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陈胜吴广起义教案 川教版

第二课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知识,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1、秦末农民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 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

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原因

1、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诉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另外,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大泽乡起义

1、讲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诉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最为著名。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告诉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带领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材料的内容。(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同时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达标训练:

1.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焚书令的建议人是( )

A. 蒙恬 B.李斯 C.白起 D.廉颇

2. 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

A. 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法

4. 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 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7. 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 )

A. 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8. 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 )

A. 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 材料解析: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结合材料和你了解的知识,回答贾谊提出的问题。

拓展训练:

10.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是( )

A. 《周易》 B.《道德经》 C.《离骚》 D.《论语》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

A. 统一中国 B. 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12.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

A. 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请你说说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培优训练:

14. 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5. 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或通俗历史小说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区别?

第二课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知识,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1、秦末农民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 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

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原因

1、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诉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另外,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大泽乡起义

1、讲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诉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最为著名。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告诉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带领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材料的内容。(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同时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达标训练:

1.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焚书令的建议人是( )

A. 蒙恬 B.李斯 C.白起 D.廉颇

2. 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

A. 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法

4. 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 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7. 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 )

A. 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8. 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 )

A. 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 材料解析:

西汉贾谊《过秦论》中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结合材料和你了解的知识,回答贾谊提出的问题。

拓展训练:

10.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是( )

A. 《周易》 B.《道德经》 C.《离骚》 D.《论语》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

A. 统一中国 B. 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12.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

A. 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请你说说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培优训练:

14. 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5. 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或通俗历史小说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区别?


相关文章

  •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 第 13 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并建 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知识与 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 ...查看


  • 2014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21陈涉世家学案
  • 21<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1.会简介<史记>.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陈涉大泽乡起义" 的原因.经过.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会说出人物个性化特点以及作者对待历史人物陈胜的态度. ...查看


  •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教案
  •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教案
  •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我国是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2015-2016上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2015-2016上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共有四单元二十二课的内容,第一单元重点讲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重点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三单元重点讲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重点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罾补bì 脉脉.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试内容总结
  •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1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 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