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卷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转涂到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 )

A. 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A. 礼仪礼节 B. 国家政权 C.风俗习惯 D.政治制度

3.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B.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5.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6. 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②丞相负责监察百官③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④汉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7.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

A .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8.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

A. 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 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0.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1.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度 ②差额选举法 ③郡县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 ) A. 汉武帝贪财暴虐

B.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大汉天子》里的汉武帝剧照

13.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5.《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 .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 .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16.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 .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 .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17.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18.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9.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年代 年代 A B C D

2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A .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

22.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3.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②④ D. ①③④⑤

24.“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

A .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 .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 .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26.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2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 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 C .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D .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8.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9.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 .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30.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主要表现

A .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代理人 B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C .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D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知封建(分封制) 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 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3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3分)

(2) 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33.(16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政权在天京建立,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个纲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但是,政权很快落入反动官僚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大总统誓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铸上许多‘回’形图案”,这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该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2分)这两个纲领分别存在何种局限性?(2分)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2分)它的颁布尽管不能够维护住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是有着什么重大的意义?(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有何启示?(2分)

号考 名姓 级班

„„„„„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题卷

„„ „ „„ „„ 线

„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封„„(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共40分)

„ „„ „ „ „„ „ „ „ 密„ „ „ „„

„ „ „„ „ „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31题(14分):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2)作用: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理由:如西汉初年,刘邦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兼用的政策导致“七国之乱”发生。

(3)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

(4)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顾炎武还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32. (10分)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分)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分)

(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4分)

33. (1)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刺激了其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

(2)思想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发展资本主义。 (2分)局限性:前者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是幻想,根本无法实现;后者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代表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农民的支持。(2分)

(3)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4)落后就要挨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分)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转涂到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 )

A. 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皇帝制度 D.宗法制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A. 礼仪礼节 B. 国家政权 C.风俗习惯 D.政治制度

3.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B.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5.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6. 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②丞相负责监察百官③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④汉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7.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

A .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8.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

A. 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 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10.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1.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度 ②差额选举法 ③郡县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 ) A. 汉武帝贪财暴虐

B.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大汉天子》里的汉武帝剧照

13.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15.《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 .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 .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16.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 .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 .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17.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18.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9.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年代 年代 A B C D

2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A .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

22.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3.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②④ D. ①③④⑤

24.“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

A .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 .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 .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26.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2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 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 C .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D .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8.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9.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 .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30.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主要表现

A .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代理人 B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C .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D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知封建(分封制) 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 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3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3分)

(2) 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33.(16分)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政权在天京建立,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个纲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但是,政权很快落入反动官僚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大总统誓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铸上许多‘回’形图案”,这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该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2分)这两个纲领分别存在何种局限性?(2分)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2分)它的颁布尽管不能够维护住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是有着什么重大的意义?(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有何启示?(2分)

号考 名姓 级班

„„„„„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题卷

„„ „ „„ „„ 线

„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封„„(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共40分)

„ „„ „ „ „„ „ „ „ 密„ „ „ „„

„ „ „„ „ „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31题(14分):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2)作用: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理由:如西汉初年,刘邦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兼用的政策导致“七国之乱”发生。

(3)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

(4)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顾炎武还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32. (10分)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分)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分)

(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4分)

33. (1)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刺激了其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

(2)思想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发展资本主义。 (2分)局限性:前者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是幻想,根本无法实现;后者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代表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农民的支持。(2分)

(3)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4)落后就要挨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分)


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对试题的分析 试题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很强的灵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革新主要体现在 A.郡县制度 B.确立州.郡.县三级体制 C.废除宰相制度 D.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查看


  • 高一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丰城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月考试卷 历 史 命题:杨永辉 审题:江灵辉 2014.10.15 一.选择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每年清明时节了,海外的炎黄子孙纷纷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 A.分封制 B. ...查看


  • 高一英语月考试卷分析
  • 高一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共分为两大卷:第一卷的第一部分是:I题,单项选择(20分) II题 完型填空(30分),Ⅶ题阅读理 ...查看


  • 7462年浙江义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 2008年浙江义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桀骜 屠戮 机缘 砥砺 B.卑怯 梦靥 悖谬 喋血 C.言简意赅 睚眦必报 指桑骂槐 陨生不恤 D.妄加揣测 穷形近相 民不聊 ...查看


  • 高一年级历史下期期中试卷
  • 高一年级历史下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 历史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注:请把选择题答案正确填涂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第5.6页和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 ...查看


  • 教务工作总结
  • 篇一:教务工作总结报告 教务工作总结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学进度等各二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 2014一2015学年度第二次月考试卷(命题人:邱名武 审题人: )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说明:本试卷共分Ⅰ.Ⅱ两卷.请把答案填写在第二卷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每逢佳节倍思亲" ...查看


  •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美术试卷
  • 线 : 号 学 订 装 : 名封姓 密 :级班2011-2012学年高一年级美术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为 . . . . 2.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在西方绘画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