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发展趋势谈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
7.5%,预计 2001年-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
2、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存在
2.1.1
2.1.2
2.1.3
2.2一部份医药工业企业未能达到GMP标准,严重阻碍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推行GMP管理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车间达不到GMP要求,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不高,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不够科学、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据统计,截止2003年1月,只有1464家生产企业获取
1892张GMP证书,还有4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必须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通过GMP认证,否则只能被淘汰。而且已经通过GMP认证的少数企业。在执行标准时也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这不仅制约了药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准入市场的标准,依照GMP规范行事,以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
2.3我国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对药品实施20年的专利保护。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已习惯了仿制别国药品,创新缺乏动力,创制新药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漠,使我们本来就少的一些创新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例如,我国医药科技人员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新化学药物青蒿素。该药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大发明,也是我国医药领域1998年以前唯一一个得到世界承认的自主开发的新化学药物,曾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条件,当青蒿素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国外企业立即对其进行了结构改造并申请了专利。本来是我国的发明变成了国外的专利,我国每年仅此一项就有2亿~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又如,我国维生素C 两步发醇法制备技术的发明同样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却也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使1家本要用500万美元买下此项制备技术的外国企业在得知该技术没有申请专利后捡了个便宜,只花了几十元人民币就把论文买回去。几年之后,国外以这种低成本技术生产的维生素C向国际市场大量倾销,挤压我国维生素C的出口价格,给我国造成极大损失,致使一些国内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协定来激励、保护、发展我国医药事业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2.4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制药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有
2.5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存在行业不正之风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形,我国医药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加上同样产品由多个厂家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近年来,医院从药品销售企业进货的让利比例为药价的18%左右,而从药品生产厂家直接进货的让利比例已高达25%以上。药品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药品价格
持续攀升,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而企业也迫于币场压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无序竞争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再维持下去,我国制药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大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药行业近20年来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跟上世界医药业发展的步伐,整个行业必须扩大规模,关、停一些小的制药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国家应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改变医药流通企业
3、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3.1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我国1990年-2001年每年的医药工业总值分别为392、 502、634、746、862、1060、1251、1400、1630、1946、2332、2700 亿元,年均增幅达19.5%;1990年~2001年每年的药品总销售额分别为151.42、176.67、208.13、231.34、373.91、464.04、 532.03、607.29.776.87.922.90、1084.5、1260亿元,年均增幅达21.7%。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增幅也达18.8%,高出国民经济增幅10多个百分点。医药行业
3.1.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市场需求增加的基本因素: 2000年,我国人口有1
2.95亿,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13.3 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而且2000年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60岁以上)人口接近1.3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中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数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
1.52%;2025 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数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 亿,占总人口数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
3.1.2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药品需求:我国1990年~2001年每年的人均用药水平分别为13、15、18、 20、31、38、43、50、62、74、85、99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额已在40美元~50美元之间。但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通过对广大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3.2药品消费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
3.2.1用药结构渐趋合理: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新的
因此,高城低价的药品销售量会继续增加,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也正在日趋扩大。目前,全国医药市场的批发、零售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医药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提高到15%以上,少数地区已上升到20%~30%。预计这种势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还将进一步扩大。
3.2.2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分类管理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十分可观, 1990年为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1亿元),1994年上升至 10.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8亿元),4年内增长3倍多。 1996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升至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07.9亿元),已成为世界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国家。据统计,200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已过240亿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非处方药消费水平,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药疗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已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非处方药销售额可望达600亿元, 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非处方药销售市场之一。
3.3药品价格渐趋合理
前几年,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今后几年这种现象将会基本扭转。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药品价格近年来持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97年以来,国家计委先后10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药品达200多个品种。中、西药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从1996年的8.8%逐步下降到2000年的0.3%, 2001年为-1.5%,首次出现负增长。2002年,药品价格指数进一步降低,1月~3月分别为-2.7%、-3.4%、-3.7%。药品属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行业而言销售量增长是否能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经济效益。从短期效应来看,价格下降的效应超过了需求增长的效应,确实对医药企业业绩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有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有些企业不得不申请计委重新定价。据有关方面消息,国家计委正在就医药价格问题咨询各方意见,笔者认为不排除出台新政策的可能,而新的政策必然会充分考虑上几次降价的负面效应,最终使药品价格更趋合理,在老百姓受益的同时,医药企业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3.4医药企业数量将大幅度缩减,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
上,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 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个~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占到医药行业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脱颖而出,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3.5.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按产值计算,医药行业中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
3.5.2医药市场的构成多层次化:它包括以招标为特征的开放性市场、以医药合同为基础的半开放性市场、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为特征的零售市场,都是以药品市场为导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价值规律。
3.5.3药品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购用量越来越大。有资金支持的购销者对高档药品、新药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购销者仍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资金的投向上,购销者在产、供、销、研、用的方面有不同投入比重,构成了新的购销格局。如全国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以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小儿用药量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量下降;保健药品、名特优成药用量上升,一般药材、成药用量下降;合资药用量上升,进口药用量下降。
3.6医药现代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1%~2%。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
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而我国12万家零售企业中,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也只有5亿元。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
3.7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国内企业将面对大型跨国企业而不仅仅是国内其它企业的挑战,如果不进行改革并加速国际化进程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就现阶段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仍有诸多限制,国外商品进入还有关税壁垒。现阶段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限制,而国外同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导致价格偏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几年后,上述情况将会改变。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老龄化和农村医药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对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从整体上看,医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情况良好,未来发展前景也很看好。但竞争力不强是我国医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变得更加紧迫。企业必须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正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结合实际,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选准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适应市场变化。这也是企业经营者工作中助重中之重。总之,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自动采集
医药行业发展趋势谈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
7.5%,预计 2001年-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
2、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存在
2.1.1
2.1.2
2.1.3
2.2一部份医药工业企业未能达到GMP标准,严重阻碍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推行GMP管理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车间达不到GMP要求,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不高,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不够科学、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据统计,截止2003年1月,只有1464家生产企业获取
1892张GMP证书,还有4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必须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通过GMP认证,否则只能被淘汰。而且已经通过GMP认证的少数企业。在执行标准时也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这不仅制约了药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准入市场的标准,依照GMP规范行事,以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
2.3我国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对药品实施20年的专利保护。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医药企业已习惯了仿制别国药品,创新缺乏动力,创制新药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漠,使我们本来就少的一些创新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例如,我国医药科技人员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新化学药物青蒿素。该药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大发明,也是我国医药领域1998年以前唯一一个得到世界承认的自主开发的新化学药物,曾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条件,当青蒿素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国外企业立即对其进行了结构改造并申请了专利。本来是我国的发明变成了国外的专利,我国每年仅此一项就有2亿~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又如,我国维生素C 两步发醇法制备技术的发明同样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却也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使1家本要用500万美元买下此项制备技术的外国企业在得知该技术没有申请专利后捡了个便宜,只花了几十元人民币就把论文买回去。几年之后,国外以这种低成本技术生产的维生素C向国际市场大量倾销,挤压我国维生素C的出口价格,给我国造成极大损失,致使一些国内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协定来激励、保护、发展我国医药事业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2.4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制药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有
2.5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存在行业不正之风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形,我国医药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加上同样产品由多个厂家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近年来,医院从药品销售企业进货的让利比例为药价的18%左右,而从药品生产厂家直接进货的让利比例已高达25%以上。药品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药品价格
持续攀升,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而企业也迫于币场压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无序竞争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再维持下去,我国制药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大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药行业近20年来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跟上世界医药业发展的步伐,整个行业必须扩大规模,关、停一些小的制药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国家应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改变医药流通企业
3、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3.1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我国1990年-2001年每年的医药工业总值分别为392、 502、634、746、862、1060、1251、1400、1630、1946、2332、2700 亿元,年均增幅达19.5%;1990年~2001年每年的药品总销售额分别为151.42、176.67、208.13、231.34、373.91、464.04、 532.03、607.29.776.87.922.90、1084.5、1260亿元,年均增幅达21.7%。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增幅也达18.8%,高出国民经济增幅10多个百分点。医药行业
3.1.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市场需求增加的基本因素: 2000年,我国人口有1
2.95亿,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13.3 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而且2000年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60岁以上)人口接近1.3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中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数将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
1.52%;2025 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数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 亿,占总人口数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
3.1.2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药品需求:我国1990年~2001年每年的人均用药水平分别为13、15、18、 20、31、38、43、50、62、74、85、99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额已在40美元~50美元之间。但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通过对广大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3.2药品消费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
3.2.1用药结构渐趋合理: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新的
因此,高城低价的药品销售量会继续增加,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也正在日趋扩大。目前,全国医药市场的批发、零售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医药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提高到15%以上,少数地区已上升到20%~30%。预计这种势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还将进一步扩大。
3.2.2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分类管理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十分可观, 1990年为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1亿元),1994年上升至 10.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8亿元),4年内增长3倍多。 1996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升至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07.9亿元),已成为世界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国家。据统计,200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已过240亿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非处方药消费水平,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药疗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已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非处方药销售额可望达600亿元, 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非处方药销售市场之一。
3.3药品价格渐趋合理
前几年,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今后几年这种现象将会基本扭转。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药品价格近年来持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97年以来,国家计委先后10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药品达200多个品种。中、西药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从1996年的8.8%逐步下降到2000年的0.3%, 2001年为-1.5%,首次出现负增长。2002年,药品价格指数进一步降低,1月~3月分别为-2.7%、-3.4%、-3.7%。药品属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行业而言销售量增长是否能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经济效益。从短期效应来看,价格下降的效应超过了需求增长的效应,确实对医药企业业绩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有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有些企业不得不申请计委重新定价。据有关方面消息,国家计委正在就医药价格问题咨询各方意见,笔者认为不排除出台新政策的可能,而新的政策必然会充分考虑上几次降价的负面效应,最终使药品价格更趋合理,在老百姓受益的同时,医药企业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3.4医药企业数量将大幅度缩减,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
上,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 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个~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占到医药行业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脱颖而出,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3.5.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按产值计算,医药行业中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
3.5.2医药市场的构成多层次化:它包括以招标为特征的开放性市场、以医药合同为基础的半开放性市场、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为特征的零售市场,都是以药品市场为导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价值规律。
3.5.3药品需求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购用量越来越大。有资金支持的购销者对高档药品、新药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购销者仍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资金的投向上,购销者在产、供、销、研、用的方面有不同投入比重,构成了新的购销格局。如全国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以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小儿用药量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量下降;保健药品、名特优成药用量上升,一般药材、成药用量下降;合资药用量上升,进口药用量下降。
3.6医药现代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1%~2%。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
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而我国12万家零售企业中,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也只有5亿元。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
3.7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国内企业将面对大型跨国企业而不仅仅是国内其它企业的挑战,如果不进行改革并加速国际化进程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就现阶段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仍有诸多限制,国外商品进入还有关税壁垒。现阶段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限制,而国外同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导致价格偏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几年后,上述情况将会改变。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老龄化和农村医药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对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从整体上看,医药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情况良好,未来发展前景也很看好。但竞争力不强是我国医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变得更加紧迫。企业必须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正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结合实际,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选准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适应市场变化。这也是企业经营者工作中助重中之重。总之,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自动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