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业)

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

通过阅读一些描述自我同一性的论文,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它的相关内涵,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表达一下对它的理解。

一、何为“自我”?

痴迷于各种悬疑惊悚电影的我,无意中从一部大卫•林奇导演的心理题材的电影《穆赫兰道》中得知了弗洛伊德先生及他著名的性心理学说。他相当于是我的第一位心理思想启蒙老师,因为在之前我一直都是自己摸索。他把人格结构划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本着原始欲望、不计后果来行事的我的潜意识,“超我”即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加以行事的我的意识,并称“自我”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换句话说,“自我”是“本我”欲望和“超我”压制衡量在一种稳定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结果(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产物)。

这是我之前的认识,而直到最近,另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思想给了我新的启发。与弗氏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自我”在人格划分中是一个独立且相当有力的部分。它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结合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等加以控制(貌似它和“超我” 结合为一体了)。如果说,弗氏观点中的“自我” 比较被动,那么这时的“自我”就比较主动了。

对于上述两个观点,我并不想说我赞同哪一方,或反对哪一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只能说,两者下的“自我”都是约束“本能欲望”的有着各种规则的正常人。

二、何为同一性?

我认为是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之间达到一种同一,即两者在各方面差不多一致,没有太大差距。

而这个“自我“包括三种:

1、 作为个体的”自我“,它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

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内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

2、 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自己、所确立的

自我形象,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等。

3、 一种“感觉”。这相当于“感到身体很舒适”、“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

感觉。

简单的来说,就是到底你是个有着灵魂和思想的人或者仅是一个没有自知或意识的行尸走肉之间的差别,如果你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就达到了同一。

三、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埃里克森先生把自我和同一性结合起来,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而且他认为只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才称作自我同一性形成或确立。

而就我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否,我能说我现在已经达到了前两条的要求。首先,我发现了自己是谁,找到了我的意识,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其次,从最近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各

类兼职和无偿献血),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也会经历求职、工作、跳槽、赚钱,救助的各种看似司空见惯实却陌生的生活。也许是我离现实真的太远,一直躲在父母及学校的温室里不肯走开。而面对自己目前的角色——大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单薄和无助,它形如一个美丽的皮囊,但却没有实质,没有内涵,或者说,它的内涵太浅,它的实质太少,根本没理想中的那么美丽。同时这又引发了我对自己真正进入社会中的角色的众多思考,我知道我的方向,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朝着它努力。

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发展理论中包含四种同一性状态:

1、 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

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作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很少表现出兴趣。

2、 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

危机。当父母以权威的方式把义务传递给青少年时,往往会产生这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独立的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意识形态以及自己的职业。

3、 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予他们

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规定。

4、 同一性形成:是指青少年已经体验了危机,并且也进行了积极

投入

年少的青少年主要处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期完成以及同一性延缓这三个时期,而家庭、同伴、学校以及工作环境等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

对于我来说,家庭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简单的说:我们家和《百年孤独》描绘的布恩蒂亚家族的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但却不会分担,每个人都很孤独,但却不会述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却不懂怎么去爱,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却忘了开始的付出。但我还是找到了我的同一。因为我还有信仰,我信佛,仅仅是信他的爱人与舍得思想。

然后对于伙伴、学校和工作环境,我觉得在我的同一性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它们并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因为我还是比较有主见,有思想的一个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主要是家庭和信仰。

PS: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您慷慨指教。

学生:*** 学号:201*****

关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

通过阅读一些描述自我同一性的论文,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它的相关内涵,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表达一下对它的理解。

一、何为“自我”?

痴迷于各种悬疑惊悚电影的我,无意中从一部大卫•林奇导演的心理题材的电影《穆赫兰道》中得知了弗洛伊德先生及他著名的性心理学说。他相当于是我的第一位心理思想启蒙老师,因为在之前我一直都是自己摸索。他把人格结构划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本着原始欲望、不计后果来行事的我的潜意识,“超我”即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加以行事的我的意识,并称“自我”是本能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换句话说,“自我”是“本我”欲望和“超我”压制衡量在一种稳定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结果(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产物)。

这是我之前的认识,而直到最近,另一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思想给了我新的启发。与弗氏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自我”在人格划分中是一个独立且相当有力的部分。它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结合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等加以控制(貌似它和“超我” 结合为一体了)。如果说,弗氏观点中的“自我” 比较被动,那么这时的“自我”就比较主动了。

对于上述两个观点,我并不想说我赞同哪一方,或反对哪一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只能说,两者下的“自我”都是约束“本能欲望”的有着各种规则的正常人。

二、何为同一性?

我认为是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之间达到一种同一,即两者在各方面差不多一致,没有太大差距。

而这个“自我“包括三种:

1、 作为个体的”自我“,它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

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内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

2、 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自己、所确立的

自我形象,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等。

3、 一种“感觉”。这相当于“感到身体很舒适”、“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

感觉。

简单的来说,就是到底你是个有着灵魂和思想的人或者仅是一个没有自知或意识的行尸走肉之间的差别,如果你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就达到了同一。

三、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埃里克森先生把自我和同一性结合起来,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而且他认为只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才称作自我同一性形成或确立。

而就我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否,我能说我现在已经达到了前两条的要求。首先,我发现了自己是谁,找到了我的意识,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其次,从最近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各

类兼职和无偿献血),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也会经历求职、工作、跳槽、赚钱,救助的各种看似司空见惯实却陌生的生活。也许是我离现实真的太远,一直躲在父母及学校的温室里不肯走开。而面对自己目前的角色——大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单薄和无助,它形如一个美丽的皮囊,但却没有实质,没有内涵,或者说,它的内涵太浅,它的实质太少,根本没理想中的那么美丽。同时这又引发了我对自己真正进入社会中的角色的众多思考,我知道我的方向,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朝着它努力。

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发展理论中包含四种同一性状态:

1、 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体验危机(也就是说,个体还没

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没有对职业和理想选择作出决定,而且对这些问题很少表现出兴趣。

2、 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

危机。当父母以权威的方式把义务传递给青少年时,往往会产生这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独立的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意识形态以及自己的职业。

3、 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予他们

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规定。

4、 同一性形成:是指青少年已经体验了危机,并且也进行了积极

投入

年少的青少年主要处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期完成以及同一性延缓这三个时期,而家庭、同伴、学校以及工作环境等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

对于我来说,家庭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简单的说:我们家和《百年孤独》描绘的布恩蒂亚家族的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但却不会分担,每个人都很孤独,但却不会述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却不懂怎么去爱,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却忘了开始的付出。但我还是找到了我的同一。因为我还有信仰,我信佛,仅仅是信他的爱人与舍得思想。

然后对于伙伴、学校和工作环境,我觉得在我的同一性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它们并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因为我还是比较有主见,有思想的一个人,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主要是家庭和信仰。

PS: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您慷慨指教。

学生:*** 学号:201*****


相关文章

  •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 )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查看


  • 名词解释和简答
  • 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2.关键期: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 ...查看


  • 自己输入--教育心理学
  •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 ...查看


  • 色彩构成教程教案(模版类型)
  • 色彩构成 课 程 教 案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 讲授班级 主讲教师 课程性质 : : 莫 勤 勤 : 专业基础课 教研室主任: 系 主 任: 授课题目 课 次 第 1 周 第一讲 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 1次 班级: 理论课( ) ...查看


  • 初中教导处工作计划
  • 初中教导处工作计划(一)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学生管理,细致教学管理为抓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树洪外初中形象,增强社会美誉度. 奋斗目标 教科研目标:教师承担省市县级教研课题二项以上,至 ...查看


  • 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小学聂光琼(指导教师:詹卫玲) [设计理念] 这是一堂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矛盾问题的心理辅导课,教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为的就是营造轻松 ...查看


  • 初一新生报到须知
  •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 ...查看


  •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q ...查看


  • 教育心理学第一作业
  • 复查测验提交: 2015年下半年教育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内容 用户 课程 测试 已开始 已提交 状态 分数 2014春专升本 杨翰斌 教育心理学 2015年下半年教育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15-12-5 上午10:01 15-12-10 下午4: ...查看


热门内容