,依此对项目团队进行合理分工;
——把握项目推进策略、方法和节奏,进行经费、资源、进度和服务质量管理;
——应对服务过程变动,做好服务中的危机处理及风险预估;
——开展过程及结果评估,及时进行服务调整;
——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建立工作档案;
——注重与区民政局、街道的联动;
——注重与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联动。
八、项目管理
——严格依据项目服务手册执行;
——建立了“三社联动”的服务机制;
——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指引要求;
——严格依据实施方案,掌控项目进度;
——达成项目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产生一定的服务效能;
——促进当地居民认识和了解“三社联动”;
——建立完备的项目档案。
九、人员要求
1.每个项目不少于3名专职社工,且项目执行团队中至少有1名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或持证社会工作者;
2.执行中保证2名或以上的执行社工无变动;
3.无特殊原因,项目负责人不能更换,且项目中期及末期汇报由项目负责人完成。
十、项目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街乡、社区应组建领导小组,并成立项目联合办公室,定期就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讨论。
(二)加强制度保障
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街道、乡镇、社区应积极出台工作方案及联席会议、信息联通、服务联办等制度,确保项目的落实。
(三)加强资金保障
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应给予一定的项目配套资金,扩大项目的覆盖人群,保障项目服务效果。
京民社工发〔2016〕306号
各区民政局,市人民政府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各“三社联动”服务项目执行机构:
为进一步明确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项目实施路径和方向,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方法、项目管理和保障措施,促进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开展,现将《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指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北京市民政局
2016年7月27日
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指引(试行)
一、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2016年度“三社联动”服务项目。
二、定义和职责分工
(一)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二)各层级、各主体的职责分工
市民政局:落实全市推进“三社联动”工作的意见,负责全市购买服务的组织策划,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统筹管理机制,做好区民政局和街道(乡镇)的专业指导、监督和管理项目的组织实施。整合各类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区民政局:制定并落实本区“三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本区购买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保证项目和人员配备到街道(乡镇)。督查本辖区内“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实施。
街道(乡镇):与社工机构共同建立“三社联动”项目办公室,指导社工机构做好项目方案的制定、服务计划的设计等,监督和保障项目实施。拟定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管理规定,提供办公必备的场地、设施等,保障工作开展。组织本辖区内“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实施。
社区居委会:是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协作者、支持者、保障者和推动者。有效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支持、引导、监督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主动引入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是整合、配置社区资源的实施主体,是联接社工机构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与专业社工的协同,带动志愿者服务居民,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社工机构:承接服务项目的机构负责制定项目执行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开展专业服务,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和专业性。承接管理评估的机构负责实施的专业督导、能力提升和服务评估等。配合区民政局和街道(乡镇)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社区建设与服务的需求调研,策划服务项目,督导项目实施,评估项目成果和影响。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识别社区需求,参与社会资源、专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配置,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专业督导、实践指引和服务指导。
社区社会组织:是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能是凝聚社区居民,激发居民潜能、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居民互助;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挥配合作用,在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者的带动引领下有效参与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和社区治理。
三、“三社联动”服务模式
四、项目服务宗旨
(一)需求为本
社会工作者应深入调查分析社区问题、居民需求和潜在资源,设计和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最大化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以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为检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标准。
(二)多方联动
社会工作者应在市、区民政局、街道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引导相关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推动实现社区共建共享。
(三)专业引领
社会工作者应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巧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逐步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丰富社区服务工作理念,用社会工作专业规范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
五、项目服务内容
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的原则重点围绕各类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广大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提供专业服务。主要提供五大领域的服务:
(一)社区老年人服务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感知与沟通、参与社会活动情况、兴趣爱好;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家庭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残疾、高龄等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
——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支持网络构建等服务,为老年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支持,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或服务档案;
——协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获得居家照顾和社区日间照料;
——提供心理疏导、情绪疏解、认知调解、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帮助老年人获得家属及亲友的尊重、关怀和理解;
——帮助老年人适应角色转变,重新界定老年生活价值,认识人生意义,激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二)特殊家庭服务
——评估低保、残疾人等特殊家庭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协助符合条件的特殊家庭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
——协助有需要的特殊家庭获得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和志愿服务;
——协助特殊家庭摆脱其社会交往的困境,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协助特殊家庭进行生计帮扶、社区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
(三)政策支持服务
——引导街道(乡镇)、社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评估,制定服务方案等;
——为政府提供政策调研、需求反馈、专业评估等,为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
——研究、分析与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社会政策在执行中的不完善与不合理内容,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政策完善建议;
——对社会公众进行教育、宣传,树立对老年人群体的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
(四)构建资源整合平台
——在街道(乡镇)搭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动员、社区社会组织扶持、专业人才、志愿者骨干和居民领袖培养等服务,促进各类社会资源根据需求导向进行科学投入和配置;
——调研服务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调研服务地区居民对文化、体育、娱乐等各项活动的需求情况;
——在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
——注重社区领袖或社区骨干力量的培养;
——注重社区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资源链接方面的培养;
——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协商,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五)其他服务
——落实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优抚安置、婚姻家庭等相关政策,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满足政策实施过程中群众的服务需求;
——开展由所在街道(乡镇)工作实际确定的其他服务。
(六)社区其他群体服务
——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服务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宣传普法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教育、社交指导、预防及帮助其劝诫网瘾、对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治;
——为社区矫正、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提升再社会化及回归家庭的能力;
——为流动人群提供城市融入、劳动就业、计划生育、身体检查及建档;为流动人群子女提供入学咨询、社区教育、学业辅导等服务;
——为妇女提供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针对妇女的伤害行为进行干预、提供生计服务,改善物质状况;
——为社区低保及边缘群体提供入户核查、搭建就业、创业援助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障碍,通过体验式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六、项目服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入户关怀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内的居民有哪些需求,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居民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入户关怀计划,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性指导。
实施人员: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及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均可作为服务实施者,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提供入户关怀服务,并做好入户关怀记录。
评估方式: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接受入户关怀的居民进行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社会工作者。
2.入户探访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内的居民有哪些需求,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居民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入户探访计划,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性指导。
实施人员: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及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均可作为服务实施者,定期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进行入户探访,并做好入户探访记录。
评估方式: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通过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接受入户探访的居民进行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社会工作者。
3.个案辅导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确定个案辅导对象,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具体了解,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案辅导计划。
实施人员:社会工作者按照制定好的个案辅导计划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的服务,通过个案辅导使服务对象缓解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
评估方式:个案辅导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服务进行效果评估并总结。
4.个案管理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确定个案管理对象,通过社区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进行具体了解,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案管理计划。
实施人员: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
评估方式:个案管理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服务进行效果评估并总结。
(二)小组工作
1.教育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存在相同问题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首先要让成员承认自己是存在问题的并需要改变;
(2)其次要让成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建立新观念;
(3)再次要开展干预服务,降低问题行为特征;
(4)社会工作者在领导教育小组时,除了重视成员的自助外,也要重视互助,鼓励成员通过互动相互学习。
评估方式:教育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2.成长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具有相同成长性需求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小组的焦点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首先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
(2)其次要帮助组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
(3)促进组员正常健康的发展。
评估方式:成长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3.支持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具有相同性质(具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共同问题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要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让成员之间交流思想与同理心的感受,相互理解与彼此支持;
(2)建立起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评估方式:支持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4.治疗小组
实施策略:社会组织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研,寻找并发现在生活中经历过创伤、并且影响当前日常生活,或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不良症状而影响一般生活的居民,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协助将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小组,并根据治疗内容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实施过程:
(1)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实施者,要通过干预性、分享性等活动,帮助组员缓解症状及影响力;
(2)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以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人格改变。
评估方式:治疗小组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问卷、回访、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小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三)社区工作
1.社区照顾
(1)在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担任服务的主要规划工作,并督导各种网络的运作,对有需要并且依赖外来照顾的人,在社区内设的服务机构或家庭住所中接受专业人员的照顾。
(2)由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现有的社会组织和有关的协会甚至利用家庭、朋友、邻居及社区内志愿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照顾服务,强调动员社区内非专业人士提供照顾服务,积极协助有需要人在社区中重新建立支持网络。
(3)对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担任治疗者、教育者和辅导者、倡议者等角色,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关怀,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倡导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实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的相互融合。
2.地区发展
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工作者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提高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对社区的认同,鼓励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3.社会策划
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社会组织要了解社区问题,在此基础上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化的分析,对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
七、项目服务流程
(一)需求评估
——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走访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骨干,调查、分析社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文化特色、资源优势等基本情况;
——描述和界定社区问题,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层面和类型进行分析;
——分析社区内公共设施、教育机构、医疗单位、社区组织、商业场所等单位和组织的数量、位置、运作情况、对居民的影响、使用状况等,全面了解潜在社区服务资源状况;
——分析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各类专业人员等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状况。
(二)项目策划
——明确界定“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包括服务目标群体、主要问题、服务内容、服务方案、预期成效等;
——组建“三社联动”联合办公室,定期与社区自治组织、居民组织进行协商;
——掌握服务对象的有关数据;
——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进度表),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时间期限,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服务内容;
——根据服务目标和任务,组建项目团队、专家团队及志愿者团队。
(三)项目执行
——确定项目目标及项目个标,依此对项目团队进行合理分工;
——把握项目推进策略、方法和节奏,进行经费、资源、进度和服务质量管理;
——应对服务过程变动,做好服务中的危机处理及风险预估;
——开展过程及结果评估,及时进行服务调整;
——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建立工作档案;
——注重与区民政局、街道的联动;
——注重与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联动。
八、项目管理
——严格依据项目服务手册执行;
——建立了“三社联动”的服务机制;
——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指引要求;
——严格依据实施方案,掌控项目进度;
——达成项目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产生一定的服务效能;
——促进当地居民认识和了解“三社联动”;
——建立完备的项目档案。
九、人员要求
1.每个项目不少于3名专职社工,且项目执行团队中至少有1名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或持证社会工作者;
2.执行中保证2名或以上的执行社工无变动;
3.无特殊原因,项目负责人不能更换,且项目中期及末期汇报由项目负责人完成。
十、项目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街乡、社区应组建领导小组,并成立项目联合办公室,定期就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讨论。
(二)加强制度保障
实施“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街道、乡镇、社区应积极出台工作方案及联席会议、信息联通、服务联办等制度,确保项目的落实。
(三)加强资金保障
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应给予一定的项目配套资金,扩大项目的覆盖人群,保障项目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