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基于战略采购的
汽车零部件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张立伟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黄埔工厂 51070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C【文章摘要】
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是有效控制汽车部件成本的重要因素。依据本田汽车国产化推进实践,对战略采购下零部件成本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价格比较法和构成分析法两类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外购汽车零部件成本分析领域实践方法的理论总结。【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方法
战略合作模式下要求采购方与供应商进行长期的合作,供应商更多的参与到主机厂零件的同步开发设计中,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完善,零件的报价也不断接近成品价格。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变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采购员如何明确把握设计变化点,进而把握成本变化点是同步开发过程中价格问题关注最多的方面。
通过内部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采购可以听取品质、研发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产品设计变更原因的明确。同时要求供应商对设计变化导致的成本价格变动部分进行说明,提交与前次报价的比较说明书。通过对供应商自身报价的检讨说明以及对实际投入工作量的核实,使得采购对成本变动能够清楚把握。
如图2为某车型门内饰板的评价时点前后价格差异分析的表格。明确设计变化内容、设变原因以及变动金额,结合一定的成本数据基准,分析价格变化部分合理性。零件1为了提高碰撞时冲击强度,变更材料为PP(AU891E4),推进课题则只要核对市场材料单价是否与供应商报价一致即可。同样对于新增零件SEAL,通过与GMT供应商的类似构成产品进行比较,判断报价合理。
对于跨国公司全球同步开发的车型,各国子公司之间的价格信息共享对成本控制提供了国际参考。根据同车型(各国工厂的价格库)对比结果,综合考虑国际成本水平差异,分析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也是可行的。
3.横向车型类似零件比较
汽车厂商在进行汽车设计时,往往将很多不同平台车型的零件设计规格同一化,经常出现几个车型共同使用同一设计基准或同一个零件的情况。例如:汽车顶蓬上的把手,很多汽车厂家的几个车型都是使用同一种规格的零件或者同样设计基准大小不同的零件,类似产品还有车内顶蓬的灯。企业里其他车型类似零件的价格信息,对分析新零件的价格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竞争对手价格信息对比
充满竞争力的公司在不断完善本企业
二、价格比较法
1.同车型产品历史价格比较
对于汽车厂家新车型的推出过程,同一公司的设计理念是很多车型源于同一的平台设计,所以很多新零件设计风格仍然延续了旧零件的思路。同时零件本身在设计规格上的差异也不会改变非常大,这样就给新零件的成本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参考旧车型零件的成本,初步分析新设计的零件的成本合理性具有可行性,此方法的前提是承认旧零件价格是合理的。
在进行新旧零件成本对比分析的时,扣除因新旧零件的设计规格差异部分以及因不同时期制造水平差异引起的成本差异部分,再分析相同设计条件下的新旧零件价格差异,进而评价新零件的价格合理性。
如图1所示,去除规格差异零件4-7,对比分析1-3的价格。以零件1为例,由旧车型重量400g,800t注塑机,工时70S,变为新车型重量470g,850t注塑机,工时75S。经过对比可知,零件重量增加导致机台吨位、工时的上涨,可以初步判定新零件报价合理。
2.零件开发过程中关键时点价格对比分析
一、引言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上涨的制造成本。各大汽车企业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新型替代材料研发的同时,更专注于进行供应战略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供应关系,推行同步工程、战略联盟采购。
战略联盟框架内的供应行为使得供应商更多的参与到主机厂的开发设计中。在大量同步工程应用下,如何有效控制外做零件成本成为重要课题。先进的成本分析
方法是采购部门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核心
工具,对外做零件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具
有重要作用。
116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的成本价格信息库的同时,还不断收集关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对竞争车型的零件制造工艺、供应源、成本等信息的掌握,在对增强车型整体竞争力方面贡献很大。
三、构成分析法
将零件拆解为详细的单个构成部品及元素,通过分析每个部品及元素价格合理性,达到成本降低的方法。1.根据规格书、报价图纸核实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拆解零件的部品详细构成(拆分零件到最后一层),审核供应商报价的材料使用量、设计标准等是否与报价图纸及规格说明书一致。通过对比竞争供应商以及行业标准数据,分析报价的合理性。
根据实际经验,在材料费用的报价上,经常会出现多报材料使用量以及废料重量的情况。涉及构成部品达几十个的总成零件件(例如:出风口),要注意核实是否有不是图纸、装备要求的“多余”构成件出现在报价书中。加工费部分的分析主要是明确加工的设备、工时以及工资率的设定基数。同时通过对比类似零件的加工工时、同类竞争供应商的工资率水平,核实报价的合理性。以下以车内饰件成本分析过程为例说明:
以下是参与同步开发设计的供应商A提交的出风口构成零部件及加工费的报价明细。
材料费——经过核实图纸以及CATIA 3D数据的实绩测量,部品HOUSING的实际重量0.290Kg,与报价中使用量的差额为0.028Kg,供应商解释为废料重量。但根据行业经验数据显示,PP材的废料比例一般为实际使用量的3%-5%,但供应商A的废料比例达到8.8%。
加工费——其他
2家竞争供应商的300T注塑机加工能力报价如图4所示:以上得知竞争供应商的注塑时间平均值为
35S,同样设备的Burden值平均为170.05元/小时。
通过以上的构成拆解、行业竞争数据分析,随之以事实为依据的合作性谈判。供应商A同意调整加工费的报价到竞争对手平均水平,同时废料按照实际使用量5%计算。拆解对比分析后,此零件的价格整体下降了0.61元。
需要指出的是要求供应商正确的填写合理设计的报价书是根据图纸、规格书进行拆解分析的前提。设计好的报价书应该包含详细划分材料、加工、包装、运输、管理费、利润等费用的栏目。通过分析各部分报价的详细情况,结合具有实际竞争力的行业成本数据信息,能够清楚的评价报价合理性。2.现场核实
明确报价书详细构成后,在车型投产初期,生产达到量产状态时,可以开展对
报价的现场核实工作。这部分的重点是核实量产状态下工时是否与报价一致,同时对材料使用量有争议部分的零件也可以进行现场称量。
现场调研核实为主机厂掌握供应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提供了真实数据基础,结合对零件详细成本构成的拆解,对分析供应
商报价合理性以及获得合适的采购价格,提供了实际支持。
四、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真正获得合理的产品采购价格,只使用某一种技术或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各种有效的思路、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以上成本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采购决策的确定及外做零件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对促进供应商不断持续改进自身问题,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供应体系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树峰译.采购与供应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207-213.
2、Alan R. Raedels.C.P.M. Study Guide- 7th Edition [M].
USA: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nc, 2000: 248.【作者简介】
张立伟,男,1983年生,本科,国产化项目开发主管,工作领域:汽车内外饰件成本控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17
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基于战略采购的
汽车零部件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张立伟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黄埔工厂 51070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C【文章摘要】
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是有效控制汽车部件成本的重要因素。依据本田汽车国产化推进实践,对战略采购下零部件成本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价格比较法和构成分析法两类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外购汽车零部件成本分析领域实践方法的理论总结。【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方法
战略合作模式下要求采购方与供应商进行长期的合作,供应商更多的参与到主机厂零件的同步开发设计中,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完善,零件的报价也不断接近成品价格。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变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采购员如何明确把握设计变化点,进而把握成本变化点是同步开发过程中价格问题关注最多的方面。
通过内部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采购可以听取品质、研发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产品设计变更原因的明确。同时要求供应商对设计变化导致的成本价格变动部分进行说明,提交与前次报价的比较说明书。通过对供应商自身报价的检讨说明以及对实际投入工作量的核实,使得采购对成本变动能够清楚把握。
如图2为某车型门内饰板的评价时点前后价格差异分析的表格。明确设计变化内容、设变原因以及变动金额,结合一定的成本数据基准,分析价格变化部分合理性。零件1为了提高碰撞时冲击强度,变更材料为PP(AU891E4),推进课题则只要核对市场材料单价是否与供应商报价一致即可。同样对于新增零件SEAL,通过与GMT供应商的类似构成产品进行比较,判断报价合理。
对于跨国公司全球同步开发的车型,各国子公司之间的价格信息共享对成本控制提供了国际参考。根据同车型(各国工厂的价格库)对比结果,综合考虑国际成本水平差异,分析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也是可行的。
3.横向车型类似零件比较
汽车厂商在进行汽车设计时,往往将很多不同平台车型的零件设计规格同一化,经常出现几个车型共同使用同一设计基准或同一个零件的情况。例如:汽车顶蓬上的把手,很多汽车厂家的几个车型都是使用同一种规格的零件或者同样设计基准大小不同的零件,类似产品还有车内顶蓬的灯。企业里其他车型类似零件的价格信息,对分析新零件的价格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竞争对手价格信息对比
充满竞争力的公司在不断完善本企业
二、价格比较法
1.同车型产品历史价格比较
对于汽车厂家新车型的推出过程,同一公司的设计理念是很多车型源于同一的平台设计,所以很多新零件设计风格仍然延续了旧零件的思路。同时零件本身在设计规格上的差异也不会改变非常大,这样就给新零件的成本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参考旧车型零件的成本,初步分析新设计的零件的成本合理性具有可行性,此方法的前提是承认旧零件价格是合理的。
在进行新旧零件成本对比分析的时,扣除因新旧零件的设计规格差异部分以及因不同时期制造水平差异引起的成本差异部分,再分析相同设计条件下的新旧零件价格差异,进而评价新零件的价格合理性。
如图1所示,去除规格差异零件4-7,对比分析1-3的价格。以零件1为例,由旧车型重量400g,800t注塑机,工时70S,变为新车型重量470g,850t注塑机,工时75S。经过对比可知,零件重量增加导致机台吨位、工时的上涨,可以初步判定新零件报价合理。
2.零件开发过程中关键时点价格对比分析
一、引言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断上涨的制造成本。各大汽车企业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新型替代材料研发的同时,更专注于进行供应战略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供应关系,推行同步工程、战略联盟采购。
战略联盟框架内的供应行为使得供应商更多的参与到主机厂的开发设计中。在大量同步工程应用下,如何有效控制外做零件成本成为重要课题。先进的成本分析
方法是采购部门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核心
工具,对外做零件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具
有重要作用。
116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管理纵横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的成本价格信息库的同时,还不断收集关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对竞争车型的零件制造工艺、供应源、成本等信息的掌握,在对增强车型整体竞争力方面贡献很大。
三、构成分析法
将零件拆解为详细的单个构成部品及元素,通过分析每个部品及元素价格合理性,达到成本降低的方法。1.根据规格书、报价图纸核实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拆解零件的部品详细构成(拆分零件到最后一层),审核供应商报价的材料使用量、设计标准等是否与报价图纸及规格说明书一致。通过对比竞争供应商以及行业标准数据,分析报价的合理性。
根据实际经验,在材料费用的报价上,经常会出现多报材料使用量以及废料重量的情况。涉及构成部品达几十个的总成零件件(例如:出风口),要注意核实是否有不是图纸、装备要求的“多余”构成件出现在报价书中。加工费部分的分析主要是明确加工的设备、工时以及工资率的设定基数。同时通过对比类似零件的加工工时、同类竞争供应商的工资率水平,核实报价的合理性。以下以车内饰件成本分析过程为例说明:
以下是参与同步开发设计的供应商A提交的出风口构成零部件及加工费的报价明细。
材料费——经过核实图纸以及CATIA 3D数据的实绩测量,部品HOUSING的实际重量0.290Kg,与报价中使用量的差额为0.028Kg,供应商解释为废料重量。但根据行业经验数据显示,PP材的废料比例一般为实际使用量的3%-5%,但供应商A的废料比例达到8.8%。
加工费——其他
2家竞争供应商的300T注塑机加工能力报价如图4所示:以上得知竞争供应商的注塑时间平均值为
35S,同样设备的Burden值平均为170.05元/小时。
通过以上的构成拆解、行业竞争数据分析,随之以事实为依据的合作性谈判。供应商A同意调整加工费的报价到竞争对手平均水平,同时废料按照实际使用量5%计算。拆解对比分析后,此零件的价格整体下降了0.61元。
需要指出的是要求供应商正确的填写合理设计的报价书是根据图纸、规格书进行拆解分析的前提。设计好的报价书应该包含详细划分材料、加工、包装、运输、管理费、利润等费用的栏目。通过分析各部分报价的详细情况,结合具有实际竞争力的行业成本数据信息,能够清楚的评价报价合理性。2.现场核实
明确报价书详细构成后,在车型投产初期,生产达到量产状态时,可以开展对
报价的现场核实工作。这部分的重点是核实量产状态下工时是否与报价一致,同时对材料使用量有争议部分的零件也可以进行现场称量。
现场调研核实为主机厂掌握供应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提供了真实数据基础,结合对零件详细成本构成的拆解,对分析供应
商报价合理性以及获得合适的采购价格,提供了实际支持。
四、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真正获得合理的产品采购价格,只使用某一种技术或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各种有效的思路、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以上成本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采购决策的确定及外做零件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对促进供应商不断持续改进自身问题,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供应体系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树峰译.采购与供应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207-213.
2、Alan R. Raedels.C.P.M. Study Guide- 7th Edition [M].
USA: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Inc, 2000: 248.【作者简介】
张立伟,男,1983年生,本科,国产化项目开发主管,工作领域:汽车内外饰件成本控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