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摘要】在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提高财政效率的财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形势下,山西省独创性的选择了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关键词】山西省 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 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的就是市管县财政体制,在执行过程中,市管县财政体制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和不足,很多作为中心城市的市区,把县当作附属行政单位,并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两个利益主体的冲突,加大了市、县经济差距,加剧了市、县矛盾。从1992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4个省市陆续进行了试点。不同于各地“强县扩权”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山西省独创性的选择了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效果,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一、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的成效   (一)中间环节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高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统一收支划分,除省级收入外,市级与县级财政收入按收入属地原则统一划分。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事权”的要求,明确市级与县级财政支出责任,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有效避免了“省—市—县”管理模式下带来的层层安排、成本过大、工作延误、效能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也缓解了县级财政不能得到及时入库而产生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省级拨付资金的运行效率。   (二)县级财政困难缓解,县级财政实力壮大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牢牢把握了“财力适度向县级倾斜”的方向,通过调整省、市、县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加大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按属地原则分配各级收入,有效地解决了县级财政多收不能多得、财力与责任不相匹配等造成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小,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与2006年相比,2007年试点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07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20%,与2006年相比,2008年试点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40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00%,而2011年该比重更是提高到6.56%。   (三)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   山西省通过调整财力分配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提高经济相对薄弱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数据表明试点县的一般预算支出逐步增加,占省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1.05%分别增加到2011年的12.66%。此外,试点县一般预算支出的变异系数,也随着“省直管县”政策的实行,有变小的趋势,意味着贫困县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情况逐渐减小,这使得各县能够在基本相同的起点,实现竞争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四)赤字县减少,省域经济发展提速   “吃饭财政”一直以来是困扰和制约贫困县发展的问题,也影响了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来,县域财力的扩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不必再为发放基本工资,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等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问题担忧发愁,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实行政策以来,财政赤字县逐步减少,许多试点县还连续几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运行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也提升了全省经济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   “省直管县”是与减少行政层级相匹配的财政改革,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仅靠财政体制改革”单兵独进”,不可能完全割断市县财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客观上也导致了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与”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之间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果。   (二)管理不到位   实行“省直管县”以来,省政府管理半径的延长给省级财政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省财政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个别工作与县财政斜街。此外,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县情况迥异,省、市、县三级间缺乏常态性沟通和协调,同样造成了省级工作的困难。   (三)市级人力资源的浪费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大减少了市本级财力,实际履行经济调节的能力削弱,管理范围缩小,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国有资产闲置及资源浪费的现象。   (四)市财政的消极抵触   由于缺乏了资金控制权,市对县的管理职能变为了“软约束”,从而使得市财政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认为试点县财政能否健康运转由省财政负责,有依有靠,自己只需量力而行,不必尽力而为。此外,市级收入分享比例的降低,实际财力的减少,客观上也导致对试点县的资金扶持力度减弱。   三、结语   山西省选择了全省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改革试点,这也是考虑到这些县一直以来财政困难,旨在通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其有所倾斜,消除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乡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省直管县”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管理体制的滞后,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让始终处于”孤军奋战”的财政体制改革负重难行。因此,逐步跟进行政管理的省直管县,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完善“省直管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方位的监督机制,适时推进全面、彻底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贾若祥.我国省直管县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10):32-35.   [2]王磊.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01):56-59.   [3]石亚军.施正文.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探索与争鸣),2010(02).   (编辑:刘影)

  【摘要】在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提高财政效率的财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形势下,山西省独创性的选择了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关键词】山西省 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 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的就是市管县财政体制,在执行过程中,市管县财政体制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和不足,很多作为中心城市的市区,把县当作附属行政单位,并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两个利益主体的冲突,加大了市、县经济差距,加剧了市、县矛盾。从1992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4个省市陆续进行了试点。不同于各地“强县扩权”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山西省独创性的选择了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效果,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一、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的成效   (一)中间环节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高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统一收支划分,除省级收入外,市级与县级财政收入按收入属地原则统一划分。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事权”的要求,明确市级与县级财政支出责任,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有效避免了“省—市—县”管理模式下带来的层层安排、成本过大、工作延误、效能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也缓解了县级财政不能得到及时入库而产生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省级拨付资金的运行效率。   (二)县级财政困难缓解,县级财政实力壮大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牢牢把握了“财力适度向县级倾斜”的方向,通过调整省、市、县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加大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按属地原则分配各级收入,有效地解决了县级财政多收不能多得、财力与责任不相匹配等造成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小,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与2006年相比,2007年试点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07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20%,与2006年相比,2008年试点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40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00%,而2011年该比重更是提高到6.56%。   (三)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   山西省通过调整财力分配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提高经济相对薄弱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数据表明试点县的一般预算支出逐步增加,占省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1.05%分别增加到2011年的12.66%。此外,试点县一般预算支出的变异系数,也随着“省直管县”政策的实行,有变小的趋势,意味着贫困县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情况逐渐减小,这使得各县能够在基本相同的起点,实现竞争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四)赤字县减少,省域经济发展提速   “吃饭财政”一直以来是困扰和制约贫困县发展的问题,也影响了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来,县域财力的扩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不必再为发放基本工资,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等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问题担忧发愁,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实行政策以来,财政赤字县逐步减少,许多试点县还连续几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运行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也提升了全省经济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   “省直管县”是与减少行政层级相匹配的财政改革,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仅靠财政体制改革”单兵独进”,不可能完全割断市县财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客观上也导致了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与”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之间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果。   (二)管理不到位   实行“省直管县”以来,省政府管理半径的延长给省级财政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省财政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个别工作与县财政斜街。此外,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县情况迥异,省、市、县三级间缺乏常态性沟通和协调,同样造成了省级工作的困难。   (三)市级人力资源的浪费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大减少了市本级财力,实际履行经济调节的能力削弱,管理范围缩小,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国有资产闲置及资源浪费的现象。   (四)市财政的消极抵触   由于缺乏了资金控制权,市对县的管理职能变为了“软约束”,从而使得市财政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认为试点县财政能否健康运转由省财政负责,有依有靠,自己只需量力而行,不必尽力而为。此外,市级收入分享比例的降低,实际财力的减少,客观上也导致对试点县的资金扶持力度减弱。   三、结语   山西省选择了全省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改革试点,这也是考虑到这些县一直以来财政困难,旨在通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其有所倾斜,消除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乡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省直管县”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管理体制的滞后,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让始终处于”孤军奋战”的财政体制改革负重难行。因此,逐步跟进行政管理的省直管县,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完善“省直管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方位的监督机制,适时推进全面、彻底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贾若祥.我国省直管县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10):32-35.   [2]王磊.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01):56-59.   [3]石亚军.施正文.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探索与争鸣),2010(02).   (编辑:刘影)


相关文章

  • 2015河南省公务员面试时间
  • 2015河南省公务员面试时间 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面试 根据笔试成绩,按拟录用职位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笔试有一科缺考.作弊或成绩为零分等情况的,笔试成绩达 ...查看


  • 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商务主管部门,财政局: 现将<2016年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商务厅 江西省财政厅 2016年6月12日 2016年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 ...查看


  • 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陕政发[2008]54号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 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政发 [2008]5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 ...查看


  • 江苏省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
  • 苏政发[2007]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了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 ...查看


  • 中央财政"以奖代补"县级财政 推进省直管县
  • 中央财政"以奖代补"县级财政 推进省直管县 2010年10月09日02:59新京报郭少峰我要评论(7)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 胡红伟)昨天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 ...查看


  • 达州论文网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统计制度完善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达州论文网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统计|制度|完善论文选题题目 达州论文网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 ...查看


  •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原则探究
  • Mar.2010Vol.12.No.<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JOUNALOFTHEPARTYSCHOOLOFLESHANMUNICIPALCOMMTTEEOFC.P.C 公共行政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原则探究 刘传贺 (南 ...查看


  • 湖北省卫生厅本级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
  • 湖北省卫生厅本级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湖北省卫生厅本级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04月25日 15时44分 941 ...查看


  • 行政区划改革方案(原创)
  • 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当前行政区划层级太多,叠床架屋,极大地浪费了行政资源.由于各地普遍设立开发区,滥用托管关系,致使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支离破碎,存在许多不被中央承认的盗版行政区,故急须调整.总的改革原则有四条,一是析省设都,适当设新省:二是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