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评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评析

上周三下午,数学组教师共同观摩了晓丽老师的《掷一掷》一课。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其探究的数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对于六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要上好这节课并不难。可晓丽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深刻地体现出新课标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注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听后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以游戏为载体,整合学习

整节课紧紧围绕掷骰子的游戏内容,巧妙的将单元知识穿插在其中。如研究骰子和的组成情况时运用了“组合”知识;在讨论“和”的范围时渗透了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知识,也渗透着数学思想;而在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时,充分展示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等等,有机的把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子,合作探究

本课逻辑性较强,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老师选:5、6、7、8、9;而学生选:2、3、4、10、11、12谁会赢?为什么只选了5个和的反而会赢,为什么中间数出现的次数会多一些等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这问题具有的层次性、引导性。而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自主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为主注,推导并重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学习。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全员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提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配角,起到组织引领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个

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的过程。先是小组合作,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师生游戏,后独立完成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结,小结后再动脑思考,依次反复几次,凸现了实践活动课的优越性,更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推理,归纳总结,获得真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提升思维,获得进步与发展,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觉得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做科学”的过程,即引导学生体验猜想、实验、结论、疑问、再实验、分析、结论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轻松、自由的数学探索!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课的样本教材。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享受教育、享受数学,使人人都能得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评析

上周三下午,数学组教师共同观摩了晓丽老师的《掷一掷》一课。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其探究的数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对于六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要上好这节课并不难。可晓丽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深刻地体现出新课标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注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听后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以游戏为载体,整合学习

整节课紧紧围绕掷骰子的游戏内容,巧妙的将单元知识穿插在其中。如研究骰子和的组成情况时运用了“组合”知识;在讨论“和”的范围时渗透了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知识,也渗透着数学思想;而在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时,充分展示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相关知识等等,有机的把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子,合作探究

本课逻辑性较强,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老师选:5、6、7、8、9;而学生选:2、3、4、10、11、12谁会赢?为什么只选了5个和的反而会赢,为什么中间数出现的次数会多一些等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这问题具有的层次性、引导性。而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自主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为主注,推导并重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学习。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全员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提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配角,起到组织引领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个

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的过程。先是小组合作,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师生游戏,后独立完成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结,小结后再动脑思考,依次反复几次,凸现了实践活动课的优越性,更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推理,归纳总结,获得真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提升思维,获得进步与发展,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觉得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做科学”的过程,即引导学生体验猜想、实验、结论、疑问、再实验、分析、结论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轻松、自由的数学探索!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课的样本教材。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享受教育、享受数学,使人人都能得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相关文章

  •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 本文由无居无饭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来源:小学数学教学网 2009-07-15 16:56:53 [标签:三年级 周长 巧求周长 ...查看


  •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方形
  • <正方形>教学设计作者: 赵海霞 (初中数学 河南平顶山叶县初中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6 / 1160 发表日期: 2010-12-24 17:06:49<正方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⑴ 学习特殊的平行四 ...查看


  • 可能性的大小 1
  •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4-96页.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7-89页.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10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 ...查看


  • 二年级上册
  •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今后, ...查看


  •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 年级上册第101页例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 ...查看


  •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 执教者:富裕县富路镇中学 杨子良 指导者:富裕县富路镇中心学校 柴丽艳张殿春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数学上册"铺地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解决数学的 ...查看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4 分段函数教案
  • 第4课时 分段函数 定义:一般地,如果有实数a 1,a 2,a 3--k 1,k, 2k 3--b 1,b 2, b 3--且a 1≤a 2≤a 3--函数Y 与自变量X 之间存在 k 1x+b1 x ≤a 1 y = k 2x+b2 a ...查看


  • _数学广角_搭配_一_教学实录与评析
  • 邱丽郑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 ...查看


  •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 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